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鄭子產獻捷於晉

第九十六章鄭子產獻捷於晉

子產說這話的時候目光看向趙武,趙武雖然不是姬周貴族,可他現在代表的是姬周新一代扛把子晉國,自然是要以姬周的視角看待問題。

趙武也覺得這話說的沒有毛病,畢竟姬周祖上闊過,那些分封出去的諸侯都得擔着姬周的一份情,滕薛爭長就是一個典型,當今天下還是我姬周的天下!

趙武不是頭一次參合進國家大事,但是卻是頭一遭以執政卿的身份正式插手諸侯之爭,心裏忐忑免不了是想看看圍觀的大夫們是什麼一個心態。

左右一看,正好就瞧見閔沃點着頭期待的目光,心中底氣足了一些的示意子產接着說道:

「則我周之自出,至於今是賴。」

「桓公之亂,蔡人慾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這事講的是陳桓公死後陳國內亂,晉庄公擁立陳桓公之弟五父佗為君。

子產不愧是一代名臣,說起話有理有據。

嗯,光是這一句話,閔沃這個歷史宅就能至少吐出兩個槽點:

一是魯國的三桓也是魯桓公之後,是不是這謚號魯桓公的都有個詛咒,死後其親人肯定得骨肉相殘?

第二個槽點是,晉國擁立的這位五父佗可不是啥好人,效仿魯國慶父弒殺了侄子也是君侯繼承人的太子免,對陳桓公的兒子太子免和這位陳公免同名了。

不過這是晉國老大哥的主場,閔沃有無數槽點也只能憋著,看看這位新鮮出爐的執政卿趙武會是怎麼接着說。

晉國老大哥的執政卿趙武卻也是在觀察著現場,作為一個執政者,他自是有自己的主張。

眼下各國諸侯不在場,可其國內有點權力的大夫卻是不少,正好是可以觀察一番這些諸侯國大夫的反應。

這一觀察自然是看到了閔沃,誰叫他吃瓜上癮,不自覺的就來到了最前排。

眼見魯國大夫模樣的閔沃不自覺的點頭,還一副心裏有話(槽點)的樣子,趙武也不再細管,先放任子產自由發揮:

「蔡人殺之(五父佗)。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至於庄、宣(都是陳厲公之子),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亂,成公播盪,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

閔沃聽着這話已經不知道從何說起,以魯國這種霸主二弟的體量來看,中原爭霸沒啥大事,晉國沒啥牛鼻的。

除了會盟的時候讓魯侯過去撐撐場面之外,唯一能干涉魯國的事情好像就是在季文子和叔孫僑如第一次三桓內亂的時候,扣留了作為魯國使者的季文子。

可從這陳國人的視角來看,別說是牛逼轟轟的晉國了,就是晉國的小弟鄭國,萬年挨楚國打的小受,都數次干涉陳國的廢立,完全就是取代了東周王室對諸侯的監管職責。

不愧是小霸鄭桓公的諸侯國!

瞧見閔沃倒吸一口涼氣,子產聽着卻是越說越順暢,接着說道:

「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憑陵我敝邑,不可億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成命,則有我東門之役。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不競,而恥大姬。」

「往年之告」是指的鄭國一直向晉國申請伐陳,但是被晉國阻止。

「大姬」則是周武王的長女。

子產的原意是指我鄭國聽老大哥晉國的話,你說不打陳國就不打陳國,這回事實在受不了陳國的挑釁才整出來的「自衛反擊戰」!

閔沃聽着這話越聽越不對勁,怎麼都感覺是有點指桑罵槐,尤其是在發麵趙武的眼神一直看過來:

鄭國一直想打陳國,但是沒有晉國的首肯一直無法進行;可魯國這邊啥軍事計劃需要晉國的首肯?尤其是最近幾年魯國攻打邾國、莒國好一番喧鬧。

而「大姬」這個身份更是了不得,大姬是周武王的長女,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都是姬周中相當特殊的存在。

嗯,想到這兒,閔沃不自覺的身子向後退了退,可別等會說着說着說道了我魯國這邊。

趙武倒是沒有想到閔沃會想到這麼多,就見到子產接着開始緩緩總結道:

「天誘其衷,啟敝邑之心。陳知其罪,授手於我。用敢獻功!」

子產最後一句話總結就是這仗不是我以大欺小,是陳國自己就是理虧才戰敗、

反正就是責任在陳國。

趙武卻是覺得不對勁了,子產這話說的有理有據,那還需要晉國這個裁判幹什麼?

眼見上司有些壓制不住鄭國執政卿,晉國一邊的士弱趕緊跳出來趕緊就是反問道:「「何故侵小?」

士弱亦稱士莊子。士渥濁之子。晉悼公嘗問宋因火災而知天道之故,答謂宋乃商之後裔,閱殷商禍敗之徵,必始於火,因而自以為能知天道,而實則在於國家治亂之道。

這位也算是一個晉國大夫中的智者,這個時候跳出來吸引火力的目的,是個人都能馬上明白過來:

士弱肯定是出自姬姓祁氏的分支士氏,這一支又細分出一個范氏——也就是晉國前任執政卿范宣子,名士匄。

士弱之前靠着和范宣子的同宗應該是有不少風頭,眼見范宣子交權,他也不得不找新的靠山。

而趙武需要一個老人物來證明自己是范宣子政權的合法繼承人,兩者一拍即合,自然是馬上攪合在一起了。

眼下趙武完全被子產牽着鼻子走,這可是夷儀會盟,多的是諸侯卿大夫。

沒看到圍觀的卿大夫中就有一個魯國的大夫一臉吃瓜相,丟臉也不能是晉國的執政卿丟,士弱自然是跳出來替趙武發問。

子產卻是已經在狀態中,回答說:「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誅)。」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國一同,方百里。自是以衰(降),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

趙武一聽這話就不敢接着就這個話題問下去,這普天之下,擴張的最狠的就是晉國。

做人雙標但是不要說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襄公二十三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襄公二十三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鄭子產獻捷於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