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〇章 太平盛世

第七四〇章 太平盛世

金國與蒙古在塞北大打出手。

宋國坐山觀虎鬥,同時左右平衡。

先是給兵器糧草,支持蒙古人打金國,迎接皇族回歸之時,金國趁機狠狠地教訓了蒙古各部。

就在他們敗退的時候,宋國皇帝趙嬛下旨,冊封合不勒為順義王,給予豐厚賞賜,並默許蒙古人以私人名義購買大宋的鐵器和糧食。

如此一來,蒙古人恢復元氣,再度與金國分庭抗禮。

幾年之後,兩國皆是元氣大傷,為了生存不得不仰大宋鼻息生活。金國皇帝完顏珉不得不低頭向大宋稱臣,並且約為母(父)子之國,稱宋帝趙嬛為母,皇夫徐還為父。

在扶持蒙古乞顏部的同時,蕭高六派遣的契丹商隊頻頻與塔塔爾部接觸,輸送了大量的錢財與糧食。

塔塔爾人因此逐漸壯大,開始不服從合不勒的號令,與乞顏部發生衝突並形成對峙,草原上的蒙古各部紛爭再起,背後全是宋國人的身影。

不久之後,徐還收到了一條消息,在塔塔爾部和乞顏部的一次衝突中,合不勒不到十歲的孫子也速該不幸身亡。

分化瓦解,引起草原紛爭是一種手段,但不會長久。

尤其是如果漠北草原氣候持續寒冷,游牧部落遲早有一天會消弭紛爭,聚合南下。

於是乎,自隆興二年開始,臨潢府便開始了毛紡織試驗,隆興五年實驗成功並開始大規模生產。

臨潢府也因此成為北方的毛紡織業基地,草原上牧民徹底被納入了紡織業體系之中,逐漸成為宋國的原材料基地。

當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無力更改這一局面,對於宋國的戲耍十分惱怒。

無論是金國還是蒙古各部都試圖反抗過,可惜全都大敗而歸啊,隆興十二年金熙宗完顏珉駕崩。

因為皇位繼承之事,金國宗室大打出手,宋軍趁機出動,挺進遼東,金國滅亡成為時間問題。

蒙古部落則是或臣服,或遠走西域。

然而他們仍舊免不了被宋軍驅趕的命運,自隆興三年開始,當北疆安定之後,宋軍開始西征。

西征的理由是清繳西夏餘孽,當初攻破興慶府時,有不少向西逃竄的黨項人。因為抵禦金國和一統江山,徐還暫且放棄追擊。

如今牛皋率領西軍再度出擊,一路所向披靡,徹底剿滅黨項餘孽。隨即逼近回鶻、西遼等國。

宋軍進入天山南北、蔥嶺附近,宰相門建議仿照漢唐舊制,設立都護府管轄。但徐還力排眾議,在疆域不斷擴大的大宋推行行省制。

在西域之地設立北庭省和西州省,直接派駐軍隊駐守,並派遣流官前去治理地方。

西南方向,雲貴的蠻族動亂被平定之後逃入了大理國,西蜀將軍李彥先奉命南征,大理臣服,納土稱臣。

隨後李彥先所部跨過大渡河,這個太祖皇帝玉斧劃定的邊界,從南側牽制吐蕃。與此同時,吳玠等人率部迫近湟水,進入高原。

隆興十三年,年滿二十歲的燕王徐承嗣被冊封為太子,並迎娶岳飛之女岳安娘為太子妃。

太子姓徐,無疑觸動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尤其是那些從五國城歸來,恢復養尊處優的趙宋宗室。

他們聯絡一批臣子,陰謀妄圖發動宮變,不想被提前偵破。

隆興年間的第一次動蕩發生,但是皇帝仁慈,只是賜死了幾位主謀,其他宗親則是流放到了北庭省和南海崖州。

自此,趙宋宗室再也不敢心生妄念,徐承嗣順利當上太子。自小被悉心照料,精心栽培的嫡長子到底沒有辜負父母期望,處理朝政井井有條,備受稱讚,朝野擁戴。

徐還也便放心了,便專心致志推動科技和教育。從隆興元年開始,文瀾書院便有部分北遷,在洛陽成立龍門書院。

對內,徐還始終沒有忘記禍起蕭牆的教訓,故而對所有的兒子都嚴格要求,保證徐家不會出糊塗蛋。然後諸子養在一處,自小感情深厚。

更為重要的則是從制度上預防,以免後世子孫起紛爭,這也是徐還為何堅持不讓長子改姓趙的緣故,否則徐家諸子定有意見。

長子徐承嗣為太子,次子徐承業為秦王、三子徐承訓為楚王、四子徐承佑為遼王,後來的諸子也都封王,分封駐守邊疆之地,但都有必須始終聽命於朝廷,並肩負擴張和拱衛國朝的任務。

其分封與行政格局有些類似於漢朝的郡國并行制,防止有子孫生出二心,禍起蕭牆。

當然了,只要徐還在一天,徐家子孫便得乖乖的,朝野所有的陰謀家也都不敢輕舉妄動。徐還相信,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制度的不斷完善,大宋會越來越強盛,不會出現輕易動蕩。

隆興二十五年,徐還與柔福已經五十多歲,雖說仍舊年富力強,但他們已經無心眷戀權位。

皇帝趙嬛將朝中託付給年過而立的太子徐承嗣後,徐還便帶着妻妾前往臨安,開始享受退休生活。

隆興三十年,皇帝趙嬛宣佈退位,以太上皇之尊在臨安養老。太子徐承嗣登基,監國多年,政務醇熟,威望甚高,身邊又有陸遊、楊萬里這樣的治世能臣輔佐,自然一切妥當。

西湖之畔,徐承嗣登基之後尊岳丈岳飛為鄂王,祠堂也進行了翻修。

徐還自然前來祭拜一番,並將如今萬國來朝的盛世華章一點點說給岳飛聽。

台階之下,秦檜的銅像仍舊長跪不起,徐還不由心想,如果他還活着,看到今日盛世,不知是何感受?

出了祠堂,西湖風景依舊,春和景明,草長鶯飛,一切都是那樣美好。看到游湖的少男少女走過,徐還恍然自己已經花甲之年。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四十年了,往事一幕一幕浮過,不由心生感慨,不過旋即便哈哈大笑。不管怎麼說,就算這是平行時空,這四十載辛勞沒有白費,換來了這四海歸一的太平盛世,也算沒有白走這一遭。

值得,一切都值得!

——

全書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之重鑄山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之重鑄山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四〇章 太平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