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配聽的天下局

第三章 不配聽的天下局

「閣村有男子,名方二,幼失雙親,與姐姐相依為命。長到二十有八,幸得機遇,掙得小小家業,只可惜姻緣不順,年近三十,尚未成婚。

「方二事業有成后,見姐姐,姐夫生活依然貧苦,又有一雙幼子需要撫養,於心不忍,便常有資助、幫襯。

「姐姐,姐夫因此生活漸好,也是心懷感激,日常相處,時時掛慮方二婚事,催他早日成親生育。

「方二每每苦笑,說自己或許是姻緣命里無,此生說不定便要孤獨終老,若真那樣,還勞兩位外甥為他送終,他也把家中薄產留贈。

「姐姐、姐夫聞此,每每氣惱不已,罵他胡言喪氣。

「兩年後,姻緣突至,方二一次外出經商,偶遇一女子,一見傾心,彼此鍾情,於是請媒送聘,便要成婚。

「然而可惜,可憐,就在迎娶前不足半月,這方二,突然被人殺害了。醉酒夜歸,被人推落山崖致死。

「后,官府幾經徹查,終於抓獲真兇。

「殺人者,方二姐姐,姐夫。」

老說書落座后說的第一個故事,短小精悍,葉渝州也是第一次聽。

考慮在座客人們的身份和身家,這故事雖然不好聽,但是多少有點警示意義。

然而,客商們並不買賬。

他們中,有一部分聽出來了故事警示點其實在方二自己身上的,還好一些,只覺得這一段不是有趣的,不值得喝彩而已。

另一部分,只聽出來了姐姐、姐夫的歹毒可憎,心裏不適之餘,不免惱火起來:老子花錢來聽書,你卻講這歹事來瘮人?!

當即,噓聲和倒彩聲便起來了,更有性子急躁,脾氣大的新客,直接大聲說是講的什麼玩意。

老說書倒是不急也不惱,接着慢條斯理,又講了兩則蘊含哲理的小故事。

結果一樣沒有人愛聽,還把噓聲和倒彩惹得更大了許多。

這些客商,平日在長安或者他處的勾欄瓦肆里廝混,聽的多是些奇情、艷情故事,亦或者歷史演義,壓根聽不進去他這種東西。

其實老說書也會講歷史演義,而且經常講,每次講來都煞是精彩,他說起宮闈豪族艷情與污事,魅人狐妖或女鬼,更是拿手得緊……

但是這老頭的性子古怪,只慣自己,每天按著自己的心情,愛講什麼就講什麼,從不管聽的人喜不喜歡。

看今天這情況,沒別的,就是他突然不想說那些而已。

事實上,不光是說書,這老頭做什麼事都是這個性子,由著自己來。

固城人慣着他。是因為他在固城待了這些年,有着實在的威望,固城近五年來新生的娃娃,九成以上名字是他給取的,而埋掉的人里,十成十,陰宅位置和出殯時辰都是他給看的。

在場的客商們可沒理由慣着他,他們是花了錢,喝茶聽書找樂子來的。

眼看着今天這一場要砸……

「要不然,先生今天說會兒那個別處不能說的?實不相瞞,我就是專為聽那個來的。」

角落裏一位客商開口說了一句。顯然,這是一位經常往來固城的熟客。

老說書偏頭眯眼看他。

現場的新客們也都好奇,紛紛轉去看他,「什麼不能說的?」「啥樣故事?」「哪處不能說?」

「哪處?長安不能說,杭州不能說,延州也不能說,大周天下諸州府,或都不能說……」

熟客笑着,耐心解釋起來。

老頭這裏確實有一個偶爾會來上那麼一場的特殊節目,或許是其他地方的說書人,半句都不敢說的,說了怕得罪人,惹上事,保不齊還有一頓牢獄之災。

這節目,茶樓的熟客們管它叫做「說書人評鑒古今」。

說是古今,其實今為多,大周朝歷代重臣、大將、名士、望族,乃至皇帝、太后……死了的,還活着的,老說書都敢評說,而且很多時候說的都不甚客氣。

要知道,他可不是朝廷言官,就是一介草民而已。

實則就算是朝中的言官們,大概都不敢以他那樣的姿態和角度,去評價皇室、諸臣。

所以,也就幸虧是在固城這個破地方了,連個官府衙門都沒有,若不然,老頭估計早就被逮去收拾報復了。

「他,他不怕妄議朝政嗎?」聽那名熟客耐心解釋完,新客們立時都有了興緻,紛紛轉頭看向老頭。

「你真的能評?敢評?!」

老頭低着頭,先慢條斯理喝完了一口茶,才抬眼看回去,說:「說書人有何不敢言?」

這一句,頗有氣勢。

「那,先生先說說如今天下局勢?」有客人問。

「老夫不評天下。」老說書答。

他說的那麼勇,結果才第一問,就泄氣了。

客人們正要再次噓起來。

「你們這些人,到了連棋子都算不上,還不配聽老夫說這天下局。」老頭淡淡說道。

這一句,意外壓住了將起的噓聲。

聽客們明明全部被看低了,但是一時恍惚,竟無反應,更無反對,像是都被鎮住了。

「先生確實一直不評天下,一直如此。」熟客忙站起身,幫忙解釋,復又向老說書行禮道:「先生,南邊有時評,論天下,您聽嗎?」

「誰的?」老頭問,似乎很傲氣,還要挑挑揀揀,看是否看得上的人,才決定聽或不聽。

「平海記史人。」熟客說。

老頭正坐,點了點頭,「說來聽聽。」

其實,當熟客說出「平海記史人」這五個字的時候,葉渝州就已經知道,怪老頭會願意聽。

因為就連他,都曾不下十次聽聞過記史人這個名號,就在這小茶樓里,他也知道,老說書對這個人是認可的。

平海是一座城,位置在大周東南面,與漳州交界相連,具體性質上大體受大周庇護,但又有一定的獨立性。

其為港口,海陸貿易發達,富裕程度號稱天下第一,城內富商巨賈數不勝數。

而這位記史人,本名謝觀旻,即是曾經的平海城首富之子,而且是嫡長子。

當然,如今他自己都已經年近八十,首富老爹早幾十年就已經故去了,而謝觀旻作為嫡長子,並未繼承家業。

他將家業全盤讓給了胞弟,獨居,不娶妻,不生子,只與書、酒為伴,一心記史。

周太宗曾下旨招他為史官,纂錄一生功業,他抗旨,並記之,曰:大周皇帝陛下自述功業,多有浮誇之處。

太宗仁厚,不罪不殺,特封「平海記史人」,許他獨立記史成書,不受指摘罪罰,如此至今,近六十年矣。

故,天下皆說,他的一杯酒里,有六十年天下陳,廟堂江湖風雲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生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長生裁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不配聽的天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