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最後的戚家軍

第122章 最後的戚家軍

第123章最後的戚家軍

林海沒想到岳王神像後頭還有人,於是起身前往查看,馮一刀和歪嘴也趕緊跟上。

到了岳王神像的後頭,只見一名男子正搖搖晃晃地從地上爬起來,嘴裡罵罵咧咧道:「哪個撮鳥在前頭大放厥詞?擾了爺爺的清夢。」

歪嘴聞言大怒:「你這賊廝罵誰撮鳥呢?」

馮一刀鏘地一聲從腰間抽出刀來,卻被林海一把拉住:「且慢,這人好像是我的舊相識。」

那男子剛從地上爬起來,林海上上下下掃了他幾眼,只見他髮髻鬆弛,衣袍凌亂,腳步虛浮,渾身散發著濃重的酒味,一時之間又懷疑自己認錯了。

男子聽到林海的話,半睜著惺忪的睡眼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忽然道:「你不是那個……那個濠鏡的林老闆?」

「吳兄弟,果然是你?」林海這才確認眼前這個醉漢就是那個邀請他到浙江買七里絲的商業間諜,名字他記得是叫吳國毅。

雖然兩人只在濠鏡打過一次照面,但林海打通江南的生絲貨源渠道多虧了吳國毅,所以對他的樣貌記得很清楚。

只不過上次見面時此人身姿英挺,一舉一動頗有軍人風範,和眼前這個不修邊幅的醉漢實在相去甚遠,所以林海才一時之間不敢確認他的身份。

「是我。」吳國毅的酒好似是醒了一些,「方才在岳王神像前祝禱的原來是林老闆,吳某竟不知林老闆有如此大志。」

「讓吳兄弟見笑了。」林海想起此人是山陰吳氏的間諜,而且本身又姓吳,搞不好就是吳家的遠支子弟,因此頗有點後悔方才沒有事先看看神像後頭是否有人。

那吳國毅又道:「在岳王面前誇下如此海口,卻不知打算如何殄滅建奴?」

「林某隻是隨口一說罷了,吳兄弟莫要當真。」林海不想和他廢話,「若是沒有其他事,林某就先告辭了。」

「林老闆莫非當吳某是傻子,豈會有人在岳王神像前隨口胡說?」吳國毅說著又道,「兄弟好心提醒一句,林老闆若是想北上投軍的話,千萬莫要去東江,更不要去登萊。」

林海奇道:「兄弟這話是何意?」

吳國毅道:「登萊和東江兩鎮都已掉進錢眼裡了,這是吳某親眼所見。林老闆家財萬貫,若是去了必定會被吃干抹凈,吳某言盡於此,林老闆好自為之。」

「兄弟為何要提醒林某?」林海搞不懂這吳國毅是什麼路數,於是又多問了一句。

只聽吳國毅回道:「吳某和建奴有血海深仇,林老闆既然有志從軍滅奴,吳某自然要好心提醒你一句。」

林海聽得心中一動,此人莫非還不知道他如今的身份,於是道:「林某已在舟山捐了個掌印千戶,吳兄弟不知道嗎?」

「吳某不知。」吳國毅搖了搖頭,「你既是要打建奴,為何要在舟山從軍?」

話剛說完,他就想明白了,林海之所以在舟山捐官,無非是方便和山陰吳氏搞走私罷了。此人終究是個逐利的商人,可笑自己竟然還信了他的鬼話。

「原來林老闆果然只是在岳王神像前隨口一說,是吳某自作多情了。既是如此,吳某就此告辭。」

吳國毅說著抬腳就走,卻被林海一把拉住:「且慢,我問你一句話,你方才說和建奴有血海深仇,究竟是怎麼回事?」

「此事與你何干?道不同不相為謀。」吳國毅想要甩開林海繼續前行,卻發現已被拿住了關節,他哪裡知道林海是特種擒拿術的高手。

「誰說我方才是隨口一說?在舟山就不能打建奴么?」林海聽吳國毅方才的話似乎對邊軍很不滿,於是接著又道,「吳兄弟若是報仇無門,林某將來帶你去殺韃子。」

吳國毅盯著林海看了幾眼,看他神情不似作偽,更何況在岳王神像前胡說八道也確實有點匪夷所思,於是道:「敢問林千戶準備何時北上去打建奴?」

林海放開吳國毅道:「除非吳兄弟先告訴林某,你和建奴究竟有什麼血海深仇?」

「我爹和兩位兄長死在韃子手上,算不算血海深仇?」吳國毅說著又道,「更何況,我吳家先人跟著戚大帥南征北戰,吳某的曾爺爺在浙江和福建抗過倭,在薊鎮打過蒙古韃子,在朝鮮殺過小日本。如今建奴在遼東肆虐,即使沒有家仇,吳某乃忠良之後,難道就報不得國讎?」

林海聞言肅然起敬:「原來吳兄弟是戚家軍的後人。」

吳國毅神色黯然道:「不光如此,我自己也勉強算是戚家軍,只可惜如今卻成了孤魂野鬼。早在四年以前,大明就再也沒有戚家軍了。」

林海心中一動,想起天啟元年渾河邊那場慘烈的大戰,不由問道:「吳兄弟莫非是渾河血戰中犧牲的戚金將軍所部?」

沒成想,就這麼一句話忽然觸動了這七尺男兒的心弦,吳國毅竟然止不住地放聲大哭起來,一時之間淚落如滾。

他彷彿又看到那赤色的渾河水,那是被上萬明軍將士的鮮血所染紅的,裡面有他自幼跟隨的戚金將軍,還有朝夕相伴的同袍們。

那一戰,明軍一萬三千步兵救援瀋陽,走到半路上瀋陽已失陷,明軍在野戰中硬剛數倍於己的敵人,在步騎炮皆備的后金主力輪番攻擊下堅如磐石,最終奴兒哈赤付出了上萬精銳才獲得慘勝,雙方的死傷基本相當。

如果不算通州的那場火拚,這是吳國毅所經歷的第一場戰爭,也是他迄今為止唯一的實戰經驗。這一戰他在渾河南岸的浙軍陣營中,先是目睹了渾河北岸近萬川軍的壯烈覆滅。

這支川軍以三千石柱兵和四千酉陽兵為中堅,這些土司兵身披厚甲手持鉤槍,唯一的遠程打擊武器是毒弩。

他們經歷了長途跋涉,剛剛渡過渾河立足未穩就遭遇后金騎兵,只能在沒有任何防禦工事的野外迅速結陣。

此時的后金自薩爾滸之後連戰連勝,正是士氣高昂的時候,右翼四旗的紅巴牙喇兵不待車綿甲到位,直接就上馬沖陣,準備靠他們的殺手鐧近距離騎射來一舉擊潰明軍。

這真不是他們太狂,畢竟此時的遼東明軍見賊而逃已是上勇,不出意外的話,只需他們衝到陣前一波近距離的箭雨,明軍的陣營就會亂成一鍋粥,之後就會變成待宰的羔羊。

然而川軍的陣營不動如山!

右翼四旗的精銳接連沖陣三次,繞著川軍的步兵大陣抵近射擊,不僅沒能撼動川軍營盤,反而被殺傷數千,參將布剛和游擊郎格、石里泰等中高級將領被川軍生擒。

奴兒哈赤見狀不妙,又投入左翼四旗,八旗精銳將川軍團團圍住四面進攻,在車的掩護下披甲沖陣,仍是不能取勝。

最後還是撫順駙馬李永芳用重金收買瀋陽的遼東明軍降卒,調來剛剛繳獲的明軍大炮,對著川軍陣營一通狂轟……

可嘆川軍兵種單一,又被重重包圍,對炮兵根本沒有任何可用的反制手段,只能用又累又餓的血肉之軀去硬扛。

終於,川軍的陣型被打亂,八旗精銳趁機衝殺,三千石柱白桿兵死戰不退,幾乎全軍覆沒,殘餘川軍退入浙軍的陣營中繼續戰鬥。

浙軍和川軍本來存在嚴重矛盾,雙方在通州曾因口角爆發大規模火拚,連大炮都用上了。

但親眼目睹了川軍的硬氣后,浙軍將士徹底服氣,不僅沒有在川軍在對岸拖住后金主力時趁機開溜,而且接納了川軍殘部進入陣營。

相比之下,李秉承、朱萬良、姜弼三位總兵帶著一萬多名遼東本地步騎,先是冷眼看著不遠萬里前來援遼的川軍被屠殺,后又被左翼四旗一擊而潰,主將帶著遼東鐵騎瘋狂逃命,步兵則被后金肆意屠戮。

此時渾河邊上的明軍只剩下三千浙軍,以及被他們接納入營的數千川軍殘部。

川軍殘部早已飢疲交加,而浙軍則絕大部分都是生瓜蛋子,除了戚金所部三百人是從真定帶來的老兵,剩下的全是張名世新近從浙江招募的新兵。

但這些新兵並沒有被八旗嚇倒,他們趁川軍拖住后金主力,在渾河南岸挖掘壕溝,聯車為營作為防禦工事,依託車陣用火器禦敵。這是戚繼光在薊鎮時的車陣戰法,被這支勉強可稱為戚家軍的部隊繼承了下來。

后金方面不敢大意,也祭出了對付火器部隊的常用戰術,第一排還是車,第二排是背著重箭的騎射手,借著車的掩護前進,在火器打放的間隙抵近還擊,第三排則是包衣,推著裝滿泥土的小車負責填壕。

等到壕溝填平,最後一排人馬皆重鎧的鐵騎就開始直接衝擊浙軍的車陣。

其實后金是很少採用衝擊戰術的,他們的看家本領是騎射,不是離得很遠的那種撓痒痒式的拋射,而是近距離直射,當時的明人甚至將其形容為五步射面。

但這並不代表后金不會使用衝擊戰術,當連番騎射打不開局面時,后金也會直接衝擊。他們用來沖陣的也不是網路上曾謠傳多年的所謂后金重步兵,而是人馬皆重鎧的重騎兵。

早在薩爾滸之戰時,后金就見識過浙軍車營的厲害,當時東路軍劉率領的南兵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加上這次被白桿兵打得有點心虛,老奴直接就押上了人馬皆重鎧的鐵騎。

然而浙軍的陣營沒那麼容易被攻破,他們依靠戰車和川軍殘部的長槍厚甲堅守陣地,再用鳥銃和輕型火炮向敵軍反擊,八旗精銳輪番衝鋒始終無法把明軍打散,又一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最終,浙軍的彈藥全部打光了,孤立無援的明軍被生生耗死。

除了以酉陽兵為主體的三千殘部順利突圍,在冉天胤等川軍將領的帶領下逃回遼陽,包括三千浙兵和三千白桿兵在內的近萬明軍永遠留在了渾河邊上。

這一戰,明軍主將川浙總兵陳策、副總兵童仲揆戰死,統領石柱兵的秦邦屏、統領酉陽兵的冉見龍、統領浙兵的戚金和張名世全部戰死,壯烈犧牲的明軍將領還有吳文傑、周敦吉、袁見龍、鄧起龍、雷安民等人。

吳國毅的父親是戚金的親兵隊長,他本人和兩位兄長也是戚金親兵,突圍之時主將戚金和他的兩位兄長都已經戰死,吳國毅則和他爹一起隨酉陽兵逃回遼陽。

突圍的殘部攜帶八旗兵首級謁見遼東巡按張銓,張銓下令照例給賞,不少士卒都在階前痛哭,表示不願領賞,只想為主將報仇。

此後,吳父留在遼陽城中,在城破之際奮勇殺敵,最終壯烈殉國。

林海看吳國毅這七尺男兒突然大哭,也是大為動容,他知道肯定是自己猜對了,於是上前拍著他的肩膀道:「國毅兄弟,戚老將軍和令尊的血不會白流,我們一定能把建奴趕回老家去。」

吳國毅止住哭聲,黯然道:「事到如今,我也不指望朝廷能滅了建奴,只希望這輩子能多殺幾個韃子。」

林海有些詫異,這年代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建奴被掃平只是時間問題,畢竟萬曆朝的朝鮮之役、楊應龍之亂都持續了七八年時間,天啟元年爆發的奢安之亂也持續至今,建奴之患也未見得就比這些更厲害。

更何況,自天啟元年佔領廣寧以來,后金近四年來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新的戰果,甚至連廣寧城都一把火燒了,退回三岔河以東。即使在很多朝廷大佬看來,這建奴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遲早要步楊應龍等人的後塵。

站在天啟五年這個時間點,即使某些有識之士能看出大明氣數已盡,恐怕也很難預見最後問鼎天下的會是帶有濃厚部落制印記的后金。

畢竟誰也無法預見皇太極將在一年後成為後金新汗,且此人乃是百年難遇的蓋世雄主,幾乎憑一己之力扭轉了后金政權的命運,這真可謂是時也命也。

林海不知道吳國毅的想法為何會異於常人,但他卻很想把此人收為己用。

「我也覺得光靠朝廷是決計不能剿滅建奴的,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在舟山捐官的原因。」

林海說著看了一眼岳王神像,沉聲道:「但我還是那句話,渾河邊上那一萬華夏英靈的血不會白流,絕對不會!」

只要我們仍記得這一戰,只要仍有人記得那些在渾河邊壯烈犧牲的名字,這些華夏英靈的血就沒有白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海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晚明海梟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章 最後的戚家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