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出兵河東(三)

第405章 出兵河東(三)

第405章出兵河東(三)

當桓熙走出車廂的時候,十萬胡人歡呼雷動。

沒有人會去抗拒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帶領他們不斷取得勝利的統帥。

桓熙感受到了眾人的熱情,他沒有急於走下馬車,而是站在馬車上朝他們揮舞着手臂,以此回應他們的歡呼。

長安時,桓熙將這十萬河套、河西將士視作隱患,甚至派遣王猛去看管他們。

人一閑下來,就容易胡思亂想,當這些胡人在長安城外休整,可以說是無所事事的時候,桓熙不得不小心謹慎,防着他們靜極思動,惹是生非。

但真正上了戰場,桓熙自然會將這種不信任給拋到腦後。

事實上,桓熙如果不信任他們,也不會千里迢迢將這十萬胡人徵調而來,這一路上,光是衣食住行,便耗用不菲。

好在,十萬將士休整期間,在長安大肆消費,桓熙靠着稅收,多多少少也算回了點血。

王猛此時已經迎了上來,他躬身行禮道:

「微臣拜見梁公。」

桓熙連忙走下馬車,將他扶起:

「先生無需多禮。」

王猛轉身從親隨捧著的盤子中取下裝有兵符的錦盒,雙手奉上。

這枚兵符是桓熙特意製作的,方便王猛管理這些胡人將士。

對於旁人來說,這枚兵符就意味着權力,但在桓熙面前,卻是一文不值,他號令三軍可不是靠的這枚兵符。

兵符只不過是件死物,它的特殊含義是桓熙賦予的,只要桓熙願意,他可以另選一個物件作為信物。

在桓熙與兵符持有者發生衝突的時候,將士們也會無條件的站在桓熙的一方。

當初苻健重病,苻菁趁機造反,謊稱苻健已死,帶領自己的部曲攻打皇城,然而苻健只是一露面,苻菁的部曲便作鳥獸散,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桓熙從王猛的手中接過錦盒,他甚至沒有打開確認一眼,便隨手交到了沈赤黔的手中,讓他暫且替自己收著。

當然,這樣做,更多的是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對王猛的信任。

桓熙拍著王猛的肩膀,以朋友的口吻道:

「回去之後,好好在家歇息兩天,陪陪家人。」

桓熙放心讓王猛放兩天假,也是因為謝安目前在尚書台幹得還算不錯。

王猛知道桓熙是在為了自己着想,但他還是謝絕了桓熙的好意,也許是交出了十萬大軍,卸下了身上的重擔,只見王猛神情輕鬆地與桓熙說起了玩笑話:

「但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臣若再不回去尚書台,只怕就沒有猛的容身之地了。」

桓熙聞言,忍不住樂了起來,他故意板着臉道:

「所以在我離開關中以後,先生可得打起精神,倘若出了差池,休怪我不講情面。」

雖然很多實話都是通過玩笑的方式說出口,但絕對不包括桓熙與王猛今天的對話。

王猛在桓熙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謝安能夠取代的。

謝安不過是一個走投無路,不得以才來錦上添花的人,而王猛才是桓熙背後的男人,輔佐他一步步開創了今天的局面。

桓熙能夠無條件的信任王猛,在自己去往前線后,把關西的財、政、軍三權統統交給王猛,這樣的信任,也不是謝安能夠得到的。

「秋季的考核,錄用與罷黜,全憑先生一人獨斷,無需與他人商議,我相信先生的眼光,定能為我選拔賢才。」

臨別之際,桓熙說起了那場科舉制的萌芽,王猛既是尚書令,還兼著吏部尚書,掌管人事,各地太守們推薦來的一百零八人本就是在吏部接受考核,王猛即使再忙,也會抽出時間擔任主考官。

「臣執掌吏部,為國選才,本就是職責所在,若所任非人,全都是猛的過錯,自當向梁公負荊請罪,甘當國法。」

王猛正色道。

此前一批庸官主政地方,這不怪王猛,是桓熙收走士族招募部曲的這一權利之後,在人事安排上大開方便之門的結果。

當然,後來也趁著那股運動式的整頓,將那些才不配位的人貶斥到了並不重要的職位上。

桓熙點點頭,他並不擔心王猛藉此結黨營私。

且不說王猛並非野心勃勃之人,如今他風光無限,暗地裏不知藏了多少雙嫉恨的目光。

因此,王猛處事一直都很謹慎,不給別人趁機發難的機會。

譬如桓豁。

桓豁雖然人在洛陽,但一直都很關注梁國的情況,他就曾通過桓溫,向桓熙表達過不滿,認為他太過信任外人,從而忽視了自家兄弟。

對於桓豁,別說是王猛,就連桓熙也都無可奈何,畢竟這是他的親叔父。

叔父、叔父,跟父字沾邊,被訓了也得忍着。

由於時間不早了,十三萬將士還在等待着自己,桓熙沒有與王猛交談太久。

他滿含不舍的與王猛道別,他們之間,不僅是單純的主臣關係,既是同志,也是摯友,是能夠托妻獻子的情誼。

隨着桓熙一聲令下,十萬河套、河西將士,與三萬精銳騎兵簇擁著桓熙的馬車踏上了漫漫東出之路。

王猛回到長安,本欲直奔尚書台,可又擔心世人譏諷自己戀權。

仔細思索了片刻,王猛終於改變了主意,他決定聽從桓熙的告誡,既然謝安把事情處理得有條不紊,自己又何必急着回去宣告他才是尚書台的主人。

王猛掀開車簾,對車夫道:

「改道回府吧。」

雖然桓熙在離開前,把財、政、軍都交給了王猛一人,但王猛還是計劃讓謝安更多的參與其中,替他分擔部分職責。

畢竟人言可畏,如果自己一個人把持着權力不放,難免會引起下面人的不滿,到時候進讒言的人多了,即使是桓熙,三人成虎之下,也得做些什麼事情。

倒不是他不再信任王猛,而是王猛引起百官的反對,自然不能再作為群臣之首。

桓熙明知如此,卻還是把權力都交給了王猛,卻又在臨別之際暗示他,適當的放一放權力。

由王猛主動分享權力給下屬,效果自然要好過桓熙剝奪他的權力,轉交給別人。

可以說,桓熙是設身處地的在為王猛着想,而王猛此時也回過味來了,心中的感動不言而喻。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5章 出兵河東(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