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3)

3.一(3)

「為了自己的心上人,人家連官都不做,回鄉務農了。」一女子接着說。

「快對了吧!他才不是為那呢!我聽他村上人議論說,他是為了人家婆家的寶珠才放棄城裏的工作不幹的。」另一女孩不以為然地反駁說。

「不管你們咋說,反正,我就是喜歡他。」那個女孩像是對天命說,又像是對同伴說。說完,她故意揚起頭,對着天命莞爾一笑,然後,歡快地一蹦一跳地走開了。

女孩叫上官秀青,這一年她在不遠的鄰縣上高中。那日,她恰巧趕上天命從抗美援朝前線歸來。這天,她來富平縣城是為趕集。

女孩走後,天命整個人雖駕着馬車,心卻早已有些魂不守舍了。異常奇怪的是,他竟然不知自己稀里糊塗駕着馬車是如何從縣城的繁華鬧市穿街而過,又如何迷迷糊糊踏上回鎮之路的。

此時,不遠處的田間,鋤草的村民們像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形,並肩向前,個個臉上陽光般燦爛。他們一邊揮舞著鋤頭,一邊指手畫腳地相互調侃著。打老遠看,可能是有人說了葷話——有人拄了鋤把傻笑得直不起腰;有人止不住樂乾脆扔了手中的鋤,捂著肚子倒街卧巷地圪蹴在了地里,哽噎得幾乎笑不出聲;有人掄起鋤頭,手卻不聽了使喚,一下子砍在土裏隱埋着的石頭上,「哎呀」一聲鋤頭一晃,砸在了自己的腳趾上,疼得直抹眼淚。

這時,組長禿子粗喉嚨大嗓子地呵斥道:「瞎胡鬧,你們看太陽都一竿子高了,還沒鋤下半壟地呢,凈諞了閑傳啦!」大夥像是沒聽見似的照舊該鬧啥鬧啥,只是稍稍收斂了一些。

合作化初期,聽說縣上其他地方有人不願入社,有投井跳窖自殺的。多數人還是樂意過這種大家庭日子,大夥在一起能圖個熱鬧。當然有個別像德貴這樣好逸惡勞、日子過爛包的懶漢和二流子,好歹能跟着大夥渾水摸魚一把。雖說見天天不亮就有人打鐘,挨家挨戶敲門吆喝人,天亮出去到天黑收工,日復一日,日謀兩餐夜圖一眠的,自然有人操心啥時下種,啥時上肥,啥時澆地,大夥倒也省心。儘管一年到頭不見得能分多少口糧,可大夥都差不離,誰不笑話誰,誰不羨慕誰,自然也就誰不妒忌誰。稠了都吃稠點,稀了都喝稀點,沒人跟你爭究,倒也蠻公平。

新中國成立前,人們是給地主幹;新中國剛成立那會,是自己給自己干;如今合了,大家一起干,就得有個管事的。禿子的真名叫李順承。據村裏的老人講,他們這個李家屬李光弼的後代。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眼看快到清明了,社裏還有幾大片地沒鋤完呢,社員不急,組長急了。如果過幾天地還鋤不完的話,春播就會被耽擱了。

那可是一料莊稼,是莊戶人的命根子。

天命沿着羊腸小道往前走,邊走邊觀景,邊觀景邊琢磨著這陣子生的新鮮事,不知不覺地已跨上了喬山山系之餘脈。他遠遠望去,名月山、紫金山、月窟山、金瓮山、萬斛山、錦屏山、天乳山、鳳凰山,如一條彩色長龍在青山綠水間飄遊。

這些低山丘陵橫貫東西,天命兒時和英子在楊財東和老長工滿囤的帶領下曾登諸山遊玩。有一次,楊財東將一個關於「石洞書聲」的美麗傳說講給他們,說是很早以前,在一天然山洞住過不少仙女,她們都是玉帝的公主,因不甘天宮的寂寞,仰慕人間美好的事物,日日朝思暮想,一個個變得面黃肌瘦,弱不禁風,雖經千方醫治仍不見效。玉帝和王母商量后,便依了她們。這樣一來她們既可領略人間風光,增添靈氣,又可學到凡間的佛經文化。天旨一下,她們就來到喬山前的富平大地,遊山玩水,學習人間禮儀。白天她們和黎民百姓一樣,采山果到市上去賣;每到夜幕降臨,她們就回到山洞。山洞成了她們詠經誦文的地方,在這裏,她們把一天的見聞記在天書上。她們學成后,經石洞之仙徑,通蓬萊回到玉帝身邊,將人間禮儀和四季生產的果蔬帶給玉帝。從此,玉帝命自然神施雨助露,滋補萬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藏鳳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藏鳳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