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出兵河東(五)

第407章 出兵河東(五)

第407章出兵河東(五)

桓熙帶領十三萬將士東出,各部士氣高昂。

其中,對於戰爭勝利最有信心的,並非是桓熙真正的嫡系,近衛義從中原有的五千將士,而是那一萬名關隴突騎。

原因無他,兵部尚書,敦煌郡公謝艾隨軍出征,給到了關隴突騎們在士氣上極大的振奮。

敦煌郡公是謝艾去年在河套地區擊敗苻堅之後,桓熙為他奏請的賞賜。

關隴突騎脫胎於前涼精騎,無須贅述謝艾在涼州將士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如今既有桓熙親自領兵,又有謝艾隨征,在關隴突騎們看來,簡直就是飛龍騎臉,不知道該怎麼輸。

軍中瀰漫着樂觀情緒,當然,這總好過將士們對戰爭的前景感到悲觀。

將士們可以輕敵,但桓熙可不會小覷了對手。

別看他在宣城門朝着眾將士喊話時,視苻堅、慕容儁等人為土雞瓦狗,彷彿他能輕而易舉的延續自己的不敗神話。

但那只是在戰略上輕視對手,為將士們樹立起必勝的信念,桓熙絕不會犯那種戰術上輕視對手的錯誤。

一路上,雖然有李媛隨侍,但桓熙更多時候還是與謝艾、權翼形影不離。

謝艾去年在河套戰場上的表現,桓熙都看在眼裏。

桓熙在河東與慕容恪、李威作戰的時候,鄧遐離開了河套,進逼盛樂,迫使代國軍隊回援,彼時,河套地區的軍事力量皆在謝艾一人之手,他完全有機會揮師南下,嘗試入主關中,使山河變色。

只是,一旦桓熙選擇壯士斷腕,脫身回援,以他在關西與河套地區的威望,謝艾根本就不可能成事。

當然,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謝艾對得起桓熙的信任,也沒有辜負桓熙贈予的那首《節婦吟》。

此戰,桓熙讓謝艾隨軍,主要是因為苻堅無力再度遠征銀川,留鄧遐一人鎮守足矣。

在關中已有王猛、謝安坐鎮的情況下,再把謝艾這樣的名將留在長安,屬實是大材小用。

桓熙自然要將謝艾帶在身邊,與權翼一同為他參贊軍機。

同時,謝艾還有領兵的任務,他所統率的正是關隴突騎。

桓熙麾下將領雖多,但真正能夠讓關隴突騎爆發出遠超自身實力的,只有謝艾一人。

這不僅是因為謝艾的才能,更因為他在涼州將士心中的崇高威望。

只要有謝艾坐鎮指揮,關隴突騎哪怕在兵力上處於劣勢,將士們也不會害怕,能夠心無旁騖的一往無前。

一如桓熙之於近衛義從。

當桓熙來到大荔縣的時候,苻堅也帶兵抵達了高壁嶺。

高壁嶺位於太原盆地與臨汾盆地之間,為南北交通要衝,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因劉邦在回師長安的途中,收到呂后寄來的韓信首級,並將其安葬於此,故而又被稱為韓信領。

虞軍十萬步騎正在有序通過,而苻堅則來到了韓信墓前憑弔。

墓前立有一塊青石所刻的石碑,上書『漢淮陰侯墓。』

當然,這不是韓信唯一的墓穴,因其身首分離,故而在長安以東三十里,另有一處墳墓。

五百多年風吹雨打,高壁嶺上的這座韓信墓早已殘破不堪。

苻堅觸景生情,遙想當年,劉邦被分封在巴蜀與漢中,滿是不甘,而項羽衣錦還鄉,風光無限,但正是劉邦任用韓信為將,最終突破了三秦的封鎖,一步步打到了烏江北岸,逼得項羽自刎,據有天下。

如今苻堅的處境,甚至不如被迫寄居在巴蜀的劉邦,他也希望有一個韓信能在此時出山,助他扭轉乾坤。

苻堅所不知道的是,原本在他的命中,應該有一位大賢輔佐,此人單憑一己之力,就能充當漢初三傑的作用,輔佐他基本統一北方。

那人便是王猛,只可惜卻被桓熙捷足先登。

此時,苻堅憑弔韓信墓,心裏想的卻不是王猛,而是謝艾。

因為桓熙與王猛分工明確,十年間,王猛真正獨自領兵的機會有且只有三次。

第一次是桓熙在奪取長安以後,率軍進攻安定郡,而以王猛領偏師收取北地郡。

第二次則是桓熙在河西與張重華作戰期間,姚襄進攻潼關,王猛率州郡兵前往支援,姚襄見梁軍增援已至,只得無奈退兵,不曾射出一箭。

第三次則是統御三萬步卒馳援桓溫。

這三次單獨領兵,都沒有機會讓王猛向世人展示他的軍事才能。

苻堅此時最需要的不是內政方面的人才,而是在軍事上能夠倚重的大將。

「只恨謝艾不能為朕所用!甘為桓熙鷹犬!」

苻堅不無遺憾地說道。

他在關西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桓熙一早就確定了謝艾將會隨軍出征,這一消息也被苻堅所知曉。

去年在河套,苻堅就曾與謝艾有過交手,很清楚對方的能力。

雖然虞國的官方說法不承認失敗,認為苻堅是因為桓熙進攻河東郡,只得從河套班師,回援河東。

但是這番說辭騙得了愚昧大眾,莫非還能騙過苻堅自己。

一個桓熙,已經足夠棘手,再加一個謝艾,如果不是知道慕容儁會以燕國主力西進,苻堅絕對會放棄這次的作戰計劃。

重新收拾好心情,苻堅在離開韓信墓時,吩咐近臣道:

「淮陰侯乃古之名將,卻蒙冤被殺,可憐可嘆,傳令當地官府,遣人好生修繕墳墓。」

有道是千金易馬骨,今日苻堅別說是讓人修繕韓信的故冢,哪怕建起一座梧桐宮,也吸引不到鳳凰前來棲身。

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但他之所以出山輔佐幾乎是窮途末路的劉備,是因為年少時寄居徐州,可能目睹了曹軍屠城,而劉備又是天子當眾認下的皇叔,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

他苻堅又有什麼,就連這大虞天王的位置,都是靠着政變得來的,若是擱在春秋時期,史官定要記一筆:苻堅弒其君。

走下高壁嶺,正好有信使自鄴城而來,原來是慕容儁派來與苻堅通報消息,信使出發之日,他已經點齊兵馬,向著河內郡進發。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7章 出兵河東(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