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第466章 童生 秀才 舉人

466.第466章 童生 秀才 舉人

「科舉舞弊案!」

此消息傳到了開封城之後,整個大宋政壇不由為之一震,要知道科舉可是為大宋選拔人材的工具,朝廷可是說對其極為重視。

為了預防科舉舞弊,宋朝所有科舉實行糊名法,以免有人以權謀私,任人唯親。

然而糊名並沒有阻擋科舉舞弊,有人故意在自己的考卷上做上標記,或者是特殊的筆跡可以一眼看出,於是就出現在更加嚴格的謄錄製,將考生的試卷糊名之後,再讓小吏抄錄,最後再批改。

至於考題保密,多套考題隨機選擇,更是常規操作。

大宋朝堂自認為對科舉考試已經極為嚴格了,卻沒有想到兩浙路又出現了科舉舞弊,這豈能不讓朝堂震驚。

「妄增舉數入官!」

當調查結果出來之後,滿朝大臣不由愣在那裏。

「科舉舞弊,無孔不入呀!」

范純禮不由嘆息道。

滿朝官員心有戚戚的點了點頭,他們自認為早已經解決了科舉舞弊的問題,卻沒有想到張汝舟這樣的投機分子竟然又找到了科舉考試的漏洞。

章惇冷哼道:「啟稟官家,微臣懇請嚴懲張汝舟等一干人等!同時廢除舉數入官之策!」

「然也!科舉考試考上就上,考不上就是考不上,類似張汝舟這類的之人就是為官也是國之蛀蟲!微臣懇請廢除此策!」蘇軾也上書附合道。

一直以來,科舉考試都是禮部負責,舉數入官原本是朝廷對落榜之士的恩惠,如今竟然成為那些落榜之人鑽漏洞的方法。

「不可!爾等可知張元前車之鑒!」蘇頌搖頭道。

任誰都知道舉數入官乃是防止類似張元之類的落榜士子投降他國,文人投敵造成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大宋也是深受其害。

「然也!如今僅僅是妄增舉數,張汝舟等人考上進士也是憑藉其文采,並非弄虛作假,以老臣看,日後只需加強對此策嚴查即可。」范純禮也反對道。

蘇軾冷哼一聲道:「諸位大人有所不知,大宋科舉取士雖然位居歷朝之最,然而大宋文風鼎盛,每年落榜之人太多太多,符合落第舉數的官員數不勝數,禮部早已經不堪重負!」

蘇軾原本就對舉數入官的政策大為不滿,因此,禮部每年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終於爆出妄增舉數入官的科舉舞弊案,蘇軾趁機將此策廢除。

「禮部不堪重負!」

當蘇軾將逐漸增多符合落第舉數的士子名額一一道來的時候,整個朝堂頓時陷入了一片沉默。

大宋文風鼎盛,士子數量連年增多,再加上活字印刷術出現讓讀書成本大降,再加上大宋正在推廣的全民教育,日後的士子數量必將會以幾何倍數量增長,非但禮部承擔不起,就連各路各府也恐怕承擔不起如此恐怖的士子數量。

滿朝大臣頓時無語,經過蘇軾爆出來一個個數據,滿朝大臣紛紛明白,舉數入官之路弊端已經大顯,再不廢除,日後朝廷必將不堪重負。

趙煦看着一眾沉默的大臣,一錘定音道:「既然舉數入官此路被廢乃是遲早之事,與其日後弊政爆發,不如提早決斷,此次科舉舞弊案正是一個契機。」

「官家英明!」

蘇軾重重鬆了一口氣。

范純禮眉頭一皺道:「官家三思,若是廢除舉數入官,恐怕天下士子人心不穩。」

舉數入官乃是朝廷給那些落榜士子留下的一條退路,以防那些士子屢試不第,心灰意冷之下投降他國,然而貿然斷絕舉數入官,畢竟會讓天下士子心寒,一不小心將會釀成大禍。

三大宰相紛紛點頭,此事牽扯甚大。

趙煦環視四周道:「不錯,若是全面廢除舉數入官,定然會引起士子的不滿,若是廢除舉數入官從兩浙路開始,則順理成章,正好兩浙轉運使范正再次上書變法科舉之策,諸位愛卿且看如何?」

「從兩浙路開始!」

「邪醫范正再次上書變法科舉!」

滿朝百官不由眉頭一皺,兩浙路爆發出妄增舉數入官之事,的確是廢除舉數入官的契機,然而變法科舉又豈能是容易之事。

「縣試,府試,解試!」

「童生,秀才,舉人!」

然而當他們看到了范正的變法科舉之策,頓時驚若天人!

「實乃絕妙至極!如此層層選拔,將科舉壓力分擔到各路、各府、各縣,哪怕日後大宋科舉人數再多,依舊可以從容不迫推行科舉!」蘇軾拍案叫絕道。

在大宋現有的科舉體制下,只有兩級,整個府的士子都集中在一起參加解試,人數過多,必將引起混亂。

將解試一分為三,層層選拔,足以讓科舉人數分流,讓各府的科舉人數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更重要的是朝堂對舉人和秀才進行優待,讓其哪怕考不上科舉,也可以入學舍當夫子,足以取代妄增舉數入官的優待。」蘇頌也是點頭稱讚道。

「這個逆子,總算出一道正方!」

范純禮冷哼一聲。

然而滿朝本官哪裏聽不出他口中濃濃的驕傲之意,不由心頭髮酸。

這一次,范純禮的兒媳親自發現科舉舞弊案,兒子范正又上書變法科舉的良策,讓范純禮臉面大增。

其他百官想了想,微微點頭,范正的變法科舉之策的確是正方,非但一舉解決科舉的弊端,更兼顧優待士子之策。

「傳旨,對張汝舟舞弊案一干人等重罰!同意兩浙轉運使之策,以兩浙路作為試點,變法科舉制度!」

趙煦大手一揮道。

「官家英明!」

百官紛紛領命。

……………………

「官家有旨,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賄賂學政,欺君罔上,理應死罪,然而大宋素來刑不上大夫,特免其死罪,除其進士功名,免其官職,徒柳州!」

兩浙轉運使內,范正鄭重宣判。

大堂下,張汝舟聞言頓時如遭雷擊,他沒有想到自己為了虛名,想要踩着邪醫范正出名,卻沒有想到連邪醫范正都沒有出招,他就慘敗在李清照的手中。

「其他涉案官員一律免職,所有妄增舉數的士子五年內不得參加科舉,兩浙路廢除舉數入官之策!」范正再道。

「什麼?」

兩浙官員一片嘩然,對於涉案的官員和士子處罰並不出乎他們的意料,然而廢除舉數入官,卻讓他們群情激奮,一旦如此,將對兩浙之地的士子打擊極大,對兩浙官場也將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范大人,你深得官家的信任,還請你為官家求情!放我兩浙落榜士子一條生路。」

兩浙官員紛紛上書,此事若是傳出,兩浙士子必將一片哀鴻。

范正狀似無奈道:「本官乃是兩浙轉運使,自然會為兩浙士子考慮,然而兩浙發生科舉舞弊案,官家震怒,本官也無能為力呀!」

兩浙官員不由一嘆,不由閃過一絲無奈,正如范正所言,兩浙路發現了科舉舞弊案,沒有懲罰也是不可能的!

范正話語一轉道:「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兩浙路爆出妄增舉數入官的科舉舞弊案,足以暴露出舉數入官的弊端,本官已經上書朝廷,決定以兩浙路為試點,變法解試,將其一分為三。」

「縣試,府試,解試!」

當范正將自己的變法思路全盤托出,一眾官員頓時心中一動。

在此之前,解試都是三年一次,三年內,所有的士子都集中在杭州府考取解試,參與人數逐年增多,這讓杭州府苦不堪言,如果能夠將各縣各府為兩浙路分擔科舉壓力,的確大大減輕兩浙路的科舉壓力。

范正繼續道:「每年解試的考生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如果採用童生、秀才、舉人,三級劃分,層層選拔人才,一來可以讓士子參加科舉不至於長途跋涉,增加家庭負擔,二來也可以選拔最精英的人才進京趕考,以壯我兩浙路官場!」

兩浙路官員心中一動,科舉考試路途遙遠乃是舉世公認,兩浙官員都曾參加科舉,自然深有體會。

進京趕考暫且不說,普通家庭到府城去科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能夠在本縣就參加科舉,一來可以節省士子的花銷,二來可以讓層層分擔科舉壓力。

譚洪眉頭一皺道:「如今我兩浙路剛剛發生科舉舞弊案,若是將科舉分流在各縣,我等無暇監管,萬一再…………。」

譚洪此言一出,兩浙路剛剛發生科舉舞弊案,若是再舉行縣試,以底下官吏的百姓貪婪,要是再發生科舉舞弊案,恐怕兩浙路將會再次顏面無存。

范正朗聲道:「想要杜絕科舉舞弊,除了堅持傳統的糊名法和謄錄法,本官決定採用縣試異地監考,異地批閱等等。」

「對於此次科舉考試中的妄增舉數入官的弊端,本官決定採用鄉里舉保、生員互保和官員保結為主,確保縣試保舉品學兼優的生儒參加科舉考試,同時防範冒籍、匿喪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應試。」

范正將後世應對的科舉舞弊的方法一一道來,頓時讓一眾兩浙官員大為驚嘆。

譚洪眉頭一皺道:「此事是否太過於繁瑣了。」

不少官員微微點頭,雖然將解試一分為三,然而范正又增加預防措施,同樣增加了科舉的工作量。

范正毫不客氣道:「我兩浙路剛剛發生科舉舞弊案,我等再謹慎也不為過。」

「大人所言甚是!」

一眾官員最終點頭。同意了范正此策。

譚洪依舊質疑道:「若是兩浙路失去了舉數入官之路,恐怕會引起士子不滿。」

范正冷笑道:「落第之人本就是解試落敗之人,通過解試的士子依舊難以考中進士,更何況落第之人,兩浙路這些年也不過出現一個張汝舟,屢次落第之後考中了進士,結果也被爆出科舉舞弊。」

不少官員頓時連連點頭,他們本就是科舉成功者,自然知道科舉的艱難,解試落第想要高中進士可謂是千年萬年。

范正話語一轉道:「當然對於落第之人,雖然已經失去了朝廷舉數入官的優待,但是卻會兩浙路卻可以對其一定的優待。」

「兩浙路對其有優待?」

一眾兩浙官員眼睛一亮,如果兩浙路對士子優待,定然可以大大減輕其的這失去舉數入官的怨氣。

「還請轉運使大人明示!」譚洪詢問道。

范正朗聲道:「但凡考中童生者,選其中的優異者,可以享受每月六斗米的待遇,用來鼓勵童生用心讀書,減少生計操勞,當然名額有限,每個縣只有二十人可享受。」

「每月六斗米,鼓勵童生用心讀書?」

不少官員微微點頭,六斗米足以讓一個童生能夠溫飽,讓其專心求學,而且別看只有二十人,日後能夠考上秀才的恐怕就在這二十人之中了。

范正再道:「童生優異者一旦考中秀才,其優待自然更多,第一,其可以見官不跪,第二免除其本人的徭役,第三,有資格擔任夫子,獲取一份生計。」

後世的秀才擁有免除田稅的特權,往往會造成很多本地的百姓投獻土地逃避賦稅,造成朝廷賦稅流失,而范正變法科舉自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免除其本人的徭役,再添加上夫子的名額,足以彌補田賦的損失。

「秀才!」

一眾官員心中一動,如此一來,秀才的含金量和地位大增,就算考不上舉人,也能活的很滋潤,比惠而不實的舉數入官強得多,畢竟如果就算湊夠了落榜次數,考不上進士也是枉然。

「最後的舉人則是由兩浙學政負責舉辦,兩浙路全部秀才皆可參加,士子考取舉人之後,就已經步入官吏的行列,除了可以享受秀才的全部特權,還有進京趕考的權利,兩浙路會負責其進京趕考路費和花銷。」

………………

范正將變法的科舉一一道來,兩浙路的一眾官員紛紛點頭。

兩浙路新變法的科舉制度,雖然減少了舉數入官的特權,卻給一眾秀才和舉人大量的優待,更是層層選拔,又避免了科舉舞弊,可以說是目前最完美的科舉制度,足以平息兩浙士子怨言。

更重要的是一旦兩浙路變法科舉制度成功,定然能夠天下各路之首,他們定然可以戴罪立功,將壞事變成好事。

「轉運使大人高見!」

一眾官員紛紛敬佩道。

譚洪見狀,無奈低下頭來,范正成功化解科舉舞弊案的危機,非但安撫好兩浙士子,又讓兩浙官員心服口服,日後范正必將在兩浙路一言九鼎。(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
上一章下一章

466.第466章 童生 秀才 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