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個水務工作者的甘苦與自豪(2)

2.一個水務工作者的甘苦與自豪(2)

關於「水」的主題,作者職務工作的狀態和思考,並沒有妨礙《踏歌江河》內容的豐富以及它給讀者帶來的文學性的審美愉悅。***先是它的知識性,《為水而歌》一文集了那麼多的古今聖哲關於水的論述和文化想像,尤其是《管子》關於水的論述,表現了中國古代政治家對於水在人類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認識,並集以科學性與人文內涵之遠見卓識,讓筆者驚嘆不已。《除夕感懷》引錄了李世民、白居易、高適、司馬光等眾多人物關於春節的感懷與認識;而作者對世界各國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先進的理念和科學技術創新的記錄,也必將讓國人大開眼界。其次是隨著作者遍及祖國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國內國外的足跡和視野,讀者也見識了歐陸、日韓俄及祖國各地的山川地理,名勝古迹,民俗風。同時,作者對洪澇、乾旱災害況及對縣鄉、村鎮影響的考察和記載,亦有助於廣大讀者、特別是城市讀者,更具體更真實地認識一個展極不平衡的中國。

按照列寧的觀點,人創造環境,而環境也常常決定人。長期日累的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身份,也塑造並決定作者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這使常崇信先生在《踏歌江河》寫作中對自己的緒進行了習慣性的壓抑和收斂,從中我們看到的幾乎是一個只知工作,而沒有私人生活和感世界的作者。其實從那些冷峻、清雋的文字和十分客觀的事件描寫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作者許多感和思想、性格鋒芒或隱或現的顯現。如他在市政府關於渭河防洪工程問題會議上的尖銳,讓同事私下感慨:「你膽子真大,一口氣說了那麼多反思,還要砍樹,炸子堤。」如在汶川地震在寶雞引起災難時,他早晨六時上班,第二天凌晨二時才回家的日記中的這麼一句:「相隔18個小時,(與家人)好像分別太久」,短短一句閑筆,道出了多少內心的甘苦。前面說過,《山野桃花》有一種熱烈純粹的純散文之美,但結尾一句:「山中的桃花,把大美奉獻給生它養它的大山,卻不索取什麼回報,不論你看得見還是看不見——事實就是這樣。」也讓人感到這裏不只是對寂寞山桃花命運的同。另外,作者從豎排黃的檔案文獻中,在親歷中的記敘中,「克隆」了1954年渭河洪水肆虐的真實狀況,極為讚賞作者以兩篇文章對那次災難的追思和紀念;如果在57年後想起那次破壞力極大的洪水,並立碑紀念的提議者是常崇信先生的話,那麼他就更能令我肅然起敬了。是為序。

2011年12月7日草畢於杭州嘉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踏歌江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踏歌江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一個水務工作者的甘苦與自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