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又是一年端午時

第301章 又是一年端午時

第301章又是一年端午時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今天就是端午節,全國歡慶,企業、學校與政府單位紛紛放假一天。

在這個傳統節日裏,劉之野一家再次齊聚一堂,一起回到了他們的老家—劉家莊,共度佳節。

端午節,在過去又稱為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華夏四大傳統節日。

過端午不僅是華夏的傳統節日,它在世界上也是影響廣泛,其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這一天裏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端午節的日期,就是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這個節日源自於華夏古代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

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由於夏國地域廣大,以及民族民族眾多,差異較大,雖然同是端午節,但風俗卻不盡相同。

說起這端午節,它可是老京城夏日裏最熱鬧的一個節日,老百姓習慣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端午」。

老京城的端午節還有一個叫法——女兒節。

就是出嫁的女人,要趕在端午節的時候回娘家來探親。

探親時,手臂上系著彩色絲線、胸前戴着紅絨花的小媳婦就成了端午節這天的一景。

在端午節一天,老京城人還有熙游避災之習俗,古人稱為「游百病」。

《帝京景物略》卷二中有說道「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後,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

從明代那會兒就開始,老京城人就要在五月初五這天的上午起早去天壇。

拜拜天神,仰仗天神的神力來避毒;下午也不能歇著,還得去金魚池、高粱河、積水潭、后海.等地兒遊玩。

當天,在天壇還舉行石榴花會;原來端午節,正是京城地區石榴花開時。家家戶戶都會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頭戴一朵石榴花。

今日,老劉家的老宅里熱鬧非凡,全家老少齊動員,共同迎接這個特殊的日子的到來。

家裏的女人們手法嫻熟地包着粽子,翠綠的蘆葦葉在她們手中翻飛,彷彿變魔術般變成了一個個精緻的小包裹。

而男人們則忙着燒火做飯,劈柴生火;他們的身影在灶台前忙碌穿梭,構成了一幅溫馨的家庭畫面。

整個院子充滿了歡聲笑語,熱鬧非凡,紅紅火火,彷彿整個世界都被這溫馨的氛圍所感染。

京城地區的端午節是從五月初一開始就忙碌起來,人們去池塘里摘蘆葦葉,地邊割馬蓮,為端午那天包粽子做準備。

在京城地區的農村裏,粽子主要是以大黃米和高粱米為原料;再放上紅棗或者豆沙,用蘆葦葉包裹,繫上馬蓮;形狀多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吃的時候講究蘸白糖,這些與南方的粽子有很大區別。

每到要包粽子的時候,大人們大天清早的就要起床,淘米,捋馬蓮,洗紅棗,做豆餡,忙的不亦樂乎。

…………

準備妥當后,劉之野一大家子人圍坐在幾張小方桌前,嘮著家常,包着粽子,其樂融融。

家裏的小孩子們最是開心,今天村裏的小學、幼兒園也選擇放假一天。

這可把這些小猴子們高興壞了,他們如同剛剛獲得自由的小鳥,歡快地在家裏、在街道上、在田野間穿梭,笑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充滿了童真和喜悅。

在這一天,京城地區的孩子們還喜歡玩一種叫坐鬥百草的傳統遊戲。

過去,端午節大家去郊外採藥,而鬥草就是古人端午采草藥歇息時,相互玩耍逗樂的一種休閒遊戲。

鬥百草的玩法有點像拔根,所以大家要尋找那些莖非常有韌性的花、草,無形中讓人識別更多的花草。

那種能「斗」倒各草的「選手」,則成為大家公認的當日「百草王」。

鬥百草還有另外一種玩法,那就是比賽誰採摘的花草的花色品種多和新奇。

……

等家裏蒸粽子的時候,小孩子們則紛紛趕回了各自的家。這一會兒,他們圍在灶台前,等著剛出鍋的粽子,香飄四溢,口水直流。

除了各地常見的吃粽子,老京城人也有特有的習俗。

劉之野記得小時候,這天最高興的事莫過於掛桃枝。

大天清早的去田裏摘一把新鮮的桃枝,然後用彩紙剪個紙葫蘆粘在桃枝上,口一定要朝下,再高高的掛在屋檐下,俗稱倒災。

這桃枝葫蘆掛好了,村裏的人們就會去田邊割艾草了。

每年的這一天,爺爺就會大天清早的起來,在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帶上一把鐮刀,去到田邊,割上一大把的艾草。

聽老爺子說,割艾草最好要在五月初五這天早晨太陽沒有升起來的時候。

這個時候採摘的艾草的效果最好,據說這個時間採摘的艾草聚集的是天地的純陽之氣。

所以,每當這一天村裏的鄉親們一般都會在四點鐘的時候就早起割艾草去了。

小時候老爺子都割回了艾草,掛好了艾草之後,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呢。

對於掛艾草這個風俗,老一輩人都說是為了除瘟災、驅邪、求吉祥,在門口掛上艾草和桃枝就像貼一道靈符,可以辟邪。

而且,曬乾的艾草還有治病的功效,使身體健康。

這年月里的,村裏的鄉親們會把端午節這天割的艾草曬乾,然後儲存起來,腰腿疼的時候都可以用它,祛除體內濕氣。

家裏有產婦坐月子的也可以用它熏蒸,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殺菌止癢的效果,去除婦科的疾病。

另外,老輩的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發疾病的危險時節,因此有許多防備家人生病的措施。

過端午節時,人們就會將一種特別的植物——艾草掛在門口,作為保護之用。

所以,在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去割艾草,留着用。

艾草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作用,那就是可以驅蚊。

夏天裏,人們最喜歡在庭院裏乘涼,嘮著家常,但是庭院的蚊蟲是非常多的,大傢伙就會點燃一串艾草,由於艾草這特殊的氣味,成了蚊蟲的剋星。

老京城的端午節講究著祛毒驅邪、消災解難,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等桃枝葫蘆和艾草都掛好之後,大人們還有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劉之野記得小時候,永定河裏每年都會發一次洪水。每當發洪水的時候,村裏的小孩子們就會非常開心。

因為一發洪水,永定河的河水就會被沖刷的很乾凈,小孩子下河捉魚摸蝦,高興的不得了。

不像如今這幾年,氣候這麼乾旱,下雨都是件奢侈品。

而且,村裏的老一輩人常說發洪水可以帶走瘟災,要是不發這洪水,大傢伙就容易得病。

所以,在端午節的這一天,家裏的長輩都會給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腕繫上五彩絲線。要等到永定河第一次發洪水的時候,再將絲線扔到洪水裏。

雖說,最近這幾年很少發洪水了,但是村裏的孩子們還是會帶上這條五彩絲線。

等今後下很大雨的時候,再把這條五彩絲線丟永定河裏去。

這就是寓意著將疾病、瘟疫統統帶走,俗稱「免瘟災」。

流行於清代中後期的百本張岔曲《端陽節》中,就對老京城人們過端午節的習俗有段很生動的描述:「五月端午,街前賣神符,女兒節令把雄黃酒沽,櫻桃、桑椹、粽子、五毒。—朵朵似火榴花開瑞樹,一枝枝艾葉菖蒲懸門戶,孩子們頭上寫個王老虎,姑娘們鬢邊斜簪五色綾蝠」。

說的就是,端午節家裏的大人們要給小孩子們手腳纏五彩絲線的習俗。

劉家亦不能脫俗,劉之野的大伯母早已備好五彩絲線,輕巧地纏繞在小賢這丫頭的手腳上。

看着手中五彩斑斕的絲線,小丫頭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嘴角上揚,露出燦爛的笑容。

她興奮得手舞足蹈,彷彿擁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

「咯咯咯……」

「奶奶最好了……賢賢最最喜歡大奶奶了……」

大伯母聞言樂得合不攏嘴,「吧唧!」一下,她在丫頭的小臉蛋上狠狠地親了一口,「哎呦!這張小嘴兒呦,真甜,像誰呀?」

大伯聞言吃醋了,故意逗弄小丫頭,「哎呀呀!大寶貝喜歡大爺爺嗎?」

小丫頭古怪精靈的,眼珠子一轉,就要往她大奶奶懷裏鑽。

大伯微微一笑,露出了一絲得意。他從口袋中掏出一隻撥浪鼓,那是他親手製作的,每個細節都透露著匠心獨運的精緻。

「哎呦,沒寶寶叫爺爺啊,那我這個寶貝給誰呢?」

小丫頭頓時被這漂亮的撥浪鼓吸引住了,甜甜的喊了一句:「大爺爺,給賢賢……」

大伯笑着逗弄她,「那大爺爺好不好呀?」

小丫頭立即捧著大伯的臉頰親了一口,「大爺爺最好了,賢賢喜歡大爺爺……」

「哈哈哈……」一家人見狀樂了起來,她就是家裏的開心果。

除了這些,小丫頭今天的收穫還真不少。她身上還佩戴着五彩繽紛的五彩粽子,兜里揣著用一個綾羅製成的小老虎。

這就是老京城過端午節另外一項習俗了,端午節給女孩們佩戴香包,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

這個「五彩粽子」香包裏面,是用含有多種香味的藥用植物做成的。既可以當香包用,也可以預防疾病。

「五彩粽子」其實就是避邪物,內殼用硬紙疊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纏上五彩絲線,連成一串。

在過端午期間,京城裏的大街小巷裏就有賣的,不少家中少婦少女們也會紛紛自己個兒製作。

除了五彩粽子以外,還有的巧手的小媳婦或大姑娘們,用綾羅製成小老虎。

也有的人會縫製成櫻桃、桑葚、茄子、豆角、芹椒、梨、柿、桔……把這些小型水果串起來,精緻可愛。有立體的,有平面的,爭奇鬥勝。

在端午節這一天將其佩戴身上,既顯示自己的精巧工藝,又給節日增添祈福增壽的節日氣象,還可以將此飾品贈給意中人,當作表示愛戀的情物。

另一個有意思的習俗就是,過端午這一天老京城人會習慣喝雄黃酒。

華夏古人有稱五月為」惡月」之說,端午節不單是要飲雄黃酒,還要將酒「揮灑床帳間,以避蟲毒。」

據說,端午節喝雄黃酒這個習俗也是很有「說道」的。

在「白蛇傳」的故事裏,就有一段,白娘子因為飲雄黃酒而現出真身的橋段。

因此,老京城人會認為蛇、蠍子等害蟲可由雄黃酒破解。

但是,大人們能喝雄黃酒,小孩子們該怎麼辦呢?

我告訴你,那也有辦法。

那就是,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們,大人會用毛筆蘸着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像只威武的小老虎。

或在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驅邪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有的家裏還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小孩子脖子上,以求吉利。

還有的人家用菖蒲根泡酒,以為喝了能健康長壽。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民間方士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

此外,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貼葫蘆花辟「五毒」。京城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

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裏面收進「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自農曆四月末就有小販在街上叫賣了。

葫蘆花據說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除貼葫蘆花外,還有貼以鍾馗為題材「硃砂判兒」的,有貼黃表紙上寫有咒語的「天師符」的,其目的均是為了驅邪辟毒。

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競相購買,貼之中門,以避祟惡。」

京城老一輩的人常說「善正月,惡五月」。五月氣候濕熱,過去就有有請天師符和鍾馗像來鎮邪的習俗。

…………

過端午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吃粽子以及與粽子一起煮的雞蛋了。

劉之野最喜歡吃,以這種方式煮的雞蛋。如果,是敞開了吃,他一頓就能吃上二十多個。

劉家的粽子蒸好了,今年家裏做的花樣還不少;有南方人吃的糯米粽子,也有京城傳統的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不過,「二米粽子」是要在端午節的頭天裏包好,第二天吃才夠勁道。

「二米粽子」是用葦葉包裹的黃米小棗做成的,做粽子的小紅棗是以密雲縣產的最為地道。

除了吃粽子,過端午節吃食當然還少不了號稱「京西第一味」的劉家莊櫻桃。

這端午時節,櫻桃正是大量上市的時節,自然成為了此時的鮮果品。

這時候,劉家莊除了有甜美喜人的櫻桃之外,還有酸不嘰兒的桑葚。

老京城人講究端午節吃黑色的桑葚,你可別小瞧了這不起眼的水果。

黑桑葚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據說吃了之後還不會招蚊蟲蒼蠅。

另外,京城人還有一種傳統端午節吃食,那就是吃「五毒餅」。

五毒餅是老京城人為端午節特製的一種圓形糕點,別的地方可沒有這習俗。

其實,它就是玫瑰餅,將五毒(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的圖案印在小餅上或用模子做出五毒形狀來,京城人有在五月吃五毒餅是件很幸運的之事的說法。

每次端午節前,街坊鄰居親友們就會互相送粽子以及櫻桃、桑葚、荸薺、桃、李、五毒餅、玫瑰的習俗,藉以表示祛疫消災。

一般來說,老京城的一般人家愛供類似桃酥式的「五毒餅」,初五晚間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棗江米粽子和鮮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爛。

背靠劉家莊好辦事,端午前兩天,劉之野出錢出物資,讓村裏幫忙做了一大批的粽子、雞蛋、五毒餅、櫻桃、桑葚當做禮物,送給了親朋好友以及他的同事領導們。

這份禮物雖然不算貴重,但卻充滿了劉之野的真誠和用心。這也是他的一慣做法了,買每逢年過節,他必有禮物送上。

雖然不是什麼貴重東西,但是主打了就是一份心意。所以,他的為人出事也廣收朋友同事們的好評。

吃過午飯,就是大人小孩們最期待的一件事——賽龍舟。

說到賽龍舟,在人們的印象中多出現在南方大江大河中,而北方地區開展的相對少些。

其實,早在元代的京城裏就已經有賽龍舟活動了。

明清時期,京城還舉辦過多次宮廷龍舟競渡活動,就是到了近現代,民間此項活動的開展也相當熱鬧。

劉家莊靠着永定河,當然也不會少了賽龍舟的習俗。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1章 又是一年端午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