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項原來不讀書(1)

1.劉項原來不讀書(1)

後代人議論起秦始皇來,第一個話題,就是他的暴政,他的焚書坑儒,多半想不到他作為千古一帝的輝煌業績。其實,焚書,是始皇帝三十三年的事;坑儒,是始皇帝三十五年的事。將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坑於咸陽,是贏政下令乾的,因為他現自己上當受騙,氣急敗壞,便對知識分子大開殺戒。但焚書,卻是李斯給他出的主意,若要分清罪責,至少在焚書這件事上,秦始皇夠不上主謀。

1933年,魯迅先生於《申報·自由談》上,寫過一篇《華德焚書異同論》。因為當時,德國的希特勒上台執政,實行法西斯文化**政策,納粹分子焚燒書籍,禁止所謂「非德意志」(即不符合納粹思想)的書籍出版和流通,弄得柏林、萊比錫等城市烏煙瘴氣,一塌糊塗。所以,一些報章就把希特勒與秦始皇相提並論,魯迅先生覺得這樣比法,「實在冤枉得很」,他認為,秦始皇「吃虧在於二世就亡,一班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

這場焚書的無妄之災,先是幾位博士的鬧騰,后是李斯的出謀劃策,秦始皇才畫圈的。

秦代的博士,都是大儒,不同於現在的博士,只是某一專業達到一定水準的學位標誌。如今的博士多如牛毛,那時的博士全國才幾十位,所以,地位非常之高,政府對他們相當禮遇。始皇帝過生日,特地在咸陽宮置酒,專請博士們赴他的壽宴。顯然,贏政很願意聽這些有學問的博士,唱一曲《happybirthdaytoyou》,然後吹蠟燭,切蛋糕。

這就是中國特色了。在歷史上,所有朝代的皇帝,打心底里不待見知識分子,他們寧肯要愚民,因為愚民好統治,知識分子有頭腦,好思考,就比較難管理。但有時候,像蛋糕上必須有幾粒紅櫻桃點綴那樣,少了裝點門面的知識分子還不成,這就是秦始皇一定要請博士們來喝壽酒的隱衷。這本應該是個愉快的集會,想不到,卻釀成焚書的悲劇。一怪那個山東老學究淳于越,二怪那個投機分子李斯。

歷代文字獄,皇帝固然是罪魁禍,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倘若沒有想借帝王之手,屠滅同類,出壞主意,打小報告的小人,這台戲根本就唱不起來的。李斯在秦國,是外來戶,一些人(自然也包括這些博士),一直想把他轟走,他很惱火,耿耿於懷,所以,憋著勁要收拾他們,何況,他是地道的小人。這樣說,也許有些過分,但從他最後與趙高沆瀣一氣來看,至少,說不上是君子。

其實,吃完甜點,果盤也端來了,博士們就該一抹嘴,抬腿走路。但知識分子中的文化人,如作家,如詩人,在靈魂里都會有不那麼肯安生的習性,由此就產生出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我原先以為「人來瘋」是兒童多動症的表現,長大以後,就不藥而癒的。後來,我漸漸品出來,有的人,這種「人來瘋」的毛病,到了年紀一把,鬍子一把,說話泄氣漏風,走路跟頭把式的老先生,也會像老兒童一樣,到了人多的場合,按捺不住要表演,使大家注意他。否則,將老人家旁落於鏡頭之外,焦距沒有對準他,會五計六受,十分痛苦的。

這就是文化人與生俱來的弱點了,從這些秦代的博士起,一直到清代康雍乾嘉文字獄的當事人,常有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有這種沒事挑事的嗜好,生怕人家把他當啞巴賣了,譬如:說些帝王不中聽的話啦,做些領袖皺眉頭的事啦,與領導唱一唱對台戲啦,故意不買上峰的賬拿一把啦,等等等等,自以為得意。結果呢,往往是請得了神,送不了神,雞蛋碰到石頭上,惹惱了官家,弄不好,就有可能付出頭顱為代價。真到了那時,又磕頭如搗蒜地求饒,上陳表,寫悔過書,深刻檢查,認真懺悔,就不禁令人為之嘆息,閣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那是公元前213年,咸陽宮外,小轎車停了一串,共有七十位博士被接來給陛下賀壽。博士跽在下面,贏政坐在上面,主持團拜會的僕射周青臣,自然要講一通頌揚的話。「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日月所照,莫不賓服。」這也是人之常,順水推舟,誰過生日,願意人家沒頭沒腦澆一盆洗腳水嗎?博士淳于越在這場合跳出來,指責人家拍馬屁,實在是既沒有眼力,也沒有什麼道理。如按賈誼《過秦論》里描繪的,「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執敲扑以鞭笞天下」的祖龍神威,周青臣的讚頌,雖有諛詞之嫌,但說的也是實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雅村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雅村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劉項原來不讀書(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