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烈火烹油

第302章 烈火烹油

第302章烈火烹油

農曆的六月中旬。

一年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來到了。

在這樣的天氣里,治安支隊的同志們還要堅持上街巡邏,是真的很辛苦。

隨着酷熱的天氣,冰棍、北冰洋汽水、涼粉、酸梅湯等消暑食品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成為了市民們消暑解渴的好選擇。

於是,劉之野以劉家莊的名義,慷慨解囊,為同志們每日裏準備了酸梅湯、冰棍、冰鎮西瓜和大碗茶等清涼飲品,讓大傢伙在炎炎夏日中能感受到一絲涼意。

每天,這支由三千多人組成的隊伍,光這些消費就要花費近四五百元。一個夏天下來,怎麼着也得花費劉之野兩三萬元之多。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連京城市局的上級部門都為之震動。副局長親自出馬,手持錦旗,前往劉家莊進行慰問並感謝。

建國以來,儘管不乏資本家慷慨解囊,捐出過巨額資金,但農民群體如此大規模地為國家單位捐贈巨額資金,卻是前所未有。

這一舉動,無疑是破天荒的一件事,展現了新社會農民們深沉的愛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此事,值得大書特書,令所有人學習的。

各級媒體在聽聞此事後,也是進行了多番採訪報道。

因此,劉家莊再次在京城引起了轟動,其名聲遠揚,使得原本已在京城享有盛譽的各類產品更是供不應求,備受追捧。

…………

入夏后,京城裏的大小四合院中就有搭天棚的習俗,天棚又叫涼棚,和屋裏相比甚覺爽意。

過去,老京城有句老話叫做「天棚、魚缸、石榴樹」,如果三者具備那就是「殷實人家」了。

清竹枝詞有道:「綠槐蔭院柳綿空,官宅民宅約略同,盡揭疏欞糊冷布,更圍高屋搭涼棚。」

這裏所說的「搭涼棚」,也就是「搭天棚」。便是說過去那會兒,無論當官的還是老百姓;只要是住在四合院裏,都要在自家院子裏搭涼棚。

而所謂的的「糊冷布」,就是要在自家的窗戶上安上新的紗簾。

在這個沒有空調電風扇都很少的時代,老京城夏日改善家居小環境的主要方法就是搭涼棚。

夏天用涼席搭個天棚,把整個四合院罩住,防止太陽暴晒,能令室內氣溫下降不少。

但是,一般家庭也不一定都搭得起涼棚。能搭得起涼棚的,得是多少有點錢的人家。

舊社會那會兒,就有窮講究的人家,借錢去搭建涼棚的。

劉之野一家自然不缺這點錢,他可不想在這炎炎的夏日裏遭罪。特別是他們居住的東廂房,夏天裏更是特別的熱。

四合院的東廂房坐東朝西,這種朝向在夏天時無法有效接收涼爽的東南風,而且由於夏季的強烈陽光直射,導致屋內非常炎熱。

此外,東廂房的位置通常靠近院落的東側,夏季的炎熱天氣中,東牆外是別人的院子或西廂,不可能留有窗戶。

只是西邊朝自己的院落處留有窗戶和門,這樣的佈局使得空氣形不成對流,熱氣難以排出,進一步加劇了屋內的炎熱感。

劉之野慷慨解囊,出資搭建天棚,閆埠貴及其他東跨院的住戶們對此那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畢竟,無需他們掏腰包,便能享受其帶來的便利,何樂而不為呢?即便是傻子,也不會拒絕這樣跟着沾光的好事。

四合院裏的其他住戶,可就沒有這好處了,只能眼巴巴地干看着。

特別是賈張氏,近期故態復萌,她不幹對劉家人怎麼着了,反而在背後對閆埠貴冷嘲熱諷:「臭不要臉的,不害臊……」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

對此,閆埠貴責深恨之。心裏暗戳戳地想着:「好啊,咱們走着瞧,總有你求我的那一天。哼哼……到時候的……」

這搭建涼棚得找專業人士干,老京城就有專吃「搭棚」這碗飯的一行,是京城傳統的七十二行之一。入夏搭棚、入秋拆棚,都是這一行人。

不過,劉家建築隊的「樣式雷」技藝精湛;有他們在,劉之野自然無需另尋他人。

對「樣式雷」而言,搭建涼棚不過是信手拈來的小事一樁。而且搭建涼棚這項業務,現在也是村裏建築隊的業務之一。

說實話,為了養活這支隊伍,劉之野也是煞費苦心。這也得益於如今專業搞建築的隊伍少,且多為公家的。

而且,在這年月里搭建涼棚的專業隊伍更是幾乎沒有了。

建國以後,因為京城大興土木建築,急需建築工人。這些過去的「棚行」,就被集中到建築隊干「架子工」去了。

雖然,他們依舊是吃老本行這碗飯,攀高綁架子什麼的,但不再干「棚房」這個行當了。

所以,這沒有了專業人士,但是市場還有着強烈的需求,這不劉家莊的建築隊的機會就來了嘛!

因為,搭棚可是個技術含量很高以及道德含量也很高的力氣活兒,一般人可幹不了。

老京城的四合院,大多都是由四方大青磚鋪地,支撐起高大天棚的是幾根粗壯的木蒿或竹蒿。

要是給人家搭天棚,支柱就支在主家四合院的青磚之上,還不能把青磚給壓碎了,要每根支柱「均勻受力」。

根據這戶人家四合院的大小,少則四根立柱,當然也不能太多,天棚的橫樑就搭在這戶人家房屋的屋脊上。

每當搭棚或拆棚之際,棚匠們都會身手敏捷地攀上房梁,穿梭於屋頂之間。這時,他們會齊聲高呼:「高來高……」,聲音洪亮,尾音悠長,回蕩在古老四合院之間。

棚匠這一聲聲高喝,體現著這一行的職業道德。意思是及時提醒到左鄰右舍的人們:「我要來上房爬高了,居高臨下,各家注意啦!」

附近的居民如有不宜、不願被人看見的,聞聲就要提前準備了。

除了這一聲高亢的吆喝聲,上房還有一些「行規」,比如說,搭棚遮陽時候,不能遮光,影響人家的光線。

還有,上房不能把人家的房瓦給踩壞了,以免下雨時房子漏水。

另外,工人們站在高處,就要求自己個兒「目不斜視」,絕不能趁機偷看院裏的大姑娘小媳婦們。

別看這些工匠們,有的大字不識幾個,很多人都是農民出身,但是他們最為講規矩。

劉之野的前世老丈人,就是一位傳統的泥瓦匠,為人最是憨厚正派,六十多歲了,還在堅持做工。

因此,那些優良的規矩和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堅定地傳承下去。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瑰寶。

……

偌大的京城,家境殷實的人也不在少數。劉家莊的這支隊伍,恰如及時雨般出現,為許多人解了燃眉之急。

很多沒有門路的人,都求到了劉之野的身上,比如說那些遺老遺少們就是。

所以說,這生意做的是相當地興隆,賺的是盆滿缽滿地。在今年,劉家莊的建築隊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盛況。

如今,這支隊伍彙集了劉家莊及其周邊村落的精英工匠,包括木匠、石匠、泥瓦匠和鐵匠等,總數超過了500人。而且,如有重大工程還可以臨時增加人手。

村裏頭還斥巨資,為建築隊配備了齊全的工程機械,這些設備絲毫不遜色於官方的施工隊伍。

在雷老六的領導下,村裏的建築隊已經煥然一新,實力大增,在京城民間建築市場里,廣受好評。

如今的這支龐大的隊伍,足以同時開展多個工程項目,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和潛力。

現在,他們手中的工程涵蓋了多個方面。其中包括劉家莊的下水道改建項目,這是一項旨在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的民生工程。

此外,他們還在鋪設沼氣管道,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同時,他們還負責建設村委會辦公樓,為村民提供更好的政務服務。

除此之外,他們還與大學合作,共同建設了幾個基地,為村裏的科研和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些工程不僅展現了他們的專業能力,也為當地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此外,他還有餘力承接其他地區的各類工程項目,如今已經成功實現扭虧為盈,為村莊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

以上說的是家裏條件好的,夏天可以在自家院子搭涼棚避暑。

要是搭不起涼棚的人家該怎麼辦呢?別急,勞動人民有辦法,那就是安裝門帘子,開紗窗。

對於條件一般的人家,安裝門帘子是要比涼棚更實惠也更需要的。

過去,即使是再貧寒的人家,可以不搭涼棚,但是,窗帘和門簾,哪怕只是用便宜的冷布糊的和秫秸編的,也是要準備的。

一般進入農曆的五月份,家家戶戶就要開始掛帘子、開紗窗。開紗窗就是將窗戶紙撕去,換上紗布,這樣透氣通風。

還有的家裏是玻璃窗的,就在窗戶裏邊邊釘上一張紗布,天熱開着窗就成。

紗布有不同的材質,又叫冷布。綠色的最為養眼,故詩詞中多有「綠紗窗」之說。

這時還要準備涼席、涼墊、蒲扇、芭蕉扇、蚊香、艾草系家居之物,等屋中酷熱難耐時,只能出屋「避暑」所用。

因為暑熱傷津耗氣,身體自然反應就是不愛吃飯,故而消夏吃食更多注重開胃解暑。

這會兒地,京城裏的大四合院中多有水井,小四合院中也有不少乾井。

無論是水井還是乾井,井中的溫度均要比井外低。夏季人們可以將食品儲放在其中,有降溫、保鮮的作用。

這就是京城俗稱的「井拔涼」,就是用新從井裏取的水,冰鎮西瓜等水果。

一般鎮上三四個小時,那冰鎮過的水果更加可口,能甜到人們的心窩裏頭去。

當然,避暑的最佳去處則是衚衕中的老槐樹下、大柳樹下。一張小桌、幾個板凳,獨坐是養神,小聚是舒心。

這老街坊們湊在一塊兒,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一壺來之不易地「高碎」就能喝上半天,雖然茶淡了,但是興猶濃。

夏日穿衣不為避寒之用,所以越簡單越好。

小孩子和一些男人們,索性赤裸著上身或僅著一條短褲,手中再拿一個「芭蕉扇」,正所謂「暑熱無君子」嘛!

而女性就要穿得比較鄭重些,她們不能跟老爺們似的光着膀子。天熱就要選擇輕薄的服裝,無論是穿長衫還是褲褂總要寬鬆舒適些的。

雖說,這夏日裏酷熱難耐,但人們也有口福。京城的主食系「南糧北調」,副食品只能就地解決了。

囿於自然條件,京城一年中地,冬季、秋季、春季的吃食遠不如夏季。

每年的農曆五—七月份期間,就是京城人們地吃食最為豐富的時候。

此時市面上的水果、青菜、河鮮、湖鮮開始紛紛上市,品種之多不輸於南方地區。

因為,京郊地區多湖泊澤地,盛產蓮藕,魚蝦蟹。

什麼什剎海、筒子河、永定河、白洋淀等地的鮮貨在五月初就開始逐步上市了;相對於海鮮、肉類還比較便宜。

而且,在這幾個月里,桑葚、櫻桃、甜瓜等水果也會應時而至。

還有着春玉米,又稱「五月鮮」,煮著吃,做成粥,味道非常鮮美,深受廣大京城老百姓們的歡迎。

進入六月,本地西瓜的就開始大量上市了,而且本地瓜比外地瓜好吃。因為,京城地區永定河畔的沙質土地最適合種西瓜。

說起,西瓜上市的時間就比較集中了,可謂物美價廉,冰鎮過的西瓜是夏日裏最佳解暑美味。

永定河也途徑劉家莊,所以這兩年京西劉家莊的西瓜,逐漸地聲明遠揚起來,成為京城「瓜界」的後起之秀。

不光如此,劉家莊其它的農副產品,尤其是水果,在京城市場一直佔有一席之地。

最近這幾年,每當季節更迭,京城的市場上總能見到劉家莊的新鮮水果,它們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品質,贏得了京城老百姓們的喜愛。

從春天的草莓,到夏季的甜瓜、櫻桃、桑葚、西瓜,再到秋天的桃子、蘋果、梨、杏、李子、石榴、大棗,各種時令水果應有盡有。劉家莊的水果種類繁多,品質上乘,讓人垂涎欲滴。

今年,劉家莊的水果種植業務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劉家莊經過合併周邊幾個村子,總人口激增,突破了七千大關,村裏的勞動力資源也隨之變得豐富起來。

這一變革為劉家莊的水果種植帶來了無限可能。

隨着種植規模的擴大,劉家莊的水果產業逐漸嶄露頭角。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水果們茁壯成長,碩果累累。

端午節期間,劉之野回到了村裏。他走遍了合併過來的其他村子,發現這些村子偏僻,地勢崎嶇,山地眾多,對於種植糧食作物來說,條件並不理想。

考慮到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劉之野建議將他們大部分遷移到劉家莊去居住。

隨着村民的遷移,原村莊不應被荒廢。相反,還可以將其轉型為一個專門的水果和藥材種植基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為村民們創造新的經濟來源。

此外,劉家莊與周邊村落的交通連接問題亟待解決。一旦道路暢通,山裏的特產和資源便能輕鬆運出,為當地帶來繁榮與便利。

也只有如此,劉家莊才能充分發揮其龐大人口和豐富土地資源的優勢。

時光荏苒,距離風起雲湧的日子已不足數年。劉之野心懷壯志,急於夯實劉家莊的根基。

這片土地,將成為他未來風雨無阻的避風港,也是他眾多事業版圖的起點。

今夏,劉家莊最大的收穫還有教育事業方面的開花結果。

今年夏天的中考,村裏共有五十餘名學生成功考入高中,這一數字佔據了全區中考錄取率的五分之一,令人矚目。

更令人驚訝的是,前三名的優秀學子竟然都出自劉家莊,這無疑為整個劉家莊增添了無盡的榮耀。

考上中專的學生也不少,今年夏天村裏二十幾位優秀的學生成功考入了中專學校。

這一成績不僅讓劉家莊在全區範圍內蟬聯了第一,更在全市範圍內脫穎而出,成為了讀中專學生人數最多的村子。

今年,最受矚目的群體依然是大學生。他們的數量有望超過往年,原因何在?

這一批學生,正是在劉家莊經濟騰飛時期,通過自身努力考入高中的佼佼者。

這幾年村裏的孩子們,生活無憂,環境優越,才得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業之中。

因此,在順利畢業后,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報名參加今年的高考,期待着通過這一人生大考,開啟自己嶄新的未來篇章。

劉之野堅信,教育的地位無可替代,始終放在首位。他深知,人才的湧現才是未來的希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

因此,他始終致力於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想想在改革開放之前的那段歲月里,人才斷層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如果,他想要在改開后大展手腳,這手裏沒有人才儲備,那是萬萬不成的。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2章 烈火烹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