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國民黨高官敗逃台灣真相(第一部)

第三章《國民黨高官敗逃台灣真相(第一部)

宋美齡對世界產生影響的女人

她是蔣介石的左膀右臂,也是舊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她是第一個登上美國國會講壇的中國人,也是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中國女性;她的精彩演講轟動了美國朝野,她讓三巨頭高峰會變成了「四巨頭」會議;她被譽為「中國空軍之母」,抗戰中功不可沒。

小檔案

姓名:宋美齡

籍貫:海南文昌縣

生卒年月:1897.3.5—2003.10.24,卒年106歲

畢業院校:韋爾斯利女子大學

最高職務: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航空委員會秘書長

家世:

遠祖——韓琦,相州安陽人,北宋名相。

始祖——韓顯卿,韓琦第六世孫,曾任廉州知州。后遷至海南島文昌縣古路園村。

祖父——韓鴻翼,客家人,一位儒商,為人寬厚,熱心於公益事業,受鄉人敬重。

叔祖父——韓鵬翼,娶同縣宋氏為妻。

父親——宋嘉樹,原名韓教准,過繼給移民美國、在那裏經營茶葉和絲綢生意的堂舅,改姓宋。12歲隨堂舅前往美國波士頓,后成為受到美國正規教育的傳教士。回國后,居住於上海,由經商成為上海灘顯赫的大富翁,並以萬貫家財資助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鬥爭。娶妻倪桂珍。

兄弟姐妹——姐姐宋靄齡、宋慶齡;哥哥宋子文;弟弟宋子良、宋子安。

配偶——蔣介石,無子女。

簡歷

1897年——3月5日,出生於上海。

1902年——入聖約翰大學少年班。

1907年——赴美在一座由克拉拉小姐辦的學校里補習功課。

1908年——入喬治亞州皮德蒙學校。

1909年——入威斯里安學院。

1913年——轉學到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女子大學。

1917年——回到上海,擔任基督教女青會和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的職務。

1921年——受上海市參議會聘請,參加童工委員會。

1922年——在孫中山上海宅邸中初遇蔣介石。

1923年——在宋慶齡廣州家中結識蔣介石。

1925年——答應蔣介石求婚,但家人反對。

1927年——12月1日與蔣介石結婚。

1933年——幫助蔣介石制定「新政」。

1934年——推行「新生活運動」。

1935年——經周旋,使中國成為美國武器和飛機的最大進口國。

1936年——擴充空軍。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同年,西安事變中營救蔣介石。

1937年——與蔣介石同膺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

1938年——出版《戰爭與和平通訊》。同年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以「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工作指導委員會」為全國婦運最高指導機關。任中國對外宣傳的總傳播員。

1942年——秘密赴紐約治病,訪問母校衛斯理學院,暗中謀求美國援助。

1943年——訪美,在美國國會的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與羅斯福總統會晤。同年陪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擔任蔣的翻譯。

1950年——在紐約發表共赴國難演說。

1952年——在華盛頓組織「百萬人委員會」,阻止中共在聯合國獲得席位。

1965年——應邀訪美。

1966年——在美做膽結石手術。

1970年——被確診為乳腺癌,做了兩次乳房切除手術。

1972年——投資500萬元開發新墨西哥州的天然氣,為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的合伙人。

1973年——投資創辦休斯敦石油公司及天然氣公司。

1974年——擔任「援助反共中國保衛美國委員會」理事,組織夏延石油公司、西部石油開發公司。

1982年——發表「給廖承志的公開信」。

1984年——發表「為勸告鄧穎超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公開信。

1988年——國民黨13全大會上,以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身份發表「老乾與新枝」演說。

199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周年,出席美國國會為她舉行的盛大致敬會。

2003年——10月24日,在紐約病逝,享年106歲。

割捨初戀,成就蔣、宋大婚

1.大洋彼岸的初戀

1913年春季的一天,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的校門口,16歲的宋美齡從校園裏歡快地跑出來,迎接她的哥哥宋子文。

與宋子文一起來看望宋美齡的,是一位金髮碧眼的美國青年。宋子文指著美國青年說:

「這位是H.K.,小妹你還記得嗎,他是我小時候的玩伴,現在是我在哈佛最要好的朋友!」

宋美齡看着美國青年,眼前一亮,驚喜地說:

「當然記得,他是我們的鄰居。」

H.K.也笑起來,向宋美齡伸出手:

「你好,小燈籠。你記憶力真好。」

「你竟然知道我的綽號!」

宋美齡心頭一熱。身在異國他鄉,遠離父母,宋美齡常有思鄉之情,「小燈籠」這個兒時綽號,讓她倍感親切。

「我當然知道,我們兩家近在咫尺,我常去你們家院子裏踢皮球,沒想到會和你哥哥在哈佛相遇,重續我們昔日的友情。更沒有想到,還能夠見到你。」

宋美齡的眼前,立刻閃現出了年少的宋子文與H.K.在院子裏踢皮球的歡快場面。

宋子文是宋家長子,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上有大姐宋靄齡、二姐宋慶齡,下有三妹宋美齡、二弟宋子良、三弟宋子安。

宋美齡比宋子文小3歲,5歲時開始在聖約翰大學少年班接受教育。聖約翰大學是美國基督教在上海開辦的學校,專門招收上流社會家庭的子女就讀。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是一位接受過美國正規教育的傳教士,又是上海富商,她的母親則是受西方影響較深的名門才女,他們給予六個子女同樣的新式教育,並先後把他們送到西方讀書。

宋美齡到美國讀書時只有10歲,當時二姐宋慶齡已經到了出國留學的年齡,宋美齡堅決要求與二姐同行,父母只好答應。

待宋子文從上海聖約翰中學畢業來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時,宋美齡已成為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大一學生。為了能就近得到宋子文的照顧,宋美齡很快轉到韋爾斯利女子大學就讀。

沒想到這次見面,宋子文帶來了兒時的玩伴H.K.;更沒想到的是,高大英俊的H.K.,從此給宋美齡帶來一段難以忘懷的初戀。

幾天後,宋子文又和H.K.來到韋爾斯利女子大學,帶宋美齡一起去小鎮外春遊。三人一路上天文地理,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宋美齡和H.K.都驚奇地發現,他們在諸多方面愛好趨於一致。

H.K.說話風趣幽默,常常讓宋美齡忍俊不禁。更重要的是,H.K.淵博的學識讓宋美齡佩服不已,因而漸生愛慕之情。而H.K.也為宋美齡這位東方美人特有的氣質所傾倒。

愛情的種子在兩位年輕人心中悄悄發芽,宋子文對此毫無察覺。

在接觸一年之後,1914年6月,宋美齡跟隨宋子文及H.K.進行了一次暑假旅行。在朝夕相處的旅行中,宋美齡與H.K.逐漸走近。

宋子文此時也發現了兩人之間的戀情。在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費城,他特意帶宋美齡單獨來到一家咖啡店,坐下來,就這件事與宋美齡交底。

「你和H.K.不能繼續交往了。」

聽到這話,宋美齡驚訝不已:

「為什麼,難道我連交朋友的權利都沒有嗎?」

「有,但異性之間的交往要有界限。你是中國女孩,你在美國求學只是暫時的,而你的終身大事也要由父母做主,他們不會同意你與一個外國人交往。」

宋子文的話,讓宋美齡陷入極度痛苦之中。經過理智思考,她決定結束這段初戀,幾次謝絕了H.K.的約會,直到秋天,H.K.拿到了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即將返回中國上海,與在那裏生活的父母團聚。

她無法拒絕H.K.臨行前最後一次約會的請求。於是,在一個月影迷離的晚上,兩人再次相見。當H.K.要求明確兩人之間的關係時,宋美齡狠下心,流着淚拒絕了他。

經歷了一個漫長而痛苦的秋天之後,冬天到了。在一個飄着大雪的周日,宋子文給宋美齡帶來一個意外的消息:

回國后的H.K.竟然說服他財大氣粗的軍火商父親,親自到宋家提親。

這個消息給宋美齡帶來了一線希望,但宋子文說:

「父母拒絕了他的求婚,對你們私定婚約很是不滿。」

宋美齡無言反駁,在雙親和兄長的反對下,她無力反抗。冬去春來,她仍經常收到H.K.的來信。但既然不能再續前緣,就不能給他留下虛假的希望,因此她強制自己不給H.K.回信。到了夏天,H.K.的來信漸漸變少;秋天,她再沒有收到H.K.的來信。她知道,她的初戀結束了。

作為韋爾斯利女子大學唯一的中國留學生,宋美齡在大學4年中學習了英國文學、哲學、拉丁語、音樂(理論、小提琴和鋼琴),還選修了天文學、歷史、植物學、英文寫作、聖經史和講演。畢業時,她獲得了該校「都蘭學者」稱號,這是學校授予學生的最高榮譽稱號,可見宋美齡成績之優異。

其間,她還邂逅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留學生楊毓琦,並在畢業前決定與楊毓琦一起前往紐約供職,從此定居美國。但這個想法,再次遭到宋子文的反對,父親宋嘉樹亦堅決要宋美齡學成歸國,在不可違抗的父命面前,宋美齡再一次斬斷情絲。

1917年7月,宋美齡和兄長宋子文登上印度客輪「孟買號」,啟程回國。

2.蔣介石的求婚

回到上海后,為適應中國生活,宋美齡換上中式服裝,補習漢語,並請來私塾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經過幾年不斷的學習,宋美齡不但可以用中文進行寫作,同時可以用中文公開發表演說。

宋美齡熱愛社交活動和社會公益工作,幾年裏,她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上海社交界縱橫捭闔,成為社會各界矚目的焦點。

1918年5月3日,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因胃癌去世。宋美齡深受打擊,謝絕了上海好幾所學校聘請她任教的請求,在家中為亡父整理私人文件。

此後,宋美齡減少參加社交聚會的次數,專註於社會公益工作。她參加了基督教女青年會,從事一些社會服務性工作,同時成為全國電影檢查委員會成員。她還被上海市議會聘請為童工委員會成員,成為第一個得到這樣職位的中國人。

通過這些工作,宋美齡開始真正走入中國社會,了解中國國情。

早在宋美齡歸國之前,她的大姐宋靄齡、二姐宋慶齡都已經先後出嫁,大姐嫁給了大財閥孔祥熙,二姐嫁給了革命領袖孫中山,如此家庭背景,更讓宋美齡為世人所矚目。

1922年12月初,宋美齡來到上海莫里哀路孫中山的寓所,參加宋子文主持的一場社區基督教晚會。在這個晚會上,宋美齡第一次見到蔣介石。這一年,宋美齡25歲,蔣介石35歲。

此時的蔣介石,任北伐軍第2軍總參謀長,還是一個無名小卒,宋美齡自然不會注意到他,這一次會面,並沒有給宋美齡留下什麼印象。

然而不久,宋美齡前往廣州,看望在那裏居住的二姐宋慶齡,宋慶齡不經意向宋美齡提起:

「你記得蔣中正嗎?」

「有些印象。」宋美齡低頭想了一會兒,答道。

「就在前幾天,他請求先生,介紹你們認識。」

宋美齡聽后,沒有反應,等待二姐的下文。

「先生將此事告訴了我,我直截了當地回絕了。蔣中正有妻有妾,是個喜新厭舊的花心男,怎麼能讓你嫁給這種男人!」宋慶齡憤憤地說。

宋美齡笑了笑,對二姐的決定表示贊同,接着便將此事拋之腦後。畢竟追求她的男人太多,她對此早已司空見慣。

但蔣介石似乎決心已定,一定要娶到宋美齡,後來又兩度向孫中山提起這門親事,孫中山始終答覆讓他再等一等,直到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

讓宋美齡沒有想到的是,孫中山逝世后,蔣介石迅速崛起,1926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於7月統率千軍萬馬進行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大有統一中國之勢。

1927年3月26日,蔣介石的北伐軍來到上海。

這一天,在上海西摩路的宅邸中,宋美齡意外見到前來拜訪的蔣介石。

此前,宋美齡收到蔣介石的多封信函,對蔣介石求婚之意心知肚明,但她沒有想到,蔣介石一到上海,便在第一時間登門拜訪,重申求婚之意。

儘管蔣介石此時身價倍增,宋美齡的母親倪桂珍仍然反對這樁婚事,她說:

「蔣先生曾經結過婚,聽說他還有幾位妾室,如此風流之人,不適合美齡。更何況,他不是基督教徒。」

此外,由於當時軍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倪桂珍並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軍人。

但宋美齡的大姐宋靄齡極力贊成這樁婚姻,她說:

「蔣先生十有八九會成為未來的國家領袖,與之聯姻,對我們家族大有益處。我們可以藉助蔣先生,加強孔宋兩大家族在未來政治舞台的地位和影響力!如此美事,怎麼能夠拒絕呢!」

宋美齡自然能夠分析到其中的利害關係,雖然她此時對蔣介石沒有愛情,但她知道,與蔣介石的結合,很可能為她帶來最顯赫的身份、地位和權力,這是她以前的戀人都無法給她的。因此,在宋靄齡的撮合下,她決定接受蔣介石的約會邀請。

5月14日,宋美齡和蔣介石相約鎮江。在此後的11天裏,兩人攜手共游焦山,經過這次約會,兩人確立了戀愛關係。

3.走進婚姻聖殿

在焦山之游的最後,宋美齡要求蔣介石與以往的妻妾徹底脫離關係,蔣介石欣然應允。

回到上海,宋美齡將此事透露給親朋好友,蔣、宋即將聯姻的消息在上海迅速傳開。

8月13日,蔣介石在派系爭鬥中以退為進,通電下野,隨後開始着手處理與宋美齡的婚事。

9月16日,宋靄齡在塞耶路寓所中舉行記者招待會,她將蔣介石和宋美齡介紹給記者,鄭重宣佈:

「蔣總司令即將同我三妹結婚。」

宋美齡和蔣介石被眾人簇擁著來到花園,記者紛紛上前拍照。很快,兩人即將結婚的消息和兩人的合影,便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和雜誌上。

17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則新聞:「蔣介石將與孫夫人的妹妹結婚。」

該報駐上海記者密塞爾維茨在發回這篇新聞時還說:

「蔣已同第一個夫人離婚……除了原配夫人外,蔣似乎還送走了另外兩個夫人,現在已準備同宋小姐結婚了,並請了一名英國裁縫替他趕做禮服。」

但蔣介石和宋美齡想要結合,還有一道關口沒有過,就是宋美齡的母親倪桂珍。

9月29日,宋美齡隨蔣介石、宋子文等人,乘輪船前往日本。此時,倪桂珍正在日本長崎休養,他們此行的目的,便是勸服倪桂珍同意蔣、宋兩人的婚姻。

但倪桂珍聽說蔣介石來了,如躲避瘟疫般,立即乘坐飛機,橫穿日本,飛去了鎌倉。

蔣介石撲了個空,但他沒有灰心,而是窮追不捨,於10月4日在宋子文的帶領下,在神戶有馬溫泉有馬大旅館見到了倪桂珍。

倪桂珍這時在宋靄齡的勸說下,態度已開始轉變。當蔣介石拿出《申報》上刊登的他與前面幾位妻妾徹底了結的《申明》,並表示願意研究聖經,成為基督教徒之後,倪桂珍終於點頭答應了兩人的婚事。

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了隆重婚禮。

這次婚禮分兩次進行,由於宋美齡是基督教徒,因此首先舉行的是基督教式婚禮。

原本,宋家邀請了過從甚密的衛理公會教堂牧師江長川為蔣、宋證婚,但這位牧師認為蔣介石停妻再娶,有違基督教義,堅決不肯為二人證婚。宋家只好改請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幹事余日章做證婚人。

下午3時5分,基督教式婚禮在西藏路慕爾堂按基督教儀式舉行。完畢后,眾人移駕戈登路富麗堂皇的大華飯店,舉行中國傳統婚禮。

這是一次盛大的婚禮,一進禮堂,便可看到滿堂花海,這些花卉是由劉易斯育嬰堂佈置的,整個禮堂在這花海的烘托下顯得高貴莊重。

在一個講台的上方,懸掛着孫中山大幅肖像,肖像的一邊是國民黨旗,另一邊是孫中山所設計的國旗。

奏樂台上,一隊俄羅斯樂團忙碌地進行調音、試音的工作,等待演奏門德爾松婚禮進行曲。禮堂內外三步一哨、五步一崗,佈滿中外便衣軍警,嚴密地監視着整個會場,以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結婚典禮由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主持。下午4時15分,婚禮開始,在婚禮進行曲中,蔣介石在孔祥熙等人陪同下緩步登堂。

接着,宋美齡出場了。她身着銀色旗袍,白色喬其紗用一小枝橙黃色的花別着,輕輕地斜披在身上,顯得高貴迷人。

她面罩美麗的挑花透孔面紗,頭戴一個由橙黃色花蕾編成的小花冠。飾以銀線的白色軟緞拖裙,配以長而飄逸的輕紗,從肩上垂下,腳登銀白色的鞋和長襪,手捧一大束白色和粉紅色的玫瑰花,宛若天仙下凡,一隻手挽著宋子文,緩緩步入大廳,走到蔣介石的身邊。

在結婚儀式正式舉行之前,蔣介石和宋美齡先擺好姿勢,照相留念。

之後,結婚儀式開始,兩人首先向位於講台正中的孫中山肖像三鞠躬,然後向黨旗、國旗鞠躬。在宣讀結婚證書內容之後,新郎新娘在結婚證書上蓋章。

最後夫妻對拜,向證婚人鞠躬,向全體來賓鞠躬。

婚禮后的舞會持續到晚7時,接着是盛大的宴會,直到午夜12時才宣告結束。

懷着喜悅和興奮的心情,宋美齡度過了她一生中最為重要和難忘的一天。

抵禦外侮,第一夫人做助手

1.西安事變主和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房設在上海拉都路311號,新婚夫婦在此入洞房后,第二天便前往莫干山,開始了他們的新婚蜜月生活……

原本兩人計劃去美國度蜜月,但蔣介石忙於復職活動,不僅赴美度蜜月未能成行,莫干山之行也於中途夭折,第二天便返回南京。

蔣介石之所以決心娶宋美齡為妻,不僅因為宋美齡本人才貌雙全,學貫中西,是他政治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更因為宋美齡非同一般的家庭背景。娶到她,蔣介石便與孫中山成為連襟,成為孫中山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同時能獲得孔宋兩大家族的財力支援。

事實正是如此,兩人成婚不久,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於1928年2月上旬在南京召開,蔣介石當選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隨後,又當選組織部長、中央政治會議主席。

蔣介石重掌大權,宋美齡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夫人」。

基於蔣介石的特殊身份,宋美齡從此致力於做好蔣介石的賢內助。她創辦貴族學校,支持勵志社,發起「新生活運動」,且不懼艱辛,隨蔣介石視察華北、西北;並冒着戰火,奔波在中原大戰戰場……

她追隨蔣介石左右,許多重大事件親歷其間,替蔣介石處理了諸多蔣本人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以其非凡的才華與魄力,很快對蔣介石及其領導的南京政府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宋美齡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36年12月12日傍晚,宋美齡正在上海寓所召開航空委員會會議,討論「全國航空建設會」改組一事,突然宋靄齡與行政院代院長孔祥熙趕到,他們帶來一個噩耗:

「西安發生兵變,委員長情況不明。」

這個突然降臨的噩耗令宋美齡驚恐萬分。她萬萬沒有想到,一向對蔣介石唯命是從的張學良,竟會發動兵諫扣押委員長!

蔣介石是幾天前從洛陽赴西安的,原本為部署第六次「圍剿」紅軍方案,不料「剿共」不成,自己卻陷入不測之中。

此時,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張學良和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早已與共產黨往來密切,各自所率東北軍、西北軍與紅軍形成擁護「民族統一戰線」的「鐵三角」。張、楊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屢勸蔣介石不果的情況下,採取了極端行動:兵諫!

宋美齡後悔沒有陪同蔣介石去西安,她相信,只要她在,斷不會有此類事件發生。張學良後來在反省錄里也說,為何夫人當初不在西安,如果有夫人在,這個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他相信宋美齡對蔣介石的影響力。

當晚,宋美齡便和孔祥熙及蔣介石的外籍顧問澳大利亞人端納,一同登上北去的列車,於次日7時抵達南京。

此時,南京政府已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早在昨夜11時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但難以達成一致。是日清晨,中央大員再次聚集中央黨部禮堂,儘管爭論激烈,但無外乎兩種主張:軍事討伐與和平解決。

最終,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為首的主戰派佔了上風,決定採取快速嚴厲的報復行動,即向西安開戰!

宋美齡認為,中央諸要人在真相未明了之前,決定討伐西安,未免太過倉促。此事若處理不當,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一進入會場,宋美齡便與何應欽展開針鋒相對的爭論。

「為維護國民政府威信,應當立即對張、楊進行討伐。」何應欽理直氣壯。

「動用武力,必然會危及委員長性命!你這樣做用意何在?」

宋美齡的話,等於直接指責何應欽心懷叵測。何應欽頓時臉色大變,在蔣介石生死未卜之際,何應欽以往對宋美齡的恭謹與尊重,似乎已蕩然無存,他氣急敗壞地說:

「婦道人家,只知道救丈夫。」

這句話讓宋美齡感到極度氣憤,她回敬說:

「我決非朝夕挂念丈夫安全之婦人!委員長的安全,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定。一旦發動大規模戰爭,你有什麼把握控制局面,兩廣、雲南、湖南、四川、山東、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寧夏等各地軍政要員,都在相機而動,他們豈會聽從你的調遣?到時都趁火打劫,趁勢擴張,或者站到張、楊一邊,我問你怎麼收場?」

怎麼收場,這也是何應欽所擔心的。萬一討伐失敗,其後果也是他個人承擔不起的。為了推卸責任,他說:

「武力討伐是大家討論決定的,不是我個人的意見。」

「無論怎樣,請你立即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以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

在穩住南京局勢之後,宋美齡立即設法與西安方面進行對話,她讓孔祥熙打電報給張學良,要求張學良指定一處電台,隨時進行聯絡。

接着,宋美齡致電張學良,告知端納將前往西安,探明情況,居間調解。

之所以選定端納,是因為端納曾是張學良的顧問,與張學良私交甚好,同時宋美齡對端納非常信任,相信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理此事件。

13日中午,端納離開南京,飛往洛陽,由洛陽飛往西安。

14日早晨,端納一到西安,即會見了張、楊,並將宋美齡的親筆信轉交張學良。

宋美齡在信中指責張學良說,他的行為將會給中國帶來災難性後果,同時表示相信張學良莽撞的行動並非有意加害於國家或委員長。宋美齡勸張學良及早挽救自己,希望他本着以往與蔣的關係,為國家大局和民族前途着想,慎重考慮解決途徑。

下午5時,端納又前去看望蔣介石,將宋美齡的信函交給蔣介石。

宋美齡在信中,除了囑咐蔣介石好好保重身體,還提到「南京方面是戲中有戲」,暗示蔣,何應欽居心叵測。

完成使命后,端納於15日離開西安,並在途經洛陽時,給宋美齡打去電話。

宋美齡從電話中得知蔣介石處境安全,張學良並無殺蔣意圖之後,終於鬆了一口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似乎露出了一絲希望。

2.親赴西安斡旋

從端納的來電中,宋美齡還得知,張學良盼望宋美齡和孔祥熙部長儘快到西安,調解此事。但蔣介石囑咐宋美齡,切不能冒險赴西安。

對於端納的來電,何應欽認為是西安方面誘惑孔、宋入陝,作為人質,增加其談判砝碼。

在16日召開的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上,何應欽發佈了對張、楊的討伐令,親任「討逆軍總司令」,聲稱要「督率三軍,指日西上」,並調動了十幾個師開向西安,派飛機入陝進行轟炸。

宋美齡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一旦內戰爆發,日本便得以借口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完成其統治中國之美夢。而蔣介石的生死更是牽動着她的心。

為阻止何應欽出兵西安,宋美齡馬上給端納打電話,要他將此事報告蔣介石,請蔣介石速下停戰手令。

蔣介石接到端納的報告后,雖對何應欽動武將會危及他個人生命有些許擔心,但又不想放棄討伐,以震懾張、楊。后在張學良的要求和斡旋下,17日,蔣介石終於答應親寫手書給何應欽,令其暫停轟炸三日,到20日為限。

20日上午,停止進攻期限已到,宋美齡力爭限3日,與宋子文一道入陝。

原本張學良想讓孔祥熙前往,但孔祥熙由於健康原因,同時作為代理行政院長無法離開,因此決定由宋子文代替前往西安。

然而,就在宋美齡即將離京時,國民政府中高級長官集體來到宋美齡寓所中,堅決反對宋美齡捨身涉險。宋美齡考慮到她留在南京可以阻止何應欽出兵西安,於是寫了一封信,要宋子文轉交蔣介石。信中云:

「子文三日後若不能返回南京,我一定去西安與你同生共死。」

蔣介石讀到此信時,感動得流下眼淚。

21日,端納、宋子文先後返回南京,宋子文帶回蔣介石的遺書,上云:

「余決心殉國,經國、緯國吾子即汝子,望善視之。」

宋美齡讀後心中震撼。顯然,蔣介石已作好犧牲準備,宋美齡感到她不能不出場了。22日,宋美齡和宋子文、端納等人趕赴西安。

在飛機即將降落西安機場時,宋美齡將其左輪手槍交給端納,面無表情地說:

「如果張、楊的部隊要抓我,請你務必開槍把我打死,以免我遭受侮辱。」

「他們不會那樣做。」端納說完,還是接過了手槍。

待飛機停穩,宋美齡走下飛機,張學良早已在此迎候。見到張學良,宋美齡以不經意的語氣說道:

「請不要令部下搜查我的行裝。」

「夫人何出此言,我怎敢那樣做!」

張學良誠惶誠恐的回答,令宋美齡鬆了一口氣。

抵達西安后,宋美齡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高桂滋公館看望蔣介石,勸蔣介石振作起來,珍惜生命,為國家努力,避免內戰發生。她對蔣介石說:

「寧抗日,勿死敵手。」

蔣介石的態度隨之發生改變,原本一直不肯低頭的他,終於答應和談,決定接受張、楊提出的八項和談條件,但由於被扣押,為避免被脅迫之嫌,表示不在協議上簽字,只以「領袖人格」做擔保。

宋美齡一出場,便取得和談的實質性進展。

接着,宋美齡召張學良到高桂滋公館會談,責備張學良,不該以武力逼委員長就範。她說:

「你所謂此舉獲得全國民眾的擁護,實屬錯覺;如今大錯已成,如何補救,實為當前唯一的問題。」

張學良面對中央軍大兵壓境以及前方的軍事衝突,早已心急如焚,生怕由此引發大規模戰爭,日寇乘虛而入,一直在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他回答說:

「我等劫持委員長,自知不當。但委員長堅拒與我等講話,自被禁后,怒不可遏,閉口不願發一言。願夫人婉勸委員長暫息怒氣,只要委員長答應抗日,簽不簽文件都可以,我將勸楊虎城立即釋放委員長。」

然而當天深夜2時,張學良向宋美齡彙報說,楊虎城及其部下不同意他的主張,一定要蔣介石在改組南京政府、停止內戰等八項要求上簽字,才肯予以釋放。

張學良建議說:

「為使委員長儘快獲釋,我認為夫人有必要會見中共代表周恩來,借他的影響,促使楊虎城改變主意。」

於是,23、24日,宋美齡兩次與周恩來作了長時間談話。與此同時,雙方代表在金家巷張公館西樓二層開始了正式談判。蔣方代表即宋子文兄妹,西安方面代表為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

經過兩天的談判,蔣方基本接受了中共方面提出的六項要求。

24日晚,宋美齡和張學良、楊虎城陪同周恩來會見了蔣介石,蔣介石答應周恩來,如果以後紅軍聽命於中央,則不再「剿共」,聯紅抗日,統一中國。

25日下午,張學良陪同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等人乘飛機離開西安,經洛陽返回南京,蔣介石終於恢復自由。

在宋美齡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變終於得到和平解決。

3.全力組建空軍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蔣介石和宋美齡的關係比以前更為親近,蔣介石愈發倚重宋美齡,凡事愈加重視這位賢內助的意見。宋慶齡提起蔣、宋二人關係,也曾說:

「開始並沒有愛情,但是我認為現在有愛情了。宋美齡真誠地愛蔣,蔣也真誠地愛她。」

蔣介石的信任和倚重,給了宋美齡政治上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一時期,宋美齡作出的另一突出貢獻,是出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組建中國空軍。

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初,日本人用四個多月時間便佔領了東三省,其速度之快,令蔣介石瞠目的同時,深感掌握制空力量的重要性,缺少飛機,無法構成立體式作戰,戰爭中必然處於劣勢,組建航空部隊迫在眉睫。

當時從黃埔軍校六期學員中挑選了一小批人在南京成立航空班,由隸屬於軍政部的航空署管理。但由於條件限制,空軍力量並無大的發展。1934年5月航空署改組為航空委員會,蔣介石親任委員長,周至柔任主任,宋美齡於1936年任秘書長,先後在南昌、南京、杭州、洛陽等地成立航空學校,加大了空軍建設的步伐。

此時,在航空委員會註冊的各種雜牌飛機共有500架,但實際能供作戰使用的僅有91架。一些孫中山時期的飛機已不能飛行;原有的美製霍克式飛機已破爛不堪;新組裝的意大利菲亞特式飛機質量極差,有的初次試飛便從空中掉下,被稱為「空中活棺材」。

面對基礎如此之差的中國空軍,僅僅依靠本國的財力、物力、技術、經驗和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宋美齡出任秘書長后,為了儘快熟悉工作,首先拿出大量時間學習航空理論,研究飛機設計,比較各種飛機部件的優劣等;同時籌集資金從美、英等國家購買飛機,並於1936年親自前往美國,尋求援助。

此次訪美,宋美齡受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和美國各界人士的歡迎。在白宮,宋美齡向羅斯福通報了中國形勢的變化,此時日本加快了侵華步伐,中國的上空,每天都有上百架日本飛機,轟炸中國城鎮,殘害中國人民。

宋美齡對羅斯福懇切地說: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國已成立航空委員會,以驅逐日軍的侵擾。我受中國航空委員會委託,來這裏一是解決飛機援助問題,二是給中國已有的陳舊飛機請『郎中』。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支付現金的確困難,但日後我們是不會忘記的。」

羅斯福聽后,笑答:

「當前把飛機和供應品運往中國,存在巨大困難,但是美國正在努力把東西運進去。如果美國人民都將理解我的話,這將是無私的援助。百十架飛機,這等於每個美國人碗裏少放兩塊牛排!」

就這樣,宋美齡此次訪美,沒有從財政部長宋子文兜里掏一分錢,便得到120架飛機和一個「空中外籍兵團」的援助。消息傳來,人們在為宋美齡訪美成功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對她的外交才幹感到欽佩。

中國航空部隊建立之後,宋美齡由此被稱做「中國空軍之母」。

4.邀陳納德參戰

建立強大的中國空軍,尤為重要的是人才。隨着抗日戰爭的逐步展開,這項工作已經顯得時不我待。

在聘請了多名外籍教官、顧問,以及一批飛機機械師幫助修理那些破舊飛機外,宋美齡仍急需能幹的助手幫助整頓空軍。

她向已被聘為顧問的前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羅伊·霍勃魯克徵詢意見:

「有沒有人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中國空軍改造成像樣的軍種?」

「有!」霍勃魯克不假思索地回答。

「哪一位,請說說看!」

「克萊爾·李·陳納德,一個相貌酷似老鷹而又充滿彪悍之氣的空軍中校。」

陳納德是霍勃魯克的好友,技術精湛,性格耿直,由於堅持自己的空戰理論,成為美國空軍高級將領的眼中釘,以44歲的年齡,被上司借口其身體不好而退役。

1937年春,宋美齡致函陳納德,誠懇邀請他到中國任空軍顧問,主要工作是調查中國空軍狀況,整頓中國空軍,官階升為上校,月薪1000美元,另加額外津貼,配備專用轎車、司機和譯員,並有權駕駛中國空軍的任何飛機。

剛剛離開軍職的陳納德,欣然接受了宋美齡的邀請。

4月1日,陳納德自三藩市起程,搭乘「加菲爾總統號」郵輪,經日本來到中國。

6月3日,一個炎熱的午後,陳納德跟隨霍勃魯克來到上海法租界一所大廈內,在幽靜涼爽的室內,等候宋美齡的接見。

然而,當宋美齡身着流行的巴黎式長袍,儀態萬方,邁著輕盈的步子走進來時,陳納德卻沒有意識到她就是中國的第一夫人。在陳納德的想像中,中國的第一夫人應該是一位身穿中國傳統旗袍、步伐緩慢沉穩的中年女性,完全沒想到宋美齡如此年輕,如此富有青春活力,他以為是霍勃魯克的朋友,因此坐着不動。

霍勃魯克已經站起身來,又回過頭拉陳納德一把,對宋美齡說:

「夫人,請允許我向您介紹,這位就是陳納德上校。」

陳納德這才反應過來,深感失禮,懊悔不已。

宋美齡和陳納德交談了幾個小時。當天晚上,陳納德在日記上寫下他首次會見宋美齡的印象:

「蔣介石夫人閣下見了我,以後我將永遠稱呼她為『公主』。」

後來陳納德回憶初見宋美齡時稱:

「她比我想像的要年輕二十歲,說英語時帶有濃厚的美國南方口音。這是一次我難以忘懷的會見,時至今日,我對她還是十分佩服。」

隨後,陳納德開始視察空軍設施,先後在南京、南昌、洛陽查看空軍設施及訓練情況,對中國空軍的現狀,感到比他想像的要糟得多。他仍竭盡全力,為中國空軍建設開藥方,出謀劃策。

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陳納德立刻致電蔣介石與宋美齡,請求參加抗戰。經航空委員會批准,陳納德將宋美齡新建的空軍集中起來進行訓練,並很快投入到戰爭之中。

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日寇為了「速戰速決」,迅速佔領中國,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

當時,中國空軍共有飛機600多架,能參戰的有300架。儘管空軍狀況較以前有了較大改觀,但與日軍相比,仍相差懸殊。日軍有飛機約3000架,僅用於滬戰的便有400多架。

8月14日,日軍18架飛機對杭州筧橋航空學校進行轟炸,中國空軍首次迎戰,一舉擊落日機6架,以6比0的驕人戰績大獲全勝。

中國空軍初戰告捷,宋美齡欣喜若狂。在她的建議下,蔣介石將8月14日定為「航空節」。

此後,中國空軍再接再厲,到20日短短一周之內,擊落敵軍重轟炸機40架、輕轟炸機27架、水上飛機13架、驅逐飛機18架,並炸毀日艦11艘,而中國空軍的損失只有7架。

在陳納德的指揮下,中國空軍參加了上海、南京和武漢的對日空戰,他還在昆明訓練中國空軍並建立一個複雜的地面警報系統。

宋美齡白手起家建設的中國空軍部隊,在抗戰期間為抗擊日寇屢建戰功。儘管由於健康等原因宋美齡於1938年辭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職務,但她始終掌握著對空軍的人事、採購以及訓練、作戰的大權。

尤其在宋美齡的支持下,陳納德於1941年籌組的「美國志願隊」,即「飛虎隊」,在抗擊日寇對中國城鄉的轟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給予日本空軍沉重打擊,陳納德和他的「飛虎隊」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

5.三姐妹同機赴渝

全面抗戰爆發后,宋美齡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日抗戰之中,除了協助蔣介石策劃對日作戰,還以極大的膽識與魄力,身先士卒,投身於抗戰第一線,慰問抗戰官兵,堅持戰地演講,鼓舞士氣,即使負傷也堅持不下火線。

「弟兄們,跟我來!」這是宋美齡讓軍官們在戰場上高呼的口號,這句口號成為了殺敵衝鋒號,響徹在戰場的每一個角落。

與此同時,宋美齡積極組織領導全國婦女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召集全國各界婦女領袖開會,制定「全國婦女參加抗戰工作計劃綱領」,並以其領導的「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工作指導委員會」為戰時全國最高婦運指導機關。

她在南京組織建立「慰勞總會」,在各省設置分會,組織婦女擔負其慰勞前方將士的責任,從事勸募和勞軍活動;建立了婦女兒童保育會,肩負起保育兒童的重任。

她還多次撰文並通過廣播對外介紹中國抗戰情況,成為中國戰時「對外宣傳的總播音員」。

宋美齡還經常跟隨蔣介石奔赴各抗日戰場,到抗戰前線視察,慰問前線抗戰將士。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宋美齡和蔣介石居住在黃山官邸——雲岫樓。

在多霧的重慶,由於氣候的不適與工作的繁重,宋美齡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以致顱穴發炎,於1939年12月,由香港來的塔爾伯特大夫為她實施了手術。在手術后的最初幾天裏,蔣介石陪伴在宋美齡左右,不允許她處理任何工作包括公共演講。

但手術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到1940年2月,宋美齡不得不再次放棄工作,離開重慶,赴香港療養。

事實上,療養不過是一個公開的名義,宋美齡赴港要做的工作頗多,其中之一便是將二姐宋慶齡請到重慶。這不僅是宋氏家族內部的事情,更是抗戰的需要。尤其在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政權之際,宋慶齡遷居重慶,便代表了對重慶政府的支持。

當時,宋靄齡和宋慶齡都居住在香港,宋美齡到港后住在大姐宋靄齡家,不久,二姐宋慶齡也離開自己的住所,搬到了大姐家,三姐妹在香港沙遜街宋靄齡的住所里一起生活了6個星期。

這是1927年之後,三姐妹少有的相聚。

自從蔣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權,宋美齡與二姐宋慶齡便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宋美齡為國民黨服務,宋慶齡則支持共產黨,兩人因政治立場不同,關係曾一度疏遠。

如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姐妹倆拉到一起,在香港的這段時間裏,她們忘記了各自的公開身份,多年來第一次拋開政治上的分歧,盡情地享受親情。

三姐妹一起聊天,回憶年少時的趣事;一起下廚,互相試穿彼此的衣服。宋美齡要買一條便褲,並對她的兩位姐姐說:「去重慶時,我一定穿上它。」

三姐妹社交活動沒有停止,她們在家中舉行會議,接受新聞採訪,還出席了一些討論會。並在離港前夕,三人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同時到香港飯店用餐。

當時到香港飯店用餐的,還有香港各愛國團體人士及社會名流,當三姐妹同時出現時,立刻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在三姐妹中,宋靄齡溫文爾雅,宋慶齡神情莊嚴,宋美齡剛剛病癒,容光煥發。三姐妹無疑成為香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940年4月,三姐妹同機飛往重慶,並同台對外廣播,揭露日寇的侵華罪行,獲得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與支持,在國際社會引起極大反響。

6.黃山官邸遭轟炸

自從國民黨政府遷至重慶,日本侵略者便動用最先進的情報系統,對多霧的重慶及國民政府軍政機關、要員等分佈情況進行全方位偵察,開始了窮凶極惡的無差別大轟炸。

第一次無差別大轟炸始於1939年5月3日,當時刺耳的警報聲響徹重慶的每一個角落。隨即,45架當時最先進的零式轟炸機,鋪天蓋地地出現在重慶上空,呼嘯的炸彈伴隨着飛機的隆鳴聲,肆無忌憚地從天而降。在連續的轟炸中,日軍共投彈292枚,炸死炸傷6000餘人,大片的民居、廠礦等設施被炸毀。

轟炸一結束,宋美齡便隨蔣介石巡視重慶街頭,親自指揮搶救。

日軍此次大轟炸,肇始了人類歷史上無差別轟炸的開端。

1941年,企圖速亡中國的日本侵略者陷入泥沼之中,為了擺脫力不從心的困境,決定對重慶發動一次有目標的瘋狂襲擊。

就在此時,意大利駐華武官在舞會上探聽到一個消息:蔣介石將於8月30日,在黃山官邸召開高級軍事會議,該武官立刻將此消息傳給日本高層。對於日本軍方來說,消息來得正是時候,此轟炸計劃若得以順利實施,即可將國民政府連窩端掉。

8月30日,國民黨高級軍事會議在蔣介石的黃山官邸雲岫樓如期舉行。

就在這一天,日本陸軍航空隊第三飛行集團團長遠藤三郎少將,得到一個絕密空襲指令,轟炸目標正是蔣介石的黃山官邸。

當空襲警報傳來,正在主持會議的蔣介石淡定自若,絲毫沒有結束會議的意思。

失去制空權的戰爭,已令國民政府雪上加霜,而此時的英、美都還是中立國,蘇聯則在4月13日與日本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斯大林則在確認日軍不會進攻蘇聯之後,明確表示了其中立國的立場。

蘇聯的中立,使日本沒有了牽制,對中國的侵略更加肆無忌憚。

此時的歐洲戰場,比利時、荷蘭、法國,相繼向德國投降。法國有馬奇諾防線,法國陸軍是歐洲最強大的陸軍,而法國三個星期就投降了。唯中國獨自抗戰達4年之多,成功拖住了日寇百萬大軍南進的步伐……

4年多的轟炸,國民政府沒有屈服。然此次轟炸,日軍出動27架零式飛機,直奔蔣介石的黃山官邸而來。為確保轟炸突襲成功,所有飛機全程低空飛行。

當飛機的引擎聲隱隱傳來時,全體與會人員除了進防空洞,別無選擇。

防空洞距離雲岫樓二百多米,蔣介石等人剛剛進入防空洞,日機便對黃山官邸開始了狂轟濫炸,雲岫樓的一角被炸開,炸死炸傷衛兵6人。好在蔣介石和他的軍政要員已經進入防空洞,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爭取美援,宋美齡旋風撼朝野

1.總統夫人的友誼

抗戰期間,宋美齡為爭取國際支援,肩負着繁重的對外宣傳和外交工作。

宋美齡通曉6國語言,尤其精於英語,蔣介石會見英、美等國來訪者時,均由宋美齡擔任翻譯工作。宋美齡以夫人與助手的身份,站在蔣介石身邊,儼然成為蔣介石的外交代言人和國民政府的外交權威,發揮了任何翻譯都無可替代的作用。

宋美齡在外交方面的輝煌,始於1942年至1943年出訪美國。

1941年年末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英相繼對日宣戰後,中國國民政府發佈文告,正式對日宣戰。1942年元旦,由美、蘇、英、中領銜的26國共同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國家結盟,宣告要打擊共同之敵人,中國成為「四強」之一!

1月3日,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提議下,蔣介石被推舉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宋美齡認為,這正是向美國尋求援助的好時機。

恰在此時,美國總統特使威爾基訪華,向宋美齡發出訪美的邀請。

也是在此時,宋美齡因不適應重慶多霧天氣,長期在外奔波,操勞過度,慢性蕁麻疹複發,她決定以赴美治病為名,在美巡迴演講,宣傳中國抗戰,讓美國人了解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為中國爭取美援。於是,宋美齡決定提前訪美。

11月2日,外交部長宋子文通過海底電報,告訴羅斯福的特別助理霍普金斯,蔣夫人病情嚴重,打算赴美就醫,請撥一架專機給蔣夫人使用。如果飛行可以安排成功,中國政府可能請蔣介石的美國政治顧問歐文·拉鐵摩爾陪蔣夫人前往。

霍普金斯立即回電稱,總統及總統夫人聽說蔣夫人有病感到極大不安,目前正採取辦法,以便馬上騰出一架飛機把蔣夫人從重慶接到紐約,並很快作出安排。

11月16日,蔣介石亦致電羅斯福,稱:

「此次內子之病,承蒙鼎力協助,得以提前赴美早日就醫,私衷至為感謝。並得以乘此訪問閣下與貴夫人……內子非僅為中正之妻室,且為中正過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難之同志,彼對中正意志之了解,並非他人所能及,故請閣下坦率暢談,有如對中正之面罄者也。」

11月18日清晨4點,宋美齡乘坐救護車,從重慶趕到成都,她躺在擔架上,被人抬上美國環球航空公司的波音307型同溫層客機「阿帕切」號,從成都起飛,越過駝峰航線,飛往美國。

陪同宋美齡前往美國的,有其18歲的外甥女孔令偉及秘書長董顯光等人。

飛機抵達佛羅里達州,宋美齡的弟弟宋子良和宋子安均在機場迎接。第二天,宋美齡乘坐C54型飛機,直飛紐約米切爾基地。羅斯福總統派代表霍普金斯到機場迎接,宋美齡隨即住進哥倫比亞長老教會醫學中心哈克尼斯醫院。出於為宋美齡病情及治療情況的保密,宋子安夫人吳繼芸已為她包下該院整個第12層房間。

在前往醫院的途中,宋美齡與霍普金斯作了短暫的交談,主要內容自然離不開中國抗戰。宋美齡的風格一向潑辣大膽,敢說蔣介石不敢說的話,敢做蔣介石不敢做的事,因此一開始便面帶微笑說:

「我們中國人在聽到日美雙方在珍珠港事變前夜,還在舉行談判的消息時,是十分不安的,每個中國人都害怕美國將我們出賣。」

在說完這句帶有指責與譴責的話后,宋美齡話鋒一轉,稱:

「我知道,多虧了像您一樣的對日本採取了強硬路線的人,在政府中堅決主張不要損害中國,才防止了這件事的發生。我代表全中國人民對您表示感謝。」

話雖如此,但顯而易見的是,真正改變美國對華態度阻止對中國損害的,是珍珠港事變的發生。

在霍普金斯的安排下,第二天,即28日上午10時,羅斯福夫人來到哈克尼斯醫院拜訪宋美齡。

宋美齡雖然抱病在身,但衣着典雅、華麗,維持着平日裏最優美的儀態,其高雅風度和謹慎適度的言談,立刻贏得羅斯福夫人的好感。

羅斯福夫人讚美宋美齡說:

「美國朝野人民皆對你仰慕不已,認為你是全世界女界中第一人物,我和羅斯福總統亦十分欽羨,此次能夠有機會相晤,竊心慶幸。」

宋美齡將親自為羅斯福總統搜集的一冊郵票送給總統夫人,請夫人轉交羅斯福總統。這冊郵票包含了從前清第一套大龍票到民國各時期的郵票,堪稱國寶。羅斯福總統自幼喜好集郵,總統夫人翻開集郵冊,立刻愛不釋手,嘖嘖稱羨:

「這些郵票堪稱寶貝,夫人,我太感謝您了!」

當宋美齡談及自己此行目的只為看病,對美國政府沒有任何要求時,總統夫人立刻說:

「總統正苦於無法與蔣委員長討論各種戰後問題,何不趁此機會,對諸關係方案作透徹談話,盡量交換意見。如果你在戰後來美,則明日黃花,尤嫌太晚。」

此次會晤,兩人談話涉及諸多問題,在談到美國對中國抗戰的態度時,總統夫人提出:

「應該改變美國人的態度,使美國人感激中國抗戰對美國的貢獻。」

宋美齡聽后十分感激,她表示:

「中國抗戰乃為全人類而犧牲,沒想到夫人竟與我不謀而合,真亦稱忠。」

羅斯福夫人聽后,非常感動,她親吻了宋美齡的臉頰,表示希望能做宋美齡的「私人朋友」。這次會面結束后,羅斯福夫人對旁人表示:

「我很想幫她任何的忙,我要照顧她,就好像她是我的女兒一樣。」

2.轟動美國的演講

宋美齡在美國與羅斯福夫人建立了親密關係。12月4日和17日,宋美齡又兩次會見了羅斯福夫人,雙方就戰後世界婦女問題、對蘇態度問題等,交換了意見。

經過70多天的治療后,1943年2月,宋美齡痊癒出院。

出院后,宋美齡先是受羅斯福總統邀請,到紐約海德公園總統別墅小住。6天後,即2月17日,宋美齡前往華盛頓,成為羅斯福總統的貴賓,在白宮停留兩周之久。

18日,宋美齡應美國國會邀請,在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的陪同下,登上美國國會講壇,成為在美國國會演講的第一位中國人,也是繼荷蘭女王之後,第二位在美國國會演講的女性。

宋美齡身穿黑色中式旗袍,披着亮色披肩,一頭黑色秀髮優雅地挽在腦後。腳上穿着透明高筒絲襪、輕便高跟鞋,以東方女性特有的高貴典雅、動人風采,一出場便令滿堂洋人為之傾倒。

她一口流利的英語、與美國人無異的純正美國口音,更使在場洋人倍感親切;而她大膽率真、極具說服力的言辭及其膽識,更是令人折服。

她先後轉戰參、眾兩院,控訴日本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

演講中,她首先讚揚了美國士兵在世界各地的作戰,高度評價了美國民主的世界歷史地位和遠大前途,頌揚中美兩國人民的歷史友誼,呼籲美國朝野關注並支持中國抗戰,同時對英美「先歐后亞」戰略提出批評。她說:

「中國到處在流血,這一點沒去過中國的人是絕對不會想到,侵略者是多麼的殘暴。我的丈夫,作為中國的領袖,把所有的精力傾注到救國救民上,許多人不知道我丈夫的處境是多麼艱難。」

「我們千萬別忘了日本在其佔領區內所有的資源,比德國所掌握的更為豐富,如果聽任日本佔有此種資源而不抗爭,則為時愈久,其力量必愈大,多遷延一日,即多犧牲若干美國人與中國人的生命。」

「希望美國人在幫助英國打擊德國的時候,不要忘記打擊更有威脅的日本。」

「對於這次戰爭,不要屈辱地承認失敗,而要光榮地去冒險奪取勝利!」

宋美齡精彩而振奮人心的演說,引得聽眾發出陣陣歡呼。當時美國四大廣播網對宋美齡的演說進行了現場直播,全美各大報紙亦全文登載宋美齡的講演;《紐約時報》以「中國第一夫人」為題發表社論。

當天晚上,宋美齡在白宮以中國式傳統宴會舉行答謝宴,參加宴會的有羅斯福總統與夫人及白宮幕僚們。

19日,宋美齡在羅斯福總統陪同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了記者招待會,有近200名記者參加,風靡了華盛頓新聞界。

3月1日,宋美齡的照片出現在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之上。

同一天,在紐約市長主持的歡迎會上,宋美齡接受了榮譽市民的稱號。也就是這一天,宋美齡開始了全美巡迴演講,並於2日先後在市政廳和麥迪遜廣場花園發表演說,美國東部9個州的州長和紐約18000多名市民參加了她的演講集會。

3日,宋美齡出席了在紐約的中國僑胞舉行的歡迎大會,這一天風雨大作,但場內外擠滿聽眾,盛況空前。

6日,宋美齡離開紐約,訪問了母校韋爾斯利女子大學,並於翌日向全體師生髮表演說。

此後,宋美齡又先後抵達芝加哥、三藩市與洛杉磯進行演講,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股中國第一夫人的狂熱旋風與美國民眾的援華旋風。

應加拿大總督邀請,宋美齡於6月14日從紐約出發,赴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開始了為期3天的加拿大訪問。16日,宋美齡在加拿大國會發表演說。

返回紐約后,宋美齡於6月22日應羅斯福夫婦邀請,前往白宮作最後會晤;28日飛離美國,結束了長達7個多月的訪問,於7月4日返回重慶。

宋美齡的訪美取得了巨大成功,她的一系列演講等外事活動,使美國人民了解了中國抗戰,了解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在宋美齡回國之後,數以億計美元的援助也隨之匯到中國,有力地支援了中國的抗戰。

蔣介石曾對新聞記者稱讚宋美齡說:「她的價值相當於20個師!」

3.下榻第一號別墅

宋美齡回國不久,1943年7、8月間,蘇聯紅軍在與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取得主動權,轉入戰略總進攻;英美聯軍也在北非戰場先後取得勝利,擊敗了意大利法西斯;美軍在瓜達卡納耳島消滅了日本的全部守軍,轉入戰略總反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形勢發生根本轉變的時刻,羅斯福決定召開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會議,討論與中國和亞洲有關的重大軍事、政治問題,包括聯合對日作戰計劃和戰後處置日本問題。

羅斯福本想召開英、美、蘇、中四國首腦會議,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拒絕參加有中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因為蘇聯在太平洋戰爭中保持「中立」,不願參加對日作戰的國際會議。

因此,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決定,將一次會議分為兩次召開,即先後召開中國人參加、蘇聯人不參加的開羅會議和蘇聯人參加、中國人不參加的德黑蘭會議。

而開羅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召開了十幾次最高級會議中,中國受邀參加的唯一一次會議。

1943年10月28日、11月1日和11月9日,羅斯福三次致電蔣介石,建議召開開羅會議。11月2日,羅斯福還派特使赫爾利到重慶,就召開開羅會議具體事宜與蔣介石交換意見。

11月18日,宋美齡跟隨蔣介石以及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商震、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林蔚、侍衛長俞濟時等16人,乘坐「美齡號」飛機離開重慶,21日抵達開羅郊外的培因機場。

宋美齡此時患有眼疾,抱病遠行,原本不堪旅途勞累,不料下機后,前來迎接的只有提前到達的陳納德和美國第九艦空隊軍官若干人,令她和蔣介石十分驚訝。

這時,英方聯絡官解釋說:

「委座抵達開羅時間較預定期早一日,由於美國空軍人員嚴守秘密,故英方軍政長官未能前來機場迎接,深以為歉。」

後來,英國中東大臣凱西也向宋美齡和蔣介石表示歉意,聽說宋美齡正患眼疾,表示願意代為延請當地名醫診治。宋美齡為此表示深切感謝,並婉言謝絕。

下飛機后,宋美齡與蔣介石乘車穿越開羅市區,前往吉薩金字塔附近的卡塞林森林區。

森林區里,各國達官顯貴的花園別墅星羅棋佈。為迎接參加會議的各國政要,保證在此下榻的與會者的安全,森林區已佈置一旅兵力,將這裏變成了與外界隔離的禁區。

蔣介石夫婦下榻於森林區的第一號別墅,與第二天趕到的丘吉爾下榻的別墅相距半英里,丘吉爾住在英國中東大臣凱西舒適的別墅里。隨後趕到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住在美國大使柯克寬敞的別墅里,與丘吉爾相距3英里。

會議在梅納大飯店舉行。

該飯店坐落在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對面,飯店附近設有高射炮陣地及雷達基地,佈置了500門高炮對空警戒,所有道路上都佈置了最嚴密的警戒線,並在幾百公裏外的亞歷山大港佈置了8個英國空軍中隊,以備截擊德國飛機的襲擊。

在國際事務上,蔣介石遠不如宋美齡,因此在開會之前,特地向宋美齡詢問丘吉爾的情況:

「你對丘吉爾了解多少?」

「說不上多少,但我知道丘吉爾不好對付。」

當時,雖然美國政府一再聲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抗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是美、英、蘇、中四國,但實際上美、英並沒有把中國當做一個大國看待。尤其是丘吉爾,一副老牌殖民主義者的心態和架勢,對中國十分不屑。

此前宋美齡訪美之時,曾有機會與邱吉爾會晤。當時丘吉爾恰在美訪問,羅斯福想介紹他與宋美齡見面。

隨後,宋美齡接到羅斯福的電話,邀請她第二天到白宮與丘吉爾共進午餐。但宋美齡說:

「如果丘吉爾首相打電話給我,我會答應的。」

以丘吉爾的傲慢,自然不會親自邀請宋美齡,共進午餐的事便化為了泡影。

正是因為對丘吉爾十分了解,宋美齡告訴蔣介石:

「他既傲慢又謙遜,既彬彬有禮又粗暴魯莽,他足智多謀,別出心裁,長於即興發揮,是把握細枝末節的天才。他的演講富於鼓動性、煽動性,他是個貴族、帝國主義者和保皇分子,但同時他又信賴民眾。」

宋美齡將丘吉爾與羅斯福的情況對蔣介石作了詳細介紹,同時談了她對國際形勢的看法,為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出謀劃策。

4.開羅會議「四巨頭」

11月23日,開羅會議開幕。這是一次大規模聚會,幾乎所有英美知名軍官全部到場,美國軍方派給蔣介石的參謀長史迪威以及陳納德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在眾多參會者中,宋美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開羅會議本是男人的天下,在全部身着軍裝的出席者中,宋美齡是唯一不穿軍裝的女性。她身着一件綉著金色菊花的緊身黑緞旗袍,頭髮上和露出腳趾的高跟鞋上,用黑色絲帶打着蝴蝶結,時髦的裝扮和優雅的舉止使她霎時成為全場目光聚集的焦點。

有人說她的穿着、談吐和舉止,是會場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以外最生動、最鮮活的形象。

會議中,宋美齡作為蔣介石的翻譯、秘書和顧問,始終陪伴在蔣介石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她的外交才能也再次得到展示。

當見到老朋友羅斯福時,宋美齡熱情地上前打招呼。

對於首次見面、心懷芥蒂的丘吉爾,宋美齡也是應對自如。

會議正式開始后,三國首腦首先決定在滇緬公路發動對日作戰,以打通滇緬線,增加對華援助,增強中國繼續抗日的能力,減輕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

但三國首腦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盤:羅斯福要中、英兩國出兵,收復緬甸;丘吉爾關心的是恢復在新加坡的利益,不想為中、美兩國火中取栗;蔣介石則想盡量保存實力,美、英兩國出兵多多益善。

收復緬甸的整個計劃由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蒙巴頓將軍負責說明。

蔣介石和宋美齡仔細傾聽,卻越聽越不對勁,之前蒙巴頓曾和他們說好,會有大批英國艦隊投入反攻,但此時他卻隻字不提。

隨後,宋美齡翻譯了蔣介石宣讀的提案:

「目前反攻緬甸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急需英國出動海軍控制孟加拉灣;另一方面,史迪威率領中美兩國陸軍,以鉗形攻勢進攻北緬的日軍,而蒙巴頓指揮5萬英軍在緬南作兩棲登陸。這樣,不僅可以收復仰光,迅速打通滇緬路,而且能幫助中國收復華南、華中。」

丘吉爾對此不以為然,他搖著頭以不屑的語氣說:

「要我們出動海軍,恐怕為時尚早。」

蔣介石見丘吉爾如此傲慢和狡黠,心中十分惱火。宋美齡擔心雙方陷入僵局,趕緊從中斡旋,她提醒丘吉爾說:

「尊敬的首相先生,貴國如果不及時出兵,支援中國物資,打敗緬甸日軍,那麼,英屬殖民地印度就有可能落入日本手裏,更談不上新加坡了。」

接着,宋美齡示意蔣介石重提抗戰之初,英國給中國遠征軍帶來的巨大損失。當時英國採取棄緬甸保英軍的錯誤決策,致使英軍臨陣脫逃,陷中國遠征軍於孤立之中,最終慘敗而歸。

宋美齡又請羅斯福對中國的提案發表意見,羅斯福只好說:

「中國的提案是不錯的,我們三大國都要出兵緬甸,如果讓緬甸繼續留在日本手裏,對我們都不利,至於英國出動海軍嘛,要看適當的時候……」

丘吉爾一方面不願得罪美、中兩國,一方面考慮到緬甸確實和英國有一定利害關係,最終作出讓步,但始終不肯明確英國海軍在孟加拉灣集中的時間。

此後,宋美齡又陪同蔣介石拜訪羅斯福,與其達成戰後將東三省、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的協定。羅斯福還答應裝備中國90個師,增加援華飛機,並給蔣介石提供貸款10億美元。

蔣介石還三度與丘吉爾晤談,宋美齡也同丘吉爾進行了一次短暫的會談,當時,丘吉爾問宋美齡:

「夫人,你是否認為我是一個很老的人?」

「哪裏,您這位大政治家是老當益壯,精神看上去比年輕人還要好。」

「夫人,你知道我相信什麼?」

「據說閣下相信殖民主義,可我卻不相信您會……」

「夫人對我的看法如何?」

「我認為閣下說的時候比做的時候要凶。」

應該說,宋美齡的外交能力與她大膽坦率不卑不亢的作風以及獨具魅力的氣質修養不無關係,傲慢的丘吉爾也不得不為之折服。他後來對宋美齡說:

「上次在美國未能晤面,實感遺憾。」

想必這是丘吉爾的心裏話,他曾在回憶錄中談到宋美齡,稱:

「可看出她是一個非常特殊亦極有魅力的人。」

會議期間,宋美齡身體出現狀況,丘吉爾請他的私人醫生莫蘭為宋美齡檢查身體。在檢查完畢后,宋美齡問莫蘭醫生:

「有什麼毛病?」

「沒有。」莫蘭醫生回答。

「沒有?」宋美齡有些驚訝,「你認為我不久就會好嗎?」

「夫人,只有放鬆你的緊張生活之後,你才會好轉。」

儘管如此,宋美齡的緊張生活並沒有放鬆,在整個會議中,她自始至終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雖然中國代表團的重要成員都精通英文,但宋美齡還是認為他們為蔣介石所作的口譯不夠好,無法全面準確地轉述蔣介石表達的思想內容,因而常常親自出馬,重譯蔣的聲明和與對方的談話。

而蔣介石和羅斯福、丘吉爾以及其他高級代表的對話,都由宋美齡親自翻譯,並加以闡釋,工作十分辛苦。

會議的最後一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

「今日夫人自11時往訪羅斯福總統商談經濟問題以後,直至霍氏(霍普金斯)離去,在此十小時間幾無一息之暇,且時時皆聚精會神,未能有一語之鬆弛,故至10時已疲乏不堪,從未見其有如此情狀也。」

會議的最後一天,即11月26日,三國首腦審定了《開羅宣言》,約定由羅斯福、丘吉爾會晤斯大林后即公開發表。

會議結束后,11月27日晚,在夜色朦朧中,宋美齡隨蔣介石乘飛機離開開羅。

開羅會議,是蔣介石和宋美齡政治生涯的巔峰,他們的領袖地位及國內外威望在此次會議上達到極點。宋美齡在會議上維護了中國的大國地位和蔣介石的領袖尊嚴,也由於她的出席,將三巨頭高峰會變成了「四巨頭」會議,一時間在國際上名聲大噪。

5.再訪美時過境遷

然而,抗戰勝利后,隨着內戰的爆發,國民黨軍隊的一路潰敗,使宋美齡的對美外交隨之陷入困境。

1946年7月全面內戰爆發后,僅8個月,蔣介石便損失兵力71萬,從此國民黨軍隊喪失了全面進攻能力;到1947年年底,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也遭粉碎,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解放軍開始全面反攻。

與此同時,國內外輿論紛紛懷疑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能否繼續維持其統治,美國公眾輿論也因「國軍征服共軍」希望渺茫,提醒政府稱:

「必須考慮中國現政府行將崩潰及在位已久的蔣主席即將失其領袖地位的可能性。」

進入1948年,蔣介石的處境更加艱難。從9月開始,解放軍發起三大戰役,同國民黨軍隊展開戰略決戰。

為了挽救敗亡命運,11月,蔣介石再次安排宋美齡訪美,尋求援助。

但此時,美國對蔣介石已徹底失去信心,由戰後的「扶蔣反共」政策轉為「棄蔣政策」,這就註定宋美齡此次訪美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風光。

果不其然,11月24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通知宋美齡:她此次訪美只能以「私人資格」,作為馬歇爾夫婦的客人赴美,在華盛頓逗留的時間不得超過兩周。

11月30日,宋美齡乘飛機抵達美國三藩市,由中國駐紐約領事游建文隨行,於12月1日飛抵華盛頓機場。

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的夫人、國務院禮賓司官員伍德沃德及夫人、巴特沃思夫婦、杜魯門總統的代表蘭德里上校以及中國方面的60人到場迎接。

讓宋美齡沒有想到的是,她剛一到美國就十分不順,迎接她的場面十分混亂。原本安排由國民政府駐美大使顧維鈞作為第一個迎接宋美齡下機之人,之後是馬歇爾夫人、美國國務院禮賓司官員,接着才是孔祥熙。然後在顧維鈞的陪同下,宋美齡與新聞界代表、攝影記者見面並攝影。

但是宋美齡剛一下飛機,孔祥熙卻搶著上去問候,宋美齡只好右手握孔祥熙,左手握顧維鈞。這時,又有人給宋美齡獻花,攝影記者蜂擁而上,搶拍這一場面。

接下來,馬歇爾夫人拉着宋美齡走向停在飛機旁的一輛車子,見後面跟着一大群記者,便問宋美齡:「是否要發表聲明?」

宋美齡見場面如此混亂,只好說:「不講話了。」

隨即,馬歇爾夫人拉着宋美齡上了自己的車。

顧維鈞見宋美齡即將離去,趕緊跑過去制止司機,並將人群中的蘭德里上校拉出來,給宋美齡介紹,說明他是杜魯門總統的代表,並感謝蘭德里上校到機場迎接。

隨後,宋美齡乘車離去,卻落下了游建文。

游建文本來應該與宋美齡同乘一輛車,可是宋美齡上了馬歇爾夫人的車,而且沒等游建文就開走了,只好與宋美齡的女僕和馬歇爾夫人女僕乘坐一輛車。

一到美國就如此不順利,似乎預示了宋美齡此行之尷尬。

6.杜魯門冷面相對

到達美國后,宋美齡住進弗吉尼亞州利斯堡馬歇爾夫婦的住所。

宋美齡之所以以馬歇爾夫婦客人身份訪美,一方面因為她與馬歇爾夫婦一直以來過從甚密,情誼深厚,另一方面馬歇爾號稱中國問題專家,對內閣頗具影響力,杜魯門總統也對他甚為欽佩。

此時馬歇爾正因病在瓦爾特雷德醫院住院治療,宋美齡在馬歇爾夫人的陪同下,先後於12月2日與5日兩次去醫院探望馬歇爾。第一次,宋美齡與馬歇爾作了長達45分鐘的談話,第二次與馬歇爾共進午餐。

但在2日晚,蔣介石來電,要宋美齡推遲會見馬歇爾將軍,稱「余有計劃,詳情即將電告」。5日,宋美齡即收到蔣介石關於其計劃的詳情電報,主要內容為敦促美國政府發表支持中國政府的聲明以及他準備「引退讓賢」。

但宋美齡兩次會見馬歇爾並沒有什麼結果。當記者採訪宋美齡,問有什麼收穫時,宋美齡巧妙回答道:「有誰見到馬歇爾將軍而不感到有收穫呢?」

第二天,宋美齡讓秘書告訴顧維鈞,說她準備就此次訪美髮表聲明。在該聲明草稿中,宋美齡稱:此次訪美未經與中國或美利堅合眾國的任何人商量,因為只有盡心報國,心神才得安寧。並強調,「訪問後果由我個人負責,而且只由我一人負責」。

儘管該聲明最終未公開發表,但就其內容而言,宋美齡與馬歇爾會談的失望已表露無遺。而聲明沒有發表,蓋因宋美齡還在期待轉機,她自信地認為,待馬歇爾身體康復,她一定有辦法使他像以往一樣為援助蔣介石政府而努力。

在隨後的日子裏,宋美齡與馬歇爾夫人一起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白天,她們一起在莊園的菜地里勞動,一起修整花園、採花,一起下廚做菜,一起說說笑笑,晚上更是有敘不完的家常。

馬歇爾夫人講了許多馬歇爾的生活趣事,甚至講他少年時代的「髮型」,一縷頭髮蓋住額頭,然後總是很帥氣地將這縷頭髮甩向腦後,養成了甩頭的習慣,得了個FLICKER的外號。

馬歇爾手術后,宋美齡除了前往醫院看望,還曾給馬歇爾寫去一封長信,開頭幽默地寫道:

「送呈FLICKER將軍報告。極機密。閱畢即毀。」

信中,宋美齡以親近調侃的語氣,講述在馬歇爾夫婦的莊園里做「苦力」的情景,而莊園的主人則「躺在絲綢床單上」享受生活。說她費了極大的力氣種植「荷蘭種的大口徑水仙花」,並且「除草以防霜凍」。經過這些「令人腰酸背痛」的工作之後,又在廚房「度過悲慘的時刻」,「削馬鈴薯、煮罐頭牛肉、發明了了不起的新沙拉,嘗起來味道像泥巴——在密集戰鬥中肯定可以困擾敵人」。

她一再以「一介小兵」身份,向副總司令(馬歇爾夫人)要求加薪,卻總被當做耳邊風。副總司令反而指責「小兵」在此宿營后,兩頰晒黑了,膚色好看了,腰圍亦顯著加大,所以「小兵」有關財務上的要求一概無效……

馬歇爾坐在病床上,邊看信邊哈哈大笑。在回信中,他同樣幽默地對宋美齡說,絕不會讓第三人看到這封信,否則會有損宋美齡「中國皇后」的形象。

幸虧有馬歇爾夫婦的盛情款待,否則宋美齡的訪美會更加難堪。

直到12月10日,總統杜魯門才不太情願地向宋美齡發出邀請,邀請她參加一次茶話會。然而在茶話會上,杜魯門表面上的客氣,難掩其實際的冷淡態度。

茶話會後,杜魯門請宋美齡到他的書房,給她半小時談話時間。

宋美齡要求美國:發表支持南京政府「反共救國」的正式宣言;派遣高級軍事代表團赴華主持反共戰爭之戰略與供應計劃的制訂工作;提供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杜魯門聽后,直截了當表示:

「中美友誼在歷史上是留下了重要的一頁,但感到抱歉,因為美國只能付給已經承諾的援華計劃的40億美元,這種援助可以繼續下去,直到耗完為止,美國不能保證無限期地支持一個無法支持的中國(政府)。」

這一次,無論宋美齡有怎樣的「外交」才能,如何展現她的傑出口才,都沒能打動杜魯門。杜魯門不僅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宋美齡的要求,還毫無情面地向報界發表了一項聲明,稱美國給蔣介石政府提供的援助總額已超過38億美元,離美國的承諾援助額已很接近。

不僅如此,杜魯門還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挖苦宋美齡說:

「她(宋美齡)到美國來,是為了得到一些施捨的。我不願意像羅斯福那樣讓她住在白宮,我認為她也不太喜歡住在白宮。但是,對她喜歡什麼或者不喜歡什麼,我是完全不在意的。」

杜魯門之所以如此刻薄地對待宋美齡,如此敵視蔣介石政權,除了將中國大陸「變色」的賬記在蔣介石身上外,與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蔣介石公開支持杜魯門的對手杜威有着直接的關係。

宋美齡訪美受到冷落,美國人卻給了她另外的補償,美國藝術家協會公佈:蔣夫人美齡當選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蔣夫人之鼻列為世界最美」。而其他入選人為,杜魯門總統女兒的耳朵最美;英國瑪格麗特公主的眼睛最美……

這樣的補償,令宋美齡啼笑皆非。

訪美如此失敗,宋美齡自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因此並未返回中國大陸,而是於1949年1月16日,悄悄隱居在紐約里弗代爾獨立大道4904號孔家別墅之中。

宋美齡此時萬萬沒有想到,此次離開祖國,她竟再也沒有機會返回中國大陸。

偏居一隅,政治上風光不再

1.離美赴「國難」

宋美齡在美國紐約過着隱居生活的時候,蔣介石在南京卻度日如年。

1949年1月,隨着淮海戰役的結束,蔣介石已開始了撤退台灣的準備。1月21日,蔣介石正式宣佈隱退。這是蔣介石第三次下野。

蔣介石下野后,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

4月下旬,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一路勢如破竹,迅速佔領南京。

8月5日,美國政府發表中美外交文件,史稱「白皮書」。這部長達1054頁的「白皮書」,充斥着對蔣介石政權的失望。但美國策動的由李宗仁取代蔣介石的策略,也未能挽救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覆亡命運。

在11月中旬代總統李宗仁赴美后,12月上旬,國民政府遷移台灣。

12月10日,蔣介石與長子蔣經國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永別了中國大陸,向著東南孤島台灣飛去……

對於蔣家王朝的慘敗,宋美齡只能隔洋痛惜!

1950年1月8日,宋美齡強打精神,在紐約電台向全美髮表了「共赴國難」的演說,這是她離美前最後的演說。

她首先向美國人民辭行,感謝他們「親切的款待」,她充滿傷感地說:

「每次離開美國,我總不免意緒茫然。我不僅是一個前來訪問的旅客,而且我曾在這裏度過多年的少女生活,我在這裏接受了我的全部教育,也獲得了使我能為本國人民服務的許多啟示。」

但此次回國,宋美齡不僅「意緒茫然」,而且更多的是蒼涼、失意與無奈,她說:

「幾天之後,我就要回到中國去了。我不是回到南京、重慶、上海或廣州,我不是回到我們的大陸上去,我要回到我的人民所在地的台灣島去,台灣是我們一切希望的堡壘,是反抗一個民族蹂躪我國的基地。」

她表示:

「不論有無援助,我們一定打下去。我們沒有失敗,我們數百萬同胞正在致力於長期鬥爭。只要我們一息尚存,只要我們對上帝存有信心,我們就要繼續奮鬥,無一日無一時不用來為爭取自由而奮鬥。」

她不點名地批評美國當局中對蔣介石持反對意見的人,指責「那些貪生怕死不顧道義的人們,可能認為無可救藥而要將中國予以註銷了」;對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她則直接點名稱:

「看見曾為盟友的英國,過去雖以數百萬生命獻在自由的壇前,而今竟已被它的領袖導入政治陰謀的魔窟。英國為了幾塊銀子的代價,出賣了一個民族的靈魂,我說它太可恥了!」

作為曾經的第一夫人,宋美齡有着極強的自尊心,她說:

「我不能再向美國人民要求什麼。我在貴國停留的這幾個月中,沒有發表演說,也沒有作過呼籲。我的國家雖然極需你們的援助,但我從未參加求援的競爭。」

「我要告訴你們我為什麼這樣緘默。一個國家採取一個正義行動的時候,就和一個人行善一樣,必須是出於他的良知,而不是出於他人的請求或要求。行動有出於仁慈,有出於憐憫,有出於正義。而正義是善,因為它本身是善。」

最後,宋美齡將她與蔣介石比做受過亡國之辱的蘇格蘭國王布魯斯,她說:

「我們的朋友們!我的國家受了屈辱,我的政府現在孤懸海外的島上,蘇格蘭的布魯斯曾由山洞出來和他的人民站在一起,我們也要從島上出來和我們的人民站在一起。」

1月10日,宋美齡乘飛機離開紐約,11日下午抵達檀香山。當有記者問她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美國赴台,她的回答暗示著殉國殉情的決心:

「準備付出任何代價。」

此時國民黨退居一隅,正處在風雨飄搖、朝不保夕之中,解放軍隨時可能乘勝追擊,打過海峽,而被美國拋棄的國民黨,已經沒有了任何依靠與屏障。

1月13日,宋美齡抵達台灣,開始了台灣時代的生活。

2.重返「外交」戰線

宋美齡回到台灣后,士林官邸有了女主人,蔣介石在政治上也多了一位不可替代的重要幫手。

同年3月1日,蔣介石在台北舉行「總統」復職儀式,宋美齡再次成為「第一夫人」。

此後,宋美齡在台灣發起「反共抗俄婦女救國運動」,繼續擔任婦女領袖,號召台灣婦女「保衛台灣,打回大陸」。宋美齡的婦女工作雖然沒有取得什麼實績,但婦女領袖這一名號為她影響「中央」決策提供了機會,同時她也為提高婦女地位作出了貢獻。

赴台初期,台灣局勢緊張,面臨內憂外患,蔣家王朝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難之中,尤其是美國的「棄蔣」政策,將台灣排除在其西太平洋防線之外,讓面對台灣海峽對岸強大解放軍的蔣氏夫婦,天天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慌之中。

但轉機很快出現,當年6月下旬,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立即調整對亞洲政策,於6月29日,派出美國第7艦隊的6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和1艘運輸艦進入台灣海峽,肩負起保護台灣的重任。台灣頓時轉危為安。

然而,美國雖然改變對台政策,重新支持蔣介石「政權」,但也對蔣介石作了諸多限制:不許對大陸進行軍事進攻,不許派兵參加南朝鮮作戰,還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

蔣介石對這些限制十分不滿,尤其對美國蓄意製造「台灣地位未定論」予以公開反駁。

為了改變台灣困境,打開台灣「外交」局面,宋美齡重新出山,先後邀請大批美國文武官員到台灣訪問,給予周到的接待,讓他們在短時間內了解台灣的方方面面,促成他們回美后要求政府對台灣提供更多的援助。

宋美齡在送給美國客人的小禮物上頗費了一番心思,她在各種貴重的小禮品,如銀盒子、銀盤子、鑲嵌珠寶的微型柚木箱子上,事先刻上所送人的姓名和簡短題詞,如此東方式的禮物,比一般禮物更能取得美國客人的歡心。

曾出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雷德福及其夫人每次訪台時,宋美齡都會請官邸的裁縫為雷德福夫人縫製幾件漂亮的旗袍,並送上一幅自己的得意畫作。

宋美齡的熱情,讓美國客人倍感親切,促使美國客人和台灣方面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1952年8月,宋美齡再度訪美,此時正值總統競選,共和黨推出的候選人是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打算藉助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盟軍統帥的威望和美國國內因朝鮮戰爭興起的反共氣候,打擊民主黨人的對外政策。

在競選報告中,他表達了對亞洲和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視,主張「儘可能地利用台灣島」,以達到美國太平洋政策的總目標,並認為蔣介石「政權」是「美國堅定的朋友」。

艾森豪威爾的觀點讓宋美齡和蔣介石為之振奮。

11月,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第34任總統,並在1953年1月啟用美國政壇中以強硬反共著稱的杜勒斯為國務卿。

得知這一消息,在美國的宋美齡立即展開新一輪「外交」攻勢,她給艾森豪威爾去信,希望能夠前去拜會。很快,宋美齡收到白宮邀請,參加3月9日的茶會。

宋美齡對這次茶會十分重視,進行了充分準備。但讓宋美齡失望的是,艾森豪威爾在茶會上無意談公事,而是和她討論美式中國菜和繪畫,請她欣賞白宮走廊中展示的歷任總統的畫像。

這次宋美齡期待已久的白宮之行,僅僅以禮節性的應酬而結束。但宋美齡沒有灰心,隨即通過「大使館」為她舉行的各種形式的招待會、宴會會晤美國重要人物,了解美國對台政策,傳達蔣介石和台灣當局的要求,促進美、台親密關係。

1958年,台灣形勢危急,震動太平洋的金門「8·23」炮戰爆發。對於這場戰爭,蔣介石似乎早有預料,在當年7月便令宋美齡赴美遊說,爭取美援。

宋美齡受邀在美國參、眾兩院演講,其目的,不僅是要求美國協助台灣保衛金門、馬祖,同時要求美國對蔣介石「反攻大陸」助一臂之力。

但美國不願與中國大陸爆發熱戰,不願在西太平洋輕啟戰端,因此任憑宋美齡費盡口舌,美國當局無動於衷。

宋美齡遭遇了一如10年前訪美的冷遇。

就在此時,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9月15日,美國與中國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首度接觸談判,中國要求美國從台灣撤軍,美國則要求中國停止對海峽對岸的炮擊。蔣介石在當日宣佈,派飛機在大陸沿海地區進行轟炸,以表示對華沙會談的不滿。

美國只好派出一個代表團,由國務卿杜勒斯率領,赴台灣與蔣介石談判,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發表「聯合公報」,其中內容之一為:台灣放棄以武力「反攻大陸」,改以「三民主義的方式完成恢復中國自由的目標」。為換取美國對台灣的保護,蔣介石作出了讓步。

與此同時,台灣還面臨一個危機,即台灣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岌岌可危!

為保住台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宋美齡動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關係,通過美國國會議員、美國朝野人士以及孔家運用「美國百萬人委員會」的力量,在紐約積極活動,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議案的通過。

這一次,宋美齡總算不辱使命,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宣告失敗。而這一問題,一直到70年代,都是兩岸爭鬥的焦點。

自1950年到1975年蔣介石去世的25年裏,幾乎每隔一兩年,宋美齡就要去美國逗留一段時間,為蔣介石政權尋求支持。雖然她再也沒能取得抗戰時期的輝煌成果,但她為維護台灣和美國的友好「外交」關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陽明山遇車禍

台灣時期,由於政局相對穩定,宋美齡與蔣介石的生活也十分規律。

每天早上6時,蔣介石準時起床,來到陽台,一邊做體操,一邊唱「國歌」,一直到7時,準備吃早飯。

每當此時,宋美齡便會睡眼惺忪地出現在飯廳。

宋美齡有晚睡的習慣,幾乎每天都是夜裏一兩點睡覺,但早上7時前必會準時起床,為的是陪蔣介石共進早餐。8時,蔣介石前往「總統府」,宋美齡則回房再睡兩三個小時的「回籠覺」。

雖然夫妻共進早餐,事實上卻是各吃各的,這是婚後長期以來的習慣。宋美齡的早餐以牛奶、麵包為主;蔣介石則吃些清粥小菜,一個荷包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午12點,是兩人共進午餐的時間。

此時,宋美齡已起床並梳洗完畢,餐桌上仍是中西餐兩種風格。宋美齡的西餐菜例中,生菜沙拉是必備的,蔣介石每次見到她吃得津津有味,就會忍不住戲謔道:

「你前世真是羊投的胎,要不怎麼這樣愛吃草呢?」

宋美齡則看看蔣介石面前每頓必有的腌咸筍和芝麻醬,回敬道:

「你把咸筍沾上黑黑的芝麻醬又有什麼好吃的呢?」

除了咸筍、芝麻醬,一碗不膩的雞湯和黃埔蛋也是蔣介石每頓午餐中必備的。

吃過午餐,蔣介石仍舊去上班,宋美齡則找來一些朋友,或聽音樂,或打麻將。

傍晚時分,若宋美齡有興緻,蔣介石會陪她一起乘車出去兜風,常去郊外田園、海濱漁港、空谷森林,宋美齡總會因宜人的風景激發作畫靈感,蔣介石也會想出佳句。

經過幾十年相處,宋美齡和蔣介石培養了一些共同愛好,國畫就是其中之一。據行家評價,宋美齡的國畫水平在中等偏上,尤其是她筆下的竹,已有相當水準。

在宋美齡作畫的時候,蔣介石往往會從辦公室走出來,靜靜來到宋美齡身邊,兩人都不說話,沉浸在靜謐柔和的氣氛中。

掌燈時分,官邸夜生活開始了,這是宋美齡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可以看她最喜歡的電影或電視連續劇,而蔣介石則陪在她的身旁。

宋美齡通常看美國進口片或台灣電影公司拍攝的新片,很多是尚未公映的片子。當看美國原聲片時,宋美齡會給蔣介石作些翻譯,講講其中的關鍵情節。

但不管電影好看與否,情節進展如何,每晚到8時,蔣介石都會喊「停」,並對宋美齡說:

「我不看了。」放映員會立即停機,做上記號,以便蔣介石隔日再看,宋美齡則會向蔣介石道晚安:

「好吧,那我們繼續看,晚安!」

宋美齡一生沒有生育,蔣介石隨着日漸暮年,逐漸將權力移交給他和髮妻的兒子蔣經國,同時隨着宋美齡對美國影響力的日漸減弱,其「第一夫人」的位置也日漸禮儀化。

沒有了公務纏身,宋美齡便有了充足時間陪伴蔣介石左右,在台北士林官邸花林掩映的山間小路上,經常可以見到兩人挽着手散步的身影。

平靜祥和的生活持續到1969年,一場突發的車禍使士林官邸蒙上了悲涼的氣氛。

1969年7月,宋美齡像往常一樣,與蔣介石到陽明山官邸避暑。這是一個晴朗的下午,宋美齡和蔣介石乘坐的汽車由士林官邸方向開來,駛向通往陽明山官邸的仰德大道。

仰德大道是為方便「總統」上下陽明山而特地修建的高等級公路,美中不足之處就是路勢陡峭。

當「總統」車隊快速經過仰德大道嶺頭附近的彎道時,前導車司機發現前面停著一輛要下山的公路局班車,不待前導車司機多想,一輛吉普車突然從公路局班車後面躥出,直接向下衝來,絲毫沒有減速的預兆。前導車發現情況緊急,為避免與吉普車撞個正著,立即緊急剎車。

但後面的「總統」座車卻來不及反應,只聽「哐」的一聲,猛力撞上前面前導車車尾。

坐在車內的宋美齡,身體猛地向前衝去,雙腿狠狠撞到前面的玻璃隔板上,頓時痛入骨髓。

坐在宋美齡身旁的蔣介石,遭到了更為嚴重撞擊,他當時手上握著拐杖,撞擊的那一瞬間,整個人向前衝去,撞到前面的玻璃隔板上,胸部受到嚴重撞傷,陰囊被撞腫,假牙也從口中被撞出來。

好在緊跟在「總統」座車後面的「隨一車」司機反應快,一看前面情況不對,立即緊急剎車,沒有跟着撞上來,否則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車禍發生后,現場一片慌亂。宋美齡和蔣介石被立刻送到醫院急救,副侍衛長孔令晟一面立刻將事故報告給蔣經國,一面找尋那輛闖禍后逃之夭夭的吉普車。

陽明山,乃至整個台北頓時籠罩在一片驚恐不安的氣氛之中。

隨即,「聯指部」、「憲兵司令部」調查組和警方等單位,成立了專案小組,決心在最短時間內抓到肇事吉普車司機。

這一抓就是幾個月,最後專案小組終於查明,肇禍車輛,是一名陸軍師長的專用吉普車,車禍當日,肇事師長剛剛參加了一項軍事會議,散會後見天色不早,急忙叫司機開車下山,沒想到陰錯陽差,釀成這起車禍。

台灣當局立刻作出最明快的處理:對肇事師長,以「傷害最高領袖」的罪名,撤職查辦,肇事吉普車司機則按軍法判刑。

對於「總統」座車司機,蔣介石和宋美齡並未深責。

陽明山車禍后,宋美齡腿部受到嚴重創傷,一直到她晚年,每逢冬天,雙腿都會感到不適。蔣介石從此不但腿不行了,身體也不行了。這次車禍,成為他此後身體健康的致命傷害。

4.蔣介石離世前後

進入70年代,蔣介石已是風燭殘年,遭遇車禍后開始疾病纏身,接連患上慢性前列腺炎、血管硬化、心臟擴大等,健康狀況一日不如一日。

1972年6月,士林官邸的醫官為蔣介石作了一次全身檢查,發現蔣介石的心臟擴大更為嚴重,比前一段時間大了許多。

蔣介石將檢查結果告訴了宋美齡,並詢問道:

「陳醫官說我如果不好好靜養,將有生命危險,建議我停止一切對內對外活動,休息半年,你覺得怎麼樣?」

宋美齡聽后驀然一驚,此時蔣介石剛剛參加第五任「總統」就職典禮不久,一旦蔣介石休息,「總統」職權由誰代理?會不會有人趁機僭越?蔣家榮耀又由誰來承傳?倘若蔣介石半年不露面,台灣島內、中國大陸和友邦人士必然會作出不利反應……

宋美齡越想越擔憂,越想越生氣,於是對蔣介石說:

「你不要聽陳醫官誇大其詞,你的身體不是還好好的嘛,為什麼他讓你休息半年,真是豈有此理!這個陳醫官太不識大局了,我找他去!」

宋美齡立刻找來陳醫官,一見面便指責說:

「你應該對事情有個輕重主次觀念,你這樣跑去跟先生亂講一通,會影響他情緒,這個責任誰擔負得起!這樣只會讓他感到更大壓力,何況他剛剛就任總統,他怎麼可以在這個時候休息半年,我們的老百姓會怎麼想?先生是絕對不能在這個時候休息半年的,這對國家會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在宋美齡的干預下,醫官們不敢再建議蔣介石休息。85歲高齡的蔣介石,在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似信非信中繼續工作。但畢竟年齡不饒人,帶病工作的後果可想而知,僅僅一個多月後,即7月22日下午,蔣介石突然心臟病突發,昏厥過去,這一昏就是將近半年。

昏迷不久,蔣介石住進「榮民總醫院」六號病房,宋美齡也跟着搬進了六號病房。為了創造一個好的陪床環境,便於家屬照顧,醫院特地在六號病房內騰出幾個房間,安排蔣介石的家屬居住。

平時陪侍在蔣介石身邊的,除了宋美齡,還有蔣經國、孔令偉等人。

1973年元月,昏睡半年之久的蔣介石終於蘇醒過來。令宋美齡感到欣慰的是,蔣介石除了體力大不如從前外,大腦似乎未受影響,照樣思維敏捷,記憶力一如從前。此後,又經過近兩年的治療,1974年冬,在宋美齡的要求下,蔣介石出院返回士林官邸。

但此時,蔣介石的健康狀況並不樂觀,並且隨時可能舊病複發導致意外。因此,蔣介石的出院,實際是將「榮總」六號病房搬到了士林官邸,醫療小組將六號病房所有的設備,在士林官邸另備一套,為蔣介石實施治療。

在醫官、副官的精心照料和宋美齡、蔣經國等家人的關懷下,蔣介石的病時好時壞,又維持了幾個月時間。

1975年4月5日晚8時許,蔣介石在睡夢中,心電圖由曲線變成了直線,宋美齡聞訊趕來,蔣介石早已一命歸西。

幾個月後,宋美齡告訴台灣民眾:

「算來將近半個世紀——業已四十八個春秋——余與總統相守相勉,每日早晚總統偕余並肩一起作禱告、讀經、默思,現在獨對一幀笑容滿面之遺照,閉目作靜禱,室中沉寂,耳際如聞謦欬,余感覺伊浮想歸浮想,現實仍健在,並覺隨時在我身邊。」

5.11年居美歲月

蔣介石過世后,宋美齡情緒十分低落,這主要在於她與蔣經國的矛盾由來已久。

早在1972年嚴家淦「內閣」辭職傳出風聲時,宋美齡就曾向蔣介石建議,提名由她的侄子孔祥熙之子孔令侃繼任「行政院長」。但蔣介石一直在為「傳子」鋪設道路,在台灣這塊小地盤上,已經容不得昔日孔宋家族插足。

於是,嚴家淦辭職后,蔣經國繼任「行政院長」。

在與蔣經國的關係上,宋美齡也曾竭力對蔣經國進行籠絡,但蔣經國始終無法對這位在族譜中代替他生母位置的「蔣夫人」產生好感。

蔣介石去世后,國民黨元老谷正綱等人曾提議由宋美齡繼任國民黨「總裁」一職,但大多數國民黨元老都站在了蔣經國一邊,最終由蔣經國出任國民黨中央主席。

在蔣經國就任「總統」后,宋美齡覺得他應該放棄「行政院長」一職了,於是多次託人暗示疏通,能否由孔令侃出任該職。但蔣經國主意已定,絕不允許孔宋家族染指台灣政壇,很快提名孫運璇組閣。

對於自己的失敗,宋美齡鬱結於心,決定一走了之,赴美休養。1975年9月17日,宋美齡乘坐「中美號」專機離開台灣,前往美國。

宋美齡在紐約長島的一棟豪華別墅中,一住就是11年,只在蔣介石逝世一周年時返回過台灣一次。而對蔣經國「總統」就職典禮以及國民黨重大活動的邀請,均婉言謝絕。

宋美齡所住的這棟古老住宅,原是孔祥熙的產業,後為其子孔令侃所有,佔地15頃,距離紐約大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宋美齡在這裏擁有約30名隨侍人員,但沒有一個能夠說句貼心話的人,蔣介石的去世,也讓她「第一夫人」的風光不再,雖然有些親朋好友在美國,但他們大多也垂垂老矣,無法和宋美齡有太多往來,因而,宋美齡在美國的11年是十分寂寞的。

這些年,宋美齡對蔣介石的思念之情有增無減,她在美國的寓邸里,隨處可見蔣介石的照片,她要求奉祭蔣介石的鮮花長年保持清新。

在蔣氏家族後人中,最得宋美齡喜愛的是蔣經國的三子蔣孝勇。每當蔣氏家族有信息要傳達給宋美齡,蔣孝勇都是最佳信使。而蔣孝勇幾乎每年都要前往紐約拜見宋美齡。

蔣介石的次子蔣緯國,與宋美齡也往來頗多,曾若干次前往美國向宋美齡問安,並不時關照手下親信赴美探望,對宋美齡的生活非常關心。

宋美齡每天的安排一般是讀報、看電視,大部分時間用來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閱讀,她尤其喜歡讀歷史、傳記類作品,並且幾天就可以讀完厚厚一本,速度對她的年紀來說十分之快,閑時她還會練練書法和繪畫。

這一期間,她的主要「工作」是整理相關文件,着手寫回憶錄。同時,她雖遠離了台灣政治圈子,但仍通過她在台灣時培植起的「夫人派」親信保持往來,對台灣政治事務發展時刻關注。

此外,她還投資開採天然氣、石油,投資創辦休斯敦石油公司及天然氣公司。1985年,台灣《雷聲》雜誌稱讚她:「如此高齡自食其力值得國人引以為榮。」

6.百歲謝幕人生

1986年是蔣介石百年冥誕,10月25日,在蔣孝勇的陪侍下,宋美齡乘坐「中華航空公司」的珍寶號專機,從美國紐約長島別墅返回台北。蔣經國夫婦親抵松山軍用機場迎接,前來迎接的還有蔣家其他成員和12位高級黨政軍官員。

10月30日,宋美齡在蔣經國夫婦和蔣家其他晚輩陪同下,到台北西南的慈湖為蔣介石掃墓。次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的蔣介石百年誕辰紀念大會上,宋美齡公開露面,發表了簡短致辭,表示對蔣介石的追念和對後人的策勵。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病逝,91歲的宋美齡悲痛不已,她與蔣經國雖多年不和,但畢竟是名義上的「母子」。況且蔣經國的去世,預示著蔣家王朝在台灣的終結,宋美齡怎會不悲痛和失落。

此後,宋美齡又經受了兩次痛失晚輩親人的打擊:蔣經國長子蔣孝文病故和次子蔣孝武的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情何以堪?

宋美齡在台灣度過了5個春秋,隨着蔣家最後一位強人蔣緯國在政壇失勢,蔣介石的銅像被到處塗黑破壞、台灣當局明裏暗裏支持「台獨」,在此形勢下,宋美齡再度離開台灣,赴美休養。

來到美國,宋美齡先後住在長島和曼哈頓孔令儀提供的住宅中。孔令儀是孔祥熙的長女,在90年代孔令侃、孔令偉相繼逝世后,孔令儀成為宋美齡晚年最親的親人。宋美齡在美國最後12年的生活,全部由孔令儀照顧。

2003年10月23日,宋美齡在曼哈頓住宅中出現感冒癥狀,醫生初判為肺炎,此時宋美齡已106高齡,經不起絲毫折騰,一日之後,她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宋美齡去世后,台灣國民黨黨部決定降旗3日,國民黨黨部大樓外牆高高掛起追悼宋美齡的巨幅照片。久未公開露面的國民黨元老們齊聚一堂,宋美齡曾孫蔣友柏代表蔣家出席會議,會議決定由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三黨和婦聯總會共同成立治喪會,國民黨主席連戰擔任治喪會主委。

與此同時,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給宋美齡親屬發來唁電,對宋美齡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28日,美國總統布希發表聲明,稱宋美齡是美國親密的友人,他代表美國人民,對宋美齡的家屬和她在全球的仰慕者表示哀悼之意。

紐約時間28日下午,曼哈頓法蘭克坎貝爾殯儀館舉行了宋美齡遺體告別儀式,並於次日中午舉行公祭活動。

10月30日上午10時,宋美齡的靈柩在車隊護送下,移至紐約上州的芬克里夫室內陵園下葬,陪伴宋美齡走過最後一程的有外甥女孔令儀、姨甥宋伯熊(宋子安長子)、孫女蔣孝章、孫媳方智怡(蔣孝勇妻)和徐乃錦(蔣孝文妻)等六七十人。

眾人在牧師的帶領下,唱起宋美齡生前最喜愛的讚美詩「凡事祈禱」,儀式於中午12時結束。

宋美齡的墓室與孔宋兩家族的墓室在一起,第一間是孔家墓室,孔祥熙的棺木在最底層,其次是宋靄齡的棺木,上層分別是孔祥熙夫婦的子女孔令偉與孔令侃。宋美齡的棺木葬於隔壁單獨一個房間里。這兩間墓室都面向西邊,據稱如此朝向可便於過世者順利歸天。

歷史評說

宋美齡一生跨越三個世紀,見證了中國百年變遷,在權力、財力與魅力的交織中,她成為中國百年史中具影響力同時也是富有爭議的女人。

造就宋美齡在中國歷史中重要地位的,是她個人出色的外交能力,但給她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的,是她與蔣介石的聯姻。

許多人認為,她與蔣介石的婚姻是一場純粹的政治婚姻。實際上,愛情自古就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在西安事變中,宋美齡不顧個人安危,前往西安解救蔣介石,宋慶齡就此評價說:「開始並沒有愛情,但是我認為現在有愛情了。宋美齡真誠地愛蔣,蔣也真誠地愛她。」

正因為此,在國民黨赴台之初面臨被共產黨消滅時,宋美齡毅然離開美國安逸的生活環境,赴台追隨蔣介石。蔣介石去世后,宋美齡在美國的寓邸里,隨處可見蔣介石的照片,她要求奉祭蔣介石的鮮花長年保持清新,可見她對蔣介石的感情之深。

宋美齡憑藉出色的外交能力,為近代中國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為組建中國空軍,她沒有花政府一分錢,便從美國爭取到120架飛機和一個「空中外籍兵團」的援助,並聘請陳納德幫助整頓空軍,被稱做「中國空軍之母」。

為宣傳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爭取美援,她登上美國國會講壇,以極具說服力的言辭和膽識,在美國掀起一場「宋美齡旋風」。開羅會議中,她更是與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平起平坐,使得三巨頭高峰會變成「四巨頭」會議。

美國著名作家、《宋家王朝》作者西格雷夫曾評價說:「宋美齡成了歷史上最著名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她影響了兩代美國人……影響了美國領導人作出的決定,並通過這些決定影響全世界整整三十年。」

丘吉爾曾對羅斯福說:「這個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丘吉爾這位以驕傲聞名的英國首相,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宋美齡是他在世上最欣賞的少數女性之一,她的驕矜和嫵媚,都讓人極為心動。

這就是宋美齡,她的能力和魅力,獲得了世界上很多人的讚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民黨高官敗逃台灣真相(共3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國民黨高官敗逃台灣真相(共3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國民黨高官敗逃台灣真相(第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