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三輯◎閱讀手記◎(15)

51.第三輯◎閱讀手記◎(15)

本書成書中,得到了嵐皋縣委、縣政府的熱關懷和指導;**嵐皋縣委書記魯琦,嵐皋縣人民政府縣長周康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磊,副縣長張峰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關心支持本書的出版工作;本土書畫家、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謝熒為本書精心設計了封面;本土作家黃開林為本書編纂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由我和曹英元編選,儘管我們多方搜羅,廣納善接,在報刊上剪輯,到網上查尋,找作者索稿,但由於編者的眼光和涉獵範圍所限,難免掛一漏萬,失珍遺寶,不當之處,敬請廣大作者和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

本要落筆,喜鵲從遠方銜來了消息,那就是我此刻還蟄居一隅泚寫這篇後記的嵐皋縣城,竟被評為中國五十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所至,讓我還想對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再贅上幾筆。這是巴山北麓,漢江支流的嵐河岸邊古人類棲息過的一方綠地。春天,暖風把山花捎進人們的窗欞;秋天,紅似彩霞的樹葉美麗了一雙又一雙眼睛。繞城的小山一座連着一座,山的褶皺里,拐進又拐出著一條清澄澄的小河,河岸邊,攤著一片又一片泛著幽光的鵝卵石,蜻蜓顫動着薄薄的翅膀,吮吻著水邊的小草、岸邊的野花和搖曳的樹葉。這兒有長滿松樹的太陽梁,生生不息的涼水井,還有花香四溢的耳朳山,和水清如鏡、形彎如月的西窯梯田。這兒常年都是鮮亮亮的,鮮亮亮的,除了柔柔的山,青青的峰,就是仄仄的城,靜靜的河,真好,真好。

2009年12月16日於嵐皋

山水亦須文人捧

——《走進嵐皋》後記

今日嵐皋縣城

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初冬的暖陽掠過太陽梁的紅葉,又悄悄透過窗欞,絲絲縷縷成千萬道金燦燦的光芒,明亮了整間屋子,明亮了我的眼睛,也明亮了案頭上這本手稿盈尺、歷時一年編撰、即將付梓成印的嵐皋創作歌曲選集——《嵐河兩岸披錦繡》。看着一年的辛勞成了定格,一年的付出有了結果,我的心裏也是亮堂堂的。

在人類展雋永浩繁的歷史長河中,嵐皋以其青山綠水、林茂草豐等獨特的自然資源,而成為先民們的適生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嵐河兩岸的一二級台地上就有人類居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傳承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如肖家壩仰韶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還有孟石嶺鄉的陝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周氏武學館就是明證。當然,這些都是物質形態的,還有很多非物質形態的,如民歌、故事、戲曲、器樂器、舞蹈、皮影、根藝等。民歌便是一種主要形式,其數量之多,藝術之美,令人稱奇。其中的精品我們已收錄在前兩年出版的《嵐皋民間歌謠》和《嵐皋民歌》兩本書中了。這些民歌都是從古代和近代傳唱下來的,具體時間現已無法考證。而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

嵐皋人以及在嵐工作的、來嵐旅遊的文藝愛好者又以嵐皋的名山勝水和民俗物產為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這應該算是嵐皋現代的民歌天籟吧!這一歌曲就猶如一顆顆紅豆,飽含着嵐皋兒女對故土的深眷戀以及外來遊子對嵐皋山水、風土人的長相思念。於是,我們便借來月宮的玉盤,按照合唱、獨唱、重唱、歌舞曲、表演唱、民歌聯唱、齊唱、校歌、兒童歌曲的順序,將這些散落的「紅豆」聚集在一起,編輯成書,以便對這些歌曲進行長久保存,讓其一年年一代代的傳唱下去。這就是我們編纂出版本書的初衷。

編輯此書還有另一個誘因,那就是想以書為媒,讓「紅豆」來傳,助推嵐皋旅遊產業快速展。放眼當今世界,有眾多的旅遊景點,曾經都是通過歌曲或影視作品來豐富旅遊文化內涵和景區知名度,從而達到了非常好且非常持久的宣傳、推介效果。如歌曲《神奇的九寨》《洞庭湖》《三峽》《太陽島上》,影視作品《廬山戀》《阿詩瑪》《劉三姐》《羅馬假日》等等,以其非常獨特的藝術形式,讓外界,也幾乎是整個世界了解了它們的風景美點、風土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嵐皋生態旅遊聲名鵲起,「嵐皋特色」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一定影響力時,縣委、縣政府積極借鑒其他知名旅遊景點的成功經驗,全力破解旅遊與文化融合展難題,探求旅遊文化化的路子,審時度勢地提出了「文化圍繞旅遊出特色」展戰略,專題開展了民歌民舞「五進」活動,並先後編輯出版包括本書在內的六卷本旅遊文化叢書。本書中收錄的兩以南宮山為題的歌曲——《神奇美麗南宮山》和《如詩如畫南宮山》,便是我縣在文化旅遊結合方面進行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兩歌曲皆由名家大腕量身打造,唱就亮相「9·27」世界旅遊日陝西省主會場慶典活動,現場有許多觀眾即興學唱,好評如潮,並得到了來嵐領導和省內外業界人士的高度肯定。人們在傳唱這兩歌曲的同時,也將「南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巴山深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巴山深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1.第三輯◎閱讀手記◎(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