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附錄(5)

162.附錄(5)

3月,蕭紅參加了**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同時,在蕭軍的影響下,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5月21日,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表,筆名悄吟。以後,她便以悄吟做筆名陸續表了《看風箏》、《腿上的繃帶》、《太太與西瓜》、《小黑狗》、《中秋節》等小說和散文,從此踏上文學征程。

蕭紅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社」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

8月,長春《大同報》文藝周刊《夜哨》創刊,蕭紅作為主要撰稿人,在《夜哨》上表了《兩個青蛙》、《啞老人》、《夜風》、《清晨的馬路上》、《八月天》等作品。

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

1934年

《跋涉》帶有鮮明的進步色彩,引起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6月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在青島,他們住在觀象一路一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集中精力,勤奮寫作。

9月,中篇小說《生死場》(原名為《麥場》)完成。此間,他們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繫,並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

10月,由於青島局勢緊張,蕭紅、蕭軍處境危險。他們離開青島去上海投奔魯迅。到上海后,住在拉都路福顯坊411弄22號的二樓上。

11月30日,蕭紅、蕭軍與魯迅先生第一次會面。與魯迅先生的這次會面,對蕭紅、蕭軍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從此他們跟魯迅建立了深厚的師生誼。

12月19日,魯迅在梁園豫菜館請客,將蕭紅、蕭軍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不久,葉紫、蕭紅、蕭軍在魯迅的支持下結成「奴隸社」,並出版了「奴隸叢書」。12月,蕭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在上海出版,筆名蕭紅。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也因此一舉成名。

1936年

6月15日,魯迅、茅盾、巴金、以群等進步作家聯合簽名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號召愛國文藝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創作優秀作品,為祖國解放,民族獨立而鬥爭。蕭紅是最初的起人之一。

正當蕭紅、蕭軍在上海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文學創作比較順利的時候,二人在感上出現了裂痕。這給蕭紅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與煩惱,使她緒低落,直接影響了寫作。為了求得解脫、緩解矛盾,兩人決定用暫時的離別來彌補裂痕。

7月16日,蕭紅離開上海,隻身東渡日本。

旅居日本時,蕭紅過着寂寞、孤獨的日子,但她還是寫出了《紅的果園》、《孤獨的生活》、《王四的故事》、《牛車上》、《家族以外的人》,以及詩歌《沙粒》等作品,並在國內的一些刊物上表。

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傳到日本,蕭紅悲痛不已,她給蕭軍寫了一封信,寄託了對導師的深切懷念。

1937年

1月,蕭紅從日本回國,到上海后便去萬國公墓拜謁魯迅先生的墓。

3月,她寫下了《拜墓詩——為魯迅先生》,表在4月23日的《文藝》上。

4月,蕭紅至北平,與老友李潔吾、舒群見面。不久,蕭紅又回到上海,和蕭軍的關係也有所好轉,參加了蕭軍編的《魯迅先生紀念集》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7月7日,爆了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

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在上海抗戰期間,蕭紅、蕭軍不顧危險,積極熱心地幫助日本進步作家鹿地亘夫婦躲過特務機關搜捕,保護他們安全轉移,脫離險境。

9月28日,蕭紅、蕭軍與上海的一些愛國文藝工作者撤往武漢。在武漢,他們結識了著名青年詩人蔣錫金,住進他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二十一號的寓所。不久,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也搬來與他們同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蕭紅經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蕭紅經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2.附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