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四十四章(3)

190.第四十四章(3)

林立這個人,一向以為自己是幹部子女自覺清高,他才不會幫助一個農民,一個鄉下來的農民要找他幫忙,他是絕對不會的,要不他講完就把機子放下了。***這人就是這德性,仲男一向瞧不起這號人,他心裏想:要是這個老鄉找我,都比找他強,他是不會幫老鄉的忙的。

仲男的確是這樣的,從他離開陝北起,始終惦記着那塊生他養他的土地,他對那塊黃土地懷有極深厚的感,人們時時處處都能看到他在關心關懷着家鄉,那是他的根,雖然老一輩去世不少,相識的人也已經寥寥無幾了。但是,他不忘家鄉,他的家鄉觀念很重要,樹高千尺也離不了這根呀。

他對家鄉的每一個父老鄉親,總是念念不忘,他覺得生身父母過世了,不在了,他看到那黃土地走出來的,每一位老人,都是他的老人,他不會忘記父老鄉親,他後來說過:

「我特別覺得,這些年流行的歌曲很多很多,但對我印象最深的,銘刻在心裏的,就是彭麗媛唱的《父老鄉親》。」

說實在的,仲男不太喜歡流行歌曲,很少聽到他唱一支流行歌曲。他說過,最喜歡的就是彭麗媛的這一,還有劉歡的《籬笆·女人和狗》,還有那《便衣戰士》。這些歌子,他不但愛聽,而且會唱,並且常常抄在他的筆記本上。

仲男特別喜歡彭麗媛的這一: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

那裏有我的父老鄉親。

小米飯把我餵養,

風雨中教我做人。

臨別時送我上路,

幾多叮嚀幾多深。

啊父老鄉親!

啊父老鄉親!

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

這也說明,他喜歡家鄉,更喜歡家鄉的父老鄉親。家鄉來的人,只要他現他們有困難,他一定會出來幫助的。不管是哪個縣的,一句黃土地的口音,使他感到格外親切。總是問他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他會盡一切力量出來幫助的。

那些年,他家生活困難,他上大學欠下的債也沒有還清,但是他樂意幫助他們。為此,他們的幹部處長曾說:

「你這個人也就是怪,你自己生活那麼困難,應該吃補助,你也不寫申請,還要一個勁地給人家援助,你的家鄉觀念太重了!」

「沒有辦法,所以我從來不寫申請補助,就是再困難,我也要咬着牙過。我還有一個同我一樣艱苦度日的妻子,我們的困苦,你們不但不會理解,而且還會批評我的!」仲男耐心解釋著。

「為什麼你生活那麼狼狽,還要一個勁地幫人呢?」一位管幹部的同志說。

「因為我生在艱苦的地方,我不能同那裏的親人分開,只要我有一個饃,我就得分一半給他們!」仲男笑着說。

仲男,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實現自己的人格任務,在那麼困難的況下,支持了多少人,又資助了多少人啊!

我們從劉康健侄子劉增飛去省城看病,可看出劉康健的親屬觀,他為了侄子當民請教師,真是絞盡腦汁。

從他給林立打了一個電話,引了這麼多況,有關仲男的況,不可能說得完,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讓我們再說劉康健,他那次打完電話了后,失意地坐在小旅社那個電話機旁,半天軟的站不起來,他已經沒有辦法,也沒有勇氣給自己的對立面的人打電話,他沒有那勇氣給很熟悉的仲男打電話了,他還是鼓起勇氣依靠自己吧!

他找了殯儀館,給人家開了錢,就不聲不響地把侄子增飛燒了,他裝了滿滿一盒骨灰,用白布包了一層,又在外邊包了一層麻包布。然後,他就提着像是一個提包形狀的盒子,上了火車,去梅城又換了汽車,便回到了他的家鄉古尤縣縣城。他把骨灰盒提回去,在他村子的對面溝里一個背窯子,就是平常人們放過白菜過冬的那個窯里,把骨灰存放在這裏,然後回到了家裏。

可是,那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學校里不見增飛老師回來,都在向他打聽,為什麼劉老師還不回來,都問他得了什麼病,也許快回來了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常家莊(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常家莊(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90.第四十四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