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知更鳥》(10)

第三十六章《知更鳥》(10)

第十部復活

哈利望着牆上妹妹的照片。那年夏天特別溫暖,對不對?他們連下雨天都跑去游泳。他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哀傷沖刷着他。

105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九日。伍立弗醫院。

犯罪特警隊隊長莫勒在腫瘤科等候室找到哈利,在他身旁坐下,對一個小女孩眨了眨眼。小女孩皺起眉頭,扭過頭去。

「聽說他走了。」莫勒說。

哈利點點頭:「今天早上四點。蘿凱一直守在這裏,歐雷克正在裏面。你怎麼來了?」

「只是想來跟你聊一下。」

「我正好想抽根煙,」哈利說,「我們去外面。」

兩人在樹下找了一把長椅坐下。一縷縷白雲在天上快速飄過。看來今天又是溫暖的一天。

「蘿凱還什麼都不知道?」莫勒問。

「對。」

「現在知道的人有我、梅里克、警察總長、司法部長和首相,當然還有你。」

「誰知道些什麼,你比我清楚多了,老大。」

「對,那當然,我只是把我腦子裏想的說出來而已。」

「你來這裏想跟我說什麼?」

「你知道嗎,哈利,有時候我希望我是在別的地方工作,在一個政治活動比較少、警察勤務比較多的地方工作。比方說卑爾根。不過也有些時候,就像今天,我起床以後站在卧室窗邊,看着峽灣和峽灣里的小島,聽着鳥兒唱歌,然後……你明白嗎……然後我就不想去別的地方了。」莫勒看着瓢蟲爬上大腿,「我想跟你說的是,我們想讓事情保持原來的樣子,哈利。」

「你說的事情是指什麼?」

「過去二十年來,你知道每個美國總統在任期內被暗殺的次數都超過十次嗎?而且這些暗殺行動都被破獲,所有的殺手都被逮捕,媒體卻毫不知情。暗殺一國元首的計劃要是讓社會大眾知道了,沒有一個人會受益,哈利,尤其是理論上可能成功的計劃。」

「理論上,老大?」

「這話不是我說的。反正結論是,我們決定不公開這件事。我們不希望散播動亂的種子,或是揭露安保系統的漏洞。這些話也不是我說的。暗殺行動會傳染,就像……」

「我懂你的意思,」哈利說,從鼻孔噴出煙霧,「主要是為了那些當權者才不公開,對不對?那些當權者早就可以,也非常應該敲響警鐘。」

「就像我說的,」莫勒答道,「有些時候我會覺得卑爾根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兩人有好幾分鐘沒再說話。一隻小鳥在他們前方昂首闊步,擺動尾巴,輕啄草地,警覺地睜着眼睛。

「白鶺鴒,」哈利說,「學名Motacillaalba,個性小心謹慎。」

「什麼?」

「《我們的鳥兒》這本鳥類圖鑑說的。蓋布蘭犯下的命案該怎麼辦?」

「之前發生的命案都已經釐清了,大家都很滿意,不是嗎?」

「什麼意思?」

莫勒局促不安。「現在再來攪動這些事,只會給後代子孫揭開舊瘡疤,而且有人可能會四處打探,挖出一系列案子來。那些命案都已經結案了。」

「對。尤爾和斯韋勒的案子已經結案了。那侯格林命案呢?」

「沒有人會費功夫去挖他的命案,畢竟他是……呃……」

「他只是個老酒鬼,別人才懶得理他?」

「哈利,拜託你,不要再把事情搞得更麻煩,好不好?你知道我對這樣的處理方式也不是很滿意。」

哈利在長椅扶手上按熄香煙,把煙蒂放進口袋。「我得進去了,老大。」

「我們信任你能保守秘密。」

哈利簡潔地笑了笑。「我聽說有人想接手我在密勤局的職位,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莫勒說,「湯姆說他會申請你那個職位。梅里克想把新納粹黨的部分歸到這個職位的管理權內,所以這個職位會變成有點像是高階職位的跳板。順便跟你說,我會推薦湯姆。我想既然你要回犯罪特警隊,應該很高興他離開吧?這樣一來,他的警監職位就空出來了。」

「這就是要我閉嘴的獎賞嗎?」

「你怎麼會想到那裏去,哈利?因為你是最棒的。你又證明了一次,不是嗎?我只是不知道我們到底可不可以依靠你。」

「你知道我想辦哪件案子嗎?」

莫勒聳聳肩。「愛倫的命案已經釐清了,哈利。」

「不盡然,」哈利說,「有幾個細節我們還沒搞清楚。除此之外,購買馬克林步槍的二十萬克朗也不知道流落何方,也許其中有好幾個軍火中間人。」

莫勒點點頭。「好吧,給你和哈福森兩個月時間。如果你們什麼都沒發現,這件案子就算結案。」

「很公平。」

莫勒站起來,準備離去。「有一件事我想不通,哈利。你怎麼知道口令是『歐雷克』?」

「這個嘛,愛倫老是說,腦子裏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總是對的。」

「厲害,」莫勒點點頭表示讚賞,「所以你腦子裏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是他外孫的名字?」

「不是。」

「不是?」

「我不是愛倫,我得思考一下。」

莫勒用銳利的眼神看着哈利。「你是在說笑嗎,哈利?」

哈利微微一笑,指了指窗外那隻白鶺鴒。

「就像那本鳥類圖鑑里說的,沒有人知道白鶺鴒站直時為什麼會擺動尾巴,這是個謎,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它們無法停下來……」

106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九日。警察總署。

哈利把腳擱上辦公桌,剛找到一個最舒服的坐姿,電話就響了起來。為了不讓舒服坐姿改變,他向前彎腰,用背肌保持新辦公椅的平衡。新辦公椅的輪子上足了潤滑油,十分容易滑動。他的手指正好能夠到電話。「我是哈利。」

「哈利嗎?我是約翰內斯堡的以塞亞·伯恩,你好嗎?」

「以塞亞?真是意外。」

「是嗎?我是打電話來謝謝你的,哈利。」

「謝我什麼?」

「謝謝你沒有做出任何動作。」

「什麼動作?」

「你知道我的意思,哈利,你沒有通過外交渠道要求緩刑什麼的。」

哈利沒有答話。他已經預料到這通電話會打來。舒服的坐姿已不再舒適。安德烈亞斯·霍赫納那乞求的眼神突然浮現在他眼前,康斯坦絲·霍赫納那哀求的聲音在他耳畔響起:你能保證你會儘力嗎,霍勒先生?

「哈利?」

「我還在。」

「法院昨天做出了判決。」

哈利望着牆上妹妹的照片。那年夏天特別溫暖,對不對?他們連下雨天都跑去游泳。他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哀傷沖刷着他。

「死刑?」他聽見自己這樣問。

「而且不能上訴。」

107

二〇〇〇年六月二日。施羅德酒吧。

「哈利,今年夏天你要幹嗎?」瑪雅數着零錢。

「不知道。我們討論過要去挪威哪個地方租一間農舍,教小朋友游泳什麼的。」

「我不知道你有小孩。」

「我沒有,反正說來話長。」

「真的?哪天說來給我聽聽。」

「再看看吧,瑪雅。零錢不用找了。」

瑪雅深深行了個屈膝禮,歪嘴笑了笑,轉身離去。這是周五下午,酒吧里卻異常冷清。可能因為天氣炎熱,大多數人都去了聖赫根區的露台餐廳。

「怎麼樣?」哈利說。

老人望着啤酒,並不答話。

「他死了,你不高興嗎,奧斯奈?」

莫西幹人康拉德·奧斯奈抬頭望着哈利。

「誰死了?」他說,「沒有人死了。只有我。我是最後一個死人。」

哈利嘆了口氣,把報紙塞到腋下,走進微光閃爍的盛夏午後。

[1]Valkyrie,北歐神話中奧丁神的侍女之一,被派赴戰場選擇有資格進入英靈殿的陣亡者。

[2]納粹黨口號,通常在希特拉發表演說后,納粹黨聽眾會高呼口號三次。

[3]諾爾達赫爾·格里格(NordahlGrieg,1902—1943),挪威詩人、劇作家和記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反對德國納粹佔領挪威,1940年搭船逃到英國,同一條船上還有挪威王室成員。

[4]弗雷迪·莫庫里(FreddieMercury,1946—1991),英國音樂家,皇后樂隊的主唱。

[5]指1993年8月,以色列總理拉賓、外交部部長佩雷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秘密訪問挪威后達成的和平協議。來年三人同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在獲獎的翌年,拉賓即遭以色列激進分子刺殺身亡,巴勒斯坦激進組織也開始對以色列發動自殺式炸彈攻擊,於是奧斯陸協議遭到無限期擱置。

[6]挪威的法西斯政黨,1933年成立,1945年解散。由挪威前國防部長維德孔·吉斯林和一群支持者建立。

[7]托騰(Toten)和德文「亡者的國度」(Totenreich)讀音相似。

[8]班長(Rottenführer)與老鼠班長(Rat-führer)讀音相似,Rat為老鼠之意。

[9]「二戰」后美國對西歐各國進行的經濟援助重建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10]此處指的是美國黑人歌手普林斯(Prince)於1982年發行的暢銷專輯《1999》。

[11]卡爾·約翰(KarlJohan,1763—1844),1818年加冕為瑞典國王與挪威國王。他本為法國人,從軍后展露出軍事才能,后被選為瑞典國王的繼承人,帶領瑞典擊敗丹麥,當時受丹麥統治的挪威被割讓給瑞典,挪威原本想獨立,卡爾出兵迫使挪威與瑞典成為聯合王國。

[12]一種企圖利用舊國家政權進行社會改良的資產階級思想。

[13]神譴八八(Zorn88),「挪威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別稱,為挪威國家社會主義團體,成員大約五十人。8指的是第八個字母「H」,「88」是「希特拉萬歲」(HeilHitler)之意。

[14]指吸毒者。

[15]拔示巴,《聖經》故事中的人物,先嫁給烏利亞,然後嫁給大衛王。

[16]延斯·比約爾內博(JensBj?rneboe,1920—1976),挪威作家,作品涵蓋多種文學形態,他曾嚴厲批評挪威社會和西方文明,也因為不妥協的言論而被判言語猥褻罪,長期酗酒和憂鬱,最後自殺結束生命。

[17]克里波刑事調查部,挪威警方的特別部門,隸屬於挪威法務暨警察部,占挪威警力百分之四,人員約五百名。

[18]5月17日獨立紀念日是挪威最大的節日,當天全國民眾會穿上傳統服飾遊行,開展熱鬧的慶祝活動。最壯觀的慶典在奧斯陸舉行,成千上萬的兒童和其他遊行隊伍從卡爾約翰街一路遊行到皇宮。

[19]Eid,阿拉伯文,節日、節慶之意。

[20]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

[21]維德孔·吉斯林(VidkunQuisling,1887—1945),挪威軍人及政治家,「二戰」時期替德國納粹在挪威扶植傀儡政府,使得「吉斯林」成為英文辭彙里「賣國賊」的同義詞。

[22]指1933年至1945年由希特拉及他所領導的納粹黨控制下的德國。第三帝國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

[23]海因里希·希姆萊(HeinrichHimmler,1900—1945),納粹德國的重要政治頭目,曾任內政部長和黨衛隊總司令,對大屠殺和許多武裝黨衛隊的戰爭罪行負有主要責任。「二戰」末期企圖和盟軍單獨和談失敗,被拘留期間服毒自殺。

[24]意指防竊聽。

[25]拉多萬·卡拉季奇(RadovanKarad?i?,1945—),曾任波黑塞族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自1995年開始被國際法庭通緝,最後於2008年落網。他被控涉及種族滅絕和戰爭罪行,包括1992年至1995年圍攻薩拉熱窩屠殺一萬一千人。

[26]奧洛夫·帕爾梅(OlafPalme,1927—1986),曾擔任瑞典首相(1969—1976、1982—1986),在任內被槍手暗殺身亡。

[27]納粹德國在挪威的准軍事組織。

[28]約瑟夫·戈培爾(JosephGoebbels,1897—1945),德國政治家,曾擔任納粹德國時期宣傳部長,被稱為「宣傳的天才」,並據希特拉遺書被任命為第三帝國總理。

[29]約爾格·海德爾(J?rgHaider,1950—2008),奧地利人,著名政治家,政治立場極為右派,是納粹德國的支持者。他領導的極右翼自由黨曾於1999年經選舉進入奧地利執政府,引發歐盟國家對奧地利的緊張情勢。不久該黨退出奧地利聯合政府,再度成為在野黨。

[30]希特拉於1925年出版的自傳,被視為納粹的政治靈魂,許多國家禁止出版發行。

[31]「警察」的法語。

[32]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一座城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尤·奈斯博警探懸疑小說系列(共6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尤·奈斯博警探懸疑小說系列(共6部)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知更鳥》(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