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荊州治

第一百一十八章 荊州治

「從燕國而來?」,桓溫心中疑道。

不入建康向天子復命,反而先行輾轉前來荊州拜見,桓溫據此看出些許端倪。此行,多半不是朝廷授意,應為私人之會。

一旁的王珣聽得真切,不過他此時的心思和桓溫有所不同,除了很是訝異劉霄的到來,同時一股恨意油然而生。

堂叔父王彪之就是毀於此人之手,而琅琊王家的中堅力量也隨著王彪之的流放轟然倒台。雖在祖父王導之後,王家諸位子侄彼此選擇的路徑各不相同,比如王珣自己就沒有藉助堂叔王彪之力在中樞謀個職位,但如今身為族主的堂叔獲罪蒙難,琅琊王家的子侄恐怕今後難說前途遠大,此即為族恨。

王珣有一種衝動,想要進言太尉桓溫藉此良機一舉除掉劉霄,免得今後遺留禍患。

而此議並非全然沒有道理,聯想到劉霄不到兩年來的所作所為,照這般勢頭髮展下去,如果將來大晉能夠出現與太尉桓溫一較長短的人物,那麼此人當屬劉霄無疑,這一點作為旁觀者,王珣看得很明白。

不過,王珣最後還是把已經到了嘴邊上的話生生吞了回去。因為即使說出來,太尉桓溫也未必肯聽,反倒以為他攜公報私,借其之手報得王謝兩家的族恨。

位置決定立場,王珣知道自己失了先機。

「既然有貴客到訪,屬下先行告退」,王珣向桓溫拱手道。

王彪之遭到流放一事桓溫自然清楚,不過此時看到王珣舉重若輕的態度,他心中還是頗為欣喜的。

「元琳,算得上知曉輕重之人,識得大體」,桓溫暗贊一句,再含笑向王珣點了點頭,示意他離去。

很快,劉霄被請了進來。

「呀呀,這是長度老弟么!荊州稀客,的確大出我之意料呀!」,桓溫一身便袍,腳下吸著一雙木屐親至書房門口相迎,大有昔日官渡之戰時曹操赤足迎許攸的風範。

「晚生何德何能,竟勞駕桓公親迎?」,劉霄連忙躬身作禮。

桓溫大笑,挽起劉霄的胳膊道:「如今桓謝兩家已為姻親,什麼桓公不桓公的,長度依照乃兄的禮法,稱呼我一聲叔父也不為過。走,這邊坐下說話」。

說實在的,桓溫這般熱情讓劉霄很不習慣,不過,身在官宦場上,這些世俗的迎奉也不能不融入其中,不是有句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么?

「叔父客氣」,劉霄改口道,任憑桓溫攜了他入席坐下。

「算起來,當初下蔡匆匆一別,這該有半年了吧?」,桓溫臉上笑意融融,看向劉霄寒暄道。

「可不是?」,劉霄回道,「所謂光陰荏苒,當真如白駒過隙」。

「少年人總希望日子過得快些,似我等垂暮之人,又盼著日子過得慢些。不過,總歸一句歲月無情,回頭看看,來日無多嘍!」。

「叔父這話小侄不愛聽」,劉霄一本正經說道,「少年人一心求個前程,所以希望日子過得快些,而似叔父這樣,一生功名兼備,夫復何求?此所謂境界不同,心境便截然不同」。

桓溫聽了一樂,道,「喲,都說長度自幼頗具辯才,果然不假!」。

「叔父謬讚了,不貽笑大方已屬萬幸」。

兩人如此這般泛泛而談,誰也不著急言及實質。

敘沒多久,桓溫說劉霄一行遠行而歸,估計一路風餐露宿,未得一頓飽食飽覺,今日回到荊州,便和自己府上一樣,只管吃好睡足。即便有什麼話說,也不急在一時。

說不心急那是假的。累月不歸,路途遙遠又不好互通音信,不說岳父褚歆還等著他回去商議要事,就是府上新婚燕爾的妻子褚珞,此時恐怕早已望穿秋水。

家國家國,作為男人的擔當,避無可避的得一肩擔起。

這一耽擱,就是三兩日。

其間桓溫的熱情半點不減,可成日里除了陪著劉霄清談閑逛之外,並不見有其它任何安排。

花了一天的時間把襄陽城裡裡外外逛了個遍,如不是劉霄有意推脫,依桓溫的意思還要帶他遠行逛遍整個荊州治下。

起初,劉霄還不太明白桓溫這般做法的用意,沒多久,陪在身邊的桓溫有意無意間的言語引起了他的注意。

襄陽為荊州大郡,僅是圍著襄陽城踱步一圈的話,就並非一件容易之事。

這兩日在城中游賞時,滿眼皆為熙攘人群,堪稱人煙阜盛。每行一處,桓溫便仔細說起由來與傳承,列舉十數年前如何,現今又如何。

最後游遍全城,桓溫又跟劉霄提起荊州全貌,說十數年前戶有多少,丁口多少,稅賦幾何,兵甲幾何。

而如今,從中挑出任何一項來看,都可謂增長了一倍有餘,要與歷來荊州鼎盛時期相比較,可說毫不遜色,說如今的荊州已臻大治絕非虛言。

話說到這個份上,如果劉霄還不明白桓溫之用意的話,那可就白白浪費了桓太尉的一番苦心。

若要大才歸心,唯有讓其心服,桓溫深諳此道。眼下繁盛一時的襄陽城就是最好的說客,不用花言巧語,眼裡頭結結實實看到的景象最有說服力。

在桓溫看來,謝家二小子無論做什麼,或有或無總對桓家有那麼一絲好感,豈能不趁勝追擊?如果能把這個人爭取過來,裡應外合之下鼎定中樞指日可待。

中樞既得,桓家今後的路便會豁然開朗,別有一番天地。

是夜,桓溫於太尉府中做東,請了長史謝安過來,親自替謝安和劉霄把盞,讓叔侄兩人得以歡聚一堂。

時隔數月,劉霄再見到叔父謝安時心境已大不相同。前面的路,劉霄力挽謝家門楣不倒,和叔父謝安的初衷不至相悖,這一點劉霄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可是將來,劉霄要做的事情叔父謝安未必贊同,甚至會反對。原因很簡單,謝安所認同的國,絕非劉霄所認同的國。

雖心有間隙,劉霄對叔父謝安依舊錶現出了應有的敬重和熱忱。謝安自然不知道現在的劉霄心中圖謀幾何,只為他親手教導出的子侄能有今天的成就深感欣慰。

其實琅琊王家和謝家相交甚厚,兩個月前宮變的消息傳到謝安耳中時,起初他根本不敢相信摯友王彪之會主謀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帽子再破,也要戴在頭上,豈能因為一己之私試圖改天換地?

有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朝政交到褚歆手上,還有劉琰、顧悅幾人為輔,自己這位初出茅廬的侄子雖位居僕射高位,但謝安並不擔心會出現什麼紕漏。褚歆為人持重,做事向來有分寸,朝廷換他來領銜中樞確為一件大大的好事。

走到今天這一步,謝安應該心滿意足,這太尉府中的清閑,不妨好好享受享受。

謝安要在太尉府中高享清福,對桓溫來說自然再好不過,桓謝兩家相交不淺,謝安的為人桓溫他太了解了。

欽佩之,欣賞之,但是不得不深忌之。

君子相惜固然沒錯,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桓溫寧可把謝安閑養在府上,也不願他得任中樞一飛衝天。這個謝安,絕對會把謝家帶入桓家的反面,桓溫不願見到將來有那麼一天,原本惺惺相惜的兩個人最終會生死難以並存。

酒是好酒,宴為好宴。觥籌交錯之間,劉霄看著談笑風生的太尉桓溫,心中也曾有念頭閃過,要說此人也算一代雄傑,如果一國交予其手,想必在他治下也會如眼下的荊州一般富庶。

不過,這個念頭僅僅在劉霄腦海中一閃即逝。春秋以降雄傑不乏其數,所謂盛世也就一代兩代人的事情。興,百姓苦,亡,還是百姓苦。治亂相循相繼,誰能打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未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漢未央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荊州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