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出(2)

5.月出(2)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戰國策·秦策》);「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唐·於良史《春山夜月》);「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吾歌《京本通俗小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在這些詩句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些詩人掬月入詩,借月寄思念,借月抒愁苦;或是表現良辰,描繪美景;或藉此捧送才子,獻給佳人;或邀月寄朋友,藉以寄君王等。可謂是月悠悠,亦悠悠。

借明月抒感的詩的種類繁多,例如思念幽寄明月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蘇軾在詞中抒了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現在卻延伸為中華民族祝願美好生活、寄託思念之的佳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這句詩所表達的是李白思鄉的悠悠之。

還有愁苦凄托明月的詩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古詩十九》之一),這是遊子的離愁。「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王安石《葛溪驛》),這是一種微微的思鄉之幽。「仰頭看明月,寄千里光」(南朝樂府民歌《秋歌》),這是思婦之懷遠。「獨坐對月心悠悠,故人不見使我愁」(蘇舜欽《中秋夜》),這是對故人的愁思。「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這看似淡景,卻寓離人無限悲凄之苦。

第三種是男歡女戀惹明月。「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南朝·宋·謝靈運《東陽溪中贈答二》),「明月」代指美麗的女子,此句活脫脫地寫出了男子愛而欲得又不可得的焦灼心。「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謝庄《月賦》),真乃男女離別而心有靈犀一點通。「人戲春月,窈窕曳羅裙」(南朝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一對人在春月下,嬉戲追逐的動人畫面,讀之立即浮現在我們讀者眼前。「春風難期信,托明月光」(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讀來真有「月亮代表我的心」般的優美。一輪明月,不知惹出了多少男歡女愛之似水柔,難怪民間有將撮合男女婚事的媒人稱為「月下老人」一說。

表現曠遠、豁達之意境的邀明月的詩句也是不勝枚舉。例如「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謝靈運《初去郡》),詩人借明月抒了自己曠遠、豁達、寧靜、愉悅的心。因為此時謝靈運去官還家獲得了解脫,故心愉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詩人描寫星辰撐開了夜的地幔,波光織出了金色的彩屏,在這種闊遠的境界中,更襯托自己曠達的胸懷。「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天之遠大,月之分明,氣象闊遠,詩人的桀驁神也是由此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沙場、朝廷也常入「明月」之詩。「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陸遊《關山月》),邊關的寒月,目睹了多少沙場上將士的熱血。「璧月瓊枝不復論,秦淮半已掠荒榛」(宋·張耒《懷金陵》),這詩中揭示了朝廷的荒淫誤國,使在沙場上保家衛國的將士感到心寒。

在表現良辰美景時,詩人也多用明月。例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松間浮動著纖纖的月波,清泉在山澗幽鳴歌唱,這種景象真可謂是秋天中的春天。「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畫地」(宋·文同《新晴山月》),這詩的作者不僅是詩人,更是畫家,因此他詩中的景象也就如同畫一般,美不勝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黃昏月襯托梅花,梅花更顯妖嬈而嬌媚。「夜江霧裡闊,新月迥中明」(南朝·陳·陰鏗《五洲夜》),在我們欣賞這詩時,好像看到了深遠、曠闊的美景,充分感受到寬廣博大的胸懷。「簾月度斜暉,風光起余馥」(南朝·梁·蕭子范《夏夜獨坐》),則又是清幽之景緻,寧靜、恬然之感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月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