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底定遼東

第二百五十七章 底定遼東

作為大金國的都城,盛京竟然投降了?

在幾乎所有人的心目當中,盛京之戰必然曠日持久,而且一定會演變成為血肉磨坊式的拉鋸戰。畢竟這是大金國的都城,不僅僅只是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同時還是很多金國子民心目當中的聖地:只要都城還在,大金國就還在。只要繼續抵抗,就一定會有轉機出現。

誰也沒有想到,盛京方面的代善等人竟然如此直截了當的投降了張寧。

幾乎沒有經歷慘烈的戰鬥,盛京就「不戰而降」了,絕對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安安穩穩的拿下盛京,正式宣告了大金國的覆滅,就算是赫圖阿拉方向上還有些零星的抵抗,已早就不足為慮了。

從政治角度來看,大金國已不復存在,作為大明朝的疆域的一部分併入版圖,是大明朝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盛世武功」之一。

具體到軍事層面,則對尚且在遼陽一線負隅頑抗的多爾袞形成戰略合圍之勢,殘存的金兵已在事實上成了瓮中之鱉,滅亡也僅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張寧「兵不血刃」的佔領盛京,接受了大金國的投降,對於關寧軍而言,絕對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災難。

只要平定了兩遼之事,關寧軍就已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就算是朝廷還會保留一部分關寧軍,肯定也不會再有以往那麼強力的支持力度。首先,在最要緊的錢糧方面一定會出現大幅度的削減,兩遼將門集團的瓦解已指日可待了。

現在的祖大壽等人,對張寧簡直恨之入骨,但卻毫無辦法。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在第一時間發動最大規模的攻勢,全力攻打多爾袞。

這麼做的目的已經十分明顯:趁著張寧還沒有完全平定遼東之際,爭取先撈一份大大的軍功,為兩遼將軍集團的繼續存在提供一種可能。

到了這個時候,吳三桂終於明白過來了。

「宣慰大人果然高明,」吳三桂用一種不著痕迹的方式拍著張寧的馬屁:「雖佔據極大優勢,依舊不願展開強大攻勢,就是為了避免被關寧軍摘了果子……」

吳三桂說對了。

明明已經佔據了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但張寧卻始終不願意直接攻打盛京,而是首先用談判開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陷入曠日持久的圍城戰。

圈住盛京的機動兵力之後,趁機逼迫代善接受一個並不算很苛刻的條件,讓他直接投降,用兵不血刃的方式快速實現對遼東北部的實際佔領。如此一來,關寧軍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等他們回過味來的時候,大局早已底定。

現在的關寧軍,要想保住手頭上的那點既得利益,或者說不想被朝廷削弱的太過於厲害,就只能拚命的發動攻勢,趁著宣慰軍揮師遼陽之間的這段時間,儘可能的攻佔遼陽,和張寧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

遼東是宣慰軍和關寧軍一起打下來的,你佔北我占難,你有大金國度盛京,我有金國故都遼陽,雖然還是稍微遜色了一籌,終究關寧軍的勢力更大根據更深,南北對抗的局面一旦出現,關寧軍的未來也就多了一種可能。

在這之前的幾十年當中,關寧軍從來都沒有賣過這樣的力氣,甚至存着那麼一丁點「養賊自重」的意思。當年是現在,卻真的拼出了血。

若是不儘快攻佔遼陽,關寧軍就真的沒有未來了!

關寧軍打的猛,多爾袞也不逞多讓,拚死維持防線,雙方不間斷的廝殺了整整七日,打的驚天動地日月無光,卻誰都沒有討到明顯的便宜,反而出現了兩敗俱傷的跡象。

真正對多爾袞構成致命一擊的既不是關寧軍,也不是宣慰軍,而是來自身後的朝鮮。

到了這種地步,連大金國都已經不存在了,作為大明朝藩屬之國的朝鮮,在經歷了被金國短暫的征服之後,已經看清楚了局勢,毫不猶豫的選擇站在大明朝的陣營當中,從背後對多爾袞發起攻擊。

其實,對於現在的多爾袞而言,身後是不是多出幾千個朝鮮兵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朝鮮軍隊的戰鬥力非常低下,在經過大金國的兩次壓榨之後,甚至無力給士兵們裝備像樣的鎧甲,很多的朝鮮兵根本就是無甲兵,而且戰鬥力乏善可陳,根本就不是金國辮子兵的對手。

朝鮮出兵攻擊多爾袞,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效果,真正的作用也就是一種表示效忠大明朝的態度而已。

所以,張寧對朝鮮的使者比較冷淡,只是代表朝廷接受了朝鮮的「歸順」,裝模作樣的說了些場面話而已。

相較於對朝鮮的冷淡,張寧對多爾袞的態度就顯得熱情了很多,親自寫信,並且派遣了一個百人規模的「勸降使團」,依舊由勸降經驗豐富的楚丁卯帶隊,選了一個良辰吉時南下,正式去往遼陽商談「勸降事宜」。

遼陽的戰鬥依舊打的如火如荼,多爾袞好像瘋了一樣,不顧傷亡不計代價的強力抵抗,雖然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卻也讓關寧軍無計可施,始終把戰線維持在遼陽外圍。就算是祖大壽親自帶動連番猛攻,也沒有看到過遼陽的城牆。

其實現在的遼陽之戰,完全就是最後的困獸之鬥,不論多爾袞有多麼勇猛,早已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本就抵抗不了多久。

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祖大壽就有足夠的把握一點一點的把他磨死,但時間明顯不是那麼充足。

想要搶在張寧動手之前拿下遼陽,就必須儘快,但多爾袞真的是一塊硬骨頭,雖然已打的傷痕纍纍,卻很難在急切之間拿下來。

萬般無奈之下,祖大壽只能模仿著是張寧的做法,派遣使者去和多爾袞談判,希望可以用一個相對寬厚的條件換取多爾袞的投降,換來戰爭的結束。

想不到的是,已經發了狠的多爾袞直接就把談判使者的腦袋砍了下來!

都已經成了瓮中之鱉,竟然還如此兇殘,此舉徹底激怒的關寧軍,旋即展開慘烈的戰鬥。

這一回,雙方是真的打出火來了,戰鬥已演變成為兩群野獸之間的瘋狂撕咬,彼此的傷亡數字都是飛速飆升……

面對日趨激烈的戰鬥,關寧軍上下心中雪亮:這場慘烈的戰爭什麼時候結束,取決於宣慰軍什麼時候出兵。

只要宣慰軍南下,就可以對多爾袞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到時候一切都會結束。

其實,多爾袞和他手下的那些勇悍金兵都清楚的很,無論再怎麼抵抗,終究無法避免最終的覆滅,從盛京投降那一刻開始,這個命運就是已經註定,根本無法改變。

但這並不意味着抵抗就毫無意義,而是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要不然的話,那麼多的金軍士兵也不會在如此絕望的大局之下血戰至今。

因為他們心中還有一個希望:那就是宣慰軍。

宣慰軍的使團已經在路上了,再過三幾日即可達到遼陽,到時候肯定是要投降的。

選擇向宣慰軍投降,而不是投降關寧軍,雖然都是投降,這裏邊的區別可就大了去了。

關寧軍是什麼?不過是地方軍鎮而已,就算是實力再怎麼龐大,也不過是個軍事集團。而且已經有非常明顯的跡象表明,兩遼之事一旦平穩下來,大明朝廷肯定要削弱甚至是清洗關寧軍。他們現在打的這麼賣命,其實就是想用多爾袞的屍體撈一份實實在在的軍功,到時候還有底氣和朝廷講條件。

而張寧則完全不同。

張寧是大明朝正式委任的宣慰使,關鍵是頂着一等東寧公的爵位。

東寧就是遼陽啊,都時候這裏一定會成為張寧的封地。

張寧本人就代表着大明朝廷。

是向一個明顯已經走下坡路的軍事集團投降,還是直接向大明朝投降,這樣的選擇題就算是三歲的娃娃也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而且,在多爾袞的內心深處,還有一個虛無縹緲的希望,那就是大金國的未來。

雖然現在的大金國已經不存在了,但時局變幻誰又能說的清楚呢?大金國沒有了不要緊,建州女真一脈可不能被撕裂。

只要保存住了最根本的東西,說不準百年之後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畢竟從來就沒有強盛不衰的帝國,也沒有永恆不滅的王朝,只要保存住了女真一族,百年之後的後世子孫未必就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正是因為出於這樣的考慮,遼陽戰場出現了讓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一幕。

在激烈抵抗關寧軍的同時,多爾袞毫不猶豫的接待了「姍姍來遲」的楚丁卯,僅僅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接受了張寧提出的條件,正式宣佈向張寧張宣慰投降,並且願意接受宣慰軍的改編……

白白打了將近兩個月之久,最終多爾袞卻投降了宣慰軍,這等於是白忙一場給張寧做了嫁衣裳。於是乎,更加詭異的一幕旋即出現了:

關寧軍拒絕承認多爾袞的歸順,不僅沒有結束戰爭,反而打的更加白熱化。

多爾袞也是拼出了老命,下了死力抵抗。

好在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太久,四日之後,宣慰軍從北方開赴過來,緊接着第三輪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景象出現了:

欽命宣慰使張寧親自率軍駐守遼陽,並且和關寧軍展開對峙。

誰也沒有想到,和金軍打死打活的宣慰軍,竟然會有朝一日成為遼陽的保護者,成為多爾袞的靠山,並且擺出一副對關寧軍極不信任的姿態,要他們遵守「正守奇攻」的朝廷方略,退回到自己的防區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底定遼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