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讀者文摘精華:秋》(9)

第三十二章《讀者文摘精華:秋》(9)

第8章日常的佛心

一顆真正的佛心不僅僅存在於寺院,也不僅僅存在於名山大川的遊方者那裏。佛心可以無處不在,可以淡然無痕,「日常」兩個字就是最明確的指示。

「日常」,可以是你喝茶吃飯、工作睡覺、待人接物。以恬淡和包容的佛心對待萬事萬物,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行。

01三個篩子

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兒,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

那個人不解地問:「三個篩子?哪三個篩子?」

「三個篩子。第一個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消息,是真的嗎?」

那人說:「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哲人說:「現在你再用第二個篩子去審查。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實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

那人躊躇地說:「不,剛好相反!」

哲人又打斷了他的話:「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我要再問,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是重要的嗎?」

那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並不重要。」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麼就別說了吧!如此,那個消息便不會困擾你我了。」

不要輕信別人所說的任何

人的壞事,除非你確實知

道那事是真實的。縱然你

確實知道了,也不必將這事告訴別人,除非你覺得這事是絕對必須說的。我們的話語是否常常使人得到益處?或使人受傷害呢?若能自我先過濾一下,你會發現很多話,是不必說也不用說,更是不該說的。

02愛心絕非偶然

在波斯尼亞的一個小村莊里,住着一個名叫弗西姆的婦人,她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和一個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奧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從奧地利帶回兩條金魚,養在魚缸里。

不久,波斯尼亞戰爭爆發了,弗西姆的丈夫為國家獻出了生命,而戰火也毀滅了他們的家園,弗西姆只好帶着孩子到他鄉逃難。臨行前,弗西姆並沒有忘記那兩條金魚,因為那也是兩條生命啊,而且還是丈夫給自己和孩子的禮物。她把金魚輕輕地放入一個小水坑裏,然後出發了。

幾年以後,戰爭結束了,弗西姆和孩子們重返家園。而家鄉仍是一片廢墟。弗西姆不知道,怎麼才能使自己的家重現生機。

忽然,她發現在她曾放入金魚的小水坑裏,浮動着點點金光,原來是一群可愛的小金魚。它們一定是那兩條金魚的後代。弗西姆突然間看到了希望,她好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勵。她和孩子們精心飼養起那些金魚來。她相信,生活會像金魚一樣,越來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魚的故事逐漸流傳開來。人們從各地趕來,觀賞這些金魚,當然,走的時候也不會忘記買上兩條帶回家。也許,那金魚象著着希望。

沒用多長時間,弗西姆和孩子們憑着賣金魚的收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無法預言金魚的繁

衍,那是偶然的,但是,

愛心不是偶然的。愛心

不管在哪裏開花,終究有一天會在那裏結出果實。不要放棄任何錶達愛心的機會,哪怕只是拯救兩條金魚。一個人的善良與愛,就是一顆種子,它可以成長,可以傳播,可以溫暖一群孤寂的心。

03無偽的溫情

他家住鄉村,門前那條小巷,一入夜就昏暗。雖然鄰里早就提出要裝路燈,但總是說過便算了,並未真正付諸行動。因為在人們心目中,都認為這是眾人的事,自己何必強出頭?而且又麻煩,又要花錢,所以拖延許久,都沒有結果。

可是,有一天晚上他回家時,發現巷口與平常不大一樣,有一盞燈高懸於轉角處的半空中,默默地大放光明。

他心想,究竟是誰大發慈悲心,安裝了路燈呢?

一時好奇追問,他萬萬沒料到,裝燈的竟是他的鄰居——一位瞎子。

他心裏嘀咕,自己又看不見,裝燈有什麼用處呢?他感覺好生奇怪。有一天和瞎子相遇,便忍不住問起此事。

只聽瞎子誠摯言道:「我雖然看不見,但我聽到晚上有人在巷口走路或騎單車跌倒的聲音。路燈裝好之後,這些情形不是就沒有了嗎?」

友人聽罷,既感動又慚愧。瞎子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他的心靈卻是光亮無比。這盞燈對他一點都不起作用,但他熱心付出錢財,讓光明照耀別人。

「施比受更有福」,我們無數明眼人都了解也會背得,然而卻由一位盲者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出來。

我們很多人,受惠於人尚

不知感恩,對民間疾苦更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最

大的障礙是以自我為中心,無法領略生活的真諦,又怎能體會眾生的心情呢?

這蒼涼的世間多麼需要無偽的溫情,一顆明凈而寬廣的心靈多麼難能可貴啊!

正因為社會在無情地扼殺人性,我們的人性才更要大放光芒。生活就是人性與制度無休止的對抗,社會就是摧殘人性、扼殺心靈的屠場,而我們,不該成為待宰的羔羊。

04風雨夜的問候

納莉颱風重創北台灣之夜,令人永生難忘。通過電視畫面的災情報導,狂風急雨令人不禁開始掛心所有熟識的人。於是我拿起電話,一個一個地撥出去。我打給班上每一個學生,從第一號宗翰開始,除了報平安,同時也表達自己的關懷。「你們一家人都好嗎?一切平安吧!」學生們一聽到是老師,既驚又喜,立即反問:「老師!您呢?」

我用了差不多三個鐘頭,打了三十六個電話。兒子問我:「怎麼打那麼久的電話?」我說:「我給學生打電話,現在該輪到你打電話給老師了!」

兒子沒有猶豫,接過電話就打,知道陳老師平安,我們才放下心中的石頭。

今天恢復上班上課,下午接兒子回家,他一上車就顯得十分開心。因為老師說,他教書二十三年,第一次有學生在天災之後,打電話問候平安。老師雖然沒有指出名字,但是兒子一整天精神都十分興奮。我也得意地說:「兒子!

你知道有多少家長說,見過那麼多的老師,還沒碰到過打電話關心學生家中災情的嗎?」我的學生還一臉愉悅的表情:「老師!我爸爸媽媽都好感動!您是一個特別的老師!」

我知道,自己也許不會一直都在最佳狀態,有時面對學生,也不免在施與受之間迷失了路途。但就在今天,沒有腳本,沒有華麗的對話,我與兒子都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一個屬於自己可以扮演的,也都相當成功的角色。我們同時感受到,真心付出其實正是一種快樂的獲得。

只是一通問安的電話,竟如此輕易地走入了對方的心中。很顯然,兒子懂了,我的學生懂了,我也豁然開朗了。

颱風帶來的災禍也許強烈,令人無法承受,但是風雨之夕,對他人的關心,讓我們真實地了解,這世間原需要更多真誠善良的有情人啊!

在你痛苦茫然的時候,還

有很多人也和你一樣。如

果能給他們一個問候,你

的痛苦也會減少。既然自己不快樂,越想自己就越不快樂,你為什麼還要讓自己難過?多想想別人吧,哪怕僅僅是為了你自己。

05純凈的快樂

一個小女孩走進一片草地,看見一隻蝴蝶被荊棘弄傷了。她小心翼翼地為它拔掉刺,讓它自由地飛向大自然。

後來蝴蝶化作一位仙女模樣顯現出來,對小女孩說:「因為你很仁慈,請許個願,我將讓它實現。」

小女孩想了想說:「我希望快樂。」

於是仙女就彎下腰在她耳邊悄悄細語一番,然後消失無蹤。

小女孩果然很快樂地度過了一生。

小女孩年老時,鄰人問她:「請告訴我們仙女到底說了什麼?」

快樂的老婦人笑着說:「仙女告訴我,我周圍的每個人,都需要我的關懷。」接着老婦人又說:「因為我一生做事都考慮著別人,關懷着別人。所以,我一生都很快樂。」

當你為自己的問題苦惱,

你就已經被打敗了。而如

果你為別人的問題操心,

那你就會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人,所有問題都會從你生活中離開,它們怕你。

人只有在愛與付出的時候,才會達到最美好的狀態,因為,人的生命本來就是干這個用的。

06振翅高飛

有一天,一位自然學家經過一座農場,看到雞舍里的雞群中有一隻老鷹,於是就問農夫主人,為什麼鳥中之王會落魄到與雞群為伍的地步。農場主人說:「因為我一直喂它吃雞飼料,把它訓練成一隻雞,所以它一直都不會飛,它的一舉一動根本就是只雞,而且也不再認為自己是一隻老鷹了。」

那位自然學家說:「不過,它到底還是一隻老鷹,應該一教就會的。」

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兩個人終於同意試試看是否可行。自然學家輕輕地把老鷹放在手臂上,然後說:「你屬於藍天而不是大地,張開翅膀飛翔吧!」可是那隻老鷹有點疑惑,因為它不知道自己是誰。當它看到雞群在地上啄食,就又跳下去與它們作伴了。

自然學家不死心,又把老鷹帶到屋頂上慫恿它飛。他說:「你是一隻老鷹,張開翅膀飛翔吧!」可是老鷹對這個陌生的世界感到恐懼,於是又跳到地上去啄食了。

到了第三天,自然學家起了個大早,把老鷹帶到高山上。他把鳥中之王高舉在頭頂,再次鼓勵他說:「你是一隻老鷹,屬於藍天和大地,張開翅膀飛翔吧!」

老鷹回頭看了看遠方的農場,再看了看天空,但還是沒有飛。自然學家把它舉起來,向著太陽。接着,奇迹發生了,老鷹的身子開始顫抖起來,然後慢慢地張開翅膀。最後,發出了一聲清亮的叫聲,沖向了天際。

故事中的老鷹就是我們的

真實本性,蘊藏有無限的

能力和潛力。雞群則代

表那顆被世俗的恐懼和限制所束縛的心靈,以及旁人加諸在我們身上,而我們也默認的無形限制。當老鷹有着雞的心態,它不敢打開翅膀,因為它以為自己會掉下來摔死。我們如果想要飛翔,第一件該做的事情,便是放棄那些別人餵給我們的飼料,以及和我們朝夕相伴、喋喋不休的雞群。

07拂塵掃垢

佛陀的弟子周利盤陀伽,生性愚頓。他背誦經文,連一句都記不住,深感自卑苦惱。

有一天,佛陀看到他掩面哭泣,上前問他:「周利盤陀伽,你為什麼哭呢?」他啜泣著說:「因為哥哥教我一句經文,我三個月都背不出來。他說有我這種笨弟弟,他覺得很難為情,他打我耳光,要把我趕出僧團。」

佛陀對他說:「周利盤陀伽,你不要再傷心了,你記不牢經文,沒有關係,我來教你。」於是,佛陀拿着一把掃帚,為他示範掃地,教他每天掃地的時候,念著「拂塵掃垢」。周利盤陀伽每天勤快的掃地,剛開始記了拂塵就忘記掃垢,念了掃垢就把拂塵忘了,總是念不全那四個字。雖然他是這麼地笨拙,佛陀仍舊一遍一遍教他念著「拂塵掃垢」。

半年後,周利盤陀伽終於記得「拂塵掃垢」四個字。久而久之,他的心因為專註於掃地,慢慢地引發了定慧之力,從心外的塵垢警醒到心內的污濁。

一年後,周利盤陀伽為自己掃出一片光明的心地,明白「拂塵掃垢」的甚深法義,由一個愚笨拙劣的人變成聰明敏捷的人。僧團里的大眾也從他身上領會到佛陀的慈悲,只要不輕視自己,不妄自菲薄,貫注身心,一定會在修鍊中不斷提高,正所謂佛光普照。

開悟的掃把,人人手中不

缺,只是我們如果忘記要

「拂塵除垢」,任憑心

內佈滿貪慾、憤怒、愚痴、邪見、嫉妒等塵垢,就會使自己心靈的廟堂,蛛網密結,棟樑頹廢,久久不見裊裊一縷清香。世人的小聰明,常常會把自己引入歧途,因為那種聰明不是智慧,而是使你更容易被外面的各種東西引誘,反而迷失了真我。

08堅定的信念

深圳有一個從農村來的沒什麼文化的婦女,起初給人當保姆,後來在街頭擺小攤,賣一個膠捲賺一毛錢。她認死理,一卷永遠只賺一毛,生意越做越大。現在她開一家攝影器材店,還是一個膠捲賺一毛。市場上柯達二十三塊,她十六塊一,批發量大得驚人,那兒搞攝影的沒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錢包丟在她那兒了,她花了很多長途電話費找到了失主。有時候算錯賬,多收了人家的錢,她火燒火燎找到人家還錢。聽起來像雷鋒,可賺的錢不得了。這個半文盲婦女的人生哲學,恐怕也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我們的那一些簡單的東西。

她就用那一點點簡單的東西,在深圳這塊人精成堆的地方,打敗了複雜的東西。現在,再牛氣的攝影商,也乖乖地去她那兒拿貨。以往我們有時候沒說實話,沒做實事,有意無意騙了別人,傷了別人,也騙了自己,傷了自己。

每個人心裏有一套衡量價

值的標準,它往往建立在

這樣的前提上——我是被

別人利用的工具,我也要利用別人,成為我的工具。這個前提錯了,它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不是自己。

09沉靜的力量

公元前4世紀,有一個原本十分繁榮的國家,自從新的國王繼承王位掌管大權后,勵精圖治不眠不休,可是國家卻日漸衰弱蕭條,新國王十分震驚,也大惑不解。

於是,國王啟程前往名山寺廟,訪求大師的指點。當國王到達之後,看到大師靜靜地端坐在石頭上,眺望着鄰近的山谷冥想。他向大師說明來意與自己的困境之後,摒住呼吸誠摯地等著大師的教誨,然而大師卻不發一言,只是微笑着示意國王隨他下山。

他們來到一條又寬又大的河邊,大師面對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邊架起一堆柴。天色暗了,柴堆被點燃,火苗愈來愈大大師讓國王一起坐在火堆旁,這樣不發一語地看着熊熊烈火劃破夜空,直到黎明。隨着天色漸亮,火焰也慢慢地熄滅了。

這時,大師才第一次開口說話:「現在你明白你無法像前任國王一樣,維持國家繁榮昌盛的原因了嗎?」國王面帶困惑,並沒有明白大師的用意,向大師說:「請原諒我的無知,請大師明示。」

大師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接着問道:「昨天一個晚上,熊熊的火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國王答說:「晚上呈現的火焰,那麼強大威武,劃破夜空的黑暗,似乎有着挑戰萬物、橫掃一切障礙的力量。」

大師又問:「那熊熊烈火過後,留下了什麼?」

「目前只有一堆灰燼與一些餘溫而已了。」國王答。

大師再問:「那我們身旁的這條大河,經過了一個晚上,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河水靜靜地流着,很安靜,幾乎沒有感到它的存在。」

大師問:「這條河流過之處,你看到什麼景象?」

國王答:「綠油油的大地,盛開的花朵,欣欣向榮的大樹。」

接着,大師走到河邊,望着緩緩流過的河水,不再說話,留下國王若有所悟地靜靜深思。

火可以向夜空挑戰,但在

燒盡所有的柴火物品后,

只留下灰燼而已。水永無

聲息地流着,滋養綠油油的大地、盛開的花朵,還有欣欣向榮的大樹。這就是沉靜的力量。要做一個有力量的人,你必須先放棄那些表面的浮華,用更多的時間充實自己的內心。

10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從前有個國王,年紀大了,眼睛花了,耳朵也有點聾了,走起路來跌跌撞撞。國王想:我快要死了。我死了以後,讓誰來當國王呢?

有一天,國王告訴全國的老百姓,他要挑一個孩子將來當國王。怎麼個挑法呢?他給所有的孩子發了一粒花籽,看誰拿這粒花籽種出最美麗的花來,將來就讓誰當國王。

有個孩子叫宋金,他領了一粒花籽回家去,把它種在一個花盆裏,天天澆水。他多麼希望那花籽長出芽,抽出枝,開出最美麗的花兒來啊!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花盆裏什麼也沒長出來。宋金多着急啊!他換了一個花盆,又換了一些土,把那粒花籽種上。

可是兩個月過去了,到了大家送花去比賽的日子,花盆裏還是空空的,什麼也沒長出來。

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孩子,一齊來到王宮裏。他們每個人都捧著一盆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都很美麗,一下子真說不出誰種的花最美麗。

國王出來看花了,他在孩子們的面前走過去,他們手裏捧的花多美麗啊,可是國王一直皺着眉頭,一句話也不說。他走呀走呀,忽然看見一個孩子手裏捧著一個空花盆。瞧,那個孩子低着頭,心裏難過極了。人家都種出美麗的花兒來,可他呢,什麼也沒種出來。他是誰呀?他就是宋金。

國王走到宋金面前,問他:「孩子,你怎麼捧著一個空花盆?」

宋金哭起來了,他說:「我把花籽種在花盆裏,用心澆水,可是花籽怎麼也不發芽,我,我,我只好捧著空花盆來了。」

國王聽完宋金說的話,高興得笑起來了。他說:「找到了,找到了,我要找一個誠實的孩子當國王。你是誠實的孩子,我讓你做將來的國王。」

原來,國王發給大家的花籽是在鍋子裏煮過的,怎麼會發芽、抽枝、開花呢?

最有力量的,是不怕做一

個好人,不怕世道的種種

不公。如果神佛要選人來

管理這個世界,他們一定會選最有力量堅持自己品德與良知的人,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大家的榜樣。

11理直氣不壯

「小姐!你過來!你過

來!」顧客高聲喊,指著面前

的杯子,一臉冰霜地說:「看

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

一杯紅茶都糟蹋了!」

「真對不起!」服務小

姐道歉:「我馬上給您換一

杯。」

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邊與前一杯一樣,放着新鮮的檸檬和牛乳。

小姐輕輕放在顧客面前,又輕聲地說:「我是不是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騰」地紅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有人笑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土,你怎麼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地叫你,你不還以一點顏色?」

「正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法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聲!」小姐說:「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則用氣和來交朋友!」

聽到這裏,每個人都笑了,對這餐館增加了許多好感。往後的日子,他們每次見到這位服務小姐,都想起她「理直氣和」的理論,也用他們的眼睛,證明這小姐的話有多麼正確——他們常看到,那位曾經粗魯的客人,和顏悅色、輕聲細氣地與服務小姐寒暄。

我們往往欣賞「理

直氣壯」,卻往往

忽視「理直氣和」

的絕妙之處。常言到:有理不在

聲高,更何況你是否有理呢?反

過來,對於別人的無知、粗魯,

我們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好呢,還是「以柔克剛」好呢?別忘了:要用氣和交朋友!能融化冰雪,能改變心靈,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12晨鐘暮鼓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禪師從法堂出來。禪師非常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們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呢?」

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禪師道:「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像瓶里的水,我們就是花。惟有不停凈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聽后,歡喜做禮感謝說道:「謝謝禪師的明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博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說:「熱鬧場中作道

場。」寧靜,只要自己息

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裏

不可寧靜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持。禪者重視「當下」,何必明天呢?

「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即此之謂也嚮往寺院生活,也是動了人心,以為那樣修得容易。佛心不會害怕艱險,只怕自己修行路上的考驗太少,提高太慢。

13順其自然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

「快撒點草籽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

「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

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

師父說,「隨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飛來

幾隻小鳥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鳥吃

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草籽多,吃不

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一大早小和尚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

原本光禿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如果一切都有安排,那力

量起碼比人類更強,起碼

值得人類多一點尊重。不

用人為地想去控制什麼,一切都安排好了。

14隨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卧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因為他們惟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卻十分吝嗇,老天使還幫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

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

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時候,事情

的因緣關係是從

表面上看不出

來的,所表現出來的可能和事

情背後的原因正好相反。就像

人們一貫認為的,天使是善良

的。如果你有信念,永遠保持善意,去理解你所看到的一切,就會發現生活的另一種展現。隨緣的真正含義,是承認自己的局限。我只是坐船的人,看不到船下面水的流向,所以我不可能控制船的航向,惟一能做的,便是欣賞沿途的風光。

15幸福的真諦

有位年輕人,從小就沒有父親,母親很辛苦地把他撫養長大。完成學業后,年輕人勤奮地工作。雖然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不過母子倆相依為命,兒子也很孝順母親,日子過得很平順。

以前,這位母親每天早晨都會叫兒子:「起床啰!上學啰!」兒子畢業後上班了,母親仍然每天早晨叫他:「起床啰!上班啰!」這是天天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有天,兒子下班回來跟母親說:「媽!您太辛苦了,我從小到大都沒有讓您享受過什麼,看!我們家的裝潢這麼簡單。現在朋友邀請我一起投資一件生意,如果順利完成,我們立刻就可以把家裏裝潢得很漂亮,而且應有盡有,到時媽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母親聽了,問兒子說:「你做這件生意,賺的是不是正當的錢?」兒子說:「錢是正當的,不過可能對別人有點不公平。」

母親就說:「兒子呀!每天早上都是媽媽叫醒你的,是不是?」兒子說:「是啊!您問這做什麼呢?」

母親說:「我每天在廚房準備早餐,看時間快到了,就在廚房叫你,每次都叫了好久,你還是沒有回應,於是我就跑上樓來叫你;有時候還叫不醒,就必須用手把你搖醒,常常看到你張開眼皮了,卻還是一副很想睡的樣子。雖然如此,但媽媽每天覺得很踏實,因為我不希望我來到你的床邊,還沒叫你就看到你眼睛已睜開、早就已經醒了,我不希望你睡不安穩啊!」

兒子聽了這些話,立即恍然大悟說:「媽媽,我知道了,我會讓您安心,不去做那些讓您擔心的事。我們母子辛苦一些沒關係,只要心安,日子就會過得很快樂,對不對?」

媽媽很歡喜地說:「對!讓媽媽安心就是孝順。我們的慾望不能太大,靠自己勞力雖然只能夠維持生活,但是心安理得,這就是幸福啊!」

我們在慾望里追逐,以為

這條路能通向幸福。真是

這樣嗎?幸福並不需要你

增加什麼,只是需要你發現那些最重要的東西,守住它,不要讓它減少。能找到最重要的,能夠珍惜,這就已經是幸福了。

16讓

從前有一個修鍊人,他從年輕就想修鍊。古時候修鍊的人需要挖一個洞穴進去打坐。這個人自己剛挖好了一個洞,一位長者來了,對他說:「年輕人啊,能否把這個地方讓給我呀,我已經老了,恐怕沒有太多的時間修了,你來日方長,再挖一個也不遲。」

修鍊人說:「好吧,給你吧。」

他接着又挖另一個洞,剛剛挖好,又被別人佔去了。就這樣,他挖了一個又一個洞,但最後總是讓給別人。

最後,他老了,他費了好大勁,為自己挖了一個,他想這一次可該好好修一修了。

不料,剛挖好,一個小夥子來了,對他說:「嗨,老頭兒,瞧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修嗎?還是讓我來修吧。」

修鍊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好吧,那你就進來吧。」

上了歲數的修鍊人,再也沒有力氣為自己挖洞了。

但是他心中很安慰,看着自己為別人修好的洞穴,他想:這麼多人在自己挖的洞裏修鍊,不也是一種幸福嗎?我何必在乎修不修呢?

這時,一位長須長者顯現在他面前,微笑着對他說:「你已經圓滿了。」

我們縱然無法看到事情背

后的因緣關係,但只要有

了一顆總是為別人考慮

的心,那也就等於是擁有了最美好的未來。因為你不管付出了多少,最後都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17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他從小就在這裏出家了。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掃地,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后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來后,還要干一些雜活,

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就

這樣,在晨鐘暮鼓中,十

年過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

閑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

一起聊天,發現別人過得

都很清閑,只有他一人整

天在忙忙碌碌。他發現,

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

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買的東西也大多是些比較輕便的。而十年來方丈一直讓他去寺后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行,回來時肩上自然還要多了很重的物品。於是,小和尚帶着諸多不解去找方丈,問:「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聲佛號,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發現方丈正站在寺的後門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坐在那裏閉目不語,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當他們看到方丈時,一下愣住了。方丈睜開眼睛,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

幾個小和尚面面相覷,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鎮那麼遠,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一些呢?」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裏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鍊一個人的心志啊!」

幾個月後,寺里忽然嚴格考核眾僧,從體力到毅力,從經書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於有了十年的磨鍊,所以在眾僧中脫穎而出,被選拔出來去完成一項特殊的使命。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的途中,雖水阻山隔,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着求法的堅毅之光。

道路曲折坎坷並不是通向

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

的心志才是成敗的關鍵。

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那片光明也會孜孜引路,如願而歸!如果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樣都不要放棄。

18畫上的污跡

從前,有一位畫家,他將完成一幅他有生以來最好的畫,他希望將這幅畫獻給國王。就在這幅畫快要完成的一個晚上,畫家聽到畫廊中傳出很多嘈雜的聲音,於是他去畫廊一看。他被面前的景象嚇傻了,畫廊中一片雜亂,所有的畫具散亂在四周。而他最擔心的是他那幅最重視的畫,畫依舊放在原處,卻多了一個大大的黑點。

這時,窗外傳來笑聲,一隻烏鴉得意地說:「哈哈,這幅畫這樣難看,你還是別獻給國王了。」接着就飛走了。

畫家痛心極了,他拿起畫筆在他那幅原本完美無瑕的畫上亂七八糟地畫着,他不想再看見它,也不想讓國王看見它。

從此,畫家終日留在家中。

有一日,一位朋友來探望畫家,畫家把他的不幸告訴了朋友。朋友聽后,說:「我想,你實在太小看國王的能力了,國王必定能夠恢復那幅畫的原貌。」於是畫家帶着畫去見國王。國王看見了那幅畫十分傷心,說:「畫家呀,我知道這是一幅很美的畫,我確實可以清除烏鴉在畫上留下的污跡,可是你自己在畫上的塗污,我卻無法清除。

你拿出這幅畫時,我就知道它是你的心血,我十分喜愛。你為什麼僅僅因為一個黑點,就放棄了這麼美的畫呢?」畫家驚覺到自己的所為是何等無知,竟聽信了烏鴉的說法,不僅自暴自棄,而且還用自己卑微的心猜度國王的胸懷。畫家悲傷地哭起來。就在這時,畫上的所有污跡消失了。

人永遠不會被打敗,除非

他自己放棄。夢想,永遠

是值得付出努力去追尋

的。

19高僧

民國初年,軍閥割據時代,一位高僧受大帥邀請赴素宴。席間,發現在滿桌精緻的素餚中,有一盤菜里竟然有一塊「豬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來,高僧卻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蓋起來。一會兒,徒弟又把豬肉翻出來,想讓大帥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蓋起來,在徒弟的耳邊輕聲說:「如果你再把肉翻出來,我就把它吃掉!」徒弟聽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來了。

宴散后,高僧辭別了大帥。歸寺途中,徒弟不解地問:「師傅,剛才那廚子明明知道我們不吃葷的,為什麼把豬肉放在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讓大帥知道,處罰他一下。」

高僧說:「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有心』或『無心』。如果剛才大帥看見了豬肉,盛怒之下把廚師槍斃或嚴重懲罰,這都不是我所願見的,所以我寧願把肉吃下去。」

徒弟點着頭,深深體悟著這個道理。

承擔他人的過失,有的時

候並不需要條件。每個人

都會犯錯,每個人都不

希望因為一次錯誤,就再也爬不起來。

當你原諒別人,給別人機會,在神佛眼中,你也就把機會給了自己。

20承擔是責任

有一個鞋匠,在小城一條街的拐角處擺攤修鞋。

一個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攤回家,一轉身,看到一個小孩在不遠處站着,耳朵凍得通紅,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

他把孩子領回家的那天晚上,妻子就和他慪了氣。一家大小好幾張嘴,吃飯已經成問題,再添一口人就更顯困窘。他低着頭說:「沒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憐。」

此後,鞋匠一邊在街上釘鞋,一邊打聽誰家走丟了孩子。

兩年多過去了,沒人來認領這個孩子,孩子卻長大許多,懂事且聽話。鞋匠的妻子漸漸喜歡上了他。

終於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尋到這裏。他們連聲感謝后,就急匆匆帶着孩子走了。一起擺攤的人揶揄鞋匠,說他傻,他呵呵一笑。這之後,便沒有了孩子的音信。

後來,鞋匠搬離那座小城,經常掰著指頭計算孩子的歲數。直到他去世,也沒有等到孩子。若干年後,一個有德有才的年輕人,因為幫助尋找失散的親人而成名。他創辦了一個專門尋人的免費網站,以鞋匠的名字命名。

網站顯眼的位置上,貼著尋找鞋匠的告示。旁邊有這樣一句話:「當你得到過別人愛的溫暖,而生活讓你懂得把這溫暖變成火把,從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時候,不要忘了,這就是生活對愛的最高獎賞。」

你的善良、愛心和付出,

終究會得到回報,不管以

何種形式。怎樣的回報

更有價值,是被你幫助的人只回報你一個,還是他把你的愛,散播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哪一種是你最想要的?

21敢於承擔

一天,七里禪師正在禪堂的蒲團上打坐,一個強盜突然闖出來,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對着他的脊背,說:「把櫃里的錢全部拿出來!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錢在抽屜里,櫃里沒錢。」七里禪師說,「你自己去拿,但要留點,米已經吃光,不留點,明天我要挨餓呢!」

那個強盜拿走了所有的錢,在臨出門的時候,七里禪師說:「收到人家的東西,應該說聲謝謝啊!」

「謝謝。」強盜說。他轉回身,心裏十分慌亂,這種從來沒有遇到的現象使他失去了意識。他愣了一下,才想起不該把全部的錢拿走,於是,他掏出一把錢放回抽屜。

後來,這個強盜被官府捉住。根據他的供詞,差役把他押到寺廟去見七里禪師。

差役問道:「多日以前,這個強盜來這裏搶過錢嗎?」

「他沒有搶我的錢,是我給他的。」

七里禪師說,「他臨走時還說謝謝了,就這樣。」

這個強盜被七里禪師的寬容感動了,只見他咬緊嘴唇,淚流滿面,一聲不響地跟着差役走了。

這個人在服刑期滿之後,便立刻去叩見七里禪師,求禪師收他為弟子。七里禪師不答應,這個人就長跪三日,七里禪師終於收留了他。

人能開啟善心,勇於承

擔,奇迹便會開花。認清

真實的自己,勇於承擔,

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這,便是修行的真正含義了。

22真正的承擔

有間廟宇,被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鏈子,廟裏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鏈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鏈子的珍貴與安全。

廟裏,住着一位老師父,帶着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鏈子的庇佑下,早日修行圓滿。這幾位和尚潛心修鍊,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菩薩鏈子不見了!」

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廟中惟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佛珠鏈子不可能不見。和尚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嫌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夠承認誤錯,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鏈子,老師父願意將鏈子送給喜歡的人。所以老師父給他們七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們,因為多了猜疑,彼此間已不再交談,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鏈子不曾誘惑得了你們。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裏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着行囊,準備搭舟離開,只剩一個雙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薩面前念經。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鏈子,讓冤情大白。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瞎和尚:「你為什麼不離開?鏈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師父問到。

瞎和尚回答:「在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鏈子,戴在瞎和尚的頸子上:「鏈子還在,只有你學會了承擔!」

每個人都在承擔,都怕別

人說自己不負責任。但什

么才是負責?什麼才是對

自己的生命負責?你還沒學會承擔,因為別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只有自己。

真正的承擔,是要把心化成雨露甘霖,用來滋潤萬物眾生的。

23趕不走的驢子

一個人有次去見一位大師,要求學習冥想。大師問他:「在你來的路上,你看到了什麼?」

他記得,有一隻驢子躺在路上。大師說:「好吧,我先讓你做一個小小的練習,如果你能做到,那我就會教你冥想。你去坐下,把那隻驢子從你的腦子裏趕出去。當你做到了,你再回來找我。」

可憐的人試了兩個小時,但他發覺這隻驢子的記憶越來越清晰;他沒辦法把它趕走!兩個小時之後,他來到大師那裏,說:「實在抱歉,我根本就不能把那隻驢子趕出我的頭腦!」

大師說:「聽着!你只看了驢子一眼,甚至過了兩個小時你都不能把它忘掉。現在,在你的腦子裏堆積了你從小到大那麼多的東西,要把這些東西去除,比忘記你看過一眼的驢子不知要難上多少倍!」

大師接着說道:「但如果你下定決心,真的準備要放下這些重負,那你首先必須認識到,你不必試圖擺脫任何東西!不要與你的慾望抗爭;不要試圖擺脫它們;不要試圖解決它們。而只要放下它們,忽略它們,它們就會一個一個地自己離開。」

煩惱難以擺脫,因為煩惱

不在外面,就在你的心

里,你有了一顆煩惱的

心。只要認清,所有慾望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你就能夠看到,那些東西對你的控制力量在慢慢減弱,直到有天,它們再也不能對你起任何作用了。

24成為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師身邊有一個總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這個弟子去買鹽。弟子回來后,大師吩咐這個不快活的年輕人抓一把鹽放在一杯水中,然後喝了它。

「味道如何?」大師問。

「苦。」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師又吩咐年輕人把剩下的鹽都放進附近的湖裏。弟子於是把鹽倒進湖裏,老者說:「再嘗嘗湖水。」

年輕人捧了一口湖水嘗了嘗。大師問道:「什麼味道?」

「很新鮮。」弟子答道。

「你嘗到鹹味了嗎?」大師問。

「沒有。」年輕人答道。

這時大師對弟子說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鹽;不多,也不少。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這麼多。但是,我們體驗到的痛苦,卻取決於我們將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當你處於痛苦時,

你只要開闊你的胸懷……

不要做一隻杯子,而要做

一個湖泊。痛苦是一種能量,它來自於心靈和現實的碰撞摩擦,它告訴你,你心裏的所想所要不切實際。既然這樣,一定是自己有問題,為什麼不把這種能量導向自身,用來推動自己的成長?

25無怨才是佛

一天,李二見街上一些人打一個小偷,他忙去勸阻,說上一通理論,人家很不理解,失主更是生氣地說,關你屁事。李二說,人家偷東西,也許是一時誤入迷途,怎麼能這麼打呢?失主一聽就更來氣了:你跟他是一夥的吧。李二連忙說不是。就在這樣鬧騰的時候,小偷趁人不注意,早溜之大吉了。失主便拉住李二賠他的錢財,李二當然不幹。

於是,這事搞到派出所,在警察的調解下,李二賠了一筆錢了事。自此以後,李二覺得有些事情真是不可思議,人們見了他也「另眼相看」,並指指點點。

李二更加鬱悶了,以致他念佛時,心念也無法集中,精神也恍惚了起來。

對於這樣一件事,李二雖然覺得不快,還是努力地勸自己想開些,但總不能夠。

李二一天在街上閑步,遇見一個老頭。老頭看了看他,說,「你有什麼想不開的?年輕人。」李二本不想說,但看着他慈祥的目光,便把心中的疑惑說了。

老者微笑着聽李二訴說,時不時問一句什麼,李二索性一股腦地全說了,並問老者自己怎麼做才好。

老者依然微笑着說,什麼是佛?怎能成佛?佛是明徹,佛是慈悲,佛是祥和,佛就是沒有怨。心裏有怨,什麼也不用談。

李二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弄了半天,連這個也沒弄明白啊。

人為什麼會被情緒控制?

如果那些情緒會傷害你,

你為什麼要聽它的?你為

什麼不能解脫?那些情緒根本就不聽你指揮,你想平靜都平靜不下來,所以情緒不是你,是外來的控制你的東西。你願意總是被外來的東西控制,就像鬼上身一樣嗎?

26浮生若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說:「像我這樣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釋圓聽后什麼也不說,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面前說:「施主,請用茶。」

年輕人呷了兩口,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兒茶香也沒有呀。」釋圓笑笑說:「這是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說:「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沸水送來后,釋圓起身,又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裏注了些沸水。年輕人俯首去看,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裊裊溢出來。年輕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釋圓忙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着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裏又注了一縷沸水。年輕人再俯首看杯子,見那些茶葉沉沉浮浮得更雜亂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禪房裏輕輕瀰漫。釋圓如是地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滿屋生香。

釋圓笑着問:「施主可知同是鐵觀音,卻為什麼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怎麼會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是的,浮生若茶。我們

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

茶?而命運又何嘗不是一

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把生命看成是學習,把挫折看成是成長,把一切的泥濘坎坷,都當做是看不見的手,它推動着你,展翅翱翔。

27最高境界

葯山禪師門下有兩個弟子,一個叫道吾,一個叫雲嚴。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參禪,看到路旁有棵樹長得很茂盛,綠意盎然;而另一棵樹卻枯死了,於是葯山禪師就想試探兩個弟子的功行。

先問道吾:「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道吾答:「榮的好!」

再問雲嚴,雲嚴卻說:「枯的好!」

這時正好走來一個沙彌,葯山就轉而問他:「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

沙彌說道:「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不動。

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中,

都希望有一點動心。你怎

么就不希望,你的心在

任何風浪面前,都穩如泰山、巍然不動呢?心動了,就有了好壞的分別。今天你說他好,明天他就會變得不好。其實他只是本性難移,枉費了你許多歡喜悲傷。

28鹿的故事

在古時候,有一個獵人經常打獵。

由於他射獵百發百中,是個遠近聞名的好獵手,獵人也以此為豪。

有一天,獵人像往常一樣步入森林打獵。他忽見一對母鹿和小鹿在森林裏漫步,母鹿在前,小鹿緊跟在後。母鹿不時地回頭,彷彿是催她心愛的小鹿:「快快走,別走丟了。」就在這時,獵人毫不猶豫地舉起他的弓,一箭射中了小鹿的脖子,頓時鮮血如注,小鹿慢慢地倒下而死。母鹿見此,也慢慢地倒在了小鹿的身邊。

獵人快速走近了母鹿和小鹿,只見母鹿也死了,且神情尤為悲傷。獵人覺得很奇怪,他根本就沒有射母鹿,母鹿怎麼就死了?就一刀打開了母鹿的腹部,母鹿的心、肝和肺都已裂開。母鹿是因為小鹿,悲慟欲絕而死。

獵人看后,覺得十分難過和內疚,埋葬了母鹿和小鹿。從此他再也不打獵,並歸隱山中修道,終於修成圓滿。

總有一些時候,生活的真

相會為我們顯現——我們

並不僅僅是我們以為的

那個樣子,我們的生活,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那樣的瞬間震撼心靈,讓我們明白。一個獵人明白了,就去山林修鍊,成為了佛祖。我們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讀者文摘精華:春夏秋冬(共4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讀者文摘精華:春夏秋冬(共4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讀者文摘精華:秋》(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