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第六十章權利爭奪(4)

417.第六十章權利爭奪(4)

「在下所並非後任之人事安排,而是令四卿官復原職!如今,不管是考慮到列強臨城也好,還是為謀求國內團結也好,日本都不可有絲毫動蕩!倘若因懼怕一些暴徒的脅迫就改變立場,便無異於故意增加困難!攝政難道不這樣認為嗎!」

在慶喜的質問之下,不僅攝政,一條、九條兩位大納也開始渾身顫抖。

二人面色蒼白,偶爾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卻又立刻閉口不語。他們一定是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觀點根本無法與慶喜一爭長短。

就這樣,問答一直持續到深夜,燭台上的蠟燭也不知更換了多少次。

「原來如此,為了新帝和日本國,四卿更替乃是必行之事……倘若無法對此達成一致便徑自離開,我慶喜談何奉公?在下定要知道,此事究竟出自何人指使?還請明示。」

「倘若下官不說,您無論如何都不會離去嗎?」

「沒錯,身為將軍,倘若您仍刻意隱瞞,在下將無法以將軍的身份執掌政治。」

慶喜的追問已經變成了一種脅迫。憑藉暴力迫使近衛公罷免四卿的罪魁禍便是薩摩的大久保和岩倉具視等人,慶喜對此應該是一清二楚的。

雖然知曉此事,但他卻仍憑藉理論不斷地責問對方。

(必須藉此機會令他們真正銘記維護皇室尊嚴的重要性!)

慶喜如此做的意圖便在於此,但不知攝政和兩大納是否能夠明白。

薩、長擁有武力,幕府也擁有武力。而且,幕府兵力近日正逐漸推行西洋式訓練,表現出了不可估量的潛力。

或許正因如此,當時的宮廷中人才會前怕狼,后怕虎,將雙方都視作以武力威脅的巨人。

也正因如此,二條攝政縱然應允撤銷任命薩、因、備為新警衛的命令,也一定無法輕易應允被趕出朝廷的四卿之事。

若是明確地告知實,表示應允,便不得不開始考慮對責任人的處罰。處罰宮廷中人倒非難事,但若要處罰薩摩,就攝政的性格而,終究是無法做到的。

就這樣,到了黎明時分,一條大納率先離席而去。

「天亮了,在下感到有點頭暈,今日就到此為止。」

一條大納走後不久,九條大納也隨之離去。

「無論如何,此乃國家大事,請容我再思考片刻。」

但就算只剩下攝政一人,慶喜的論點也沒有絲毫改變。

「此乃國家大事,在下不能如此不明所以地回去。請您負責地告知在下詳。」

即便如此,攝政仍無以對,故而在伊達宗城的在京日記中,對慶喜的追問有如下記載——

「若無法回答,當引咎辭職。」

那麼慶喜當時是否真的說出了這番話呢?

事實上,這其中隱藏了維新政府誕生的最大苦楚。

對慶喜而,倘若決定僅憑權謀術數展開爭鬥的話,還有其他辦法。

英國與薩摩勾結,故意計劃進行大規模的國內旅行,以此刺激「朝廷厭惡夷人」的緒。然後,他們又反過來宣稱先帝敕許無效,干擾慶喜的開國外交。

倘若慶喜有意與其對抗,大可以聽從法國公使洛奇的建議,宣布先行開放下關和鹿兒島。如此一來,兵庫的開港便會延期,朝廷也可以鬆一口氣。而薩摩和長州則無異於腳下起火,必然無暇顧及在京都的暗中活動。

然而,慶喜認為應該儘力避免給外國勢力介入的機會,故而並未採用這種辦法。正因拒絕了這一提議,慶喜向攝政施加的壓力才會如此強硬。

一方企圖利用外國勢力,將幕府逼至窘境;另一方縱然艱難,也要避免外國勢力介入,謀求萬民統一,平等開國——究竟哪一方更遂天皇心意呢?

這些近侍毫無識別能力,怎能將重要的天皇託付給他們!想到此處,慶喜心中自然憤怒不已。這種憤怒或許當真會令他說出「若無法回答,當引咎辭職」這樣的話來。

總而之,當日的慶喜「精悍之氣莫可當」,辯論了整整二十三個小時,一直持續到19日上午十一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17.第六十章權利爭奪(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