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第六十章權利爭奪(6)

419.第六十章權利爭奪(6)

於是,到了7月7日,前關白上書請辭「國事諮詢」一職,賀陽宮也辭去「聖意扶助」這一重要職務,僅僅承擔國事掛一職。***

至此事態已經十分明顯,暴力脅迫徹底震懾了公卿近侍,迫使他們緘口不語。

(何等懦弱啊!)

對此人們自然會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卻必須將其作為一個事實銘記於心。

縱然在當今昭和,不具備自衛手段的法官倘若沒有更堅固的保護,便無法期待其論具備獨立的權威。權力時常會令庶民受苦,但我們卻不可忘記,在現實中,暴力猶在權力之上。

近衛前關白父子其實也是徹頭徹尾的公武合體派,他們內心深處都清楚長州和薩摩的行為著實令人為難,但他們閉口緘默,並未直接向薩州提出過真正的意見。

因此,完全可以說,令奪權派逐漸得勢的最大功臣實則正是公卿之間對暴力的恐懼。

而將他們的這一弱點告知薩、長的自然便是岩倉具視和流亡至長州的三條實美及其下公卿。

倘若先帝尚在人世,這些人自然不會如此放肆,大逞一己私慾。而隨著先帝駕崩,他們當然會針對這一弱點開始動猛烈攻擊。

可以說,慶喜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這股暴力風潮的走勢,或許從表面上也可以看做贏了。但實際上,只能說是依靠一群毫無骨氣的人才勉強得以維持朝廷的體面。

新帝尚且年幼,一度穿透雲層的神州理想之光再次被厚厚的烏雲遮掩,政治徹底墮落成了爭權奪利的骯髒競爭。

究竟有誰和誰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呢……

就在如此混亂的形下,慶應三年(1867年)6月,慶喜提出了對前將軍家茂追贈勛位官階的請求。

倘若朝廷的恐懼是慶喜面前的一道障礙,那麼包括大奧在內的江戶的固陋舊習便是其背後吵鬧不休的敵人。

慶喜周圍對他身為「水戶之子」的反感和疑惑絲毫沒有減少。因為是水戶之子,故而幕府中人一直對慶喜心存戒備,懷疑他可能會毀滅幕府。這真是人生一大諷刺啊!

慶喜內心之所以早已拋棄對幕府政治的執念,完全是源自家康的構想。家康在大阪夏之陣迫使秀賴母子自盡后已是風燭殘年,便為後世頒布了兩條法令。

其一便是《武家法度》十三條,另一條則是《公武法制、元和元年(1615年)8月應敕》法度,是由家康、秀忠及左大臣二條昭美(後來的關白)聯名應敕命而制定的。

該法度自然並非「應該怎樣怎樣」這種格式化的條文。

倭朝天神地神十二代之天照大神宮確立國政,傳自神代之三種神器乃為天子撫育四海萬民……

自此起句,之後闡明國體與朝廷關係的共有十八條。其中,第十四條中明確記載了下面一段內容——

宜賜水戶宰相賴房為副將軍。若將軍施行國政不當,可由老中及諸官員評定,依照水戶家指示,自尾州紀州兩家之中選定繼承將軍之人,上奏朝廷。若兩家之中亦無勝任之人,僅水戶家有權自任意諸侯之中選定器量足以治理天下之人,上奏朝廷。(第十四條)

這是慶喜刻骨銘記的家康遺志。說到御三家,世人皆以為是尾州、紀州、水戶三家,但家康並不作此想。所謂御三家,應該是將軍家(宗家)、尾州和紀州三家,水戶則是副將軍,肩負著選定賢明繼承人並上奏朝廷的特殊使命。

家康當然不會認為德川家代代皆為明君,也沒有說必須在御三家之中選定將軍。他在法度中明確表示,當御三家之中並無人品、器量符合將軍要求之人時,可自任意諸侯之中選定足以治理天下之人,並由水戶家向朝廷上奏。

水戶家的修史大業自然便是源自於此,故而生為水戶之子的慶喜也早早離開本家,以一橋家嗣子的身份繼承了宗家。

然而,由於他身負水戶血脈,因而有人提出非難,認為上一代將軍家茂的周年忌已經快要臨近,慶喜卻並未及時提出追贈家茂勛位官階的申請。

「世人原來便是如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19.第六十章權利爭奪(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