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希羅多德說故事(2)

2.希羅多德說故事(2)

因此,若局限在這個觀點來看,不論是斯基泰人或是希臘都是屬於「北方地域」、也就是歐洲。剛好在現代也是將俄羅斯及希臘都歸類為歐洲。

更進一步地說,在這個意義上,在世界史中亞洲與歐洲的第一次正式大會戰,若不是「波希戰爭」的開頭、公元前500年開始的愛奧尼亞(ionia)反叛,也不是公元前490年大流士直接在希臘本土駐兵企圖佔領雅典(古稱athenai,現為athens)但失敗的「希臘馬拉松戰役(battleofmarathon)(馬拉松位於雅典東北方的海岸平原。此時為了雅典軍隊勝利的消息傳回而拚命地趕路再趕路的典故,就是馬拉松的起源。)」的話,或許將這個「斯基泰-波斯戰役」當做是第一次會戰應該是適當的。

大流士為了遠征斯基泰所動員的軍隊力量,據說達到70萬人。這是超乎尋常的龐大軍隊,實在讓人難以置信。但在那30多年後的公元前480年,大流士兒子亞哈隨魯王(ahasuerusi)親自率領進攻希臘的軍隊,是從波斯帝國各地徵召多族組合而成,規模居然達到100萬人。

至少關於這兩次戰役,可以看出以下三個重點:一是都展現了讓人驚異且超乎尋常的龐大軍隊;二是波斯將攻佔斯基泰及希臘視為等同於「支配世界」相關之重大事件;最後是兩次軍隊七十比一百的比率,或許正可成為推論出在這兩場戰役之間波斯帝國不斷地擴大、展、充實程度之明證。

在大流士的斯基泰遠征軍中成為主力的地面部隊,以浮橋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色雷斯(thracia),更進一步地順著黑海沿岸北上,利用驅使愛奧尼亞人搭建的橋渡過多瑙河。由這樣的步驟可以看出其對於攻擊敵軍之決定,運氣好的話就可一舉降伏敵人。

在另一邊,大流士在黑海中建立了以偵查及補給為目的之艦隊,並且讓其與沿著海岸線前進的陸上軍隊保持密切聯繫。不論任何一個手段,都展現其對於派遣軍隊進兵狀況不明的敵方內陸地帶之擔心。

此外,這個事也間接地說明了在規劃遠征斯基泰時,為何不採用從波斯帝國本土伊朗高原出、最短路徑地跨越高加索山脈方式,反而是以迂迴的手段從一小段亞洲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路徑的理由。這意味著大流士認為單以陸軍力量是不足以擊敗斯基泰,反而是運用敵軍所缺乏的海軍力量在黑海方面布兵才是最佳良策。

但事實上,從現今的羅馬尼亞共和國(romania)到摩爾多瓦共和國(republicamoldova)直至烏克蘭(ukraine)間的黑海西北沿岸一帶,混雜著許多大小河川及沼澤地,要完全沿著岸邊行事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波斯帝國的地面進攻部隊在行進間無論如何都有必須離開海岸線的狀況,此時就會與艦隊失去聯繫,且一不小心就會進入到更深的內陸區域。而在那個地方,斯基泰騎兵就如同春天原野上的熱氣般虛幻縹緲地出沒。

斯基泰騎兵散開在各處,於廣大渺茫的山野中不經意地在各處出現,持續地與波斯軍隊保持一定的距離,並且頻繁地重複進行威脅、驚嚇、挑撥。然而,當波斯軍隊生氣而欲進行戰鬥時,斯基泰騎兵此時就會立即驅馬快速往各方遠離,並且消失在平原另一頭。

因為雙方對於「軍隊」的想法、姿態,從根本上就有差異。若從波斯的觀點來看,斯基泰騎兵就如同海市蜃樓般的存在。波斯部隊每次都被想抓也抓不到的斯基泰騎兵玩弄並被吸引進行追擊,最後弄到自己疲憊不堪。而且,一旦輕忽,不經意就會漸漸地落入敵人陣營的深處。

在此之前,當斯基泰方面知道波斯軍確定要進攻時,就事先向自己勢力範圍內的被入侵地居民提出共同作戰的請求及約定。一旦波斯軍來到,他們就依照已達成的約定採取作戰行動,而且他們還不斷地故意撤退,並且每次都會放火將撤退點附近全部燒盡,執行堅壁清野策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游牧民的世界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游牧民的世界史
上一章下一章

2.希羅多德說故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