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滄海桑田的神話

第191章 滄海桑田的神話

第191章滄海桑田的神話

那老漢正是老丁,也是人群中最像普通種植戶的人。

老丁難掩激動,支支吾吾的說着,「…過年的時候已經收了茬辣椒,賣了1.5萬元,現在這茬蜜瓜長得好,也能賣個6000多元,除去成本,還能落個一萬七八。」

「你家幾個人種菜?」

「我和老婆子兩個人,忙的時候也要請人。」

大領導神色訝異,這收入可真不低了,也不像是地方安排的作秀,他看了好幾個棚,長勢都不孬。

「節水呢?」

「種小麥每畝每年需水450方,溫室只需280方。」

老丁回答的有點機械,彷彿是在背誦一般。

但大領導感覺這才真實,他回憶了下此前遇到的村民,彷彿是精心安排的一般。

黃沙和綠色在這一刻交相輝映,彷彿是大漠中的綠色長城,牢牢的抓住了流沙。

「走,去青土湖。」

「這裏以前是耕地?」

前方熱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了大領導的注意力。

陪同的縣委人員無奈的說道:「幹了……」

「那沙海農牧怎麼不一起流轉了?」大領導好奇的問,「沙海農牧的地界是不是挨着這塊戈壁灘的。」

荒蕪貧瘠的鹽鹼地消失,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梭梭林由遠及近。

「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的治沙。」

「我們治沙還有錢拿呢。」

大領導透過車窗,看着廣袤的戈壁上,寧靜的鹽鹼灘永遠靜止不動,鹽鹼灘的荒蕪凸顯出蒼白與貧瘠。

大領導笑着揮手,「你們治沙辛苦了。」

鹽鹼荒漠戈壁綿延十數里。

還有這溫室節水的效果也確實好,更低的耗水,更高的產值。

「不辛苦!」

縣委領導說:「是,現在已經進行了生態移民。」

看到這兒,大領導讓車停下,下車,走了過去。

大領導似乎是被這種樂觀的氛圍感染了,主動走近了些。

熱烈的歡呼著,高喊著。

節水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哈哈哈……」

人群一下子就認出了來人。

他想起此前看過的專家報告,「石羊河上、中、下游的綜合治理,都要圍繞一個水字來進行。」

縣委領導尷尬的笑了笑。

眼前的景色煥然一新。

一邊孤寂荒涼,一邊生機盎然,兩塊緊鄰的土地景色卻如此割裂。

一片隨風舞動的廢舊地膜吸引了他的注意。

大領導聽完神情嚴肅。

正當大領導的眼睛要被這亘古不變的單調、荒涼逼到疲倦時,一抹翠綠欣喜的闖入了眼帘

「我們要征服沙漠!」

「好。」

「我在來的路上看到了胡楊,胡楊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我們治理改善民勤的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發揚胡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幹下去。」

縣委領導硬著頭皮解釋道:「是,進了青土湖沙區就是沙海農牧的範圍,這片地是以前老百姓棄耕后才成了荒漠……」

縣委領導卻緊張莫名。

踩在沙子裏的人,也一邊幹活,一邊不停地張望。

每個人都那麼的健談。

「是地里沙子太多了,老百姓才被迫搬走的吧。」

「領導才辛苦!」

沿着蜿蜒的沙路前行,窗外的梭梭倒映而去,無窮無盡,綠色彷彿延伸到了天際。

沙漠裏插滿了彩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勞動者的歡聲笑語飄蕩在明亮的天地間,沉寂的大漠變得更鮮活了。

大領導沒有多問。

田野街巷,大領導的腳步匆匆,冷不丁的問道:「青土湖在哪裏?現在還有沒有水?」

領導笑道:「也要好好的掙錢。」

「哈哈哈……」

「對,要好好掙錢。」

人群大笑了起來。

「你們現在一年治沙能掙多少錢?」

「治沙、植樹、修渠、築路,我反正啥都干,一年能掙六七千。」

「都是在沙海農牧?」

「不然呢,只有沙海才提供固定的勞動場所,我已經幹了3年了。」

「你們也了不起,光着膀子,就穿個褲衩就出來幹活了。」

「哈哈哈哈……」

領導小心翼翼的解開一捆樹苗,散開在手中的時一根根纖細的甚至是乾枯的枝條。

「這是什麼樹啊?這樣的枯枝也能成活嗎?」

「梭梭樹。」

「兩年,兩年後我們就可以在這裏看到一片綠洲。」有人高呼道。

「兩年?這麼快?她們真能成活?」

大領導看着忙活的身影,男同志負責鏟土、挖坑,女同志負責植苗、緊土,沙障機也在不知疲倦的壓着草方格……

而他手中拿着的枯枝就像一個病殃殃的孩子。

人群笑道:「能!」

「梭梭,可是我們沙漠中的守護神。」

領導拿着已枯黃的樹枝,也學着工人的模樣,拿起工具,在沙地里挖了個坑,將手中的枯枝栽了下去。

周圍的鏡頭閃爍,將這一幕幕都記了下來。

郭陽站在人群外圍,根本就沒有靠近的機會,領導似乎更願意和勞苦大眾接觸。

他有點後悔此前說了一堆套話。

但就在他愣神的瞬間,兩個精壯的男子向他走了過來。

「你好,郭總是吧?等會兒領導想和你聊聊,我們例行檢查一下。」

郭陽愕然的點了點頭。

他以為會是在車上聊,但沒想到領導又回到了青土湖沙區的邊緣位置。

見到大領導時,其正在查看沙棘、梭梭、紅柳等沙生植物。

「聽說沙海想把青土湖恢復成濕地,甚至是湖面?」

「是!」郭陽說道。

「有志氣!」領導微笑着看着他,「那沙海為什麼不把前面那片鹽鹼荒漠一起拿了?」

「那是耕地。」

「可它已經是荒漠了,哦,有苜禾1號,是準備種牧草?」

郭陽楞了楞,「牧草也種不了,水資源不夠,石羊河中上游來水太少了,黃河調水只能作為補充。」

「節水是關鍵,現在老百姓沒有用水的概念,習慣了大水漫灌,浪費水的現象很嚴重。減了水,減了地,再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自然就有水到下遊了。」

大領導目光眺望着遠方,梭梭林與荒漠涇渭分明的挨着。

「你說的這些專家的規劃里都有,怎麼,嘉禾不是熱衷於生態修復嗎?九泉的鹽鹼地做的那麼成功,這就怕了?」

郭陽說:「嘉禾始終是謀求利益的企業,之所以能發展到如今,是因為始終能找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結合點。」

「其實治理方法一直在那裏,水資源的管理,生態移民,節水措施的落實,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但一直沒有人願意去做。」

大領導笑道:「也不是沒有,沙海農牧不是嗎?企業斥巨資改造沙漠,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份吧。」

面對領導的調侃,郭陽心思緊了緊,「誰能保證未來嘉禾的騰飛和超常規發展不是在這種艱難的、飽含風險的抉擇中產生的呢?」

兩人聊著,郭陽也摸不準大領導的思路,其問題很跳脫。

一會兒問沙海,一會兒又聊起了苜禾1號,甚至天禾種業領導都知道些情況。

「我要走了,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沒?」

郭陽不自覺的撇了撇嘴,我需要錢,需要補貼你會給嗎?

想了想,張競精簡過後的視頻資料出現在他腦海里。

「還真有。」

「說!」

「沙海剪輯了點治沙的資料,想讓領導給把把關。」

「這算哪門子的請求。」

「還有就是苜禾1號的事……」

領導笑着打斷了他,「做個約定怎麼樣?」

「石羊河流域的治理規劃審批還要點時間,但先期扶持政策和苜禾1號的推廣,今年底就可以有結果。」

郭陽問:「約定什麼?」

「五年後,青土湖能不能看到水?」

郭陽沒有遲疑,「不用五年,只要有政策,兩年就就夠了。」

次日晚上,領導訪問民勤的新聞就上了華夏電視台。

前期的畫面都很平淡,不過當沙海治沙的場景出現時,無數人心神為之一振。

一望無際的梭梭林,像一道綠色的屏障,阻斷了沙漠的侵蝕。

那渺小的植物竟是那樣的偉岸!

拯救民勤網。網站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註冊的會員人數短短几天就又增加了兩三百人。

「華夏電視台報道了。」

「沒想到領導一直挂念著民勤。」

「家鄉條件還是差啊,有些地方揚塵還是一如既往的遮天蔽日。」

「我看到我老家的村子了,只剩下一個個空蕩蕩的土胚房和一棵棵沙棗樹依然守護在那裏,淚崩!」

「伱淚崩個der,那是搬遷了,就沙海的日光溫室那兒,條件讓人羨慕得淚崩還差不多。」

「我聽被採訪的村民說地下水水質不好,現在要往下打18米才出水,我記得以前兩三米就出水了的。」

「還是看梭梭林舒服。」

「沙海農牧真心不錯,嘉禾集團也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一棵松樹,活動定好了沒啊。」

一棵松樹:「定好了,沙海農牧會提供公益林場地,在網上發起活動,你們記得留意。」

「報!!!大夥兒快去看華夏電視台第9套,沙海農牧的治沙記錄片放出來了。」

「啥玩意?還有紀錄片?」

「我靠,來真的!」

「嘶…開場就來黑風暴的嗎!」

旁白傳來,吸引了眾多電視機前關注者的注意力。

「綠色,是生機,也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沙海農牧公司三年來艱苦創業,不懈努力,在廣袤而貧瘠的沙漠地,帶來了大片大片的綠色。他們征服沙漠的壯舉,讀來令人感奮不已。

在民勤,人們驚嘆地傳頌著一個企業治沙的壯舉。

在距民勤縣城僅十幾公里處,有一片方圓十幾萬畝的茫茫沙窩,這裏流動沙丘密集,呈星月型鏈狀分佈的沙丘高達10米。

3年前,這裏終年飛沙走石,揚塵遮天蔽日,沙暴起時,昏天暗地,日月無光。

這裏的沙暴是襲擊民勤的主要沙源,民勤人望而生畏。」

旁白生動形象的描述了電視屏幕中的畫面,但很快,旁白沉寂,最真實的聲音傳了出來。

正值冬季,沙窩裏寒風凜冽,捲起漫天沙塵,在沙塵中,數百輛推土機等大型機械轟鳴著。

等到了春季,壓沙栽樹的人群排成長龍,出現在沙地里。

有的光着膀子,只穿褲衩,不顧烈日炙烤,不懼沙打風侵蝕,幾乎無一不是滿嘴水泡、滿手血泡,個個面如古銅,皮膚脫了一層又一層。

「這是一場怎樣描繪都不過分的苦戰,是任何人都會為之震撼的壯舉。

幾百個日夜不息、艱苦卓絕的鏖戰,僅損壞的車輛零件就從沙漠裏拉走了幾十噸。

將兩千多座沙丘夷為平地,移動沙方上千萬立方米。建成由黃河水,揚水站抽溝水、機井抽地下水三種水源。

建成各級道路222公里,架設高低壓電路33.8公里,各級防護林網171.8公里……

『狂風起,沙塵暴,卷得沙石攪混天,室外已無明日月,繁星不見光一點。』

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沙海人從秋到春,鏖戰數月,奇迹般的在兩大沙漠築起了一道生態屏障。

許多前來參觀的人士紛紛讚歎,這是大手筆、大胸懷、大境界創造出的大漠神話。

現在,這裏綠洲浩渺,一望無際,鬱鬱蔥蔥的梭梭、沙棘、檸條、紅柳,林網縱橫,寬敞整齊的溫室,格局優雅的房屋,掩映在綿延數十里的綠色屏障之中。

如同移星換月、滄海桑田的神話!」

沙漠治理前後的對比,看呆了電視屏幕前的無數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表達這種心情,只恨節目太短了一些。

拯救民勤網上也彷彿過年了似的,訪問量陡增。

「這些題材多可貴,這些工作多偉大,這種震撼的作品為什麼不多來點?」

「真正的愚公移山,誰說這是神話!」

「兄弟,沙海農牧怎麼可能是愚公,那幾百台機械你是視而不見嗎?」

「啊啊啊……我忍不住了,我現在特想栽樹。」

紀錄片也開始在網絡上流傳、散播,其略顯粗糙的畫質卻得到了廣大網友的一致稱讚。

關於沙漠的話題開始在網上各大論壇上陡增,沙海農牧這一次是徹底的出圈了。

引發了主流社會的關注。

幾大新聞類門戶網站也由此展開了一場新聞大戰。

新浪網甚至凸顯了拿手的專題報道,獲得了華夏電視台的唯一合作權,並對沙海農牧的總經理陸漢斌進行獨家採訪。

傳統媒體也陸續報道,連續幾天,沙海農牧的熱度都沒減下去。

連帶着嘉禾又火了一波。

而這時,沙海農牧、志願者協會、以及向綜合門戶轉型的騰訊網,聯合推出了『公益林』義務植樹活動。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1章 滄海桑田的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