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白龍江源考察記(4)

125.白龍江源考察記(4)

納摩大峽谷的山門很簡陋,幾根鐵絲網簡單拉了幾圈,就算作山門。***門票30元一張,也無人檢票,任你進入。納摩是仙女的意思,峽谷左有仙女洞,洞前有威風的老虎雕塑,老虎身上掛滿了善男信女們進獻的哈達和經幡。順着峽谷向南前行,峽谷最窄處不足20米。一股清流,從峽谷中流出,峽谷兩側山體直立,如一鐵門的兩側。薄薄的水層,漫布了河谷,行人只能在鋪的大卵石上通行。過了這個窄窄的門形峽谷口再向前,河谷寬了一些,河水流在一個有形的小河谷中,再向上就是源頭的泉了。色彩斑斕的經幡把兩側山體連接起來,稠如蛛網。河右岸的山體旁,一塊殘缺的石碑上,只剩「白龍江」三個字,斜斜地放在那裏,不知原立在哪裏?怎麼又放在那裏,何原因又殘缺了呢?據說,甘肅、四川兩省也在爭誰是白龍江的正源,甘肅西源「白龍江正源」的字,寫在山崖上。四川的碑是人工刻制的,碑體不足10公分厚。何故殘缺不全呢?不得而知。寶代告訴我們,納摩峽谷的水是在谷口向上4公里以上,那裏有個泉,泉眼季節性很強,乾旱時經常斷流,這裏不能算作正源,正源是剛才我們去的甘肅那個西源。寶代的話是否正確,且不論及,但寶代熱愛家鄉的理念還是值得讚賞的。

歸依嘉陵江

白龍江從岷山北麓的川甘交界的地方源,主流經甘肅迭部、舟曲、隴南、武都區、宕昌、文縣,四川廣元,在廣元市昭化匯入嘉陵江,成為嘉陵江的重要支流。白龍江流域沿途有400多條河流注入,河流全長567公里,流域面積3。18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89億立方米。車行在白龍江兩岸,一直在思索為什麼叫白龍江呢?查歷史典籍,也未找到可以讓人信服的答案。穿梭在舟曲、隴南、武都、文縣的白龍江兩岸,看着裸露的山體,河中泛著青中略顯白色的江水,似乎找到了答案。白龍江流域大多在我國生態比較脆弱,石漠化比較嚴重的山石區,水土流失嚴重,水沖石漠,水變成了乳白色,江就像一條白色的巨龍,在山川間舞動,白龍江由此而得名,這算是我對白龍江起名的一種詮釋吧!

白龍江在廣元市昭化鎮與嘉陵江匯合,匯合前的白龍江改變自己的色彩,上游的水庫、截流設施等使河水沿途由白變青了許多。在兩江的交匯處,從秦嶺而來的嘉陵江寬闊的河床,略顯渾濁的河水,顯示出一種北方漢子大度、粗獷和豪邁。白龍江如秀美的南方女子,清澈而靈秀。白龍江之水匯入到嘉陵江,如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清清的白龍江與略顯渾濁的嘉陵江水匯合,初期形成一段「涇渭分明」的壯觀。再向前行幾百米后,兩江之水相互摻和著,分不清彼此了。

兩江之水,歡呼著,相擁著,一起奔向重慶的朝天門,與長江匯合,奔向大海。

勇立潮頭唱大風

——馮家山水庫灌區通水35周年巡禮

老手繭拖出那高峽平湖,

大腳板踩出那大壩巍峨;

千河水澆出那良田萬頃,

好年華流出那青春之歌……

這是一曲豪邁的歌,這是一曲奉獻的歌,這是一曲紮根山窩、以苦為樂、生死拼搏者的生命之歌。三十五年的崢嶸歲月,三十五年的熱血依舊,堅毅執著的馮家山人,如今又勇立潮頭,以他們的似火激同唱一二次創業的青春之歌。

創業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大群飽受旱災飢餓之苦、不甘聽天由命的關中漢子,沿着渭北平原一路西來,在名不見經傳的馮家山小山村前駐足,他們要把自己的智慧和青春以及對水的渴望拋灑在這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峽谷里,他們要在這裏築大壩修水庫。一時間,馮家山沸騰了,渭北大地點燃了,馮家山水庫的建設工地成了每個西府青年嚮往並奔赴的聖地。

日出日落,秋去春來。幾萬人的艱辛和汗水,讓雄偉的大壩屹立在馮家山峽谷之間,桀驁不馴的滔滔千河在英雄的氣概面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溫順地蜷伏在群山之間,沉澱了內心的渾濁和污垢,融入了水利建設者的汗水和心血,化作涓涓清流,滋潤了西府大地的工農城鄉,繪就了馮家山水庫建設和展的曠古藍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踏歌江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踏歌江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5.白龍江源考察記(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