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附錄(2)

148.附錄(2)

末了,我想把我的一副輓聯,抄在底下:

嗟月旦停評,伯牛有疾如斯,靈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問人間何世,胡馬窺江未去,明珠漏網,我為家國惜遺才。

許地山故居

一說起名人故居就會讓我想到唐代詩人杜甫的名詩《蜀相》,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總能讓我聯想到那些逝去的偉人。隨着時間的推移變換,那些曾經輝煌一時,鼎盛一時的名人、偉人也許會被歷史慢慢遺忘,可是只有那些矗立在風雨中的紅磚藍瓦,無時無刻不在訴說着那一段段歷史的滄桑、人世的變化和那些無法磨滅的文化。

許地山先生的故居坐落在廣東省徐聞縣的徐城鎮,我們繞到東關署前街現人民法院的後巷就可以看到故居的所在。在現代高挺樓閣的掩飾下,故居已不是很明顯,並且顯得有些破舊,但是還基本保持着原有風貌。鑒於許地山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這裏也成了許多文人學者談古論今的地方。

許地山出生於台南,後由於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台灣淪陷,所以舉家搬遷到福建龍溪。後來,因父親任廣東省徐聞縣知縣,所以其隨父前往,當時許地山剛剛九歲,在那裏度過了自己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段時期。

在許地山先生的《窺園先生詩傳》和《讀〈芝蘭與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兩篇文章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徐聞活動的痕迹和生活故址。但是文中提到的徐聞縣的縣衙已經破毀,知縣只能用考棚作為公館,而公館東鄰的三官祠就是許地山的書房,當時除了許地山外,還有許地山的三哥、著名畫家許敦谷先生在這裏讀書。在故居的兩邊為守備署,東邊為三元堂,如今三元堂已廢,現移往賓朴路西側,距考棚有200米左右。當時,許地山的父親許南英把貴生書院改為官立高等小學堂,並親自教授學生,可想,許地山也曾在貴生書院學習過。

在許地山先生追憶父親的《窺園先生詩傳》中提到故居時是這樣說的:

徐聞在雷州半島南端,民風淳樸。先生到任后,全縣政事,只用一位刑名師爺助理,其餘會計錢糧諸事都是自己經理。每旬放告,輕的是偷雞剪鈕,重的也不過是爭田賴債。殺人越貨,罕有所聞。「訟庭春草蔭層層,官長真如退院僧」,實在是當時光景,貴生書院山長楊先生退任,先生改書院為徐聞小學堂,選縣中生員入學。邑紳見先生熱心辦學,乃公聘先生為掌教,每旬三六九日到堂講經史二時。有清以來,縣官兼書院掌教實在罕見。先生時到小學堂,與學生多有接觸,因此對於縣中人風俗很能了解。先生每以「生於憂患,死於晏安」警策學生。又說:「人當奮勉,寸晷不懈,如耽逸樂,則放僻邪侈,無所不為。到那時候,身心不但沒用,並且遺害後世。」他又以為人生無論做大小事,當要有些建樹,才對得起社會,「生無建樹死嫌遲」也是他常說的話。案頭除案卷外,時常放一冊白紙本子,如於書中見有可以警深思德行的文句便抄錄在上頭,名為補過錄,每年完二三百頁。可惜三十年來浮家處處,此錄喪失幾盡,我身邊只存一冊而已。縣衙早已破毀,前任縣官假借考棚為公館,先生又租東鄰三官祠為兒輩書房。公餘有暇,常到書房和好友徐展雲先生談話,有時也為兒輩講國史。先生在徐聞約一年,全縣紳民都愛戴他。

……

如今,那棟古舊的房子已被掩映在鬧市的樓群中,總是時時被過往的人群所忽略,可是它仍在曆數着過去的一點一滴,無休無止,毫不吝惜。

許地山生平簡介

許地山(1893—1941),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

1893年,許地山出生在台南延平郡王祠旁的窺園。兩年後,甲午中日戰爭爆,台灣在烽火連天的戰爭中淪陷。尚在襁褓中的許地山,只好隨父親內遷至大陸——福建龍溪。后隨父親到廣東讀書,中學畢業因家境衰落,只好放棄學業,到漳州第二師範教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許地山經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許地山經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8.附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