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君臣父子

第373章 君臣父子

第373章君臣父子

臨海郡屬揚州,是三國時,東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孫亮分會稽郡所置,章安縣為其郡治。

郗愔遠離了俗世的喧囂,便是隱居於章安縣。

若有朋自遠方來,便與他煮酒共敘舊情,或是泛舟游於川上,耳聞兩岸猿聲,目攬山河景色。

郗愔的日子,過得倒也灑脫。

直至朝廷的使者奉命前來,敲響了郗府的大門。

郗愔以最高的禮節接待了使者,得知皇恩浩蕩,天子要重新起用他,以他為豫州刺史,郗愔沒有任何的猶豫,他正色道:

「吾雖老病不堪,但憑一顆忠君之心,亦當不辭辛苦,報效朝廷。」

郗愔怎麼可能會拒絕,倒不是垂涎豫州刺史之位,真想作為一方諸侯,當年桓溫移鎮荊州,空出來的徐州刺史,只要他想,很難有人能夠與他競爭。

畢竟那時候郗鑒也才死了五六年。

郗愔重新出山,說到底還是為了宗族的安危,桓氏如果能夠取代司馬氏,固然可喜可賀,一旦失敗,有自己這個晉室忠良在,高平郗氏也能安然渡過危機。

桓溫對這些人,可以說是恨得牙痒痒,欲除之而後快,但始終找不到借口。

在殷浩病逝以後,桓溫以郗超重掌尚書令,總攬楚國庶政。

「阿爺,建康公卿有信送來。」

如今郗愔即將接替謝尚,桓溫頓生挫敗之感。

而更為重要的是,桓溫很有信心能將自己親家兼老友的謝弈,推上豫州刺史的位子。

他甚至想好了,除了謝弈,不管朝廷推出的是誰,自己也得給他挑出毛病來。

此時,司馬興男尚在建康,但桓溫也不敢將樂氏母女接近家裏,他在別院抱着未滿周歲的女兒,一張老臉笑得樂開了花。

「誰教天子用此人!」

桓溫連日裏,心情都很不錯,謝尚重病的消息已經傳到了他的耳朵里,待謝尚一死,陳郡謝氏將從此完全倒向桓家。

荊州,襄陽。

看着桓禕捧著的滿滿一懷抱的信件,桓溫笑道:

「看來豫州刺史的人選是有結果了。」

他招呼著桓禕將信件奉上,準備逐一拆看,可是剛看了第一封,臉色便由晴轉陰。

待送走了朝廷的使者,郗愔只帶了幾身換洗衣服,便迫不及待的領着小廝前往建康,至於家眷,自會在收拾好了行囊后再上路。

「必定是王坦之、王彪之等輩壞我大事!」

正當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之際,因為蠢笨而被桓溫留在襄陽的桓禕尋了過來。

得知朝廷選定郗愔為豫州刺史,這讓桓溫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他帶着桓禕離開了別院,而後又拋下桓禕直奔尚書台,去見尚書令郗超。

這是一個搶奪豫州的千載良機,絕不可以白白放過。

他將信紙揉成一團,惱怒道:

桓溫老來得女,哪怕這個女兒只是私生女,沒有名分,也難以阻止桓溫對她的喜愛。

沒有人能夠回答他,但桓溫自己已經有了答案:

當桓溫來到郗超尚書台時,已經平復了心情,他邁步進門,笑着說道:

「景興,老夫是專程來向你賀喜的。」

這讓郗超一時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自己喜從何來。

待郗超發問,桓溫坐下解釋道:

「朝廷決定重新起用令尊,任為豫州刺史。」

郗超恍然大悟,他知道桓溫對於豫州刺史這個位置有多看重,推謝弈上位也是桓溫與郗超商議后的結果。

如今卻讓自己的父親截胡,楚公心裏,只怕也是有苦難言。

郗超這般想着,他突然站起身來,說道:

「還請楚公稍候片刻,微臣回府取一封家書,示於楚公。」

桓溫聞言,心中一動:

莫非是郗愔在給郗超的家書里,有過要為他們桓家效力的暗示。

桓溫越想,越覺得這種可能性極大,連忙催促道:

「景興速去速回,我自在此間等候。」

過了許久,在桓溫的翹首以盼中,郗超終於趕了回來,他從懷中拿出一封已經拆開的信件,顯然就是此前所說的家屬,呈給了桓溫。

桓溫迫不及待的接過,取出信紙,攤開,認真地看了起來。

由於桓溫與郗愔有過交往,認得對方的字跡。

看着熟悉的筆劃,桓溫斷定,這就是出自郗愔之手,而信中的內容更是讓桓溫驚喜。

原來,這是一封郗愔向桓家表忠的密信。

桓溫將信重新裝好,遞還給郗超,笑着埋怨道:

「景興,你為何不及早將此信進獻給我!」

本來以為到嘴的鴨子都給飛了,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郗愔也是自己人。

呵!天下之大,何人不通桓。

然而,郗超接過這封家書,卻在桓溫驚訝的目光中,將家書撕得粉碎。

「這是何故?!」

桓溫錯愕地問道。

「莫非景興是擔心走漏了風聲?」

郗超卻笑道:

「這種家書,楚公要多少,有多少。」

說着,郗超當場執筆,又寫了一封郗愔向桓氏表忠的密信,字跡與之前一封一模一樣,即使是郗愔本人在場,也分不出真假。

原來,郗超自小就跟隨父親郗愔學字,父子二人俱為書法名家,郗超想要模仿父親的字跡,還不是手到擒來。

桓溫見到這一幕,好不容易燃起的興奮勁卻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他惱道:

「既是景興偽作,怎地讓我等待如此之久。」

郗超也不害怕,只是笑道:

「微臣是在等墨跡風乾,讓楚公瞧不出破綻。」

說着,郗超又將新寫的家書毀掉,對桓溫說道:

「我自小苦練家父的書法,臨摹他的字跡,如今倒是派上了用場。」

桓溫聞言,雙目一亮:

「景興是說,由你偽造一封書信,讓朝廷對令尊起疑?」

郗超卻搖頭道:

「朝廷視楚公,猶如洪水猛獸,即使我等從中作梗,致使家父未能出山,朝廷也會另選他人,阻止謝公(謝弈)執掌豫州。

「與其再有一番龍爭虎鬥,倒不如默許此事,坐視家父執掌豫州。

「待家父根基牢固,我只需偽造一封書信,便可使楚公盡得豫州兵權,楚公可有意乎?」

桓溫大喜,他忍不住笑道:

「有意!有意!能得景興輔佐,這是我們桓家的幸事,也是晉室的不幸。」

說着,桓溫又問道:

「如此行為,豈不使得景興父子反目。」

郗超滿不在乎地說道:

「君臣父子,君臣在前,父子在後。

「超為楚臣,自當一心為楚公盡忠,至於父子私情,將來自有修復的機會。」

桓溫聽他這般說,連連感慨:

「倘若楚國群臣皆如景興,我又有何憂。」

桓溫的麾下並不是沒有人才,但是能像郗超一樣,一心助他謀朝篡位的,實在是屈指可數。

有郗超在,桓溫自然不再擔心郗愔接替謝尚,擔任豫州刺史之後,與自己為敵。

當然,他也清楚,郗愔必定是要與自己為敵的,大家都是士族,對於士族在亂世之中的自保之道,也都瞭然於胸。

當天,桓溫便與那些寄信來的建康公卿們回信,讓他們無需再有進一步的反對動作,免得傷了與高平郗氏的和氣。

昇平元年(公元357年),正月十三,大燕皇帝慕容儁早在元日那天,就已經下詔,廢去此前燕國使用的元璽年號,改元光壽,同時宣佈遷都鄴城。

直至今日,冰雪開始消融,燕國君臣、將士以及他們的家屬終於踏上了這趟遷都之旅。

超過十萬將士追隨慕容儁南下,再加上前燕原本佈置在冀州以及徐、兗、青三州的軍隊,一旦慕容儁準備發動對外戰爭,他能在短時間內徵調二十萬大軍。

就這,還是在留下部分將士守為本土的結果。

毫無疑問,燕國由薊縣遷都至鄴城,使得慕容氏能夠全力以赴的投入到與桓氏爭奪中原、河東,進而爭霸天下的一系列戰爭之中。

也是在這一年,燕國有了新的太子。

前太子,也就是深受慕容儁喜愛的嫡長子慕容曄,於去年八月病逝,這件事情讓慕容儁大受打擊,連頭髮都白了許多,每每與大臣回憶起前太子,慕容儁總是潸然流涕。

只是,再怎麼悲痛,國家都得有一位新的儲君,尤其是在這種亂世之中,不立儲君,總會使群臣人心惶惶。

因此,慕容儁的嫡次子,時年八歲的中山王慕容暐被繼立為太子。

至於屢屢跟隨慕容恪出征,開始在軍隊中嶄露頭角的慕容臧,雖然年長,但也只是庶長子,不可能得到繼承權。

當然,慕容臧自己也沒有這方面的野心,否則慕容儁也不會讓他跟隨慕容恪征戰,積累軍事經驗。

慕容儁自己與慕容恪手足情深,自然也希望慕容臧能成為慕容暐的臂助。

與此同時,遠在長安的桓熙自然也知道了燕國遷都一事,他對王猛說道:

「我若沒有料錯,今年慕容儁必有大動作。」

王猛頷首道:

「慕容儁兵鋒所指,唯洛陽與河東郡而已。」

燕國雖然把邊界推進到了淮河北岸,但是由於北方尚未一統,鮮卑人因此也沒有將重心放在水軍建設上。

故而,慕容儁即使想要發動戰爭,也不可能是侵略淮南。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3章 君臣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