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031 二更

31. 031 二更

大年初一,宋書玉醒來時,天已經大亮。

家裏安安靜靜的,外面只有苗秀英和劉桂芝的說話聲。

「媽,要不要叫書玉?這都快十點了。」

苗秀英擺手:「不用,孩子一年到頭辛苦得很,就讓她今天休息一會兒吧。」

這讓宋書玉賴到了中午十一點才慢悠悠地起來。

起床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今天的飯菜也很風聲,就是桌子上的氣氛有些奇怪,奶奶跟謝錚之間好像一下子就生疏了許多。謝錚一直想討好奶奶,但奶奶總用那種複雜的眼神看着他,態度也冷淡了一些:「阿錚,你自己吃吧,奶奶吃得差不多了。」

不光飯桌上不對勁兒,下午,苗秀英還跑到宋書玉的房間里問她能不能弄到回城的指標。

憑宋書玉現在的人脈,弄個回城的指標有什麼難的。

宋書玉好奇地問:「奶奶幫誰要的?不會是阿錚吧?我可弄不到京城的指標。」

「京城的不行,省城也行,其他的也可以。」苗秀英要求沒那麼高,她現在只想讓謝錚回城,斷了他的念想。

明明昨晚還好好的,睡了一覺起來,奶奶態度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宋書玉心裏隱隱有譜了,她不知道該不該挑明的好,挑明了奶奶肯定更忌憚。但是不說吧,奶奶又催著宋書玉給謝錚弄工作指標。

工作指標不難弄,但宋書玉不想改變謝錚的人生軌跡,她怕變動太大,會影響到謝錚的高考。萬一他沒考上,或者只考了個大專怎麼辦?

哎,重生之後,怎麼還是有不少事不在她的控制之中呢。

見宋書玉沒有答應,苗秀英更着急了,催她:「要不你就給他弄個上大學的名額,阿錚學習這麼好,不念大學太可惜了。」

高考一開放,工農兵子弟大學的含金量直線下跌。

謝錚要是沒能力考大學,弄個名額一輩子也平平順順的,很不錯。

但他明明有這個能力,給他弄這麼個上大學的名額,不是害了他嗎?

宋書玉不答應:「奶奶,這事您別管,我心裏有數,該是阿錚的就是他的。你要相信,他一定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苗秀英眼神複雜地看着她,透著擔憂:「你這孩子,該不會也……」

「奶奶,您別逼書玉了,是我一直喜歡她,也是我一直在追她。您的顧慮我知道,您放心,我今天早上已經打電話告訴我爺爺了,過幾天我爺爺就會過來,到時候他跟您當面談。」謝錚推開門,擋在宋書玉面前。

苗秀英沒想到謝錚竟連老爺子也驚動了,詫異地望着他:「你……你這樣,讓我們怎麼面對老爺子,你這孩子……不行,你快去給老爺子打電話,說沒有的事,你只是開玩笑的。」

謝錚不動:「晚了,奶奶,蔣正奇已經將我和書玉的事都告訴爺爺了。別的人爺爺可能會反對,但這個人是書玉,爺爺一定會贊同的,他一直說書玉很像宋爺爺,有責任感有擔當,巾幗不讓鬚眉,是個頂頂好的姑娘,以後誰能娶到她上輩子肯定積福了。」

苗秀英還是不敢相信:「你別騙我,阿錚,這事……只要你爺爺有一點不樂意,我就絕對不會答應。」

劉桂芝聽到動靜,跑過來就得知了這麼大的消息。

跟苗秀英的惶恐不安、愧疚相反,劉桂芝上下打量著謝錚,樂不可支:「哎呀,媽,這是好事啊。阿錚在咱們眼皮子底下長大,知根知底的,可比以前那些人介紹的好多了。您不是說一直將阿錚當親孫子看嗎?這下他真的成了您的親孫子了,您該高興才是啊。」

本來就夠煩了,她還來添亂。

苗秀英煩躁地皺起了眉頭:「你別瞎說,這事成不成還不知道呢。謝家對咱們家有恩,咱們不能恩將仇報。」

劉桂芝不服氣:「媽,咱們家書玉多能幹啊,長得也漂亮。而且咱們家成分也是根正苗紅的,怎麼叫恩將仇報呢?這事是兩個年輕人喜歡,又不是我們逼着阿錚娶書玉。您不是一直說,老一輩的少管年輕人的事嗎?這個事就由着他們年輕人自己做主吧。」

謝錚總算是得到了一個支持。

他感動極了:「阿姨,謝謝您,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對書玉,這輩子絕不會辜負她的。」

劉桂芝笑眯眯地說:「阿姨相信你,走,去幫阿姨擇菜。」

她故意將謝錚帶走,省得婆婆又說些不中聽的。

她知道婆婆顧忌著謝家人的人情。

但她不管,既然謝錚喜歡自己的女兒,她就要抓住這個機會。謝錚長得俊,有文化,還知根知底,而且家裏條件也好,人多團結,以後有點什麼事也有個幫襯的。

而且書玉也沒強烈反對,明顯是喜歡的嘛。

這樣的好親事打着燈籠都難找,幹嘛要推出門外。

苗秀英沒轍,只能由着她去,最後無奈地看向宋書玉:「哎,這個事弄得,等你謝爺爺來了再說吧。」

在宋家人不安地等待中,正月初六那天總算是收到了電報,說謝老爺子初八就到。

宋書玉摁了摁額頭,有些不知道怎麼面對謝老爺子。

誰也沒想到謝錚竟然會一聲不吭地驚動老爺子。

如今事情也不受宋書玉控制了,她只能先看看老爺子的態度再說。

老爺子不同意,自然會帶走謝錚,這事就算過去了。

要是老爺子同意,那到時候再說吧。

火車只能到市裏,還有轉兩次車才能到紅雲大隊。

宋書玉本來想跟謝錚一塊兒去接老爺子的,但被謝錚拒絕了。

謝錚先斬後奏,雖然覺得老爺子一定會同意,可免不了要訓斥他一頓。他可不想自己被訓得像個孫子的這一面被宋書玉看到。

宋書玉想到他們祖孫興許有話要說,便同意了。

因為火車是上午到的,謝錚提前一天便出發去了市裏。

但直到初八晚上,兩人都沒回來。

第二天上午,苗秀英更加不安,連工都上,直接去村口等人。

劉桂芝也提前備好了菜。

只有宋書玉還是像往常那樣,跑去服裝廠上班。

過幾天,縣裏的考察隊就要來他們公社了,這個節骨眼上可不能出錯。

中午十一點,距下班還有一個小時的時候,有人跑來喊宋書玉:「宋廠長,你們家來貴客了,你奶奶讓你快回去。」

忙得暈頭轉向的宋書玉立馬想起了謝老爺子,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終於來了。

交代了幾句工作上的事,宋書玉趕緊往家裏趕。

等她到了家裏發現不止謝老爺子來了,一同隨行的還有三個中年人,兩男一女。

其中兩個男的頗有些眼熟,一個跟謝錚長得有些相似應該是他父親,還有一個是宋書玉上輩子見過的。

當時他們的事業剛起步,去辦手續的時候被人刁難,去了好幾次,對方都找各種理由推脫,就是不肯辦。後來被這位領導看到,出手幫了他們一把,手續才辦了下來。

宋書玉非常感激,過了兩天帶了一堆貴重的禮品去感謝對方。

但對方只收了最便宜的水果,其他的讓她帶回去,還說遇到困難可以找他。

當時宋書玉就覺得奇怪,對方實在是太和藹,太親善了。現在想來,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無緣無故的好啊。

這是宋書玉事業路上遇到的第一個貴人,雖然後來她沒再去找過對方,但卻一直記着這份情。

他不姓謝,跟謝家是什麼關係?

必然是很親近的關係,不然不會陪老爺子來這裏。

果然,宋書玉的猜測很快得到了驗證。

謝錚向宋書玉介紹:「書玉,這是爺爺,這是我爸媽,這是小姑父。他今年剛調到省里,就陪奶奶一起來了,小姑姑還沒來,等她也到了省城,我帶你去拜訪他們。」

儼然一副已經是一家人的模樣。

宋書玉差點扶額,勉力維持住笑容,一一打招呼:「爺爺,叔叔阿姨,你們好,快請坐。」

謝老爺子今年七十多了,身體還不錯。

他仔細打量著宋書玉,表情中帶着追憶:「書玉跟你爺爺長得真像,又俊又能幹,你爺爺泉下有知,肯定很高興。」

他的口氣是長輩對晚輩的親和。

宋書玉也鬧不准他是什麼態度,笑了笑說:「爺爺過獎了。你們趕了路,累了吧,先喝點水。」

劉桂芝第一次見這麼多大人物,有些緊張,連忙跟着說:「是啊,先喝水,我給你們倒茶。」

倒了茶,她又特意去拿點心過來。

說是點心其實就是雞蛋糕,還有上次謝錚買的高檔餅乾,奶糖之類的。

謝老爺子擺手:「都是自己人,不用這麼麻煩,老嫂子,你和桂芝也坐。」

苗秀英坐在對面,有些局促不安,眼神還充滿了愧意。

謝老爺子知道她在想什麼,笑呵呵地沖兒子招了招手。

謝爸連忙將箱子遞到他手上。

謝老爺子打開箱子,裏面是新的衣服,還有一塊梅花表,一台新的收音機:「來得匆忙,有些東西沒準備好,電視機我把券和錢給了他姑父,回頭讓他姑姑幫忙買。這可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別人家有的,咱們家孩子也不能少。」

這話一出,宋家人都懵了。

他們知道,基於兩家的交情,謝老爺子肯定不會說什麼難聽的話。

但如此支持這種事,還將結婚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也未免太讓人意外了。

苗秀英放在膝蓋上的手不受控制地抖動,嘴唇哆嗦:「這……老爺子使不得。這事,這事是兩個年輕人糊塗,阿錚怎麼能留在鄉下呢?您……您把他帶回去吧,這事咱們就當沒發生過。」

謝老爺子擺手:「老嫂子,你說的什麼話。我們謝家往上數幾代也都是農民,鄉下怎麼啦?沒鄉下哪有咱們,沒農民種地,城裏人都得餓肚子……」

「可是,阿錚這孩子留在鄉下太可惜了……」苗秀英還是覺得不妥,心裏也很愧疚。只是幫人照顧孫子,怎麼照顧著照顧著變成了自己家的。

謝老爺子樂呵呵地說:「這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兩個年輕人喜歡就行。這事就這麼說定了,謝錚他爸媽是請假過來的,還要回去上班,咱們早點把婚事辦了吧。」

於是這場兩家的父母見面會直接變成了婚禮討論會,謝錚和宋書玉這兩個當事人直接被撇到了一邊。

劉桂芝熱情地跟他們商量起了結婚的事,宋書玉好幾次想插嘴才剛開口就被趕了出牆。

謝老爺子不愧是打過仗的,辦事雷厲風行,絕不拖沓。他不光連結婚的衣服都準備好了,而且還弄了一堆煙票、糖票、肉票。

於是吃過午飯,謝錚就帶着他爸媽去縣裏買結婚用的各種東西了。

宋書玉則帶着老爺子和小姑父參觀他們的服裝廠。

只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就把婚事定下來了,是宋書玉完全沒想到的。

更讓她無奈的是,參觀完廠子后,謝老爺子就高興地邀請大家:「後天是阿錚和書玉的婚禮,歡迎大家來喝喜酒。」

於是當天下午,宋書玉跟謝錚要結婚的事就傳遍了整個大隊。

其中最震驚的莫過於齊春麗。

上輩子他們明明沒在一起的,怎麼會,怎麼會結婚呢?

齊春麗這才意識到,重生回來,有太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了。上輩子沒有紅雲大隊服裝廠,謝錚也沒有跟宋書玉結婚的。

他以後要上大學,要離開的,他們肯定長久不了。

可齊春麗想起宋書玉葬禮的事,又不那麼確定了。

宋書玉車禍去世后,家裏只剩下年邁的劉桂芝。趙文軍這個前夫挑起了大梁,跑上跑下,操持葬禮,大家都說他有情有義,哪怕離了婚,也這麼重情義。

在葬禮上,他還跪下給劉桂芝磕頭,說以後他就是她的兒子,會給她養老送終的。

但就是在這時候,謝錚來了。

他就像那天突然出現在趙家一樣,上來就給了趙文軍一拳,將趙文軍打倒在地。

當時趙文軍已經頗有地位了,很多人都來幫忙攔著謝錚,但就在這時,不知誰說了一句,幫忙的人立即退了回去,震驚地看着謝錚。

謝錚拽著趙文軍的領子將他丟出了靈堂,並喝令趙家人不準踏進靈堂一步。

那時候趙文軍在眼中已經是頂頂厲害的人物了,可對上謝錚不怒自威的眼神,趙文軍的氣勢頓時被壓了下去。

最後連趙文軍這樣好面子的人也什麼都沒說,頂着一隻黑眼圈灰溜溜地走了。

齊春麗嚇得不輕,本來是想藉著宋書玉的葬禮想辦法接近趙文軍的,見這情況,也趕緊混在人群里溜走了。

後來,齊春麗特意打聽過,謝錚高考過後就離開了紅雲大隊,在這之後再也沒回來過,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

這麼多年,大隊里的老人們都快忘了這個曾經的知青。

可宋書玉一出事,他就不遠萬里趕了回來,暴打了趙文軍,接手了宋書玉的葬禮,最後還將劉桂芝一併接走了。

齊春麗是個女人,她明白,若不是因為感情,哪個男人會在三十年後特意跑回來管這種閑事。

宋書玉真的是命好,兩個如此優秀的男人都心心念念着她。

她上輩子風風光光的,沒想到這輩子照樣風光。

謝錚跟當上門女婿沒什麼差別了,謝家還送了一堆彩禮,手錶、收音機,聽說電視機也準備了。

結婚那天,鞭炮聲陣陣,不但全大隊的老老少少都來圍觀,甚至連公社的楊書記也來參加宋書玉的婚禮。

齊春麗坐在自家門口,看着對面的熱鬧,聽着村子裏人議論今天的婚宴是多麼熱鬧,菜色有多豐富,又來了多少大人物,心裏堵得慌。

同樣是女人,宋書玉的婚禮這麼隆重,可她的呢?連一桌酒席都沒擺。

落差實在是太大了,她心裏很難平衡。

齊春麗不知道哪裏出了錯,明明她才是重生的,她掌握了先機,可最後她過得還是不如宋書玉。

不,有一點她肯定能將宋書玉比下去。

她能生孩子,宋書玉不能生。

不是人人都是趙文軍,能接受妻子不能懷孕這種事。

齊春麗決定了,他們兩口子要抓緊造人,至少在生孩子這事上不能被宋書玉給比下去了。

***

整場婚禮雖然趕得很,但卻並不倉促。

全程都沒讓宋書玉操心,謝家人連同劉桂芝就將事情給辦好了。

婚禮當天辦了六桌酒席,主要是宋家這邊沒幾個親戚,謝家又離得遠,來的多是隊里跟他們家關係好的,還有大隊幹部、公社幹部,服裝廠里的職工們。

當天,宋書玉和謝錚就只管敬酒陪笑,笑得她臉都僵了。

等送走了客人,她也喝得有點頭暈。

劉桂芝連忙讓謝錚扶她回屋休息,外面有他們收拾。

宋書玉暈頭轉向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發現房間里已經大變樣,床上用品全變成了新的,被套都換成了鴛鴦戲水的圖案,房門、窗戶上都貼著大紅的喜字。旁邊的柜子上還放着謝家送的彩禮。

除了謝老爺子當天給的那些。

謝媽媽又私底下塞給了宋書玉一個小盒子,裏面放着一個玉鐲子,一條珍珠項鏈,還有兩塊小黃魚。

真是實在又豪橫。

謝家人的這份珍視讓宋書玉的顧慮少了許多。

她睜眼看着今天格外英俊的謝錚,笑着說:「阿錚,謝謝你,不管以後怎麼樣今天我很開心。」

不管以後謝錚會怎麼選擇,哪怕是後悔了,拋下她,她也不後悔,也不會怨懟。

謝錚不喜歡她這種眼神,彷彿他們遲早會分開一樣。

他低頭親了親她:「今天是咱們結婚的好日子,不要說那些不吉利的話,你說一次我親一次。」

……

騙子,明明說親一次的,最後卻親到了床上。

第二天起床,宋書玉都覺得不好意思面對長輩們了。

不過謝父謝母還有工作在身,要忙着趕回去,所以一大早起來,大家就收拾行李。

劉桂芝弄了一些地方特產給他們帶上。

宋書玉和謝錚一起將幾人送到了縣裏,坐上去省城的車,這才返回了大隊。

新婚最大的改變就是謝錚搬到了宋家,兩人同進同出,幾乎天天都黏在一起,劉桂芝都直呼沒眼看。

宋書玉倒適應良好,可能是謝錚以前就愛粘着她,她早習慣了,也可能是工作壓力變大了。

因為公社那邊通知她,正月十六元宵節后,縣裏的考察隊就要來了。

這可是關係着他們下半年有沒有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宋書玉很緊張這事,先給服裝廠的職工們培養了一番,又天天跟宋建國、施明等大隊幹部商量,考察隊來的時候,隊里的安排,怎樣才能將他們最好的一面展示給領導們。

這是他們紅旗公社今年的頭等大事,公社那邊也做了一些安排,粱幹事甚至也天天往他們大隊跑。

在大家緊張的期盼下,正月十六這天終於到了。

縣裏領導帶了二十多名公社幹部到紅旗公社考察。

楊書記安排了秧歌舞歡迎他們。

在公社簡單的休息和吃了午飯後,一群人就浩浩湯湯地趕到了紅雲大隊。

宋書玉和宋建國負責接待這第二程,先是參觀服裝廠。

服裝廠規模還小,十幾分鐘就參觀完了,但服裝廠的這種群策群力,發動廣大勞動群眾,共同建廠這種創新得到了領導們的表揚。

隨後,宋建國帶着大家去逛公社種植的棉花。

他們公社今年的棉花種植面積並沒有增加,但社員們種棉花的熱情更高了,不止是房前屋后,但凡哪裏有塊空地的,都有人把草拔了,種上了棉花。

更有甚者,還在自家院子裏用破瓷盆、壞掉的洗腳盆等容具種了一排棉花,真是做到了發揚廣大群眾,全民種花。

這些都是社員的自發行為。

由此可見,額外的收入對社員們有多大的吸引力。只要能掙錢,能讓日子好過一些,廣大的勞動人民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做。

領導們非常滿意,紅雲大隊的種棉花的積極性實在是太高了,如果能夠家家戶戶推廣,每家一年多種個十斤八斤棉花,算下來,全縣一年就能多出上百萬斤棉花。

單是原材料,就能多賣好幾十萬元。

這可是沒什麼風險的增收好辦法,確實值得全縣大力推廣,唯一的問題是這麼多的棉花,紅雲大隊服裝廠這樣規模的小廠子能吃下嗎?

面對這個問題,宋書玉很自信:「領導,您放心,說了收購我們就一定會收購的,如果各公社不放心,咱們可以簽一份收購協議。不過我們人手有限,離得遠的公社,我們可能會晚一些收購,但最遲不超過明年的三月。」

人手有限什麼的都是幌子,還是錢不夠。他們要一邊收購一邊生產,然後邊賣邊回籠資金。

雖然這樣緊張了點,但宋書玉知道,其他公社肯定不會像他們公社的社員這麼積極,所以最後的產量肯定要減掉一半左右。

花個大半年的時間,他們廠肯定能吃下這批棉花。

為了調動各公社的積極性,縣裏領導最後拍板,讓大家自願簽訂了認購協議。

這份協議一簽,到下半年,服裝廠的肯定得擴產。

為了應對這個情況,擴建廠房,訂購新的機器迫在眉睫,尤其是機器,得提前好幾個月打申請。

送走領導們后,宋書玉就跟宋建國商量起了這事。

廠房擴建就在原來廠房的旁邊建房子就是,這事依舊由宋建國負責,他比較有經驗。

宋書玉則要考慮下半年的發展計劃,首先要培養一部分人熟練的工人,紡織機、染色機這類機械由謝錚帶人培訓即可。這事需要的技術員並不多,不是什麼難事。

主要還是裁縫和銷售人員跑提前培養起來,尤其是裁縫,沒個一兩個月的功夫學不會。

宋書玉先統計了一下公社還有哪些家裏有縫紉機,會做衣服又有意願加入服裝廠的,先將他們統計好,計入下一批招工的名單,然後又面向整個公社招了二十五名學徒,其中十五名學習裁縫,十名學習銷售。

學習期間,沒有工資和任何補貼。

等通過學習后,錄入服裝廠的人才庫,下次服裝廠招工,優先錄用這批人。

本以為沒錢干白工能勸退一部分人,哪知道報名那天竟來了幾百名。

整個公社符合條件的男女來了一大半,整整選了兩天,才篩選出了合適的人選。

廠房在建,人手也招聘好了,設備正在審批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今就等著秋天大幹一場了。

到了八月,設備運了回來,棉花也獲得了大豐收。

源源不斷的棉花運進廠里,幾台機器晝夜不停地輪番轉動了起來,與此同時,服裝廠也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招工,這次總共招了五十名職工。

除了先前預定的25名員工,還招了15名裁縫,10名收花工。

服裝廠的人數一下子到達了八十多,距離破百不遠了,廠子的負擔也一下子重了不少。

為了快速回本,宋書玉天天不是在廠子裏就是去縣城找新的銷路。

現服裝廠一天能生產五六百件衣服,這麼大的產量,靠擺攤肯定是不夠的,還得尋找更多的出路。

她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天天一大早出門,天快黑了才會回家。

這一忙就到了九月底,有一天晚上吃過飯,她跟謝錚在屋子裏邊聽收音機邊聊天,忽然收音機里傳來了通知,說是決定恢復高考,時間就定在年底。

正在說機器的謝錚愣住了,扭頭,直愣愣地盯着收音機。

過了好半晌,收音機里換了一條新聞,他才不敢置信地問宋書玉:「剛才收音機里說了什麼?是,是我聽錯了嗎?」

「沒有,阿錚,恢復高考了。你可以參加高考,堂堂正正地去上大學了。」宋書玉握住他的手,肯定地說。

謝錚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

外面也傳來了知青們的歡呼聲。這一天,他們實在是等得太久了,久到有些人都放棄了希望,認命了。

「恢復高考了,我們可以參加高考了……」

這聲音就如同一道閃電撕開了黑暗,迎來了光明的希望。

這一夜,知青,還有村裏的高中生們都沒睡着,大家湊在一起議論恢復高考的事,尋找課本,商量複習計劃。

第二天,大家紛紛向隊里請假,準備脫產複習,因為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了。

宋建國本來就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現如今秋收已過,隊里本來也沒那麼忙了,於是答應了大家的請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覺醒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覺醒了
上一章下一章

31. 031 二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