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一群井底之蛙

第204章 一群井底之蛙

第204章一群井底之蛙

朱海軍一聽,就感覺這永樂位面好像有點事多。

不過回過頭來想想,好像也正常。

就說這個科舉吧,在洪武位面那邊,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並且時間點是洪武十五年,剛好是在朱元璋確定科舉之前。

因此,在這個時間點,替換原本歷史上的科舉內容,使得科學和儒學並重,沒有遇到任何難題,也並不奇怪。

但是在這永樂位面,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定下的科舉已經實施了十九年左右,明朝上下都已經習慣了科舉內容。

你要說這個時候,朝廷突然宣佈他們學的那些知識,只是佔分數的很小一部分,又要讓他們重新去學過新的學問,那大部分人肯定是不願意的。

就算是朝堂上已經通過科舉殺出來的這些官員,他們作為已經實施科舉的受益者,當然也不願意再變。就算他們已經科舉過關,但是他們還有子孫輩,對他們來說,當然是熟悉的學問是最好的。

其次,朱元璋定下了他修改後的四書五經,作為他的統治思想。大力推崇孔子,封孔子後人為衍聖公,恩寵有加,這些措施都一下子把元朝時候不得志的儒學,提到了最高等,重現了宋朝時候儒學的輝煌。

而科學類似於格物學,甚至不少古人把它歸結為雜學,要讓他們接受科學和儒學並重,改變他們原本的觀念,確實是有困難的。

不過阻礙科舉革新的這些因素,其實在朱海軍看來,都是紙老虎!

只要讓這些古人看看科學所取得的成就,就能震碎他們的世界觀,把他們的頑固趴得底褲都沒有。

他之前為洪武位面剪輯的視頻,剛好可以給永樂位面的這些人看看。

所以,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事情。反正永樂位面那邊,已經有投影儀了,他只需要傳個u盤過去就行。

朱海軍心中這麼想着,正要說話時,卻聽到方孝儒又對他說道:「恩師可否再出一些題,能彰顯科學學問的厲害。如此,學生這些同僚也就無話可說了。」

朱海軍剛聽到這話時,心中想着,費那麼多勁幹啥,直接傳視頻就行了!

但是,他忽然又發現方孝儒的表情好像有點怪,稍微一琢磨,他就回過神來了。

敢情方孝儒自己被他用那十個題難住,其實心中也還是有不服的。所以,他就接着其他文官的質問,想看看自己有多少學問?

朱海軍這麼想着,便在心中呵呵一笑,暗道:「也罷,就讓你們瞧瞧,後世鍵盤俠們的厲害!」

於是,他稍微一想,便對方孝儒說道:「那成,我就再問幾個實在的問題,你或者你的同僚能答出來,就算你們贏!」

方孝儒聽到這話,便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朱海軍看穿了,不過此時,他的注意力都在接下來的問題上,便也不管了,直接回答道:「還請恩師賜教!」

說完之後,他又對他的同僚們說道:「我已懇請恩師重新出題,恩師說了,他出得題,都是實在的,看我們能不能答出來?」

這就是科學和儒學之爭了,算是正面交鋒!

景清、練子寧等人一聽,立刻鬥志昂揚,甚至都忘記了向皇帝請示,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朱棣也樂得看熱鬧,對他來說,不管是儒學也好,還是科學也罷,他並不會偏重於哪個,只要好用就行。

朱海軍當然是把他們所有人的表情神態都看在眼裏,他也不怯戰。當然了,如果不是他問,而是對面那些人問,他來回答的話,那就可能有點心虛了。

此時,就見朱海軍稍微一想之後,便開口說道:「如果明朝的疆域不變,人口增多,就算開荒到了極致,糧田的上限,也終歸是有的。那麼請問,在這個前提下,該用什麼辦法提高糧食產量,養活更多的人口?」

朱棣一聽方孝儒轉述的話,當即非常感興趣。便立刻看向他的那些手下文官,看他們怎麼回答。

他或許是怕他這些手下官員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因此在方孝儒說完之後,他就特意開口說道:「朕以為此問題非常好,諸卿誰能答之?」

大殿內的這些文官互相看看,感覺這個問題並不難,不過他們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聽方孝儒自己說道:「回恩師,學生以為,可除草施肥,以提高糧食產量,便能養活更多的人。」

其他文官聽了,都是點點頭,感覺這個回答就是正確的答案,不愧是公認有學問的讀書種子。

朱海軍聽到這話,便接着追問道:「那是怎麼除草,怎麼施肥?」

方孝儒聽到這話有點奇怪,這也算問題?

不過既然朱海軍已經問了,他先轉述了問題給殿內的其他官員聽了,然後自己就回答道:「自然是用鋤頭或者手去掉雜草,至於施肥,則是農家肥便可。」

練子寧聽到這話,在方孝儒說完之後,便補充說道:「也可以燒稻草至田中掩埋,也能給土地增肥,提高糧食產量。」

朱海軍聽到他們的話,便問道:「還有補充的嗎?」

方孝儒自己想不起來了,便把話轉告給他的同僚,看誰是否還有補充?

還真有!

就見景清站了出來,開口說道:「也可輪種,土地肥力不減,糧食產量便有保證。」

朱海軍又等了一會兒,沒見還有人補充,便問他們道:「好,那我的問題來了,請問為什麼要這麼做?能不能還有其他手段來提高畝產?」

方孝儒一聽,真是有點傻眼,沒想到這個才是朱海軍的第一個問題。最為關鍵的是,這個問題是問題嗎?不是就這麼做的嗎?

他自己想了一下,回答不出來,只好把這個問題拋給他的那些同僚了。

大殿內的這些文官,本來的話都是一臉輕鬆,覺得朱海軍所問的這些問題,雖然關係民生,確實重要,但是根本難不住他們。

結果沒想到,這些只是開場白,後面的問題才是他明確的第一個問題。

於是,他們互相看看,也有點傻眼。

為什麼這麼做?誰知道為什麼這麼做?一直以來就是這麼做的啊!

朱海軍看到他們一時半會沒人回答,就再開口說道:「你們應該知道一句話,知其然,而後知其所以然,對不對?那你們知道怎麼樣提高糧食產量,為什麼就不去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

方孝儒無言以對,其他文官也是無言以對。但是,還是有人不甘心,反問道:「知道了又能如何,還不是要這樣做?」

朱棣聽到這話,也是不自覺的點頭,贊同這個官員的觀點:知道這麼做就行了,知道為什麼這麼做,又有什麼用處?

朱海軍看到他們沒人再說話了,便開口說道:「知道了為什麼這麼做,當然就可以根據這個原理去改進這些提高糧食產量的措施!比如說除草,我是不是噴灑一些葯,就能毒死那些雜草,但是糧食不會受到影響,這是不是就能更好地提高糧食產量了?」

「還有,我要是知道了,種植糧食缺的是哪些東西?然後我針對這些東西去製造出對應的肥料,是不是以後施肥就不會再局限於農家肥的限制,而讓更多的農田得到施肥的機會,從而提高糧食產量?」

「還有一點,你們都沒有考慮到,糧食品種的不同,就比如說水稻品種的不同,產量就可能不一樣。為什麼品種不同,它們的產量會不一樣?這取決於哪些因素?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些因素搞清楚,從而得到一種更好的水稻品種?」

說到這裏,朱海軍便總結說道:「這種知其然,而後知其所以然,再加以利用的學問就叫做科學,伱們說科學重要嗎?」

方孝儒聽得非常震驚,當他把話都轉述出來之後,大殿內的其他官員,甚至包括朱棣也都非常震驚。

他們從來沒想過,竟然還能這麼做!

至少從道理上來說,似乎是可以這麼做的。

大殿內,不由的安靜了下來。這些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誰也沒有說話。

倒是朱棣聽了之後,非常感興趣的問道:「請問國師,真有這樣的學問嗎?」

一聽到這話,有文官馬上回過神來了,便馬上說道:「說的倒是輕巧,我不信真有這樣的學問。」

農家肥裏面就是坨大便,誰會去研究這大便裏面還有什麼,然後再去製造類似大便的肥料?想想都不可能!

朱海軍聽到這話,有點鄙視的說道:「井底之蛙,自然不知道科學的厲害!」

方孝儒一聽他罵人了,便有點躊躇,不知道要不要把這話轉述出來。

朱棣卻是很有興趣,一看他在猶豫,便連忙問道:「國師怎麼說?」

方孝儒聽了,便只能如實回答道:「恩師說,井底之蛙,自然不知道科學的厲害!」

這話一出口,其他文官也炸了,竟然說他們是井底之蛙!這輩子都沒人說過他們是井底之蛙的!

朱海軍看他們這個樣子,覺得好玩,便再說道:「你們要不服氣的,那我就再問個問題,如何?」

當方孝儒轉述這個話之後,練子寧卻馬上說道:「就剛才提高畝產這事,你說的科學,就提高了畝產了?」

很顯然,他們都不服氣。

朱海軍聽到這話,便對方孝儒說道:「那是當然,要不然我怎麼可能會說這些話呢!你等一下,我查一下我們現在這個時候的畝產!」

很快他就查出了想要的答案,然後便對方孝儒再說道:「就拿水稻舉例,通常情況下,水稻的平均畝產量在400至800公斤之間。這個範圍是基於一般種植條件和正常管理實踐下的平均值,最高畝產1444.3公斤。」

說到這裏,他想起什麼,便又補充說道:「對了,一公斤是等於兩斤。算了,我給你換算一下你們熟悉的單位吧!」

說完之後,朱海軍又在電腦里操作了一下,然後才對方孝儒說道:「我們的水稻畝產大概是四石到八石之間,最高記錄是十四石左右。」

根據現有的歷史資料換算,明朝的糧食計量單位是石,這是容積,換算的話,大概是後世的92到94公斤左右。因此,朱海軍就毛咕咕給出了答案。

方孝儒一聽這話,頓時大吃一驚,因為明朝初年的畝產,大概也就是兩石不到而已。這其中的差距,能多養活多少人,可想而知。

於是,當方孝儒把這個答案轉述出去之後,大殿內頓時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聲音。

「不可能!」

「這絕對不可能!」

「怎麼可能有那麼高的畝產?」

「……」

朱海軍看到他們這個樣子,心中就有一種快感,開口說道:「一群井底之蛙!」

說完之後,他看到方孝儒好像有點尷尬,便直接對方孝儒說道:「把我的話轉述出去,就要讓他們知道,一群井底之蛙!」

方孝儒知道後世的神奇,因此,他是相信朱海軍所說的。而且他也看到朱海軍並不是信口就來,而是去一個什麼東西上動了一下,然後看着那個東西說的,這肯定是有依據的。

此時,朱海軍要求了,他也只能照辦,便開口說道:「恩師說,一群井底之蛙!」

這話一說出口之後,他自己的臉也有點辣辣的,因為他覺得,他自己也是井底之蛙中的一員。

不用說,大殿內的文官自然是又炸了:真是豈有此理,竟然又被人罵井底之蛙了!

於是,有的官員說,這是瞎編亂造;有的官員說,眼見為實才行!

甚至還有的官員說,就算如此又怎麼樣,也不能說明科學能比得上聖學,畢竟聖學是教人做人的道理,豈是其他學問能比的?

大殿之內,一時之間有點鬧哄哄的。

朱棣都有點看不下去了,當即咳嗽一聲,讓他們閉了嘴,然後說道:「國師所言,定然是有依據的,諸卿就不用質疑了。」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就覺得這科學不錯,能多搞點吃的,比什麼都強。

但是文官的想法就不一樣了,在他們眼裏,就算能搞吃的,那肯定也抵不上聖人之道。

於是,他們就一個個上奏,闡明他們的觀點立場。

朱海軍看到,便對方孝儒說道:「你告訴這群井底之蛙,就說我會讓他們看到事實的。至於聖人之道最重要,那我倒是想問第二個問題。」

等方孝儒把這句話轉述出去之後,毫無疑問,大殿內的這些文官不甘心被打擊,自然是問第二個問題是什麼了?

於是,朱海軍就再問他們道:「你們已經得到了火器改良之法,那麼我問你們,有沒有想過火器的原理是什麼?怎麼樣做才能讓火器變得更厲害?來告訴我,用你們的聖人之道解決這個問題!」

大殿內的文官聽到方孝儒轉述的這個問題之後,場面安靜了一下,他們互相看看,一時之間誰也沒有說話。

用聖人之道來解決這個問題,那是不可能的。或許是用格物學,但是格物學也格不出這個問題的答案,至少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沒辦法之下,這些文官就開始無賴了。

於是,他們一個個都開始發言,從做人的角度開始說起聖人之道的重要性,總之就是一句話,聖人之道最重要。

從某種角度來說,做人是根本,這句話是沒錯的。

但是,他們的問題在於,只強調了聖人之道,而抵制科學之道,或者可以說,是獨尊儒術,抵制其他學說。

這大殿內的爭吵,就是因為科舉革新所引發的,他們不願意把科學加到科舉之中,這就是朱海軍準備抨擊的點。

於是,在這些官員嘰里呱啦的說了一通之後,朱海軍才開口說道:「那請你們假設一下,你們堅持你們的儒學,但有其他國卻興科學之道,然後他們就根據火器的原理髮明出了更厲害的火器,打了進來,你們拿什麼抵抗?用你們的聖人之道嗎?就和他們講理,你們不能這樣子,要和平,要講理,呱啦呱啦的,他們會聽嗎?」

包括方孝儒在內的官員聽了這話之後,頓時都是無語。

一個最眼前的例子,蒙古人就不講儒學,但是他們最終佔領了中原長達百年之久。

朱棣聽到這裏,心中已經有了決定,那就是他大哥建議的這個科學,確實很重要。

但是,這些文官卻是不甘心的,還想垂死掙扎,就有人說道:「你這話說的也忒誇張,這科學學問就能打造出更厲害的火器了?我們大明朝幾萬萬人,就算有更厲害的火器又如何?」

朱海軍聽到這裏,感覺也差不多了,便對他們說道:「為了讓你們知道,你們其實真的是井底之蛙,也為了讓你們能夠認識到,如果因為你們的頑固而不接受科學的話,在將來的某一天,你們的子孫後代會有多凄慘的下場!我就讓你們見識一下科學的厲害!」

說這話的同時,他決定了,重新剪輯一個視頻給他們看。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手機里的大明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手機里的大明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4章 一群井底之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