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後事紛繁

第四十二章:後事紛繁

且說,替王傳宗把眼睛合上后,朱由榔以袖掩面,竟然悄悄落了眼淚,此時駐足內外的大臣們見狀,更是感動,紛紛勸慰陛下要寬心,感慨大明有王將軍這樣的死忠之將乃是大幸,饒是屋子裏的其他傷兵也不由得為這份「君臣之情」感動萬分。

黨守素的心情頗為複雜,他也是在軍中混跡多年的,近來更是在南明朝堂上活躍了一段時間,自以為對朱由榔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一方面,他猜得出皇上陛下如此哭泣,實際上還是存了收買人心之意,只不過是表現得沒有那麼浮誇,更讓人心疼罷了。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武將,在戰場上博了一命能換來陛下為自己哭喪,親自探望,當然是值得的。

而掩面落淚的朱由榔很快也止住了眼淚,只是面上仍就帶着淚痕沒有擦去,這讓一直以為他假哭使手段收買人心的大臣們,一時間竟是真假莫辨。

但朱由榔根本不在乎這些,只見他立在屋內,環視滿屋的朝廷要員,擲地有聲道:「王傳宗殺敵有功,為國盡忠,朕要追封其為英勇將軍,以六品武將之禮厚葬獎賞,同在此戰中,所有戰死的將士一起,在三水縣城立忠勇祠供奉,諸將士也要一一辨析,有親朋兄弟在軍中,全都提拔入京營!」

其實,這些所有的官位追贈、賞賜、厚葬,以及立祠,都是在來三水縣的路上,朱由榔就與朱天麟和李元胤等人一起商議好的了。其中的種種細節,禮儀規範,也都是朱天麟和李元胤熟知,朱由榔根本不了解。

但無論如何,他都是要給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最高的榮耀,這能讓大明所有的兵看到,他們為朝廷而戰,朝廷也絕對不會虧待他們,就算是戰死了,朝廷也會為他們養育妻兒,延續香火!

而且,朱由榔得藉著這個機會,糾正一下大門文貴武賤的風氣,把軍人變成一種榮耀,這就需要他做更多的表率,讓士兵擁有尊嚴。王傳宗是一個引子,也是一個開始,朱由榔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都必須加倍厚待他,這更是他用命掙來的,應得的。

緊接着,朱由榔又讓內閣大學士朱天麟組織中書舍人來為王傳宗和戰死的弟兄們寫祭文,然後他還親自下場祭祀,親眼看着王傳宗他們的屍體一起被埋葬在三水縣城郊一處有山有水之秀麗地,可謂是事事躬親,皇恩浩蕩。

這些,自然也都是被將士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他們都很清楚一個道理——「一個人怎麼樣,永遠不要看他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

而朱由榔所做的一些,特別是當將士們看到他的龍袍上甚至因為親自替王傳宗下葬沾上了泥土之後,更是感動不已。

堂堂天子,能為軍中一個死戰的小小百總做到這種地步,而這位天子主持大局之後,軍餉糧草都算充足,這樣的皇帝,他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誓死效忠呢?

處理完這些戰死將士的後事之後,朱由榔又馬不停蹄地繼續處理「北江防禦戰」的後事,有的人要論功行賞,而有的人則是要論罪處理了,當然,也有可能這兩者是集中於一人之身的。

於是乎,王傳宗和陣亡諸將士下葬的第二日一早,朱由榔就召集群臣召開了大朝會。

大朝會一開始,朱由榔先是聽了一波文臣們連夜趕出來的,洋洋洒洒足足有數千字的。對此次大戰勝利的讚揚,以及對他這個皇帝陛下所謂英明神武的誇捧。

而除了嘴皮子,沒有什麼其他用處的文官們表演完后,該輪到武將了,因為這一次的大戰是以防禦和突襲同時成功為結果落下帷幕的,所以參與大戰的將領都可以說是立了功的。

朱由榔早就把封賞的聖旨擬寫好了,大殿上一個小太監站在御前的台階上,展開長長的聖旨,聲音又高又尖地喊道:「錦衣衛都督同知、車騎大將軍、南陽伯李元胤接旨!」

李元胤當即出列,雙膝跪地,叩首道:「臣李元胤聽旨。」

且說,李元胤此戰自然是有大功的,畢竟李建捷如今暫時歸屬到了他的手下,而此戰的勝利,是因為突襲的成功,否則江中的防禦戰,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呢!

而馬寶也是有功的,他是先鋒力量,雖然沒有打勝仗,但能擋得住耿繼茂,便已經是大功了。更不用說,馬寶在關鍵時候,還是派出了自己的家丁,沒有讓局勢進一步惡化。

但問題也正在這裏,他一開始耍的那點小心思,導致好好的一個開端並沒有延續,可全都被朱由榔看在眼裏了,那些文官更是聞着味,一個個要彈劾。朱由榔對於將領在戰場上的小心思,自然是不能容忍太多的。不然,當前又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對此,在給馬寶述功之後,便是對他的罰。不過,朱由榔並沒有在這個戰事吃緊的時候奪了他的兵權,而是削了一些虛職,罰了他的俸祿作為警告。

而最後派出了忠貞營精銳,穩住了局勢的李來亨,則是也得到了獎勵,忠貞營畢竟是朱由榔要倚重的最關鍵力量,當然是要拉攏的。

賞罰分明,是一個朝廷,一個軍隊必須要有的。這也是朱由榔想讓所有人看到的,他朱由榔是一個賞罰分明的君主,在他的手下做事,只要做得好,便會有賞,有公平,而不會和以往那般!

換言之,這是朱由榔在塑造的新風氣,也是他治理朝廷,整頓軍隊必須要做的事情——公平,公平,還特么是公平!

而隨着內部局勢的處理妥當,此次「北江防禦戰」的外部影響,也開始得到了顯現。

要知道,作為明軍近期來難得的大勝,此次明軍的「北江防禦戰「無論是在戰略,還是在軍心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是說是不比朱由榔親臨前線來得差,因為這可是一場聲勢浩大且人人親眼所見的勝利,大明全軍上下皆是一片振奮。

大明的將士們已經很久沒有在這樣成千上萬兵馬規模的戰事中取得過勝利了,「北江防禦戰」的勝利證明了即使是強如耿繼茂部下的北兵,只要指揮得當,大明的將士們也是可以將他們打敗的。

換言之,大明的將士們同樣是勇猛無敵的存在,只不過是以前的將領不行,沒有皇帝陛下的御駕親征罷了。現如今,就連軍中那些徵集的新兵,也會在軍營中吹噓自己以後要割多少韃子的腦袋這類牛皮了,可見軍心之振奮!

當然了,李元胤和李建捷等高層將領並沒有被這場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深知這勝利存在着多少僥倖成分,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在收拾完戰場之後,李元胤立刻重新加固了三水縣的城防,並向朱由榔請求加派了更多的兵馬,他們都清楚,耿繼茂強渡北江不成,下一次極有可能就是要進攻三水,穩紮穩打了。

畢竟,此番耿繼茂偷雞不成蝕把米,被燒毀了大半的糧草畿重,想是長時間對峙是十分困難的,耿繼茂如果要打,就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再次發起進攻。

當然,李元胤之所以請兵,便是因為他主張趁著清軍損失慘重、行動不便的時機,再多打幾場偷襲,進一步打擊清軍的士氣。

但耿繼茂只是輕敵冒進罷了,又不是真正的傻子,在被自己的冒進輕敵坑慘了之後,自然不會再這麼輕視明軍,他還親自部署加強了營盤的防守,完全不給明軍再有任何可趁之機。

與此同時,此次明清北江戰役以明軍大勝為終也迅速傳播開來。據哨騎來報,耿繼茂遭到了尚可喜的嚴厲問責,這老傢伙早就想藉機發難,此番不過是找到了借口罷了,氣的耿繼茂在中軍大帳內大發雷霆。

與之相反的則是對明廷當前的影響,粵西廉州府,雷州府,高州府的一些軍頭,譬如郭虎等人紛紛帶兵前來北江大營勤王。

由此也可見,大明內部相當一部分人其實都是見風使舵的牆頭草,亂世之中,誰強大他們就跟着誰混,否則不過是「身在明營心在清」,叛亂倒戈也不無可能。

戰場之上,果然還是只有勝利,才能帶來勝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振南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振南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後事紛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