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哪怕只有1的機會也要爭取

第244章 哪怕只有1的機會也要爭取

第244章哪怕只有1%的機會也要爭取

這次光甲航天派人來阿美利肯,就是想方設法蹭好處來的。

對藍色起源的BE-4能搞到多少信息就搞多少信息。

光甲航天從來沒指望過藍色起源會出售發動機技術,哪怕藍色起源願意賣,白宮也不可能會允許。

還沒傻到這個地步。

前腳敢拍板這麼做的人,後腳就會被當街處理掉。

「BE-4沒有失敗過,它非常成功。」藍色起源的工程師顯然忍不了。

和SpaceX不同,藍色起源的研發機制更類似華國航天局,都是要保證紙面上萬無一失,做大量的地面測試才會發射。

周瑾挑了挑眉:「哦是嗎?

我記得我前兩年還在Youtube上看到過BE-4的爆炸視頻。

都沒有發射,在基地里發生的爆炸。」

「那不能算失敗,那還處於地面驗證過程,我們的正式發射沒有失敗過,每次都成功完成了預期目標。」對方也開始逐漸變得不耐煩了。

因為在他看來,周瑾就是在胡攪蠻纏,想盡一切辦法刺探BE-4的資料。

「不不不,BE-4可是在2017年的時候就完成了所有前期準備工作,結果前兩年2023年的時候你們說還在做地面驗證?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如果每次制定的計劃中都對爆炸有所容忍,那麼我們每次都能夠完成預期目標。

那我想我們交付給藍色起源的開拓者一號火箭,沒有任何交付不合格的風險,因為它一定能夠達到我們對它的『預期』。」周瑾在最後的預期上加重音,對藍色起源的言不由衷表示出輕蔑的態度。

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事實就是,藍色起源在火箭研發上嚴重落後於預期進度,原本藍色起源自研的搭載BE-4發動機的新格倫是要在2020年年初就發射。

結果一直拖到了去年,才完成一次發射。

在座的工程師們面面相覷后,還是負責人站出來說:「你說得只是部分事實。

它不是全貌。

最開始的時候BE-4隻是針對藍色起源內部使用,我們在當時的情況下確實是完成了所有驗證。

但是後來藍色起源又接到了來自NASA和國防部的訂單。

他們新的火神半人馬火箭將採用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

後續我們針對新的需求,又要做新的測試和驗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些都是公開消息,國防部和NASA對火神半人馬寄予了厚望,希望它不僅僅是能夠幫助NASA完成重返月球的願望,還希望它能承擔一部分軍事發射的職能。

也正因如此,周瑾才對BE-4格外感興趣,或者說光甲航天內部對它很感興趣,整個藍色起源除了BE-4之外,沒有其他能讓光甲航天覬覦的東西了。

「所以你們在設計以及後續的生產測試過程中,是如何去規避使用液氦出現的自增壓現象?」

當然他們最關注的不是BE-4的設計理念,設計理念網上到處都是,他們需要的是其中一些特殊合金的合成路徑,以及測試過程中的數據。

前者能夠幫他們提高發動機上限,一些良好的設計思路,過去因為材料限制而無法實用,在材料實現突破后就可以用了。

後者則能幫他們少走一些彎路。

如果拿到特殊合金材料的合成路徑,不僅僅是光甲航天能用,華國方面也能拿去使用,對華國轟炸機的發動機設計同樣大有好處。

軍事上的目的,不會擺在明面上來說,我們是純粹的商業探討,但不代表雙方不清楚,這是心知肚明的。

藍色起源從光甲航天這拿到的技術,會被反饋給NASA和國防部,同樣光甲航天從藍色起源這獲取的資料肯定也會同步給華國有關方面。

「眾所周知,保持液體推進劑罐加壓是火箭技術組成部分中常見的一種,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一種。」

液體推進劑加壓本身不困難,過去阿美利肯和大毛的航天競賽過程中已經把這件事研究的非常透徹了。

它的難點在於,技術方案已經非常成熟,哪怕是一丁點的優化都非常困難,是火箭技術領域不為人知又極其重要的工程挑戰之一。

最著名的方法是使用惰性氣體,一般來說是氦氣去完成這個加壓過程。

「獵鷹九,他們用的是碳纖維複合材料瓶,安裝在LOX罐的底部,冷卻后的氦氣通過發動機氣體發生器連接部分實現熱交換循環,在這個環節加熱後進入到液氧和煤油的儲存罐,保證能夠在飛行過程中順利加壓。

獵鷹九號採用的是蘇聯的Kerolox架構。」

藍色起源的工程師很雞賊,閉口不談BE-4的技術方案,轉而去談獵鷹九號的技術方案。

萬一後面查泄密,也不是我們泄密的,光甲航天的技術方案和藍色起源又不一樣。

「根據我們所得到的消息,星艦採取的是自生增加技術,獵鷹九號用的是純機械閥去做的這件事。

好像他們的星艦採用了新的自增壓技術。」周瑾迅速捕捉到了對方潛在的想法,於是透露一個情報給對方。

星艦作為SpaceX的最新技術,鮮有對外暴露具體技術細節。

這句話一下子勾起了藍色起源工程師們的興趣:「他們是怎麼做的?

通過增加氦氣壓力系統的複雜性來達到節約氦氣的效果嗎?」

「我猜也是,不然他們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推重比。」

藍色起源的工程師們在一陣竊竊私語后,暗驚他們都不知道的情報,遠在華國的光甲航天卻知道,這不就只有兩種可能嗎?

一種是光甲航天和SpaceX保持著高度的互信,另外一種是光甲航天在SpaceX內部有人。

考慮到SpaceX和他們一樣,甚至SpaceX被阿美利肯方面監控的力度還要嚴格得多,他們不認為因為馬斯克和萊特之間有私交,SpaceX就會透露如此關鍵的情報給光甲航天。

「根據我們的情報,SpaceX採用的是通過監測熱交換器中的熱量,來決定氦氣加壓的程度。

因為熱交換器的熱量隨著發動機氣門和吞吐量而變化,你說的倒也沒錯,他們確實增加了壓力系統的複雜度。I

星艦在燃燒室周圍使用再生冷卻迴路,將液態甲烷和液態氧加熱成氣態甲烷和氧氣,以對相關儲罐加壓。

這樣的設計思路沒辦法用在其他煤油發動機上,因為煤油不是低溫液體,對煤油做同樣的操作,無法讓它沸騰。」

「老周,你怎麼知道星艦發動機的設計思路?我都不知道。」林天旻對於上午交流時候周瑾侃侃而談的表現記憶猶新,晚上回到酒店后他好奇問道。

周瑾說:「我不知道啊。」這句話說的非常之理所當然。

林天旻一下就驚呆了:「那你上午說的藍色起源那幫人一愣一愣。

我仔細觀察過,坐在最角落裡的那工程師拿著個筆記本電腦手就沒有停下過,一直在記你說的東西。

你忽悠他們,他們會聽不出來?」

周瑾笑道:「哈哈伱說這啊,這是我們私下溝通的時候,光神講的星艦那猛禽發動機可能設計思路的一種。

光神可是足足給我們講了四種呢。」

如果第一次聽說,林天旻會覺得這還是不是人了,現在已經在光甲航天工作了這麼久,他聽說之後只會覺得再正常不過:「哦。」

「我那時候才來光甲航天不到半年,我對光神提出的設計方案半信半疑,從理論層面當然沒有問題。

具體方案落地層面?可能沒有問題,也可能全是問題。

就拿氦氣冷卻系統的設計來說,對材料的抗腐蝕性和抗高溫要求很高,再考慮到整體重量,要在這之間做取捨。

我問問藍色起源既是想看看他們的反應,二來是想看看阿美利肯在材料領域的技術儲備是不是夠實現這樣的方案。

現在來看,他們好像確實沒啥大的問題。

上午那幫人一點質疑都沒有提出。」

周瑾的邏輯是:藍色起源和SpaceX雖然是不同的公司,但他們的供應商存在著很大的重合度,如果這樣的方案有問題,那藍色起源肯定能夠意識到。

不可能有什麼特種合金,供應商只提供給SpaceX不提供給藍色起源,要知道藍色起源也是NASA刻意扶持的商業航天公司。

某種意義上也算是,阿美利肯給全球打的樣板工程。

藍色起源名聲不如SpaceX,純是管理層的水平不如馬斯克。

「歡迎來到SpaceX。」

跟在藍色起源是一幫工程師來招待他們不同,到SpaceX的總部大樓之後,是馬斯克親自來迎接他們。

「我和萊特的關係很好,我們之間有著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很歡迎光甲航天的同行們來SpaceX參觀交流,我相信我們在很多領域都可以合作。」

馬斯克很熱情,熱情到讓圍觀的SpaceX員工們都感到不適應。

「要不是我知道萊特是誰,我還以為萊特親自來了呢,老闆平時工作中可不是這幅面龐。」

「如果萊特親自來了,那在這裡等的恐怕不是馬斯克和我們,而是身穿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員』吧。」

「也對,等晚上回去把這個視頻放到Reels上,肯定有大把的人點贊。」

「那肯定,有光甲航天和埃隆,這都是熱點。」

Reels是tk推出阿美利肯市場之後,替代tk的短視頻應用,背後是Facebook和ins。

馬斯克帶著光甲航天一行人參觀SpaceX的辦公場所,順便介紹星艦當前進展,周圍的工作人員有站起來拿手機拍照錄像的,也有裝作在工作的。

林天旻用中文和周瑾吐槽道:「老馬還真重視我們。」

「肯定啊,即便不考慮老馬和光神的私交,他也得好好招待我們。

畢竟星艦就指望我們的空間站項目給它大幅盈利了。」

全球商業航天是沒有那麼多發射需求的,NASA的發射需求找SpaceX,華國的發射需求找華國航天局或者光甲航天。

雙方不可能會存在交叉。

即便是藍色起源找光甲航天交易,也是買技術,而不可能去買運載訂單。

雙方就像井水不犯河水,不存在貿易往來上的交集,這種壁壘比互聯網還要嚴重。

阿美利肯的互聯網企業要是願意遵守華國法律法規,還是能進入華國市場。

但SpaceX不管如何遵守法律法規,都拿不到華國市場,別說華國官方的市場,就連華國國有企業的發射訂單都不可能給SpaceX。

因此星艦有著超低的發射成本,和超大的單次發射載重,但沒市場。

自從法蘭西買了開拓者一號之後,歐洲的訂單也在銳減。

以至於星艦回本,全靠SpaceX自己創造的星鏈需求在硬撐。

要想盈利,遙遙無期。

而星鏈真的能取代全球網路通信,成為主流的電信服務商嗎?不現實。

所以在人類走出地球前,SpaceX壓根就別想大幅盈利,進而創造像特斯拉一樣的財富神話。

本來是不行的,但有光甲航天之後有了可能。

光甲航天的空間站計劃,可涉及到大量的模塊送上天。

按照陳元光接受採訪時候所說的規模,足夠星艦從現在發射運營到下一代可回收火箭出現了。

因此哪怕知道可能性是百分之一,馬斯克也得試試,能不能從光甲航天那分一塊蛋糕出來。

畢竟在明面上,光甲航天自身的開拓者系列火箭,還沒有下一代誕生。

星艦在成本上還是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當然星艦的優勢在於運載成本,近地軌道的運輸成本低到了每公斤兩千美元。

如果說按照空間站單個模塊30噸的重量來算,採用星艦發射空間站模塊,單個模塊的成本是六千萬美元。

你發射一百個模塊上去,也才60億美元。」參觀完之後的會議室里,馬斯克大談特談星艦。

「你們想想,這個成本已經夠低了,但還有更低的,我們的目標是把發射成本降低到10美元每公斤。

也就是說你發射100個模塊上去,只要3000萬美元。」

「先生,這是目標。」

「沒錯,這是目標,但是我相信光甲航天和SpaceX攜手下,這樣的目標很快就能實現。

我們提供技術和實際發射能力,光甲航天提供訂單,幫助星艦不斷迭代,我估計有個十來次應該就能實現這一目標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4章 哪怕只有1的機會也要爭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