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鄉,那金燦燦的柿子(1)

11.家鄉,那金燦燦的柿子(1)

我的家鄉,在太白山麓的細砂河畔,這裡土質肥沃,水源方便,是個得天獨厚的米糧之地,小說《創業史》的主人公梁生寶曾在這裡買過稻種。然而,使它飲譽西北,並為更多的人所熟知,卻是那地埂、崖畔、溝邊、渠旁及村舍四周那一行行、一棵棵滿掛金燦燦果實的柿子樹!聽老人們傳說,早在宋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張載先生出關講學時,從塞外帶回一捆柿子樹枝,閑來無事,便試著在左鄰右舍的軟棗樹上進行嫁接,結果獲得了成功。從此以後,家鄉便有了柿子樹,鄉親們便吃上了柿子。到了近代,又繁衍了許多品種,比較著名的有:火罐、水晶、帽盔等。

家鄉人喜愛吃柿子,辦法也很多:用溫水浸泡脫了澀,叫「暖柿」,吃起來既有蘋果的脆香,又有甘蔗的潤甜;切成薄片,撒上炒熟的麵粉拌勻,放在太陽下晒乾,叫「柿片」,吃起來柔筋、軟甜,后味無窮;放在閣樓上或掛在房檐口糖變軟,叫「蛋柿」,吃起來涼甜、稠黏似蜂蜜;把「蛋柿」與麵粉和在一起,用油烙成餅子,叫「柿饃」……

家鄉的水土養大了我,天生就形成了喜愛吃柿子的嗜好。記得九歲那年,因為貪吃柿子,不慎從一丈多高的樹上掉下來,腿肚子被折斷的樹枝劃了條半尺長的口子,鮮血直流,又怕家人知道,便藏在門外的麥草垛子后不露面。隔壁的張四爺現后硬是將我背到醫療站縫了好幾針。後來,長大了,參了軍,仍然饞柿子。那年深秋,母親千里迢迢來部隊看我,特意捎來了5個「暖柿」,在大西北那個不毛之地的邊防哨所,5個「暖柿」竟成了我們全班戰友的「奢侈」品。作為「最高腦」的我,不忍獨自享用,便按人頭分成十塊,那甜美的味道,至今使人記憶猶新。轉業回到地方機關工作后,每逢柿熟季節,我總要從家裡背來許多大大小小的柿子,或架在大衣櫃的頂上,或堆壘在窗檯、門框上,一邊糖化,一邊捏著軟的吃。冬日臘月,偶或休上三五天假,回到家鄉,熱炕上一坐,母親給我下碗又薄又筋又光又細的臊子面,搬起牆腳的黑罈子,倒出半勺柿子醋,調在面里,嘖嘖,那清洌、醇香的味兒,聞見都叫人流口水。柿子不但能吃、能釀醋,而且據老人們講,柿子還能止血潤便,柿霜能治咳嗽,柿蒂能治娃娃尿床……在莊戶人眼裡,柿子一身都是寶貝!

家鄉的柿子得以大展,是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的事,特別是近些年,縣上採取子許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在沿山地帶和渭河北塬坡展百里柿樹林帶。柿子樹便很快增加了許多,柿子產量也翻了好幾番。每年深秋,當那金燦燦的柿子壓彎枝頭的時候,村子便成了橙色的世界,家家的房檐下,戶戶的院子里,到處都是品種各異的柿子。柿子一多,運不及,銷不完,時間一長就會糖化。但具有商品生產眼光和經濟價值觀念的鄉親們,有膽識、有氣魄,在柿子價值延伸上大做文章。他們與外地果樹研究所攀上親,引進了柿子脫澀技術,使柿子的糖化過程延長了好幾倍,便於貯存,便於運輸,一下子吸引了省內外許多客商,十萬公斤鮮柿子像水一樣流到了遼寧、四川、廣東、雲南等地。緊接著,他們又在深加工上下工夫,並在果研部門的幫助指導下,試製成功填補國內空白的柿餅乾制系列設備,在鄉上辦起了柿餅加工廠。經過系列干制設備加工的柿餅,不但具有傳統優質柿餅的柔軟、滿霜、沁甜、細膩的特點,而且還有效地防止了灰塵、病菌的污染,提高了產品優質品率,並很快打入國際市場,遠銷日本、香港等地。

靠黨的好政策引路,柿子給家鄉人民帶來了富饒和豐足!從柿子身上,我看到了家鄉人民那勤勞、樸實、正直、善良的品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追趕春天的腳步(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追趕春天的腳步(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家鄉,那金燦燦的柿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