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節古代布依族農民起義領袖(4)

4.第一節古代布依族農民起義領袖(4)

由於長期與清軍廝殺,義軍傷亡很大,為了保存實力,以便繼續和清軍作戰,楊元保決定暫時撤離根據地,向廣西南丹邊境迂迴,以游擊的方式繼續打擊清軍。後來,楊元保在與英志帶領的清兵激戰中,不幸負傷,遂率部下退到廣西南丹州昔里山休整。清廷得知后又指派蔣蔚遠調集貴州、廣西的大量清兵和團練,把昔里山團團圍住。義軍不顧敵眾我寡,頑強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楊元保終因彈盡糧絕為清軍所獲,五月十八日在貴陽英勇就義。

楊元保領導的布依族農民起義,給清朝反動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他們英勇頑強的精神,為各族起義軍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楊元保犧牲后,餘光裕率領起義軍余部,在獨山一帶繼續堅持反清鬥爭,形成「千里苗疆,莫不響應」的燎原之勢。獨山布依族農民起義拉開了貴州各族農民起義的序幕。清廷為此驚呼,儘管楊元保被害,起義軍遭到暫時的挫折,「而余焰未盡,尚需兵力繳,以凈根株,一時未能全撤」。貴州巡撫蔣蔚遠也不得不出「存營無幾,一切差遣派撥以形拮据」的哀嘆。

四、高舉「覆清滅洋」旗號的布依族農民起義領袖——羅先

羅先,字隥海,外號羅大公,貴州省貴定縣木馬蘭龍(今貴定縣昌明鎮)人,布依族,生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他的祖父羅三,在太平天國後期翼王石達開部入黔時,參加貴定縣農民起義領潘名傑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其家「宏開田源,田連阡陌」,在當地算比較富裕。他從小就愛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精忠說岳傳》以及有關林則徐、太平天國起義的故事,羅先深受前人英雄事迹及愛國愛民思想的影響,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尤其尊崇岳飛。

羅先成長的晚清時期,中央王朝**無能,清廷的統治搖搖欲墜,國外宗教勢力也大力滲透。布依族聚居的地區,早在19世紀中期,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就已深入布依族村寨,大肆進行傳教活動。而貪腐的地方官吏對外懾於洋人的淫威,對傳教士卑躬屈膝,對內則大肆搜刮、欺壓老百姓,使得布依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羅先目睹了法國傳教士與當地官吏、地主、豪紳勾結,霸佔布依族人民的田地、山林和礦藏資源,調戲甚至姦汙布依族婦女。這使他逐漸形成了反對洋教、抵制洋教的思想。而官府的**、殘暴和無能又使他漸漸覺醒,決心與清朝政府抗爭。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節期間,他利用走親訪友的機會,與密友羅遠光(貴定雲霧堯上人,布依族)等密謀武裝起義,並立即著手動群眾。由於羅先為人豪爽、正直,敢於反抗教堂和官府的敲詐勒索,好為鄉親們打抱不平,因而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附近各村寨有很大的號召力。人們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因此他的號召很快就得到了鄉親們的響應,人們紛紛籌措糧餉和武器,做好了一切準備。

同年九月初一,羅先在木馬山頭集合隊伍,殺牛祭旗,提出「覆清滅洋」的口號,宣布武裝起義。起義后,羅先親自率領隊伍攻打平伐汛清軍和平伐天主教教堂,搗毀江北犀頭岩聖母堂,抄了傳教士的家,進攻都六團地主武裝,直搗貴定縣縣城,聲勢頗為浩大。

九月二十八日,貴州省地方當局聞訊大為震驚,連忙派統軍岑毓清、包慶和率清軍連夜趕到翁樹河,趁義軍不備,於凌晨向義軍開炮。在清軍的猛烈攻擊下,起義軍處境萬分危急。羅先在這次的戰鬥中,身先士卒,拿起武器進行抵抗,直到最後犧牲,時年58歲。余軍在其子羅朝安、羅朝印的率領下,突圍后加入都勻內外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吳人傑(又名吳朝俊)所部,繼續進行鬥爭。

羅先犧牲后,葬於貴定縣城南60千米的昌明鎮擺龍寨。清宣統二年(1910年),當地群眾為其樹立了一塊高1.5米,寬0.8米的墓碑。碑上印刻序文,敘述羅先的身世及其起義過程。這充分表明了當地布依族人民對羅先的懷念和敬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一節古代布依族農民起義領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