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試行一條鞭法!朱元璋:天下間,小

第465章 試行一條鞭法!朱元璋:天下間,小

在聽到了韓成說出了一條鞭法,這個事情之後,朱元璋多少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下便望着韓成道:「這一條鞭法是什麼?」

韓成聞言道:「岳父大人,這一條鞭法,是我華夏發展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進程。

在其之前,是隋唐時的兩稅制。

唐朝兩稅制之後,這麼多年裏雖然各個朝廷進行收稅,有着這樣那樣的變化。

但本質上,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所變動的只是一些小的方面而已。

直到這一條鞭法開始出現,並推行之後,才算是有了一個本質上的突破。

一條鞭法之後,另外一個比較有突破性進展的,就是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

韓成在這裏給朱元璋講述他所知道的,一條鞭法的相關消息。

「一條鞭法,簡而言之就是把大明現在所推行的種種賦稅,都給摺合到一起,一併進行收繳。

這樣做很是方便,具體一點的話就是合併賦役,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併一起徵收。

同時將部份丁役負擔攤入田畝。

將過去按戶、丁出辦徭役,改為據丁數和田糧攤派。

賦役負擔,除政府需要徵收米麥以外的,一律折收銀兩。

百姓及各種負擔力役戶可以出錢代役,力役由官府僱人承應。

賦役徵收,由地方官吏直接辦理。

廢除了原來通過糧長、里長辦理征解賦役的「民收民解」制。

改為「官收官解」制。」

聽到韓成說出這樣的話后,朱元璋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來這個,所謂的一條鞭法,竟是這麼的一條鞭。

這下子明白了。

「這個辦法倒是好。」

朱元璋仔細的思索了一會兒后,望着韓成說出了自己對一條鞭法的評價。

「這東西,相對簡單。

咱發現,這對於下面的諸多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到簡單,有效。

能少一些不必要的,就少一些。

那些地方上的眾多官吏等人,最會拿着朝廷的命令來坑害百姓。

拿着雞毛當令箭。

稅收的名目越多,朝廷讓他們乾的事情越多,他們就越能做出諸多違法之事,來坑害百姓。

很多人說起自己來,都覺得自己有多苦,過得有多不容易。

彷彿這滿世界的苦,都被他給吃了一樣。

可在咱看來,真的算起來的話,還是下面的小民最苦。

他們所追求的也不多,大多都是要個溫飽,能夠安穩過日子。

就這,對於許許多的人而言,都是一種奢望。

下面拿那些胥吏,哪怕是再小,都可以憑藉着手中權力。

對於那些升斗小民,進行殘害。

藉助著朝廷的名義,百般的刁難人,從中獲得諸多好處。

這些百姓們,沒什麼本事,大多都是逆來順受,看起來像是野草一樣,可以讓人隨意的欺壓。

實在鬧騰的太狠,很多人都活不了了,才會有人領着造反……」

朱元璋說起這話,很有感慨。

畢竟他家當年就是社會的底層。

而他更是從最底層一步步爬起來的,當過和尚要過飯。

對於這些,他很清楚。

最底層的升斗小民,對於胥吏,甚至於連胥吏都算不上的人,都要特別的小心翼翼的應對。

很多對於大人物而言,根本什麼都算不上的東西,落在他們這些人的頭上,都是一座大山。

足可以壓的家破人亡的那種。

這事兒,他特別的痛恨。

並且,也不止一次的想要將其解決了。

「咱想了一些辦法,比如用里甲制度,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咱讓里長甲長,輪著來擔任。

保證今後每一家都有人能夠當甲長,里長。

讓這些權力,不在一個固定的人身上。

這的話,那些當了里長的人,就不好再去欺壓別的人了。

因為今年你可以憑藉着手中的權利,對待別人。

明年的話,別人就也同樣可以藉助著這權利,來對付你。

更重要的是,咱通過這樣的一套辦法,把眾多鄉紳族老的權利,給拿下了個七七八八。

元朝那些狗東西,是真不會治理天下!

把這好好的天下,給糟蹋的亂糟糟的一片。

弄什麼包稅制,簡直是鼠目寸光!

這樣的粗糙管理辦法之下,不知道在地方上,培養出來了多少野心勃勃,根深蒂固的族老鄉紳等人。

這些人威望大,手段強,影響力也大,一個個都是土皇帝,特別的難以管教。

連上面官府的人下來辦事,都繞不開他們。

所以,咱推行里甲制,也是為了把相應的權利,從這些人的手裏面給拿走。

讓底下的百姓們聽朝廷的話,而不是聽他們的話。

同時,也是為了讓上面的官吏們,少下到鄉間去。

官府的管的少,下鄉的次數少,擾民就越少。

所以咱把很多的事情,都交給下面的里甲去做……」

朱元璋在這裏說着,他所推行的里甲制。

就目前來看,他推行的里甲制,還是挺有效的。

真的是極大的改善了,元末以來的那些糟糕至極的場面。

很好的管理了,皇權最不容易管到的,但同時又特別重要,不能忽視的地方。

把那些土皇帝一樣的鄉紳,族老都給好好的打擊了一番。

但是,從韓成那裏所得到的眾多消息,綜合起來來看的話。

里甲制度,雖然現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好的扭轉了元末以來的,種種亂糟糟的情況。

可是到了後面,也一樣是有着諸多的弊端。

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朱元璋對此,自然有些頹然。

但心態也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之前,遇到這樣的事,他會覺得特別的憤怒,失望。

並不斷的懷疑自己。

自己弄出來的好辦法,怎麼到後來,就變成了這樣?

現在,在韓成這邊經歷了相似的事情多了,也聽到了一些相應的道理。

他就顯得淡然的多了。

知道這許許多的政策,都是有時效性的。

不同的時期,所面對的情況不一樣,政策若還是一成不變,沒有辦法適應當時的情況。

那麼原本好用的辦法,到了後面,也不好用了。

甚至於還會產生諸多的危害。

用韓成的話來講,這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屬於歷史的規律。

「這一條鞭法,要比之前簡便很多。

看起來,確確實實是真不錯。

但是,真的施行起來時,也一樣會出現種種的弊端。

那些胥吏,肯定還會想法設法的讓百姓們作難。

通過種種手段,讓百姓們交上錢,比按照規定,應該交的多上很多……」

聽到了朱元璋所說出來的這些話后,韓成忍不住對着自己家老丈人豎起來大拇指。

「父皇英明,這些都被您給看出來了?

正如您所說的那樣,一條鞭法確實有着諸多的好處。

但是有句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很多事情出發點是好的。

但到了真的開始施行之時,便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許許多多的吸血蟲,都想要從中獲利。

都想撈取一些好處。

再好的政策,也都需要人去施行。

在這種情況之下,多好的政策也能被弄得面目全非。

就比如這一條鞭法。

當時朝廷開始推行新的稅收辦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原本的稅法,已經不適合當時的大明了。

朝廷的稅收不斷減少。

造成這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大明不交稅的人越來越多,土地兼并嚴重。

所以才會尋求變動,

最終決定試行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其實在嘉靖晚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一些地方試着推行了。

用這種方式,來進行稅收的話,朝廷獲得稅收,確實要比之前更多。

因為一部分的達官貴人,也多少要出一些血。

但正如岳父大人您說的那樣。

很多人指著收稅,執行朝廷命令賺錢。

到後面,真的開始做事情之時,會出現諸多的么蛾子。

比如,讓百姓用銀兩來繳納賦稅這事兒,就有很大的操作性。

以往的時候,百姓們可以直接交實物就行。

雖然在交實物的時候,那些人也有着種種的手段來收取好處,為難人。

一條鞭法讓很多人的固有手段都白費了。

但是,那些胥吏為了好處,可以迸發出無窮的智慧。

依然可以弄出新的花樣。

比如,他們會在百姓們用糧食等東西,換銀子這事情上大做文章。

比如,一方面逼迫百姓們趕緊交錢,

另外一方面,又把糧食等諸多的價格壓得極低……

這樣一來一去之間,百姓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失……」

「它娘的!」

朱元璋雖然早就已經料到了,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但是在聽到了韓成說出來的這些話后,還是忍不住狠狠的罵了一聲,

砰一巴掌,拍在了面前的桌案上。

「這些蛀蟲!

咱它娘的,就知道會是這麼個結果。

就比如當年王安石,所進行的那些變法。

所想都是好的。

一開始是為了惠民。

比如青苗法這些。

可是後面,卻硬生生的被那些人給玩壞了,變成了殘民之法!

韓成,你說這就沒有一個好辦法,來將這事給徹底的杜絕嗎?」

聽到自己家老丈人說出來這話后,韓成心頭有些沉重。

沉默片刻后,嘆息一聲道:

「父皇,這事兒怎麼說呢……這關乎人性。

而且所涉及到的人有特別的多。

有着無數的人,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從中牟利。

朝廷所能做的,無非就是儘可能的加強監管。

作出種種規定,來禁止這些事兒,並相應的進行嚴懲。

還可以給眾多的官吏,都上上課。

讓他們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給他們灌輸忠君愛國,遵紀守法等諸多的理念。

讓他們一個個盡量的少伸手,多幹事……

但是哪怕用盡了辦法,也只能說,有所好轉。

不能根本杜絕,

這事兒,是從古至今的一個大難題。

數徹底杜絕,是根本不可能的,沒人能夠做得到。」

聽到韓成這麼說,朱元璋沉默了一陣兒,沒有在這上面多問。

唯有嘆息……

「不過別管怎麼說,這一條鞭法,進行推行之後,也確確實實給大明注入了新的生機。

讓當時財政資金將要崩潰的大明,出現了很大的改善。

一條鞭法,加上隆慶時所進行的開海,二者相互結合。

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下子令大明稅收增加了很多。

讓大明又多延續很多年……」

聽韓成怎麼說,朱元璋嘆口氣道:

「咱算是看出來了。

別想在治理國家等諸多事情上,追求事事完美。

根本就做不到!

只能追求一個大差不差。

甚至於,在諸多大事上能夠做到,大差不差的人,都是不得了的聖主明君了。

朝廷就是是破破爛爛的一艘船。

航行的越久,就破得越厲害。

在這個過程里,會湧現出一些有才能的人用自己高超的技藝,對其進行縫縫補補。

讓這艘破破爛爛的大船接着繼續航行,儘可能航行的遠……」

韓成點了點頭,對自家老丈人所說的這話,他挺認同。

「隆慶時期,除了試推行一條鞭法之外,還進行了清丈田畝。

這其實這件事,在嘉靖時期就已經在推行了。

只不過推只是在一定的地方推行。

隆慶繼位后,這兩件事兒,也還在進行

並且在嘉靖的時期,所弄出來的基礎之上,走得更遠。

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有了一定的成果。

清丈田畝的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賦役不均最為嚴重的蘇、松、常、鎮地區。

雖然清賬的過程里,有着這樣那樣的麻煩。

清賬的工作,肯定不會那麼順利,

結果也不會那麼的好。

不可能做到處處公平。

但是整體而言,結果還是挺不錯的……」

聽到韓成的這些講述之後,朱元璋點了點頭。

對於這樣的結果他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

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他對於這些可太清楚了。

再說他大明也才在前幾年,剛清丈了田畝,建立了黃冊。

對着裏面的門門道道,他很是清楚。

「除了這些外,隆慶時期還開展了海運……

出於防倭等考慮,漕運依賴河運。

嘉靖時期,兵部右侍郎王以旃、湖廣布政使司右參議方遠等人,

一再建議在浚河的同時,也開海運。

但每次都被嘉靖駁回。

朱載坖即位后,接受給事中宋良佐的建議。

先行恢復從遮洋總到薊州一段短距離的海運。

然後再逐步恢復,從江淮達北京通州,以至遼東全線的航程。

其後,朱載坖在高拱的奏請下,恢復海運,修造海舟,編組船隊。

配備官員水手,定期啟航。

於是,漕糧等諸多貨物,俱能徑達北平。

海運與河運並用。

為從萬曆到崇禎近百年的京儲,提供基本的保證,滿足明王朝最必要的物資需求……」

聽到韓成說出這些來,朱元璋點了點頭。

在大明把京師,給確定為北平的情況之下。

海運確確實實要比河運,方便的太多了。

運載量這些,河運拍馬都追不上海運。

而且河運的話,還要注意汛期,清理河道等諸多的事兒。

海運相對來說,限制的條件要少很多。

最起碼這海上的水是足夠多的……

「除了這些之外,隆慶時期,也修了不少的水利。

這主要有兩個目的:一為緩解多年為患的水災。

二為解決南糧北運的,嚴重堵塞問題。

在緩解水災方面,當以海瑞任應天巡撫時,大力修浚吳淞江、白茆河,引水入海的工程為最重要。

在興修水利時,他將賑濟與修水利相結合。

對穩定東南地區社會秩序,起到了良好效果……」

聽到韓成說出這些,朱元璋又一次點了點頭道:

「這海瑞,倒是一個不錯的官員。

做事兒肯動腦筋。」

聽到朱元璋的話后,韓成立刻用力點頭。

「父皇,這點兒您說的很對!

海瑞確確實實當得起這個評價。

不僅如此,他脾氣那也是一頂一的硬,海剛峰之名可不是白叫的!」

聽到韓成這話,朱元璋一下子來了興趣。

「這麼說,這海瑞還真的是個非常不一般的人?

他都干出來了什麼事兒,竟是能夠被你這般評價?」

韓成道:「父皇,這海瑞是大明中後期,又一個有名的名臣,清官。

有着海青天之稱!

而且,骨頭也硬的很。

不畏豪強,能夠堅持鬥爭……」

聽到韓成這麼說,朱元璋對於海瑞就更加的好奇了。

連坐姿都正了不少。

他明白,自己大明能夠傳承下去這麼多年,除了各項制度,以及自己那些做皇帝的子孫之外。

其中更為極為重要的,便是這些湧現出來的能臣!

這些人,都是他大明的棟樑!

這樣的人,值得他這般鄭重對待!

「海瑞讀書時,正是王守仁學說盛行的時期。

陽明先生學說的要點,除了主要方面是唯心主義以外,還有提倡知行合一、理論和行動一致的積極方面。

陽明先生提倡「立誠」。

反對偽君子式的「鄉願」作風。

這些對海瑞日後的為人,產生了很大影響。

海瑞在嘉靖二十八年的時候,參加鄉試,中了舉人。

但在後面,參加會試,接連兩次落榜。

於是他決定放棄科舉考試。

同年閏三月,廣東布政使司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諭。

海瑞教育學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

主張讀書人應該尊重自己的身份。

不該對上官隨便下跪。

他執教期間,有朝廷的御史到縣學視察。

其他教師,都跪在地上地通報姓名,

唯獨海瑞長揖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

「好,說的不錯!這海瑞的脾氣確實是比較強硬。

王陽明也確確實實是一個大才,能文能武。

他的很多想法,是真很不錯……」

朱元璋忍不住出聲稱讚。

當然,他之所以會如此稱讚,也是因為提前從韓成這裏,知道了海瑞是一個有名的清官,骨頭特別硬。

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才會如此評價。

若是那些沒有什麼能力,卻偏偏還一副清高樣子的讀書人,朱元璋也是看不上。

不然不至於停科考停到現在……

「嘉靖三十七年,海瑞被任命為淳安知縣。

他看到這裏「富豪享三四百畝之產,而戶無分厘之稅,貧者戶無一粒之收,虛出百十畝稅差」多有「不均之事」。

於是,斷然決定重新清丈土地,規定賦稅負擔。

這樣,淳安百姓的負擔有所減輕,不少逃亡民戶,又回到故鄉。

除了清丈田畝、均平賦役外。

海瑞在淳安,還推行保甲法、明斷疑難案件,興辦社學等。

海瑞生活節儉,他穿布袍、吃粗糧糙米。

讓老僕人種菜自給。

浙江總督胡宗憲,還曾將海瑞為母親做壽,而買肉二斤的傳聞,講給別人聽……」

「這海瑞,硬是可以!」

朱元璋忍不住再次稱讚起來。

他此時已經能夠確定,海瑞不僅僅有着膽氣,節氣。

而且做事也有手段。

他清楚的知道,清丈田畝這些事兒,到底有多得罪人。

幹起來的話又會有多少的阻力。

這是從那些權貴鄉紳,地主身上,往下割肉!

那些人,怎麼可能會同意?

怎麼可能會不激烈反抗?

他只不過是一個知縣,竟是能把這事兒給辦成了。

能力多強,可想而知!

要知道,他這邊最開始推行皇冊,清丈田畝之時。

阻力大到,竟是連主導這事的,劉伯溫的親兒子劉璉,都在地方上,被人給弄死了……

「但是,海瑞很快遇到了一次,很致命的事情。

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

事情鬧得非常難以收場。

這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海瑞那裏,請海瑞來定奪……」

聽到韓成說出這話后,朱元璋也一下子替海瑞感到為難起來。

這事兒,可不好辦啊!

胡宗憲是什麼身份?海瑞又是什麼身份?

地位相差太遠。

一個處置不當,就會引發大問題。

當下就忙問韓成,海瑞是如何處理這次事情的……(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劇透未來,朱元璋崩潰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明:劇透未來,朱元璋崩潰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5章 試行一條鞭法!朱元璋:天下間,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