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節宗教信仰(6)

6.第一節宗教信仰(6)

白族地區有道教名山巍寶山。從歷史記載看,巍寶山的道教建築群規模宏大,在道教最盛時,曾有道觀22座,各個道觀依山就勢,蔚為壯觀,成為雲南省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道教文化中心。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道觀尚有11座,雖不如鼎盛時期,但仍有相當規模,是雲南省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道教文化中心。

四、佛教信仰

佛教在白族地區的流傳有著悠久的歷史。綜合各方面的文獻記載和出土資料,佛教早在唐代初期就已通過多條線路傳入洱海地區,到南詔中晚期(9~10世紀),佛教逐漸取得了在洱海地區的主導信仰地位。據考古現,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已有佛教流傳,洱海地區是我國佛教傳入的最早地區之一。洱海地區正處滇緬古道(即「身毒古道」)要衝,印度佛教最早從滇緬公路傳入洱海地區。但在很長的時期里,佛教在白族地區只是零星流傳,南詔以前的很長時期內,白族地區的宗教信仰仍以原始宗教為主。

南詔統一雲南后,與中國內地和鄰國的交往日益擴大。這時內地的佛教已廣泛傳播,西藏地區也有佛教,東南亞鄰國佛教興盛,佛教各教派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傳入南詔。《南詔圖傳·文字卷》中宣稱南詔王細奴邏是在觀音的點化下立國,充分表明當時佛教經過與原始宗教的鬥爭,最後終於取得主導地位,成了南詔統治者與白族信奉的主要宗教。

南詔時期佛教的傳入也是多源的。《南詔圖傳·文字卷》說:「大封民國聖教(指佛教)興行,其來有上,或從胡梵而至,或於蕃、漢而來,弈代相傳,敬仰而異。」明確地指出了佛教傳入大理白族地區的路線為印度、西藏、中原三條。據云南地方志書記載,先後到南詔傳播佛教的著名天竺僧人有菩把巴坡、禪陀子、普立陀訶、贊陀崛多、羅邏倚、白須師、摩迦陀等等。今大理境內還留存著相當多的石雕及木刻天竺僧人像,民間傳說故事有許多天竺僧人的事迹。

中原地區佛教的最早傳入的記載,見於李京《雲南志略》所載:南詔第三代君主晟羅皮於「開元二年(714年),遣其相張建成入朝,玄宗厚禮之,賜浮圖像,雲南始有佛書」。南詔中後期,由於與內地經濟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原佛教進一步傳入白族地區。《冊府元龜》記南詔入蜀「得僧道工匠四千餘人」。新、舊《唐書》載唐西川節度使高駢派遣蜀僧景仙出使南詔,著名的大理崇聖寺千尋塔有鮮明的內地風格,都充分表明了南詔與中原佛教文化的交流。

西藏佛教的傳入,對於白族佛教文化的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雖然西藏佛教傳入白族地區的記載比較缺乏,但云南與西藏是近鄰,且南詔曾一度歸附吐蕃,因此佛教從西藏傳入是十分自然的。南詔的佛教與吐蕃有很多的相似性,如南詔與吐蕃贊普都視觀音為保護神,藏族、白族同樣有「觀音服羅剎」的傳說等等,都表明白族佛教明顯地受到藏族佛教的影響。

由於白族佛教是多路傳入的,因而白族佛教的構成比較複雜。根據文獻資料,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所信佛教有密宗阿叱力教、禪宗和華嚴宗,以阿叱力教為主。《新纂雲南通志·宗教考》說:「唐宋間傳至雲南之佛法當不止一宗派,而以阿叱力教為盛,阿叱力者,瑜伽密宗也,蒙段時期此宗最盛。」密宗由於符合南詔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展水平,同時,密教的誦咒、結印、祈禱的修行方式和重視祭祀等又與白族巫鬼教的誦咒行法、重視祭祀等頗有相通之處,很容易為白族群眾所接受。因而受到南詔統治階級的推崇,不斷展和興盛。

南詔中期以後,王室成員和官僚大姓紛紛皈依佛教,佛教盛極一時。勸龍晟時,用金三千兩鑄佛三尊,送佛頂寺。勸豐祐時佛教大盛,據《南詔野史》載:「開元元年(713年),建大理崇聖寺,基方七里。聖僧李賢者定立三塔,高三十丈,佛一萬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銅四萬五百五十斤。」這一時期還建羅次寺、東寺塔、西寺塔、妙應寺塔,造永昌卧佛。據《白古通記淺述》記載:「段宗牓助緬,緬酬金佛歸;豐祐母出家,法名惠海;以其妹嫁給僧人贊陀崛多。」到隆舜時,更是「以四方八表夷民臣服,皆感佛維持,於是建大寺八百,謂之藍若,小寺三千,謂之伽藍,遍於雲南境中,家知戶到,皆以敬佛為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一節宗教信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