3.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3)

3.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3)

1。《安王與祖王》

《安王與祖王》是布依族摩經抄本文獻中篇幅最長的敘事長詩,故事敘述遠古時候布依族祖先盤果王的兩個兒子,同父異母的安王和祖王爭權奪利的鬥爭過程。安王系嫡母所生,祖王系繼母所生。祖王在其生母唆使之下,企圖害死大哥安王,奪印掌權,獨佔家產。但陰謀未遂,卻引起一場激烈的鬥爭。先是唇槍舌劍,后則大動干戈,勢均力敵,不分勝負。最後安王藉助巫術制伏祖王。祖王甘拜下風,只好交權還印,在安王的管轄下,貢獻雞鴨,交租納稅。從此以後,人間才得安寧。《安王和祖王》主要流行於貴州省南部的布依族聚居區,各種版本的《安王與祖王》篇幅長短不盡相同。

望謨石屯鎮白頭坡村的《安王與祖王》是目前所現的篇幅最長,內容最完整的一部,共1700餘行,不分節。這個版本的《安王與祖王》在民間沒有手抄本,完全靠「布摩」(布依族宗教職業者)口耳相傳世代承襲。20世紀80年代由貴州省望謨縣民委黃榮昌、黃仕才調查記音,並翻譯整理。1994年由貴州民族出版社以同名正式出版。2004年7月中央民族大學周國炎教授對這一套珍貴的口承文獻作了實地錄音並整理出版了《安王與祖王》。

流傳於貴州省貞豐縣北盤江鎮岜浩村布依族摩經中的《卡王》(ka:u24wa?耷31)是《安王與祖王》的一個翻版,但篇幅不及望謨白頭坡版《安王與祖王》的五分之一,只有341句(即橫排的「行」)。從安王如何受到其繼母和同父異母弟弟祖王的虐待,並決心報復懲罰他們說起,其他部分均已省略。以前的抄本曾轉寫為《告王》,與布依語的實際讀音比較接近,《卡王》是現行抄本的轉寫法,也稱mo33?奩u11?諬au35,即「贖頭經」,不分卷,用漢字記錄布依語語音抄寫。原抄本的紙質、規格和版式不詳,現行版本為20世紀90年代初用毛筆在一本小32開舊書上謄寫,共29頁,文字採用正向豎排,每頁僅抄5列,每列9~10字不等,不分欄,每句之間有標點符號,不標頁碼。此卷經文在超度非正常死亡者的「贖頭」(亦稱「罕亡」)儀式上吟誦。經文的尾唱述亡魂在遊魂世界中如何黑暗孤寂,因而舉行接魂儀式將其帶出。

流傳於貴州省貞豐縣珉谷鎮納禪村摩經中《開書邊》也是由布摩在一種為超度非正常死亡的「贖頭」的儀式上唱誦,內容與望謨白頭坡的《安王與祖王》大體相同,但篇幅短得多,僅700餘行,韻文體,以五句式為主,並夾雜有七、九、十一等句式,少數句子為八、十、十二等偶數音節的句式。經文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主人公安王和祖王為同父異母所生,安王是哥哥,祖王是弟弟,祖王的母親偏向自己的兒子,事事對安王不公。後來安王和祖王生了爭鬥,殺得天昏地暗,兩敗俱傷。安王出走,尋找自己的靠山。祖王母子仍不肯放過安王,找借口將他騙了回來,欲將他害死,所幸有外家人救助,方得脫險。安王二次出走,決心施法術來整治祖王和後母。祖王母子又設計將安王騙回,打算將其除掉。安王再次獲救,到了天上,並藉助上天之力,對祖王母子進行報復。後來,祖王答應與安王平分天下,並交納貢品,才得以相安無事。經文以漢字記布依語語音,抄寫於白綿紙上。版式為豎排,每頁10列,列間距較小,不分欄,句與句之間有一定間隙,並以紅筆畫小圈作為標記。所用漢字均為通用字。

2。《古謝經》

《古謝經》是流傳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普里村一帶的布依族摩經經文抄本。20世紀80年代後期,鎮寧縣民委王芳禮、韋紹熙、楊開佐根據抄本翻譯整理,1994年由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原抄本目前下落不明,因此版本形制不清。整理本共分8卷,分別為「穆考(頭經)」「穆告(魂竿經)」「穆翁(場壩經)」「穆盪(請靈經)」「穆近(轉場經)」「穆揆(祭靈經)」「穆穩(咒牛經)」和「穆雜(過場經)」。其中第五和第八卷又分別再分為16個小節。《古謝經》是當地布依族布摩在超度亡靈的儀式上吟誦的經文,韻文體裁,一般為五句,也有七句、九句甚至十一句的。「古謝」(ku13?揶i?藜35)是布依語第三土語「做客」的意思,按布依族習俗,老人去世時要舉行隆重的超度儀式,屆時親戚朋友前來悼唁,來客眾多,所以有「古謝」之稱。《古謝經》內容非常豐富,有的敘述了遠古人類生活的艱辛以及不同族群之間的貿易往來,有的敘述了人從出生到死的各種經歷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骨肉親,有的敘述了布依族現代葬俗的來歷,等等。它反映了人們對靈魂不滅和祖先崇拜的宗教觀念,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布依族勞動生產、民族歷史和精神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