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7)

4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7)

有理智的特別的實體可以自己制定自己的法,此外,還有不是自己制定的法。在理智實體存在之前,它們可能是理智實體,所以它們有着可能的關係、有着可能的法。制定的法產生之前,它們就已經有可能的公道關係了。說在制定的法或禁止之外,根本不存在什麼公道不公道,就等於是在說人們在畫出圓形以前,所有的半徑都不相等一樣。

所以,必須承認,公道關係是先於這些制定法所確定的關係。比方,如果有了人類社會,遵守這些社會的法才算是公道的;如果有某些理智的實體接受了另一實體的恩惠,那麼他們就應對他感恩;如果有一個理智實體創造了另一個理智實體,被創造者就應當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從屬地位;如果一個理智實體對另一個理智實體作了惡,那就應當接受同樣的惡;諸如此類。

人生的價值由自己決定

◎浪漫主義運動之父

盧梭被稱為「浪漫主義運動之父」,他明了與傳統君主**對立的偽民主獨裁的政治哲學,還開創了從人的感角度出推斷人類範圍以外事實的思想體系。盧梭之後,自稱改革家的人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追隨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隨盧梭。

生於日內瓦的盧梭,全名為讓·雅克·盧梭,父親是一個鐘錶匠,母親在他出生后不久便離開了人世。之後,父親也被放逐,離開了日內瓦。孤苦伶仃的盧梭是跟着姑母長大的,從小受的是正統加爾文派教育。12歲時,盧梭停止了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開始在很多行業當學徒,但對於這些行業,他沒有不憎恨的。

16歲時,他離家出走,獨自一人到了薩瓦。當時,他沒有經濟來源,衣食無著,只好來到一個天主教神甫家裏,撒謊說他要改宗。後來,他在都靈的一個公教要理授講所正式舉行了改宗儀式。其間,還生了幾段浪漫趣事。

盧梭曾受到一名美麗貴婦——德·華倫夫人的接濟,他在她家中住了將近十年。德·華倫夫人成為他婦的同時,還是他的義母……1743年,在另一位貴婦的幫助下,盧梭成為了當時法國駐威尼斯大使的秘書。兩年後他開始同旅館中的用人黛蕾絲·勒·瓦色同居。兩人一共育有5個孩子,卻一直到盧梭56歲時才得以完婚。

1760年,盧梭迎來了生命中的作品多產期,這一年他出版了小說《新愛洛綺斯》,兩年後,出版了《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這兩本書給他帶來了名氣的同時,也讓他陷入了困境。因為他同時惹怒了新舊兩教,最後不得不離開法國。

之後的幾年裏,盧梭顛沛流離,因休謨曾說過願為他效勞,所以他決定前往英國。在英國生活的最初階段,盧梭非常得志,他整日與休謨見面,但他卻患上了被害妄想症,把休謨當成了要害他的人,這種精神病最終將他逼瘋。

在一些領域內,盧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在哲學方面的學說主要分為兩部分:神學與政治學。

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他認為在理性與感性中選擇感性,這不是一種進步。在實際中,若是理性與宗教是在一起的,誰也不會拋棄理性選擇感性,但在盧梭所處的時期,理性是與宗教對立的。

在政治學上,盧梭主張自由平等,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堅持社會契約論;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並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和暴政。

他在自己的名作《社會契約論》中,不斷誇讚民主政治,他認為小國家適合民主制,中等國家適合貴族制,而大國家則適合君主制。書中曾多次提到了斯巴達,每當提到普魯塔克筆下的斯巴達,他都抑制不住讚美之詞。不過,在他的學說中也隱含着對集權主義國家的辯護。他說,主權者的職責便是制定法律,政府以及各種形式的政府部門是主權者與國民之間聯繫的中轉站。他還認為政府部門是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總意志,並且他們的利益和總意志同社會的利益以及總意志多半是對立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大哲學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北大哲學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