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三節近現代有影響的人物(8)

16.第三節近現代有影響的人物(8)

王海平同志撤退至廣西后,黔桂當局又秘密勾結,利用廣西田西縣國民黨政府縣長陳家文與王海平舊時的老庚關係,指令陳乘坐專署的專車到王海平住處,接王海平、谷懷虛二人到專署住宿,並以「保護安全」為名,派人作隨從警衛。隨後任王海平為「咨議」,支持王海平呼籲仁人志士,主持公道,而印了「快郵代電」。

王海平有「警衛」跟隨,知道身受軟禁,於是秘密與舊交百色煙庄老闆林洪源取得聯繫,林洪源之子林朝銘開著他家的私車,於5月12日深夜載著王海平、谷懷虛逃離百色,往桂林方向急駛。翌日,百色專署覺王海平逃遁,探之與林洪源有關,林在百色專員的嚴訊下,被迫供出王海平逃走方向.百色專署急電告貴州省政府。貴州省政府即派保安隊星夜到柳州等待。王海平、谷懷虛剛到達柳州,就被逮捕了,押回貴陽監禁。5月19日,王海平、谷懷虛被國民黨以「通共」罪名槍殺於貴陽團坡,時年51歲。

王海平同志是20世紀30年代貴州少數民族的一個上層人物,是我黨一位忠誠的朋友和愛國志士。在我黨的爭取下,他同革命、支持革命,並參與革命活動。王海平同志是為革命、為支援中國工農紅軍和**地下黨的工作而犧牲的。1992年6月15日,人民政府落實黨的政策,下文追認王海平同志為「革命烈士」。

六、「龍廣暴動」的領導者王秉鋆

「龍廣暴動」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我地下黨在貴州省安龍縣龍廣區組織動的一次旨在反對國民黨反動當局統治,策應解放軍主力挺進大西南的革命行動。此次暴動由王秉鋆等**地下黨員組織策劃,由滇桂黔邊區羅盤區領導。暴動於1949年6月19日拂曉打響,25日撤出戰鬥。時間雖短,但震動較大,影響深遠,策應了羅盤區主力的活動,為迎接人民解放軍過境以及人民政權的建立和清匪反霸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王秉鋆,男,布依族,1918年出生在貴州省安龍縣龍廣鎮納桃村一個較富裕的農家裡,從小勤奮好學,1937年初中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雲南省鎮南師範學校(簡稱鎮師)。他刻苦專心,品學兼優,在地下黨員李仲烈的關照和啟下,懂得很多革命道理。1941年在學生運動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1943~1946年,在朱家璧領導下,於滇軍中搞兵運。他在雲南學習和工作了10年,1943年回鄉探親期間,把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書籍帶回龍廣,介紹給知識青年王雄、王繼勛、王漢鍾、王文經等閱讀,又先後把表弟賀明亮、查定邦帶到雲南接受革命思想熏陶。後來,這些同志都成了地下黨工作的骨幹。

1945年,在隨軍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時,與朱家璧等同志一起被國民黨憲兵以「共黨嫌疑」罪關押了3個月,在此期間逐步意識到幹革命沒有武裝是不行的。1946年被營救出獄后,又隨軍回昆明。這時,蔣介石已撕毀《雙十協定》,大舉向解放區進攻,昆明籠罩在白色恐怖中。面對時局變化,雲南省工委緊急通知地下黨和青聯組織疏散到農村,以職業為掩護,動群眾。經組織批准,王秉鋆於1946年冬回到龍廣,利用家鄉同學、親友眾多的有利條件,組織地下活動。

王秉鋆回到龍廣后,組織進步青年,走村竄寨,宣傳和動群眾。1947年夏,我人民解放軍已由戰略防禦開始轉入戰略進攻。蔣介石為了挽回敗局,瘋狂拉兵派款,地方官吏、惡霸層層盤剝,橫徵暴斂,激起了群眾的義憤。群眾很快從過去的消極逃避轉為積極對抗。青壯年下地勞動、趕集、走親戚都約同一夥,攜帶自衛武器。這些現象表明組織暴動的時機已經成熟。王秉鋆與各村骨幹商議,建議把各村青壯年組織起來,反對拉兵派款。大家都意識到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因此,這個建議一提出,就得到大家的一致擁護。他們以民間幫會組織「扶風社」為掩護,明確了各村的負責人,提出了「一村有事,村村支援;一人有難,人人相助」的口號。組織成立不久,科立村的吳永光趕集時,被抓去關押在鎮公所,結果被該村青年當夜武力奪回。他們還利用「扶風社」成員王久長家辦喪事之機,組織各寨500多名「扶風社」成員前去弔喪。並有意地把隊伍帶經鎮公所門口,100支火槍依次朝天鳴放,鑼鼓齊鳴,以此來顯示隊伍的力量。此舉大大地長了群眾的志氣,滅了敵人的威風。此後,保警兵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保甲陷於癱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第三節近現代有影響的人物(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