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成熟男人的心態

4.第四章 成熟男人的心態

**做的事,永遠不嫌累;**做的事,永遠不會感到被動。***積極的心態對自己有推動作用,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包含著「我將想成為怎樣的人」,這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成功不是想當然,想成功的男人多的是,可最終成功的男人卻寥寥無幾。成功有成功的規則,在成功面前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遵循規則的人,才能擁有獲得成功的金鑰匙,獲得真心成功。

擁有海一樣的胸懷

古人說:「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有容乃大。」「惟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無數事實證明,寬容大度是人在實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質。

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席話:「人家的毀譽,不必計較。」的確,在人生旅途上,人們經常會遇到毀譽問題。如何正確對待毀譽,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水平。歷來高尚的人都主張要注意個人品行和道德的修養,注意聲譽。

一個人的名聲往往容易毀於其他人的議論里,正所謂「人可畏」。蔡元培先生主張用「不必計較」來對待毀壞人名聲的「人」,要求人們不必把個人的名聲看得過重。沒有事實根據的人,總是「腿短」的,不會長久站得住腳,毀人名聲的人也許得逞於一時,但它不會長久於一世,一個人的品行是客觀存在的,它最有說服力。

俗語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說:「人不足恤」。對待毀人名聲的流蜚語,沉默是最好的回擊,「模糊」些可以省去許多解釋和精力。對於那些無中生有、信口雌黃、不負責任的「人」,只當耳旁風,就像魯迅先生對待這種「人」一樣,「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動將「人」打個粉碎。

還是蔡元培先生說得好:「是毀是譽,無甚價值,萬勿因人毀譽而憂喜,因毀而憂會失去信心,為譽而喜會停步不前。與其因毀而憂,不如自強不息,堅定信心,走自己的路;與其因譽而喜,不如謹慎謙虛,不驕不躁,更上一層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們做人處世應該牢牢記住的。」

要想成就大事業,先要有寬以待人的處世習慣。若用敵視的眼光看人,對周圍的人戒備森嚴,心胸窄小,處處提防,對人不能寬大為懷,必然會因孤獨而陷於憂鬱和痛苦之中,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肯定討人喜歡,被接納,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悅。

實際上,寬容就是與人交際交往中具有較強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寬厚、容忍,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耐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相容能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能以寬容對待別人的人,在生活中能養成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習慣,這樣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歡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你自己不能接受,不願意做,別人也一定不願接受、不願意做。記住這些教誨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別人難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來的難堪局面,推己及人,是以自己為標尺,衡量行舉止能否為人所接受,其依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人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古代有修養的人,待人很寬厚,而要求自己則十分嚴格和全面。只有嚴於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禮待人,遵守信約,多為他人著想,遇到危險時勇敢無畏,挺身而出,生摩擦衝突時主動退讓。「禮讓三分」,寬容讓人。

寬容待人,是成功者的風度,這種風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水到渠成的表露。我們只有真正放開胸襟,做到寬容待人,才是取得成功之冠上的寶石的那個人。

微笑地面對生活

生活的調要靠自己去創造,與其苦苦抱怨現實,不如細心體會眼前實在的快樂。生活即使再苦我們也要微笑著面對生活,能以苦為樂的人,才能現希望。

有一位賣花的老太太,她的衣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很虛弱,但臉上卻滿含喜悅。於是有人問她:「為什麼你看起來總是很高興?"

「為什麼不呢?一切都這樣美好。」老太太微笑著回答。

「你很能承擔生活的苦。」問者又說道。然而老太太的話又讓其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後就是復活節了。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我總是在想,遲早有一天一切都會恢復正常的。」

在美國的西雅圖,有一個很特殊的魚市場,人們都說在那裡買魚簡直是一種享受。在那個市場里免不了有魚腥味,但是迎面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面帶笑容,就像是球場上合作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8條鰭魚飛往弗羅里達去了,5隻螃蟹飛到堪薩斯州。」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著樂趣和歡笑。

有人問一位在這裡賣魚的人:「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還能保持愉快的心呢?」對方回答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條件差,生活太苦太累。但是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迹。

大夥練的時間長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們一起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裡來詢問:「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

賣魚販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憂解難。有時候,賣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了不自禁買下的貨物,心裡似乎也會悟出一些道理來。

在我們的一生中,誰都會遇到諸多不順心的事。個性悲觀消極的人在遇到困境時,看不到光明,抱怨天地的不公,甚至破罐子破摔,在精神上倒下;而個性積極樂觀的人在遇到困境時,能夠泰然處之,認定活著就是一種幸福,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一樣從容淡定,積極尋找生活的快樂,不浪費生命的一分一秒,在黑暗之中嚮往光明,在精神上永遠不倒。

梵高在成為畫家之前,曾在一個礦區當牧師。他第一次和工人一起下井,要下到地下200米的深處,他呆在升降機中,漸漸地陷人了巨大的恐懼之中,感到心都在蹦,一切都在顫顫微微,鐵索軋軋作響,箱板左右搖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聽憑機器把他們運進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這是一種進地獄般的感覺。

事後,梵高問一個神態自若的老工人:「你們是否已經習慣了這一切,不會再感到恐懼了嗎?」這位坐了幾十年升降機的老工人答道:「不,我們永遠不習慣,永遠感到害怕,只不過我們學會了微笑著面對這一切。」梵高聽后再也不感到害怕了,他感到自己的心也在笑著面對這一口黑黑的深井。

名人這樣,普通人也該一樣。成功人士能夠再苦也要笑一笑,而我們普通人同樣能夠做到面對艱苦笑一笑,苦中作樂不是自我麻痹,不是消極退卻,而是「以苦為樂」來達到積極的目的。

面對當今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在背負巨大心理壓力的同時,我們必須面對各種艱苦的現實,能否在苦難中找到快樂的心,就取決於我們內心是否強大。「誰也別想把黑暗放在我面前,因為太陽就生長在我心底。」這是一句挺美的歌詞,也說出了快樂的真諦。

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謂「放得下」,是指心理狀態,就是遇到「千斤重擔壓心頭」時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之輕鬆自如。

吳階平教授在談及精神養生時介紹的一條主要經驗就是「不把悲傷的事放在心上」。他認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總要想得開,以理智克制感。著名學者季羨林老教授的養生經驗是奉行「三不主義」,其中有一條就是「不計較」。這都體現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質。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受到各種利益的影響,「放不下」的事實在太多了。比如子女升學啦,家長的心就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遷或者財啦,老婆也會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錢變壞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說錯話、做錯事受到上級和同事指責,以及好心被人誤解受到委屈,於是心裡總有個結解不開,放不下等等。總而之,不是這放不下,就是放不下,愁這愁那,心事不斷,愁腸百結。長此以往勢必產生心理疲勞,乃至展為心理障礙。

我國唐代著名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享年102歲。他在論述養生良方時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不疲……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勿把忿恨耿耿於懷。」他指出這些心理負擔都有損於健康和長壽。事實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無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為習慣於將一些事吊在心裡放不下來,結果在心裡刻上一條又一條「皺紋」,把「心」折騰得勞而又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這樣說,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要想擺脫那些令人煩惱的事並遠離它,最簡單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文革期間有位從部隊調到地方工作的師級幹部,他因不服「四人幫」橫行而被打成右派。當時批判他的大字報鋪天蓋地。但這位幹部也真絕,在大熱天居然披著棉大衣去看大字報。別人以為他「寒熱」,他卻幽默地說:「這就叫心定自然涼。」有位著名演員在受審查的牛棚里,不但說笑如常,而且還自編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還有用此法鍛煉身體,年過八旬照樣到戲曲沙龍引吭高歌。「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是多麼地放得下啊!在通常況下「放得下」主要體現於以下幾方面:

1.財能否放得下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信奉這句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果一個人終日為了錢財而活的話,這樣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很累。李白在《將進酒》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能在這方面放得下,那可稱是非常瀟洒的「放」。

2.能否放得下

問世間為何物,又有誰能給出個最終答案,人世間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個字。凡是陷入感糾葛的人,往往會理智失控,剪不斷,理還亂。若能在方面放得下,可稱是理智的「放」。

3.名能否放得下

高智商、思維型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比率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然能對「名」放得下,就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生命有如煙花般的短暫炫目,一閃而逝。快樂也是一輩子,痛苦也是一輩子,為什麼你不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點呢?當你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別人時,你會覺得其實在這個地球上還是有許多快樂的事的,我不否認愛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僅是一部分而已除了愛之外,有許多值得你去做的事,還有親、友值得你去灌溉,不是嗎?

攀登,幾乎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人類渴望攀登的夢想,在每個人兒時的記憶里都是永不陌生的回憶。儘管上山的路崎嶇難行,但山林的空氣卻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怡人,這是身居鬧市的人怎麼也感受不到的!在手腳並用的向上攀爬中,最能揮你原始的潛能。酸脹的腰背,沉重的喘息、亂顫的雙腿,讓體驗艱辛,感覺人類原本屬於自然的那份真誠。

其實,在開始攀登的剎那,我們已經感到了一種久違了的如歸。登高望遠,不但能領略到迷人的秀麗景色,還能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享受。聽聽林中小鳥的啼鳴和山間潺潺的流水聲,使人彷彿置身於奇妙無比的仙境中,如痴如醉,流連忘返。這時候,一切煩惱都會煙消雲散,放下了那些是是非非,那些你爭我斗,爾虞我詐。心靈在此時一片純凈,就像在山泉中洗過一樣。

體驗攀登,是一種滿足和快樂,是一個足以表現自我的舞台。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沿著一條熟悉或不熟悉的山脊,抑或經努力終能攀爬上去的山頂,你便可盡地展示自己。雖然攀登會使你身感疲倦,但心裡卻是樂滋滋的,這份收穫,這份喜悅,這份實現自我的成就感和超越自我的快樂感相互交織,也許這正是你下次登山的原動力。

要練就自己真正做到放得下,就是要走出去,去登山,去旅遊,去到海邊衝浪。最後想引用一句中國古人的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天意,望天上雲捲雲舒。」讓我們一起來學會「放得下」,共享「放得下」的養生福分。

放棄是一種智慧

一位遊人蹲在海邊,看見一隻小龜在拚命地啃著一顆荔枝核,但那顆荔枝核上一點果肉都沒有,很顯然是很久以前就被人拋棄的。

遊人見小龜啃了半天,什麼也沒啃著,便扔了一顆花生米過去。可小龜卻不理會,仍然一個勁地啃著那顆荔枝核。遊人見此,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小龜又白費力氣地啃了半天後,終於放棄了,轉向了那顆花生米,高興地啃了起來。

「看,放棄也是一種智慧,可惜呀,我們人類有時還不如一隻小龜。明知堅持會帶來更多的苦惱,卻始終不肯鬆手。」遊人自自語地說。

沒有放棄就不會有新的收穫,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有時候,放棄比堅持更顯得理性。生活百味,無須苦守。學會理智的放棄,才能真正地體味到生活的真諦。當你不能擁有時,你可以放棄;當你想更好地擁有時,你也可以放棄。放棄是一種高明的策略和手段,這才是成熟男人的觀點。

1.島村芳雄放棄今天賺取明天的錢

島村芳雄生於日本一個貧困的鄉村,年輕時由於家境貧寒,不得不背井離鄉到東京謀生,在一家材料店當店員。由於薪金要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因此時常囊空如洗。

島村想自立門戶創業,但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他。於是,他選定一家銀行作為目標,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貸款申請,希望人家大善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對方終於被他那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答應貸給他100萬日元,當親朋好友知道他獲得銀行貸款時,也紛紛幫忙,這樣,島村又借到了100萬日元。於是辭去店員的工作,成立丸芳商會,開始了販賣繩索的業務。

為了打開市場,島村想出了「先予后取」的方法:

先,島村往麻產地岡山以0.5日元的價錢大量買進45厘米的麻繩,然後按原價賣給東京一帶的紙貸廠。這樣做,不但無利,反而損失了若干運費和業務費。虧本生意做了一年之後,「島村的繩索確實便宜」的名聲遠播,訂貨單從各地像雪片一樣飛來。

就在訂單紛至沓來,他拿進貨單據到訂貨客戶處訴苦:「到目前為止,我是一毛錢也沒賺你的。如果讓我繼續為你們這麼服務的話,我便只有破產一條路可走了。」客戶為他的誠實做法深受感動,心甘願地把每條麻繩的訂貨價格提高為0.55日元。

接著,島村又到岡山找麻繩廠商商量:「您賣給我一條繩索0.5日元,我是一直照原價賣給客戶的,因此才得到現在這麼多的訂單,如果這種無利而賠本的生意繼續做下去的話,我只有關門倒閉了。」

岡山的廠商一看他開始客戶的收據存根,也都大吃一驚,這樣甘願不賺錢做生意的人,他們生平頭一次遇見,於是不假思索,一口答應將單價降到每條0.45日元。

這樣,一條繩索可賺0.10日元,按當時他每天的交貨量1000萬條算,一天的利潤就有100萬日元。

2肯德基拒絕送上門的生意

在北京亞運會期間,組委會曾要求地處北京前門的肯德基快餐廳為運動員提供盒飯,這種送上門來的生意本是任何一家企業所求之不得的,可卻遭到肯德基的婉拒絕。理由是:亞運村距前門太遠,運輸時間超過半小時,難以保證肯德基的本來味道。這件事經新聞媒體報道,肯德基講質量、講信譽的良好企業形象更加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好評,為肯德基快餐廳帶來了更多的利潤。

拒絕別人「送到嘴裡的肥肉」,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利益,當然是一種「創造」。

有這樣一個寓動物王國里,虎皇后正吵著要與虎王鬧離婚。

「你真傻,放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不當,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虎媽媽教訓女兒道。

「媽媽,我寧願放棄皇后的位置,也不願與一個不能創造快樂的虎王終生相守。」虎皇后的態度很堅決。

「妹妹,你別再犯傻了。你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窺視你的位置,在羨慕著你嗎?」虎姐姐勸說妹妹道。

「姐姐,你連皇后都不想做,你想嫁個什麼樣的郎君啊?」虎妹妹問道。

「我願嫁給一隻普通的老虎,不管它是貧窮還是富有,但必須具備自己創造快樂的能力。虎王雖為百獸之尊,但它的王位是從其父王那裡繼承過來的,並且還時時擔心獅子、花豹等爭奪它的王位。所以,它沒有一分鐘的快樂,也不允許我快樂。這樣的夫君,不要也罷。」虎皇后說完,毅然去了動物王國的離婚事務所。

有些人除了擁有幸運的先天條件之外,並沒有創造快樂生活的能力。所以某些時候,我們人類也應該向虎皇後學習,放棄一些虛有的光環,而去追求一份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快樂。

該放鬆時就放鬆

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中突然想放鬆一下,然而又總為敬業精神所拖累,同時也擔心被別人視為懶惰行為,致使自己不得不繼續辛苦下去。其實,這種「懶惰」是極為自然的天性,是人的身體機能本能反應。在戰爭時代,在非常時期,超負荷工作是必須的,犧牲是必須的。但在和平年代,如果經常起負荷工作,那樣容易透支,影響生命的長度和寬度。若借用一下《水滸傳》電視劇主題曲的妙語,那就是:該「懶惰」時就「懶惰」。

1.辛勤工作的假象

寓中對螞蟻、蜜蜂、海狐等許多動物的勤勞與孜孜不倦倍加讚揚,或直接視之為勤勞的代名詞,這些寓至今仍被人們廣為接受。

事實上,包括一貫被大家所認同的辛勤的蜜蜂在內,動物界絕大部分的動物,在大部分時間內什麼也不幹,除了吃吃喝喝、交配生育之外,便是諸如坐著、趴著、打瞌睡、前後搖晃、散亂閑適地逛盪之類的活動。相比之下,人類的工作時間要比它們長2倍,這還沒有把做家務的時間算在內。

號稱「萬獸之王」的獅子的日子,比起人類繁忙生活來,閑適自在得多,它們可以連續12個小時一動不動地蹲在一處,只偶爾輕輕煽動一下耳朵,來打破這種石雕般的靜止狀態。它們一天站起來行走的時間才不過兩三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裡,它們有可能正在狩獵,或者是在吞噬狩獵的戰利品,這也是它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時間蹲下來的原因。

幾乎每餐都吃掉三十多公斤肉,它們的胃會因此而賬得圓圓鼓鼓。進餐完畢,這位叢林之王只留下一點點力氣搖晃到樹蔭下面,在那裡躺下來,肚皮朝天貪婪地睡一覺,時間一長,看起來似乎在休眠一般。

在動物世界中,猴子是精力最為充沛的雜耍家。可是,有許多猴子在整個白天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坐著不動,而夜晚的12個小時睡眠時間也絕不會糟蹋掉。

蜂鳥是世界上精力最旺盛的飛行物,但是,這種鳥白天卻有80%的時間蹲在樹枝上一動也不動;而晚上,它們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睡覺。

海狐被視為是一意孤行的勞作者,可是,海狐從它的安樂窩爬出來覓食,到修築堤壩,一天總共也只工作5個小時,其中還沒有排除中斷時間。就算它處於最忙碌的時候,它們也時不時溜回窩裡休息一陣。

就連在許多文學作品中被用來充當勤勞代名詞的蜜蜂和螞蟻,它們一天也只花20%的時間干一些采蜜或者整理巢穴的活動。其餘時間,這些昆蟲就會待著不動。有關這些昆蟲不知疲倦、辛勤勞動的神話,可能來自於人們對整個蜂窩或者蟻山的觀察,這些地方的確有永無休止的活動在進行著。可是,當科學家們給各個單獨的昆蟲個體貼上標籤,準確記錄下每隻昆蟲活動的時候之後,他們現,每一單個的蜜蜂或者螞蟻的表現比預想的差得多。

2.工作越努力,壽命越短

為什麼動物都要在懶懶散散中度過如此多的時間?為什麼它們不多花一點時間尋找更多的食物,把自己的住所布置得更舒適呢?科學家把一種動物的能量需求、繁殖率、水和食物的富足狀況、天氣況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計算出來,然後,進行類似於成本與效益核算的計算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希望獲取一定熱量,在待著不動和尋找食物兩種方式中,哪一種更有效?

他們對駝鹿進行了計算。駝鹿是一種反芻樹葉、根莖和草葉等纖維食物。駝鹿每吃一個小時的草,都得花上四個小時的時間來消化,所以看起來它老是待著不動。除此之外,駝鹿屬於大型動物,它穿過叢林時會消耗相當多的能量,一旦這時有捕獵者到來,它就處在相當大的危險之中。因為在逃命的運動過程中,駝鹿內臟溫度會繼續上升直至極點,最終駝鹿會因過熱中暑而亡,這對其追逐者來說就成了一筆意外橫財。

蜂鳥經常休息也是事出有因。它們在花朵上將身體停在半空中吸吮時,必須以每秒60次頻率,以複雜的8字型模式扇動翅膀。這個動作所消耗的熱量,按身體重量與熱量比來計算,是其他任何動物所不能相能的。飛行是一件非常令人疲憊的事,許多蜂鳥,最好是待著不動,除非所要獲取的食物十分豐富,才能補足它們飛行時損失的能量。太陽鳥為了避免為尋找晚餐而飛得太遠,它會選擇一個領地,並一直在附近觀察,直到附近的花朵都充滿了蜜才去采。

科學家經研究證明,有群居習慣的昆蟲不能在一些小事上花費太多力氣。螞蟻和蜜蜂都像一次性電池,它們花費在各自群落的力量是一個定數。它們可以很快地花完這份力氣,也可以慢慢地使出來,但是,它們無法通過良好的進食或者體能訓練而得到更多的能量。也可以這樣說,它們工作越是努力,壽命就越短。想到這一點,人們就會理解,為什麼蜜蜂有時候會停下來,而不去理睬花粉了。

3.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在表面上,動物一動也不動,而實際上它們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生活在美國西部的一種足帶邊須的晰蠍,它們一連幾個小時躲在沙漠底下一動不動,只是偶爾睜一下眼睛。它們通過沙子能接收到周圍的信息,當獵食昆蟲路過時,沙子能把信息傳遞給它們,使它們能夠及時躲避開獵食者。如果晰蠍感覺到一條蛇向它進攻,便立即屏住呼吸,停止心跳,直到靠近的蛇對它失去興趣。

一些研究鼴鼠的學者進行研究時,也現了其中的一些奧妙並感到奇怪,因為這種終生生活在地底下的群居哺乳動物,其中最大的鼴鼠卻干最少的活,花最多的時間睡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研究者把一條蛇投入實驗室的鼴鼠籠,他們現對蛇進行攻擊的居然就是那些大個的鼴鼠。雖然平時它們明顯是睡著了,可仍然保持著高度的警戒心。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這種對警戒心的需要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蜜蜂和螞蟻會花很多的時間休息。蜜蜂群落中存在著等級制,士兵等級的蜜蜂平時在蜂窩旁邊什麼也不幹。而其他的蜜蜂則可以省下精力,來做更多重要的事,如尋找新的大糧倉,或者拓展蜂窩,或者哺育幼蜂等等。

動物的「懶惰」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及群體,不管它們看來怎樣的懶散,其實已盡了它們生命所能付出的最大力量。動物的「懶惰」,能夠給人類很多啟示。創業者的確需要艱苦奮鬥,但不一定非要過清教徒的生活。奮鬥與鬆弛,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人生的目的,不就是要過得幸福嗎?因此,適當地放鬆,「懶惰」,去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用休息來調劑生活,消除疲勞,使人能更加精力充沛地工作,豈不樂哉!列寧說: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況且,休息、放鬆、體閑、玩本身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讓自己成為一個熱的人

熱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一種感,也是最具感染力的。自己充滿了熱,自己周圍的人才會變得充滿激,即使你表達得不太順利,他也可以理解。如果沒有熱,你所說的話就像過了幾天的晚餐上的死火雞,毫無生氣和新鮮感可成功的核心細胞是熱。如果一個人對人生、對工作、對朋友、對事業沒有熱,那他一定不會有大的作為。正如愛迪生所:「熱是能量,沒有熱,任何偉大的事都不能完成。」

著名的人壽保險推銷員弗蘭克·帕克原來是一位職業棒球運動員,但在他剛涉足職業棒球界不久就被解僱了,因為他缺乏激和熱,動作看起來沒有一點兒力量。在離開球隊前,球隊經理對他說:「你這樣慢吞吞的,沒有一點兒激,好像在球場上混了20年一樣。離開這裡以後,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你做任何事,若提不起精神來做事的話,你將永遠不會有出路!"

帕克原來的月薪為175美元,被解僱后,他轉到亞特蘭大球隊打球,月薪只有25美元。這樣少的薪水,帕克實在是提不起精神,但他想到那位經理的話,決心努力一試,看自己能否成為英格蘭最有熱的球員。於是,在比賽中,他一上場就像繃緊了的彈簧,用最大的力量投出最高速度的球,把接球的對手雙手都震麻了。有一次,他以猛烈的氣勢沖人三壘,那位三壘手嚇呆了,竟然忘記了接球,結果他盜壘成功。

那一天的氣溫高達35度,他在球場奔來奔去,極有可能中暑。但是他不僅沒有中暑,相反,他的熱還把全隊的隊員都激起來了。最終,他們取得了勝利。

第二天媒體上寫道:「那位新進的帕克,無異是一個充滿激的火團,全隊的人都受到他的鼓舞,充滿了活力。他那一隊不但贏了,而且還是本季度最精彩的一場比賽。」由於帕克的熱,他的月薪很快由25美元提高為200美元。

後來,帕克的手臂在一次比賽中不幸受了傷,他不得不放棄打棒球,於是改行做了一個保險業務員。在剛開始的一年多時間裡,他都沒有什麼成績,為此他很苦悶,甚至想到了放棄。但是他又想起了那位球隊經理的話,他決定用自己打棒球的激來做保險。

所以,就像當年打棒球一樣,他終於成了保險界的大紅人。回憶起自己的經歷,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從事推銷30年了,我見到許多人,由於對工作抱著熱忱的態度,使他們的收入成倍增加;我也見到另一些人,由於缺乏熱忱而走投無路。我深信唯有熱忱的態度,才是成功推銷的最重要的因素。」

《福布斯》雜誌第一次公布了東南亞富豪名單,地產業和酒店業大亨的豐隆集團主席郭令明以2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成為新加坡富,並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他旗下的豐隆是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記者問郭令明:「您認為成功商人的一個最重要的特性是什麼?"郭令明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必須對他想做的事有熱。如果你沒有熱,就不會長期投人,也不會有創造性。一旦有了熱,就會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想怎樣提升你的工作、創造更多的利潤並領先於你的競爭對手。你必須對商業有濃厚的興趣。」

被譽為「世界第一ceo」的傑克·韋爾奇在他20年的任期內把美國通用電氣集團帶人了輝煌。韋爾奇退休后寫了一本關於他的成長與成功的書《贏》。韋爾奇在書的結尾總結了作為ceo的二十多條經驗,這些都是他心血的凝結。他認為:「成功者共有的一個品質就是他們比別人更有激,激不是浮誇張揚,而是某種內心世界的東西。」因此,熱對於人們成功的推動作用是不而喻的。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曾寫道:「沒有熱是幹不成大事業的。」熱的付出與成功的收穫成正比。有志者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每每懷有極大和持久的熱,所以他們能夠成功。

每個人都會遇到事業的低潮,但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和失敗就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期望上天垂憐能改變命運,殊不知如果心中沒有希望、眼中看不到陽光、對生活無所熱愛、對朋友無所忠誠,那他怎麼會戰勝困難和挫折,怎麼會取得成功?古人云:「老驥伏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又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是強調熱和激對事業成功的重要性。

吃虧是福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則說:「好漢要吃眼前虧」。

當你開車時和別車擦撞,對方的車只是「小傷」,甚至可以說可以說根本不算傷,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理論一番,可是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豎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荒僻,也無公共電話,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手。請問,你要不要吃「賠錢了事」這個虧呢?

你當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自己不受傷。

如果你沒有戰勝對方的本錢,那麼你也只有「賠錢了事」了。你說他們蠻橫無理,欺人太甚,然而,在那種形下,是不太說「理」這個字的,哪有什麼理可說呢?所以說:「好漢要吃眼前虧」,因為眼前虧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虧。

「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是為了「存在」和更高遠的目標,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更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把命都弄丟了,還說什麼未來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不肯吃眼前的小虧而與對方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不能早起,有些人雖獲得「慘勝」,但元氣大傷!漢朝開國名將韓信是「好漢要吃眼前虧」的最佳典型,鄉里惡少要他爬過他們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韓信二話不說,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頓拳打腳踢,朝信不死也丟半條命,哪來日後的統領雄兵,建功立業?他吃眼前虧,為的就是留住有用之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吃得眼前虧,可保百年身。"

春秋戰國時,孟嘗君派他的門客馮媛去薛地替他收債。臨走時馮媛問孟嘗君:「收完債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說:「看我家少什麼就買什麼吧!」馮媛到了薛地,召集所有向孟嘗君借債的人來,並假傳孟嘗君的命令,將所應收債錢統統賜給了借債的人,然後將借據全部燒掉了。馮媛很快返回了齊國,孟嘗君奇怪地怎麼回來得這麼快,問道:「債都收完了嗎?」馮媛說:「收完了。」孟嘗君又問:「買了什麼回來?」馮媛說:「您說看您家所缺少的買,我看你只缺乏一個字,那就是『義』,所以我就私自決定為您買了『義』回來。」孟嘗君不以為然:「買『義』有什麼用?」馮媛說:「目前您只有薛地這一小小的封地,但卻不愛護薛地的百姓,只知從那裡取利。因此,我假託您的命令把借債都賜給了百姓,燒掉了借據,百姓們都非常感激您,這就是我為你買的『義』。」孟嘗君此時不理解馮媛的做法,心中不大高興。

一年以後,齊王疑忌孟嘗君,就免了他的宰相,讓他到薛地去。結果薛城的百姓扶老攜幼,遠遠的都來迎接他,這時孟嘗君才明白了馮媛買『義』的深意。

作為領導者,身邊沒有一兩個忠士是不行的。所以,領導者都習慣採用收買人心的方法來獲得他人的忠誠。

秦穆公就很注意施恩布惠,收買民心。一次,他的一匹千里良駒跑掉了,結果被不知的窮百姓逮住后殺掉美餐了一頓。官吏得知后,大驚失色,把吃了馬肉的三百人都抓起來,準備處以極刑。秦穆公聽到稟報后卻說:「君子不能為了牲畜而害人,不要懲罰他們了,放他們走吧。而且,我聽說過這麼回事,吃過好馬的肉卻不喝點酒,是暴殄天物而不加補償,對身體大有壞處。這樣吧,再賜他們些酒,讓他們走。」過了些年,晉國大舉入侵,秦穆公率軍抵抗。這時有三百勇士主動請纓,原來正是那群被秦穆公放掉的百姓。這三百人為了報恩,奮勇殺敵,不但救了秦穆公,而且還幫助秦穆公捉住了晉惠公,結果大獲全勝而歸。

看來,領導跟下屬辦事也要學會收攬人心,只有籠絡住了下屬的心,才能更好地讓下屬心甘願地為自己效力。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句話。從人心收攬術上說,成大事的秘訣也就在此,做到讓將士感到自己是「知已」,那在人心收攬上就達到一種最高的境界了。這一點,對於當今的領導者提高與下屬的辦事能力有著深刻的啟示。

從古至今,凡成大事者沒有不會用人的,而用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收買人心」。

名利面前要看淡

人當有高遠的理想,壯志凌雲、氣沖霄漢,但諸葛亮以之為座右銘的詩句--「寧靜以致遠,淡泊而明志」也有一定道理,人要有淡泊名利的心態。在人們看來,壯志凌雲和淡泊名利似乎自相矛盾。

著名的劉禹錫的《陋室銘》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講的都是淡泊名利、歸隱山林卻淡化理想的名篇。但這兩點其實並不矛盾,而且還是一個和諧的統一的整體,他們把低調做人高標做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我們要有更加寬闊的胸懷和更加高遠的志向。個人的名利得失比之於壯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是微不足道的。古代先賢尚且可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懷,我們現代人更應有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

一位老師的辦公桌上至今壓著去年他寫的一張紙條:「馬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你評院士不是你個人的事,這關係到學校,是校黨委作出的決定。你是一名黨員,應該服從校黨委安排。」馬祖光性格柔和,聽到這話卻陰沉著臉,半天不吭聲。

「我是一個普通教師,教學平平,工作一般,不夠推薦院士條件,我要求把申報材料退回來。」1999年,馬祖光得知學校把為自己申報院士的材料寄出后,就十萬火急地給中科院出這樣一封信。他的理由是很多比他優秀的學者還沒有成為院士,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話自內心。

2001年,新的院士評審規則要求申報材料必須有申請者本人簽字,馬祖光卻拒絕簽字。申報期限最後一天,原校黨委書記李生只好以校黨委名義到他家做工作。

「我年紀大了,評院士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應該讓年輕的同志評。我一生只求無愧於黨就行了。」馬祖光還是不同意簽字。

李生接著他的話題聊起學校黨建工作,這激起了馬祖光對入黨以來的美好回憶:「我這一輩子都服從黨組織安排……」李生趕緊接過話頭,「那你再聽從一次吧!」

「迂迴戰術」奏效了。馬祖光勉強簽了字,半天不吭氣。申報后,馬祖光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他說:「第一是黨的教育和培養;第二是依靠優秀的集體;第三是國內同行的厚愛。」

這裡有一個小插曲。中科院審閱馬祖光的院士推薦材料時,產生了疑問:作為光學領域知名專家,馬祖光的貢獻有目共睹,可許多論文中他的署名卻在最後,為什麼?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胡孝勇說:他為別人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他依據每個人的特點,把爭取來的很多課題分出去,讓別人當課題組長。馬老師沒有半點私心。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月珠說:「馬老師從德國回來后,把自己在國外做的許多實驗數據交給我測試。測試后完成的論文他改了三四遍,我便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面,他一口回絕,最後他的名字還是排在最後。」

幾乎每一篇論文的署名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別人把馬祖光排在第一位,他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後,改過來勾過去,總要反覆多次。

2001年馬祖光評上院士后,學院給他配了一間辦公室,並要裝修。馬祖光急了:「要是裝修,我就不進這個辦公室。」最後不但沒進去,他還把辦公室改做實驗室。馬祖光和六名同事們擠在一個辦公室里,大夥說太擠,他卻說:「擠點好,熱鬧!」

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正如馬祖光所說:「事業重要,我的名不算什麼!」

正確對待名利,一個人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都應該清醒地看到,個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國家和人們。

宋朝的楊家將是家喻戶曉、眾所周知的。楊業在面對外敵遼人入侵時,曾經對楊四郎說過一句話:在民族大義面前,個人的榮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是呀,在執著的最高理想--保衛祖國面前,有什麼比民族大義更為珍貴的呢?楊業最終懷著一顆愛國心死在了李陵墓前,給後人留下了慷慨悲壯「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的民族氣節。

李白曾在《將進酒》中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聖賢之所以會寂寞,因為他們志存高遠而淡泊名利,因為他們高標做事卻低調做人。空虛者是沒有理想、無所期盼;落寞者是有理想有期盼而不能實現;苦悶彷徨者是能實現而不能把握。這些,都是他們不懂人生所要經歷的幾大境界,也不能正確適度的處理理想和淡遠的關係造成的。

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達,壯志無邊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觸怒世俗和所謂的權威。所以,社會要求成大事者能夠隱忍不,高標做事,低調做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熟男向左 熟女向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熟男向左 熟女向右
上一章下一章

4.第四章 成熟男人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