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

唐朝的紙業已經頗為發達,甚至還有風雅之士會自己在各種各樣與市面上不同的紙,再以自己的名號為其命名,傳為雅事。

仙畫中的造紙術在他們看來挺簡單的。

但李世民並未因此就忽視仙畫之中所傳遞出來的信息。

這製作仙畫的是後世之人,思其語氣,她應該也不知這東西居然會被他們這些祖輩先人看到。

那到底是誰把仙畫掛在天上的呢?

李二覺得,這必是上天的旨意。

是示警,還是預言?

或許,他能在後續的仙畫中找尋出上天的真正意圖。

……

【發明了紙之後,知識變得更易理解。一大例子是,從商周時期一直到我們現代,文字的表述和文章的長度其實一直在變化。商周時期的甲骨文,言簡意賅,需要用兩三千字表達的東西,他們可能幾十個字就完事。是因為先人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比我們更優秀嗎?那肯定不是,還是因為載體的容納程度有限,刻不下。而起源於漢代,盛於南北朝時期的駢文,喜歡堆砌辭藻,走的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路子。更別提到了現代,我們有動輒幾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和科學著作。幾百萬字,刻在龜甲上或者是竹簡上,工匠都得累死。】

【所以說,有了紙,才有了後期文學和思想的井噴式發展。】

天上的畫面從甲骨文,再到兩三行短句的《詩》,再到成一小段的《論語》,然後是長篇的駢文。

速度加快。

再到現代人熟知的白話小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和《紅樓夢》。

速度再加快。

一頁頁的書翻過,只見密密麻麻的字排列在一起,

歷史的演變長達上千年,但在視頻里卻被濃縮成為了幾秒鐘,更給人直觀的感受。

......

「百萬字!」劉徹驚訝得轉身問站在一側的司馬相如:「我記得司馬卿家的《子虛賦》和《上林賦》亦不過千字。」

他很喜歡司馬相如寫的賦,當時讀《子虛賦》的時候,手不釋卷,挑燈夜讀。《子虛賦》寫的是梁孝王打獵的情景,後來司馬相如又為他寫了《上林賦》,規模比前作更為宏大,篇幅也更長,用豐富的辭彙描寫了上林苑中的風景與天子打獵時的場面,又在其中委婉地勸諫了自己不要過於奢侈,不要沉迷於田獵之事。

《上林賦》一出來,劉徹就將司馬相如封為了郎官。

他記得自己看的時候,覺得篇幅極長,辭藻昳麗。但此刻想一想,這兩篇加起來也不過是幾千字而已。

百萬字的篇幅!到底寫了些什麼?

司馬相如苦笑:「微臣所有的賦加起來,亦僅萬餘字而已。」

他的眼中流露出嚮往,百萬字的作品,他也很想要看看啊!

劉徹想到百萬字的內容如果刻成竹簡,那堆起來可不是真的有山這麼高?工匠真的得累死。他越想越覺得有趣,也越覺得這後世之人性子促狹開明。

衣食無憂的環境才能養成如此的性格,不知她所生活的後世,具體是什麼模樣。若說她是貴族,言語之中卻並無任何他所熟悉的居於上位的優越感,而若是平民,以女子之身,各種知識與典故拈手就來......

......

仙畫中又開始出現了新的場景。

一群人圍在高大的城牆邊,對着張貼在牆上的告示指指點點,而高台之上,有穿着官服的人,指著告示為其宣讀着什麼。

【而且紙的出現還可以讓政令變得更通達,文字的表述變長,理解起來也就更清晰。皇帝在宮中下達的詔令也不用太擔心會被下面的人曲解。像是唐宋時期,官府所下的詔令都會用極大的紙張寫好然後張貼在城門或者是衙門前,進城之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一目了然。根本不用去猜什麼意思,上面就寫得清清楚楚。】

......

李斯激動的對嬴政道:「陛下!此法可用!」

嬴政雙手背於其後,臉色淡然,實則心中也很振奮。

他當然看到了仙畫中的場景。

結合講說很容易就能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

這麼大的紙張!

這個場景正中了嬴政目前的痛點——秦朝統一六國之後,他致力於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規範全天下的語言。

但現實的阻力是極大的。

之前六國各有法度,民眾也習慣了這樣的法度。而且每個國家的口音都不盡相同,甚至一個國家內部還分有好幾種不同的口音,每一鄉皆不同!他派下去的吏目完全不夠用,也很難順利的開展工作,於是只能從當地又徵召熟悉事務之人,這些人也被稱為新地吏。

對政令的解釋權就掌握在了這些吏目手中。

如其盡職盡責,那自然好極。但若這些吏目沆瀣一氣,那就會造成政令的不通,甚至是曲解!

如果習得仙畫中的方法,將政令和解釋寫在大紙之上然後張貼於城門以及官衙邊,再由專人負責向民眾講解……

就算沒有紙,也可以先用竹簡或木板!

此法的確可學!

嬴政沉聲下令:「著尚方令,於宮中設立造紙坊,專研造紙之術!孤要儘快見到紙張的出現!」

趙高領命:「遵旨!」

他在心中也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看來這造紙坊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香餑餑,他是不是要安插幾個自己的人進去呢?

……

【更關鍵的是,有紙才能有之後的印刷術,從而讓知識的傳播發生了革命性甚至是顛覆性的進步。】

【我們拿《論語》來舉例子,《論語》總共有20篇,如果用竹簡來書寫,大概需要兩千片竹簡才能夠寫完。但如果換成紙訂的書,也就那麼薄薄的一冊,便於攜帶也便於閱讀,關鍵是還更便宜。一個平民的家裏是不會有錢也不會有空間來收藏一套竹簡的《論語》的,但肯定會有空間收藏一本紙訂的《論語》。設想,在始皇嬴政的大秦時代,一位秦人從都城咸陽來到東海之濱,他的車駕就這麼大,讓他帶上一套竹簡做的《論語》,那可能是為難了他。但若是這樣一本薄薄的《論語》,卻沒什麼困難。這就讓知識的傳播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再加上它的製作成本更低,價格也就更低,從而也讓知識從廟堂之上來到了平凡百姓的家裏。】

【可以說,紙和印刷術的出現,打破了貴族對知識的壟斷,促進了更多讀書人的出現,才有了後續的科舉制,才保證這些封建王朝們對於人才選拔的可行性。】

……

漢朝。

大儒董仲舒心中激蕩不已:

聖人所書《論語》!

看來在後世,儒家依然存在,聖人之言依然存在。

劉徹卻以自己身為帝王的敏感注意到了一個詞:科舉。

聽意思,像是一種舉薦人才的制度。而且仙畫對其頗為推崇。

他滿心期待仙畫多講一點,自己好抄作業,沒想到對方卻只是提了這麼一句就沒下文了。

劉徹有點抓狂但是又很無力:……你倒是告訴朕,科舉究竟為何呀!

他問身邊的心腹大臣。

他身邊的主父偃猜測:「結合仙畫之前所說,平民中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科舉制應該就是針對他們而設。」

他這番話換來了在座權貴們的怒目。

主父偃不為所動,絲毫不怕得罪他們。他深知自己之前向陛下進言推行《推恩令》,將諸侯的封地與力量進一步削弱的時候,就註定了自己只能忠於陛下。他就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陛下想要打西,他就把刀鋒調轉向西。陛下想要網羅天下人才,那他就為他網羅天下的人才。

至於這是不是觸犯到了權貴們的利益?

他可先管不了那麼多。

......

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境況,從仙畫中解讀出來的信息也都不一樣。

但接下來的仙畫,卻給了他們同樣的震撼。

......

【印刷術也是四大發明之一,它和紙的出現息息相關,這個我們稍後會講到。這兩大發明,不僅僅是影響了我們國家,甚至還影響到了全世界!】

鏡頭拉遠,抬高。

一幅遼闊到出乎大家想像、精美細緻到也出乎大家想像的疆圖出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從海洋到陸地,從亞洲到歐洲。

最後,藍色的星球出現在了畫面里,一根根彩色的線條從亞洲的東方出發,迅速的連接到了其餘各地,顯示出造紙術對全世界的影響。

......

嬴政凝視仙畫,表情怔然,想說什麼卻發現被堵在了嗓子眼,巨大的驚駭讓他根本說不出來。

這是什麼地方?

是大秦嗎?

不,不!大秦的疆域他爛熟於心,巡視數次,這疆圖比大秦的領土大上幾倍甚至十幾倍!

那是仙畫中所說的「全世界」?

孤以為孤富有四海,卻沒想到大秦只佔據了整個世界的小小一角!

漢朝。

劉徹激動得向前邁了兩步,伸手朝天似乎想要觸碰到天上的光幕,但卻最終只能黯然放下。

他啞著聲:「原來天下竟如此遼闊!」

他睜大眼睛,努力從這副疆圖上尋找到漢朝的蹤跡,很快就發現了熟悉的輿圖線條,發出了暢快的笑聲。

他又找到了匈奴所在:「朕原以為將匈奴逐出漠北,便已經到了天之盡頭,沒想到盡頭之外,竟然天外有天!」

劉徹忽然生出一股豪情,他的理想是不是應該遠大一點?

比如把疆土再往西擴展那麼一點點。

唐朝。

李世民袖手而立,他今日穿着圓領袍衫,戴着襆頭,看上去如中年文士一般。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贏得了西域眾部落的歸順,被稱為「天可汗」!

他看了仙畫展現出來的世界地圖之後,沉默了半瞬,這才和身邊的長孫皇后感慨道:「觀音婢,朕知往西有龜茲、烏孫、大月氏諸國,再往西有大秦。卻不知這天下原來超出了你我想像。想想,朕竟對『天可汗』一稱沾沾自喜,何其可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