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短命

第15章短命

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冬,因為得到了鄭國的重新歸附,晉國聯盟隱隱又壓過楚國聯盟一頭;而為顯示這次來之不易的外交勝利,於是晉景公便向各諸侯盟友們發出了邀請,請大家都趕到衛國的蟲牢(河南新鄉封丘縣北)來,舉行新的會盟儀式。

當時,接到晉景公通知的晉國盟友們——鄭悼公、魯成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曹宣公、杞桓公、以及邾國國君邾子,都按時趕到了蟲牢會盟地,與先期到達的盟主晉景公進行會面,並重申了之前的盟誓。

『蟲牢之盟』圓滿結束之後,意猶未盡的晉景公想要再次與盟友們進行商議,以確定下一次舉行會面和結盟的時間及地點,順便重申『蟲牢之盟』的盟友友誼。

不湊巧的是,當時宋國國君宋共公因為國內實在是有事(宋國這時候爆發了『子靈之亂』),不想再在外面耽擱事情,於是便派宋國大司寇向為人為代表,代替自己參拜晉景公,然後委婉地向晉景公表示了宋共公心裡的意思——宋國國內剛剛發生了「子靈之亂」,商丘的形勢也許會有變化,自己身為國君,必須要馬上回國去處理軍政事務;所以盟主(晉景公)下一次要召開的諸侯會盟,寡人就不能親自前來參加了;但請盟主您放心,宋國還是要參加會盟的,將以宋國正卿為代表,準時出席下一次諸侯盟會。

雖然宋共公的姿態已經放得很低了,但這種『不識趣、不捧場、不給面子』的行為,身為諸侯盟主的晉景公很是不滿;可當時諸侯會盟才剛剛結束,晉景公不好馬上就出手去教訓宋共公;所以,晉景公思慮再三后,還是勉強忍下了這口氣,等以後有時間再說。

就在『蟲牢之會』結束后的第二年,即周簡王元年(前585年)三月,緩過勁來的晉景公就開始對宋國進行秋後算賬了——他以『立場不堅、意欲背盟』為理由,並聯合了衛、鄭兩個盟友,以及伊洛戎族的軍隊,會合晉軍一起出兵去攻打宋國;晉景公就是以此來懲罰宋共公的『不識相、墮霸主顏面』之過。

但此次出兵伐宋之役,晉國並沒有讓執政卿士們出征,而只是派出了大夫伯宗和夏陽說兩人領兵;另外,還有盟友衛國大夫孫良夫、寧相所率的衛軍,以及盟友鄭國軍隊、伊洛戎、陸渾戎、蠻氏的軍隊,合兵一起入侵宋國。

當聯軍進入宋國境內后,就駐紮在鍼地,並沒有及時攻打宋都商丘;而宋國人對晉國聯軍的到來也並沒有多少的驚慌恐懼,國都商丘的防守也不甚嚴(其實宋人早就知道,這次晉國發兵來攻,是晉景公本人在發泄對宋國君臣的怒氣而已,又不是真的要和宋國大打出手)。

晉景公確實只是想以此來警告一下宋國而已,並沒有真的和宋國開打、就此斷盟決裂的想法,也更沒有去襲擊其他盟友的舉動;因此,這一次的伐宋之役,晉國聯軍只是以威脅為主、而以攻伐為輔;雙方象徵性地在宋國境內比劃交戰了幾下,領軍的伯宗也就順勢從宋國撤兵了。

但就在撤軍回國的途中,領兵伐宋的晉軍副將夏陽說不知何故,居然傻乎乎地一定要襲擊盟友衛國的國都,以圖建立軍功(腦袋被驢踢了么)——他在路過衛國境內時,突然對主將伯宗建議說:

「雖然我們攻擊楚丘(衛都)不一定能順利進入城池,但總可以多抓一些衛國的俘虜回去;這樣,即使國君以我們對宋作戰沒有取勝而怪罪下來,我們也不至於犯死罪。」

身為晉景公的心腹親信,伯宗自然不是夏陽說這種頭腦稀里糊塗、搞不清國君真實用意的傻瓜能相比的;而面對夏陽說的『與衛國開戰』這種昏了頭的請求,伯宗更是立即加以否決,並進一步駁斥他說:

「你這樣是不行的!衛國是我們的忠實盟友,又對晉國信任無比;這次伐宋歸來,他們的軍隊之所以駐紮在郊外、而不是入城嚴加防守,就是對我們表示絕對的信任和忠誠;如果你行此不義之舉,突然襲擊他們的話,那你這就是丟棄了我們晉國好不容易才得來的信用;雖然你可以多抓一些衛國的俘虜,但晉國都因此在盟友中沒有信義了,那你做的這些還有什麼用?國君今後還能用什麼名義去獲得諸侯們的擁戴呢?」

於是,伯宗馬上取消了夏陽說的統兵權,然後帶領晉軍加速離開了衛國、返回了國內;事後,得知伯宗制止了夏陽說的作死攻衛行為、為晉國和自己維護了道義、信用之後,晉景公更加對伯宗禮敬有加,視其為晉國的「良臣賢士」,愈發加以重用。

因為有國君的倚重和信任,且對國事的參與也多有功勛,因此晉國的很多卿士大夫們都對伯宗刻意接近、奉承,搞好關係;長此以往之下,即使賢德、明禮如伯宗這樣的人,在聽多了、見多了別人的奉承話、吹捧事後,不免也沾沾自喜、虛榮自負起來;而在日常的待人處事中,伯宗也逐漸有了一些直言強辯、盛氣凌人的態度了。

伯宗的夫人見丈夫倚仗著國君的信任和一些『微末之功』,逐漸開始有『飄然、膨脹』態度了,擔心他會因此而遭到一些嫉妒他的人的報復陷害,於是便經常地勸告他,還舉例說:

「盜賊憎恨屋子的主人,百姓討厭管理他們的上位者;朝野內外,有喜歡好人的人,更有憎恨妒忌好人的人;你喜歡直言批評別人,必定會得罪那些陰暗好妒的壞人,長此以往,恐怕災禍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盜憎主人,民愛其上。有愛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惡之,禍必及身矣。』

伯宗夫人說這話的意思,是讓伯宗不要務虛名而取實禍,應該繼續低調、謙虛的做人。但此時的伯宗,已經習慣了在朝堂上被人眾星捧月、交口稱讚的日子,也享受著自己侃侃而談,讓國君嘆服、諸卿士大夫敬仰的感覺;因此,他根本聽不進夫人的逆耳忠言,依舊我行我素,直來直往,在朝堂上不斷發表自己的意見。

伯宗這個態度,讓其他的卿士大夫們越來越忌憚、提防他,其中尤以郤氏家族為甚;這個時候,郤至、郤犨還沒有入卿位,郤錡也剛剛晉陞為上軍佐,郤氏的勢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對伯宗暫時還沒什麼辦法;但忌恨的種子已經栽下,就看什麼時候發芽了。

某一天,伯宗上朝完畢后返回家中,猶自滿面春風、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而他的夫人看見了他這種興高采烈的樣子后,很是不解,於是問他說:

「你今天好像很高興的樣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伯宗則笑呵呵地回答夫人說:

「我今天在朝堂上的精妙發言,得到了國君和大夫們的一致讚譽誇獎,大夫們還誇我知識淵博,就像先大夫陽子一樣(伯宗口中的『陽子』,即晉文公時代的老臣,晉襄公繼位后的太傅——陽處父)。」

伯宗本以為這麼說,夫人也會像朝堂上的大夫們一樣,誇獎他有才華、有見識;可伯宗夫人聽完丈夫的回答后,卻一反常態地擔憂起來,告誡丈夫說:

「顆粒飽滿的穀子,外表不會很漂亮;至真至理的名言,也不必過多的言辭來修飾;陽子(陽處父)當年就是言語華麗而實幹不足,謀略也差強人意,後來因此遭遇了殺身之禍;說你像他,不是在諷刺嘲笑你么?這還有什麼高興的!」

聽見夫人說出了這麼有哲理的話,伯宗到底是聰明睿智的高才之人,也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自己平日里自負慣了,也許確有忽視、慢待同僚,搶他們風頭的時候,因此也可能在無意中得罪了人;於是,伯宗便對夫人說:

「那這樣吧,過幾天我請諸位大夫們到我們家來飲宴聚會,你到時候就偷偷躲在後堂,聽一聽我們的談話,看我和大夫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一個狀態。」

伯宗夫人便答應了。

伯宗此舉,是考慮到參加飲宴時的人,因為氣氛輕鬆、心情舒暢,再加上酒精的作用,那是一定會顯露平常時多少有些隱藏的真性情的,言談舉止間也會暴露自己的秉性(這種事情,即使是兩千多年後的現在,也是一樣一樣的)。

而伯宗要請同僚們飲酒,並讓夫人在後堂偷聽,就是要趁機來了解同僚們的真實性格,以及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不得不說,伯宗作為晉國少有的睿智賢明之人,其思想和手段還是非常高明的。

幾天之後,伯宗果然邀請了諸多卿士大夫們到自己的私宅中飲酒、聚會,高談闊論,發表對晉國朝堂上軍政要務的己見,以及對內外局勢的看法和建議;大家高談闊論了許久,才結束了這次宴會(至於這裡面有沒有郤氏成員,史書上沒說,估計也沒有)。

等卿士大夫們全都走了之後,在後堂中全程聆聽了伯宗和同僚們在宴會上的言談舉止過程的伯宗夫人才走了出來,並向丈夫提出了自己對他同僚們的看法:

「剛才的宴會上,您和大夫們之間的交談我都聽見了;通過你們彼此之間的談話和議論,我覺得大夫們的才幹和能力確實是不如您的;但現在晉國的內部,普通國人們不敬重愛戴居上位的貴族大夫們已經很久了,一旦國家有什麼變故的話,為了轉移上下之間的矛盾,有些嫉妒您才華和得寵程度的小人,就會故意把針對的矛頭指向您,讓災難降臨到您的頭上。

之前,我曾多次勸您要謹慎謙虛,避免樹敵、得罪人過多,但您就是不肯聽從我的勸告,我也不勉強您了;如今國家有動蕩不安的潛在隱患,極大的危機即將到來,我們家沒有足以避禍的財富和人脈,您現在一定要預先準備,多多結交一些品德高尚、為人正直的賢良之士,將來即使有什麼難以預測之事,也好憑藉他們的幫助來讓我們的兒子躲避災禍(這裡伯宗夫人所說的『伯宗與她的兒子』,就是日後的楚國太宰、在鄢陵之戰中為楚共王顧問的楚重臣『伯州犁』。)

伯宗覺得夫人的話沒錯,於是接受了她的勸解,此後也處處留心,有意識地與朝堂上的品行賢良高尚的同僚搞好關係;其中,伯宗與大夫畢羊的關係最好,關係猶為密切。

另外,伯宗也一直都和欒氏別支成員欒弗忌往來密切,互通有無;兩人的性格相近、意氣相投,在晉國朝堂上互為倚助,關係更是緊密。

但除了畢羊和欒弗忌外,就沒聽說伯宗在朝堂上還有其他好友了,郤氏成員那就更談不上了。

周簡王五年(前581年)年初,一直重用、信任、倚仗伯宗的才華和智慧,為自己出謀劃策、為國家排憂解難的晉國國君、諸侯霸主晉景公,突然之間得了重病,無法繼續處理國政,因此命晉太子州蒲代為執掌晉國朝堂,同時讓中軍將兼執政大夫欒書、中軍佐荀庚(中行庚)輔佐太子治理國事,共同維護晉國霸業的穩固。

六月,被焦慮和恐懼的心情折磨了大半年之久的晉景公,再也支撐不住,在身心皆損的情況下,病逝於國都新田,臨死之前也沒能吃上這一年新收的麥飯(有關晉景公之死,史書上有不同的記載,因為與目前要講述的歷史無關,這裡就不再詳細敘述了,一筆帶過;下一次再說那個『陷而卒』的故事)。

晉景公薨逝之後,晉太子州蒲在執政卿士之首的中軍將兼執政大夫欒書和中軍佐荀庚(中行庚)的擁戴尊奉之下,順利地繼承了晉國國君之位,即晉國第二十七任晉侯——晉厲公;晉國的歷史,又進入了新的一頁。

晉景公去世了,晉厲公也成為了新的晉侯,那麼伯宗又將遭遇什麼樣的命運呢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冬,因為得到了鄭國的重新歸附,晉國聯盟隱隱又壓過楚國聯盟一頭;而為顯示這次來之不易的外交勝利,於是晉景公便向各諸侯盟友們發出了邀請,請大家都趕到衛國的蟲牢(河南新鄉封丘縣北)來,舉行新的會盟儀式。

當時,接到晉景公通知的晉國盟友們——鄭悼公、魯成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曹宣公、杞桓公、以及邾國國君邾子,都按時趕到了蟲牢會盟地,與先期到達的盟主晉景公進行會面,並重申了之前的盟誓。

『蟲牢之盟』圓滿結束之後,意猶未盡的晉景公想要再次與盟友們進行商議,以確定下一次舉行會面和結盟的時間及地點,順便重申『蟲牢之盟』的盟友友誼。

不湊巧的是,當時宋國國君宋共公因為國內實在是有事(宋國這時候爆發了『子靈之亂』),不想再在外面耽擱事情,於是便派宋國大司寇向為人為代表,代替自己參拜晉景公,然後委婉地向晉景公表示了宋共公心裡的意思——宋國國內剛剛發生了「子靈之亂」,商丘的形勢也許會有變化,自己身為國君,必須要馬上回國去處理軍政事務;所以盟主(晉景公)下一次要召開的諸侯會盟,寡人就不能親自前來參加了;但請盟主您放心,宋國還是要參加會盟的,將以宋國正卿為代表,準時出席下一次諸侯盟會。

雖然宋共公的姿態已經放得很低了,但這種『不識趣、不捧場、不給面子』的行為,身為諸侯盟主的晉景公很是不滿;可當時諸侯會盟才剛剛結束,晉景公不好馬上就出手去教訓宋共公;所以,晉景公思慮再三后,還是勉強忍下了這口氣,等以後有時間再說。

就在『蟲牢之會』結束后的第二年,即周簡王元年(前585年)三月,緩過勁來的晉景公就開始對宋國進行秋後算賬了——他以『立場不堅、意欲背盟』為理由,並聯合了衛、鄭兩個盟友,以及伊洛戎族的軍隊,會合晉軍一起出兵去攻打宋國;晉景公就是以此來懲罰宋共公的『不識相、墮霸主顏面』之過。

但此次出兵伐宋之役,晉國並沒有讓執政卿士們出征,而只是派出了大夫伯宗和夏陽說兩人領兵;另外,還有盟友衛國大夫孫良夫、寧相所率的衛軍,以及盟友鄭國軍隊、伊洛戎、陸渾戎、蠻氏的軍隊,合兵一起入侵宋國。

當聯軍進入宋國境內后,就駐紮在鍼地,並沒有及時攻打宋都商丘;而宋國人對晉國聯軍的到來也並沒有多少的驚慌恐懼,國都商丘的防守也不甚嚴(其實宋人早就知道,這次晉國發兵來攻,是晉景公本人在發泄對宋國君臣的怒氣而已,又不是真的要和宋國大打出手)。

晉景公確實只是想以此來警告一下宋國而已,並沒有真的和宋國開打、就此斷盟決裂的想法,也更沒有去襲擊其他盟友的舉動;因此,這一次的伐宋之役,晉國聯軍只是以威脅為主、而以攻伐為輔;雙方象徵性地在宋國境內比劃交戰了幾下,領軍的伯宗也就順勢從宋國撤兵了。

但就在撤軍回國的途中,領兵伐宋的晉軍副將夏陽說不知何故,居然傻乎乎地一定要襲擊盟友衛國的國都,以圖建立軍功(腦袋被驢踢了么)——他在路過衛國境內時,突然對主將伯宗建議說:

「雖然我們攻擊楚丘(衛都)不一定能順利進入城池,但總可以多抓一些衛國的俘虜回去;這樣,即使國君以我們對宋作戰沒有取勝而怪罪下來,我們也不至於犯死罪。」

身為晉景公的心腹親信,伯宗自然不是夏陽說這種頭腦稀里糊塗、搞不清國君真實用意的傻瓜能相比的;而面對夏陽說的『與衛國開戰』這種昏了頭的請求,伯宗更是立即加以否決,並進一步駁斥他說:

「你這樣是不行的!衛國是我們的忠實盟友,又對晉國信任無比;這次伐宋歸來,他們的軍隊之所以駐紮在郊外、而不是入城嚴加防守,就是對我們表示絕對的信任和忠誠;如果你行此不義之舉,突然襲擊他們的話,那你這就是丟棄了我們晉國好不容易才得來的信用;雖然你可以多抓一些衛國的俘虜,但晉國都因此在盟友中沒有信義了,那你做的這些還有什麼用?國君今後還能用什麼名義去獲得諸侯們的擁戴呢?」

於是,伯宗馬上取消了夏陽說的統兵權,然後帶領晉軍加速離開了衛國、返回了國內;事後,得知伯宗制止了夏陽說的作死攻衛行為、為晉國和自己維護了道義、信用之後,晉景公更加對伯宗禮敬有加,視其為晉國的「良臣賢士」,愈發加以重用。

因為有國君的倚重和信任,且對國事的參與也多有功勛,因此晉國的很多卿士大夫們都對伯宗刻意接近、奉承,搞好關係;長此以往之下,即使賢德、明禮如伯宗這樣的人,在聽多了、見多了別人的奉承話、吹捧事後,不免也沾沾自喜、虛榮自負起來;而在日常的待人處事中,伯宗也逐漸有了一些直言強辯、盛氣凌人的態度了。

伯宗的夫人見丈夫倚仗著國君的信任和一些『微末之功』,逐漸開始有『飄然、膨脹』態度了,擔心他會因此而遭到一些嫉妒他的人的報復陷害,於是便經常地勸告他,還舉例說:

「盜賊憎恨屋子的主人,百姓討厭管理他們的上位者;朝野內外,有喜歡好人的人,更有憎恨妒忌好人的人;你喜歡直言批評別人,必定會得罪那些陰暗好妒的壞人,長此以往,恐怕災禍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盜憎主人,民愛其上。有愛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惡之,禍必及身矣。』

伯宗夫人說這話的意思,是讓伯宗不要務虛名而取實禍,應該繼續低調、謙虛的做人。但此時的伯宗,已經習慣了在朝堂上被人眾星捧月、交口稱讚的日子,也享受著自己侃侃而談,讓國君嘆服、諸卿士大夫敬仰的感覺;因此,他根本聽不進夫人的逆耳忠言,依舊我行我素,直來直往,在朝堂上不斷發表自己的意見。

伯宗這個態度,讓其他的卿士大夫們越來越忌憚、提防他,其中尤以郤氏家族為甚;這個時候,郤至、郤犨還沒有入卿位,郤錡也剛剛晉陞為上軍佐,郤氏的勢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對伯宗暫時還沒什麼辦法;但忌恨的種子已經栽下,就看什麼時候發芽了。

某一天,伯宗上朝完畢后返回家中,猶自滿面春風、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而他的夫人看見了他這種興高采烈的樣子后,很是不解,於是問他說:

「你今天好像很高興的樣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伯宗則笑呵呵地回答夫人說:

「我今天在朝堂上的精妙發言,得到了國君和大夫們的一致讚譽誇獎,大夫們還誇我知識淵博,就像先大夫陽子一樣(伯宗口中的『陽子』,即晉文公時代的老臣,晉襄公繼位后的太傅——陽處父)。」

伯宗本以為這麼說,夫人也會像朝堂上的大夫們一樣,誇獎他有才華、有見識;可伯宗夫人聽完丈夫的回答后,卻一反常態地擔憂起來,告誡丈夫說:

「顆粒飽滿的穀子,外表不會很漂亮;至真至理的名言,也不必過多的言辭來修飾;陽子(陽處父)當年就是言語華麗而實幹不足,謀略也差強人意,後來因此遭遇了殺身之禍;說你像他,不是在諷刺嘲笑你么?這還有什麼高興的!」

聽見夫人說出了這麼有哲理的話,伯宗到底是聰明睿智的高才之人,也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自己平日里自負慣了,也許確有忽視、慢待同僚,搶他們風頭的時候,因此也可能在無意中得罪了人;於是,伯宗便對夫人說:

「那這樣吧,過幾天我請諸位大夫們到我們家來飲宴聚會,你到時候就偷偷躲在後堂,聽一聽我們的談話,看我和大夫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一個狀態。」

伯宗夫人便答應了。

伯宗此舉,是考慮到參加飲宴時的人,因為氣氛輕鬆、心情舒暢,再加上酒精的作用,那是一定會顯露平常時多少有些隱藏的真性情的,言談舉止間也會暴露自己的秉性(這種事情,即使是兩千多年後的現在,也是一樣一樣的)。

而伯宗要請同僚們飲酒,並讓夫人在後堂偷聽,就是要趁機來了解同僚們的真實性格,以及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不得不說,伯宗作為晉國少有的睿智賢明之人,其思想和手段還是非常高明的。

幾天之後,伯宗果然邀請了諸多卿士大夫們到自己的私宅中飲酒、聚會,高談闊論,發表對晉國朝堂上軍政要務的己見,以及對內外局勢的看法和建議;大家高談闊論了許久,才結束了這次宴會(至於這裡面有沒有郤氏成員,史書上沒說,估計也沒有)。

等卿士大夫們全都走了之後,在後堂中全程聆聽了伯宗和同僚們在宴會上的言談舉止過程的伯宗夫人才走了出來,並向丈夫提出了自己對他同僚們的看法:

「剛才的宴會上,您和大夫們之間的交談我都聽見了;通過你們彼此之間的談話和議論,我覺得大夫們的才幹和能力確實是不如您的;但現在晉國的內部,普通國人們不敬重愛戴居上位的貴族大夫們已經很久了,一旦國家有什麼變故的話,為了轉移上下之間的矛盾,有些嫉妒您才華和得寵程度的小人,就會故意把針對的矛頭指向您,讓災難降臨到您的頭上。

之前,我曾多次勸您要謹慎謙虛,避免樹敵、得罪人過多,但您就是不肯聽從我的勸告,我也不勉強您了;如今國家有動蕩不安的潛在隱患,極大的危機即將到來,我們家沒有足以避禍的財富和人脈,您現在一定要預先準備,多多結交一些品德高尚、為人正直的賢良之士,將來即使有什麼難以預測之事,也好憑藉他們的幫助來讓我們的兒子躲避災禍(這裡伯宗夫人所說的『伯宗與她的兒子』,就是日後的楚國太宰、在鄢陵之戰中為楚共王顧問的楚重臣『伯州犁』。)

伯宗覺得夫人的話沒錯,於是接受了她的勸解,此後也處處留心,有意識地與朝堂上的品行賢良高尚的同僚搞好關係;其中,伯宗與大夫畢羊的關係最好,關係猶為密切。

另外,伯宗也一直都和欒氏別支成員欒弗忌往來密切,互通有無;兩人的性格相近、意氣相投,在晉國朝堂上互為倚助,關係更是緊密。

但除了畢羊和欒弗忌外,就沒聽說伯宗在朝堂上還有其他好友了,郤氏成員那就更談不上了。

周簡王五年(前581年)年初,一直重用、信任、倚仗伯宗的才華和智慧,為自己出謀劃策、為國家排憂解難的晉國國君、諸侯霸主晉景公,突然之間得了重病,無法繼續處理國政,因此命晉太子州蒲代為執掌晉國朝堂,同時讓中軍將兼執政大夫欒書、中軍佐荀庚(中行庚)輔佐太子治理國事,共同維護晉國霸業的穩固。

六月,被焦慮和恐懼的心情折磨了大半年之久的晉景公,再也支撐不住,在身心皆損的情況下,病逝於國都新田,臨死之前也沒能吃上這一年新收的麥飯(有關晉景公之死,史書上有不同的記載,因為與目前要講述的歷史無關,這裡就不再詳細敘述了,一筆帶過;下一次再說那個『陷而卒』的故事)。

晉景公薨逝之後,晉太子州蒲在執政卿士之首的中軍將兼執政大夫欒書和中軍佐荀庚(中行庚)的擁戴尊奉之下,順利地繼承了晉國國君之位,即晉國第二十七任晉侯——晉厲公;晉國的歷史,又進入了新的一頁。

晉景公去世了,晉厲公也成為了新的晉侯,那麼伯宗又將遭遇什麼樣的命運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蠱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蠱士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章短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