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第465章 變法解試

465.第465章 變法解試

「什麼,科舉舞弊!」

兩浙轉運使中,范正不由拔高聲音道。

包康俯首道:「啟稟大人,新進進士張汝舟在西域詩會上對大人出言不遜,被夫人當場拆穿其妄增舉數入官。」

妄增舉數入官和後世的十歲參加工作可謂是異曲同工,若是沒人爆出自然不了了之,一旦爆出頓時引起群情激奮。

「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

范正不由長嘆,頓時感覺命運的齒輪是何等的神奇,

前世的李清照被張汝舟騙婚,寧願冒着入獄兩年的懲罰也要舉報張汝舟科舉舞弊,而這一世,李清照的人生軌跡已經改變,自然沒有入獄的風險。

誰也沒有想到張汝舟竟然主動找死,竟然在西湖詩會上沽名釣譽,想要攻擊他來博取虛名,再一次被李清照發現了科舉舞弊的破綻。

一個資歷頗老的師爺解釋道:「我朝原本科舉考試也會罷黜士子,直到仁宗朝的時候,一位名叫張元的士子出現,他原本一腔熱血,想要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名,再不濟也想考中進士光耀門楣,然而張元卻屢次落第,卻又心高氣傲,在大宋不得志,一氣之下投靠了西夏,一躍成為西夏的宰相,西夏能夠迅速崛起,張元功不可沒。」

包康點了點頭道:「文人投敵的危害太大,為此朝廷專門開了一道口子,那就是讓那些屢次落第次數士子達到一次的次數,可以直接進京參加科舉!以免朝廷遺失賢才,也能讓那些自認為懷才不遇的士子死心。」

「這也就給一些士子鑽空子的機會,只需要虛報自己的落榜的次數,就能越過府試,直接進京趕考!」范正心中一動,瞬間想到了此事的原由。

「然也!」包康點了點頭道,「這些落榜的士子要麼虛報年齡,增加科舉次數,畢竟科舉三年一次,時間久遠的話,遠離開封一帶,朝廷根本難以盤查。」

范正眉頭一皺道:「就算朝廷查不出來,難道當地知府難道還不知道么?」

包康苦笑道:「當地自然知道,想要虛報落榜次數,自然需要當地配合,然而虛報落榜次數並不佔用當地府試的名額,舞弊之人自然也會送上重禮,還有一點是這些落榜之人,本身學問就不及,哪怕越過府試直接產於科舉,中進士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可是誰曾想到…………。」

「誰也沒有想到張汝舟竟然奇迹般上了進士榜的榜尾,而且本官變法科舉制度,將原本三年一次科舉提前到一年一次,頓時讓張汝舟的破綻放大。」范正嘆息道。

包康不由感嘆,他原本也是自認為懷才不遇之人,曾幾何時他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是因為像邪醫范正這樣的幸進小人佔據了官職,卻沒有想到正是向張汝舟和杭州科舉的腐敗,才讓他懷才不遇。

「不知東家準備如何處置此事?」包康忽然問道。

范正冷笑道:「既然此事已經爆出,那自然要秉公處置!查清張汝舟的科舉次數,上報朝廷,奪其進士之位,交給有司處置。」

「大人英明!」一眾師爺同仇敵愾道。

「同時在兩浙路,徹底清查妄增舉數之事,所有參與的舉人和官員嚴懲不貸!」范正大手一揮道。

包康見狀大驚道:「大人三思,如此一來,大人必定會得罪整個兩浙士子和官場!」

范正冷笑道:「當你發現一個蟑螂的時候,暗中早就有一窩蟑螂,妄增舉數入官張汝舟不是第一個,也絕非最後一個,負責科舉的官員定然也脫不了干係,唯有恢復兩浙官場朗朗乾坤,就能讓真正有才之人一展抱負。」

自從他上任兩浙轉運使之後,兩浙之地的官員欺他年幼,一直陽奉陰違,讓他根本無法做到令行禁止,如今他終於抓到了科舉舞弊案,正好燒一下新官上任的第三把火。

「哎!」

包康不由嘆息一聲,他雖然也是多次落榜,自認為懷才不遇,但是也不想看到兩浙官場如此動蕩。

但是他也明白,科舉舞弊案在任何時代都是大罪,如今已經爆出張汝舟科舉舞弊案,邪醫范正若是不嚴查,恐怕也會被朝廷劫難。

「來人,將張汝舟立即收監提審,所有科舉檔案全部封存!」范正一聲令下。

「是!」

轉運使衙門立即聞風而動,立即派出人馬。

………………

「什麼,科舉舞弊!」

「張汝舟被李大家當眾揭穿妄增舉數入官!」

「邪醫范正下令嚴查,並封存了所有科舉檔案!」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爆了整個兩浙官場。

「張汝舟雖然是妄增舉數入官,但是要是強行說是科舉舞弊那就太過了,張汝舟的確是虛報了落榜次數,但是其可是在汴京考的進士,這可是實打實的真本事吧!」一個士子皺眉道。

「若非其虛報落榜次數,又豈能有資格去汴京參加科舉,更談不上考上進士吧!」一個年輕的士子憤然道。

他可是老老實實的參加科舉,依舊屢次落第,看到張汝舟鑽了空子,自然格外憤怒。

整個兩浙地區的士子分成兩派,有的支持張汝舟畢竟張汝舟沒有佔用兩浙名額,也有主張對張汝舟嚴懲不貸,此舉破壞了官場風氣,

「簡直是驚天奇聞,除了張汝舟,竟然兩浙竟然還有一個八歲就參加科舉的神童!」

隨即又傳來一個震撼的消息傳來,頓時讓兩浙士子氣憤不已。

八歲就參加科舉,簡直是挑戰人的底線,普通人八歲恐怕還在蒙學,這人已經開始虛報科舉落榜了,雖然此人沒有張汝舟幸運,雖然虛報最後依舊沒有考上,但是其性質卻極為惡劣。

隨即越來越多的虛報科舉落榜的士子紛紛被糾查出來,誰都知道整個兩浙地區的科舉徹底糜爛。

「兩浙官場黑暗如斯!還請范大人還一個朗朗乾坤!」一眾兩浙士子義憤填膺。

范正得到稟報,頓時知道時機已經成熟,當下下令道:「包師爺,可以行動了!」

「是!大人!」

包康當下鄭重點頭,立即帶領人馬,將一眾涉案的官吏全部抓捕歸案!

隨着一個個涉案科舉舞弊案之人,被抓捕歸案,民間高呼大快人心,而整個兩浙官場人心浮動。

前世的張汝舟乃是二十年後才被揭發出來,所有涉及的檔案和人員早已經不可考據,僅僅重罰了張汝舟本人。

而這一世,張汝舟才剛剛中進士,就已經被戳穿,所有參與的官員還都在任上,范正可以說一查一個準。

更別說這些人還參與其他科舉舞弊案,屁股根本就不幹凈。

「轉運使大人三思呀!大人如此清洗兩浙官場,兩浙之地必將不穩呀!」轉運使衙門,譚洪匆匆前來,向范正勸諫道。

在他看來,邪醫范正過於年幼,其他官員定然不服,他又在兩浙地區深耕多年,定然可以一舉架空范正。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張汝舟竟然爆出科舉舞弊案,讓邪醫范正找到了清理兩浙官場的借口。

范正看着譚洪,冷聲道:「譚大人應該明白,歷朝歷代對科舉舞弊都是零容忍,甚至血流成河都不在少數,此事若不能給官家,給朝廷一個滿意的交代,恐怕兩浙將再無法得到聖心。」

譚洪抹了一把冷汗道:「可是兩浙乃是大宋糧倉,若是兩浙不穩,恐怕不利於漕運,耽誤了對汴京的米糧供應。」

范正大手一揮道:「無妨,大宋如今海運大興,南洋諸國的稻穀能夠一年三熟到四熟,就算兩浙不問,依舊可以從南洋調度回來大量的米糧,足以保證汴京糧食供應!」

譚洪頓時臉色一變,范正提及占城稻,頓時明白范正是在對兩浙官員原本阻撓占城稻推廣心生不滿。

范正繼續道:「再者科舉舞弊乃是大案,我等若不嚴懲,到時候,倒霉的就是你我,本官剛剛赴任,賤內又親自發現了科舉舞弊案,自然可以輕易過關,而譚知府恐怕就麻煩了,畢竟張汝舟的舞弊案是發生在你的治下。」

譚洪頓時臉色一變,連忙道:「還請大人明察,下官絕對沒有參與此事。」

「哦!定然是底層官員欺上瞞下,希望知府大人明察秋毫,莫要讓這些害群之馬繼續危害兩浙官場!」范正盯着譚洪道。

譚洪頓時臉色一變,他自然聽出了范正的威脅之意,如果譚洪主動出手,拋出一批替罪羊出來,那對朝廷也有所交代,否則朝廷怪罪下來,他范正乃是官家的紅人可以輕鬆脫罪,而自己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下官明白!」

譚洪當下鄭重道。

當下,譚洪回去之後,不再對杭州官場庇護,甚至為了將自己關係撇清,主動痛下殺手,甚至連自己的心腹都不惜捨棄!」

「范大人英明,譚洪此舉為了自保,必將會在杭州官場失去人心。」包康看到譚洪中計,不由佩服道。

范正搖了搖頭道:「當年唐太宗舉辦科舉,曾經感嘆道:「天下英雄盡入轂也。」從古至今,做官幾乎成為讀書人的執念,就算今日爆出科舉舞弊案,如果不對這個漏洞進行堵住,日後恐怕還會有人鋌而走險,本官決定在杭州為試點,再度變法科舉制度!」

「再度變法科舉制度!」

包康不由一震,范正已經變法過科舉考試的年齡,竟然還要再次變法科舉考試。

范正道:「上一次變法科舉考試乃是為了配合舊黨,推廣全城義務教育,而這一次是為了徹底解決妄增舉數入官的漏洞。」

「敢問大人有何高見!」包康詢問道。

范正想了想道:「大宋的科舉制度乃是傳承於大唐,只有州府主持的解試與禮部主持的省試,如此一來,既不利於選拔人才,一次解試的人數太多,讓人鑽了空子。」

包康點了點頭,張汝舟就是如此鑽了空子,這才有如今震驚大宋的科舉舞弊案。

范正道:「本官乃是兩浙轉運使,自然無法干涉禮部主持的省試,然而卻可以做主變法解試。」

「變法解試?」包康心頭一動,這的確在兩浙轉運使的職權範圍之內,而且以范正在官家心中的地位,斷然不會拒絕。

范正繼續道:「兩浙路乃是由各府,各縣組成,而如今呂大防正在推廣全城教育,各縣的讀書人數暴增,如果還繼續採用解試,讓一路之人同時參加科舉,未免太過於繁瑣,也不符合實際。所以本官決定,將解試一分為三,分為縣試,府試、以及原來的解試。」

「縣試,府試,解試!」

包康不由一震,范正此舉可以說一目了然,縣試,自然一個縣的考試,而府試,自然是一府的科舉考試,解試同時也是整個兩浙路的科舉考試。

范正當下道:「而縣試則是一縣之地參加考試,標準不高,甚至很多少年都能過關,稱之為童生。」

「成為童生后,方可有資格參加府試,府試自然會更加嚴格,通過選拔之人自然也頗為優秀,稱之為秀才!成為秀才之後,方有機會和兩浙路各府的秀才一同參加解試,錄取其最優者稱之為舉人,唯有舉人方可進京趕考參加省試。」

「此策大妙!」包康拍案叫絕道:「大人英明,如此一來,層層選拔,定然讓野無遺賢,又能減少解試和省試的壓力。」

包家雖然是官宦世家,然而到了包康這一代,早就家道中落,大宋交通不便,原本整個兩浙路只有一個科舉解試,他需要從偏僻的睦州到開封府前來參加解試,一來一回至少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沿途的吃喝用度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以至於讓原本中落的家道更是破敗。

他尚且如此,其他外府的士子更是為了科舉靡費頗多,而如今有了三級考試,層層選拔之下,直接篩選出最精英之人即可,讓其他人無需再花費高昂路費前往杭州去科舉。

同時在層層淘汰之下,哪怕失敗之人也心服口服,同時也大大減少了解試的人數。

范正自信一笑,此乃後世明清最為成熟的科舉考試的模式,經過數百年的驗證,自然是最佳之法。(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
上一章下一章

465.第465章 變法解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