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史記觀止列傳(2)

115.史記觀止列傳(2)

呂氏眾人勾結,陰謀削弱皇室,周勃在剷除呂氏眾人的問題上,背離常規而深通權變之道;吳、楚七國謀反,周亞夫駐軍於昌邑,以控制齊、趙之軍,放棄了求救的梁王來牽制吳、楚。作《絳侯世家》第二十七。

吳、楚七國謀反,同姓王中只有梁孝王保衛漢室,抵禦敵國;但他自恃受寵誇耀功勞,幾乎遭到殺身之禍。讚美他能抵抗吳、楚叛軍,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封王以後,皇親們融洽和睦,或大或小的諸侯皆為京師的屏藩,各得其所,僭位而自立為天子的事逐漸減少。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本朝天子的三位皇子被封為王,個個文辭典雅可觀。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生於末世的人大都爭權奪利,而伯夷、叔齊兩兄弟卻崇尚仁義,讓出君位,雙雙餓死,天下人稱讚他們的美德。作《伯夷列傳》第一。

晏子節儉,管仲則奢侈;齊桓公因得到管仲的輔佐而稱霸,齊景公因得到晏子的輔佐而興國。作《管晏列傳》第二。

李耳主張無為使百姓自化於善,清凈使百姓自歸於正。韓非揣度人物理,遵循事物展的規律。作《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自古以來帝王都有《司馬法》,穰苴能夠使其揚光大。作《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沒有信、廉、仁、勇這四項品格,就不能傳授兵法、討論劍術,兵法、劍術與道相符,對內可以修身,對外可以應變,君子認為這就是兵家之德。作《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楚平王的太子建遇到讒毀,禍及伍奢,長子伍尚為救父而死,次子伍員被迫逃往吳國。作《伍子胥列傳》第六。

孔子傳述文德,三千弟子振興其業,後來都成為師傅,教導世人尊仁行義。作《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商鞅離開衛國到了秦國,能施展他的治國之術,使秦孝公強大稱霸,後世還繼續遵循其法度。作《商君列傳》第八。

天下人都擔憂如果連橫,秦國將貪得無厭,而蘇秦能保存諸侯的利益,約定用合縱來抑制秦國的貪婪強橫。作《蘇秦列傳》第九。

六國已經合縱,而張儀通曉合縱的主張,所以懂得針鋒相對,瓦解了已經聯合起來的諸侯的合縱。作《張儀列傳》第十。

秦國之所以能夠向東擴張,稱雄於諸侯,是由於樗里、甘茂獻上良策。作《樗里甘茂列傳》第十一。

席捲山河,圍困大梁,使諸侯拱手臣服於秦王,是魏冉的功勞。作《穰侯列傳》第十二。

南面攻佔楚國的鄢、郢,北面摧毀趙國的長平守軍,進而包圍趙都邯鄲,武安君白起是統帥;擊敗楚國,滅掉趙國,是因為採用了王翦的計謀。作《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涉獵儒家、墨家的著作,闡明禮義的綱紀,斷絕梁惠王逐利的念頭,論述往世興衰的原委。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喜愛招待門客、賢士,士人紛紛來到薛地,為齊抵禦楚、魏。作《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聽信馮亭之為一時之利而爭上黨之地,為解邯鄲之圍親自赴楚救趙,使趙王得以再次稱雄於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身為富貴者而能尊重貧賤者,身為賢能者而能屈就不肖者,只有信陵君能夠做到如此。作《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冒着性命危險,終於救其主逃離強秦,使遊說之士向南投奔楚國,這是由於黃歇的忠義所致。作《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能忍受魏齊的侮辱,卻揚威於強秦,讓出相位給賢能的人,范雎、蔡澤都有這樣的美德。作《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

身為主將能施展自己的謀略,聯合五**隊,為弱小的燕國報了曾受強大的齊國侵凌之仇,洗雪了燕國先君的恥辱。作《樂毅列傳》第二十。

能在強橫的秦朝廷上直抒己意,又能對廉頗忍讓謙恭,以效忠其君,將相二人不計個人得失,名聲重於諸侯。作《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齊湣王丟掉臨淄后逃到了莒邑,只有田單以即墨為據點打敗敵軍驅逐燕將騎劫,才保住齊國的江山。作《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5.史記觀止列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