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玄感敗亡

第七十七章 玄感敗亡

楊廣是在涿郡得到平定楊玄感的奏報,知道后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楊廣起駕南返準備回洛陽。閏九月28日,楊廣的車駕到博陵(今河北定縣)。29日,楊廣追撫往事,想到自己為天下為帝國日夜操勞,想到兩征高麗居然都失敗,再想到楊玄感的叛亂內心強大一向自負的他竟當眾「流涕嗚咽」,侍衛者也跟著「泣下沾襟」。

雖然鎮壓了楊玄感叛亂,但是作為隋朝頂尖的貴族楊玄感以及其他貴族子弟參與謀反,這事的性質還是讓楊廣的內心十分沉重。於是這位一直意氣風發的皇帝在回洛陽的半路上停了下來,他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自己該怎麼處理楊玄感兵變帶來的後果。

楊玄感兵變對於楊廣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把第二次征遼事業在半路上扼殺,直接導致楊廣滅掉高句麗的偉業失敗。所以楊廣首先考慮的是征遼一事,由於第二次出征的軍資大部分還留在涿郡,所以他就考慮來年再征遼的可能。十月15日,楊廣下詔改博陵郡為高陽郡,「赦境內死罪已下,給復一年」。這時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等來高陽行在所朝見,楊廣任楊侗為高陽太守,后征衛文升、樊子蓋來行在所,賞賜極厚。不久,楊廣又讓楊侗回洛陽任留守,自己留在高陽過冬。同時派陳稜往江南營造戰艦,為來年再征高句麗作準備。

楊廣在高陽行在所對楊玄感兵變一事進行了一次總結性的懲處。楊玄感謀反一事雖然只是歷經三個月左右,但是牽涉的人員可以說有不同的人,尤其是貴族階層甚至包括皇室中人。但是楊廣並沒有按照歷來謀反株連九族的鐵律來處置涉案人員,他只是對幾個楊玄感兵變核心人員以及直接參与了兵變的人進行了嚴厲的處置,而對於其他涉案人員則進行較為輕的處置。其中被懲處最嚴厲的應該是罪魁禍首的楊玄感家族,除楊玄感本人死後還在洛陽市陳屍三日剁成肉醬后焚加揚之和其他楊家在兵變的時候死了的外;楊玄感弟楊民行雖未參加造反,但也在長安家中被抓住斬首,「並具梟磔」;另一個弟弟楊玄獎為義陽太守,起事時想歸其兄楊玄感處,被郡丞所殺。楊氏兄弟幾乎被全部殺光。公卿中有人奏清改楊玄感兄弟姓「梟」氏,楊廣詔可。

接下來就是楊積善、李密、王仲伯以及韋福嗣等10餘人被捕后押往高陽行在所,除李密在半路逃走外,全部在宇文述奏請對「凶逆之徙」用重法、以肅將來的建議下,於十二月15日車裂、五馬分屍,最後皆焚燒成灰,拋灑於地。

還有被處置比較嚴厲的是司農卿趙元淑和李子雄,其中趙元淑在遼東潛逃南歸的楊玄縱路經臨渝時,派自己的小妾見楊玄縱,並一起吃飯,最後還給楊玄縱回去的路費。八月20日,楊廣親臨審問,將其斬於涿郡,籍沒其家。另一個李子雄他曾勸起兵后的楊玄感登基稱帝,后被鎖送行在所,伏誅,籍沒其家。

至於其他的涉案人員,楊廣幾乎都沒有處置。像楊玄感想要立為皇帝取代楊廣的秦王楊浩,楊廣也是在有司的彈劾下以諸侯交通內臣的罪名廢他的爵位,沒有殺他。還有大將軍王仁恭他侄子王仲伯直接參与楊玄感的謀反,楊廣都只是免了他的官職,后又被楊廣重用。至於投降楊玄感的韓擒虎之子韓世粵、觀王楊雄之子楊恭道、虞世基之子虞柔、來護兒之子來淵、裴蘊之子裴爽、鄭善果之子鄭儼、周羅喉之子周仲等40餘貴族子弟以及其家族幾乎都沒有受到什麼處置。

楊玄感造反兩個多月,即以失敗告終,與後來同為貴族李淵造反卻成功了形成差距,究其原因是為什麼呢。

首先楊玄感起兵選的時機並不適合,楊廣出征高句麗是因為高麗統治者「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間,薦食遼,穢之境」與隋對立,「誘納亡叛,不知紀極,充斥邊垂」,得寸進尺而「為長惡」。在楊廣和天下竭盡全力解決邊關民族問題之際,楊玄感不顧國家民族的利益和東征高句麗的大局趁機起兵發難,實在缺乏基礎和條件。作為貴族隋朝的高層楊玄感自私的認為楊廣二征高句麗,會像第一次一樣失敗並「陷身絕域」,是代隋稱帝的大好時機,因而野心勃勃趁機叛亂。楊玄感起兵后,儘管開初響應者不少而且還有比較多的文武官員的子弟,但是大部分響應的農民僅僅是因為黎陽周圍的人們太想從那遙遙無期的徭役中解脫出來,像後來楊玄感圍攻洛陽不成後進軍關中時就很少有人響應了,因為接近關中帝都的人們生活還沒有到要造反的地步;至於很多文臣武將的子弟投降楊玄感也是楊玄感家族勢力的影響以及楊玄感起兵是宣稱的楊廣「陷身絕域」所造成的。起兵時間稍微長一點之後就很難得到人心的支持了,朝請大夫兼治書侍御史游元,當時就堅決反對,並如實指出:「尊公荷國寵靈,功參佐命,高官重祿,近古莫儔,公之弟兄,青紫交映,當謂竭誠盡節,上答鴻恩。豈意墳土未乾,親圖反噬,深為明公不取,願思禍福之端。仆有死而已,不敢聞命。」游元的話指出了楊玄感起兵謀反的實質讓他惱羞成怒,最後殺害了游元。

其次是楊玄感策略的失誤,楊玄感起兵時先是以百姓思亂,謬言征遼水軍元帥來護兒延誤軍期而反隋,以討伐來護兒為名,「各令發兵」,但他做出來的行動卻是**裸的代隋稱帝的叛亂,自相矛盾的同時很快就很快會失去軍心和民心。

再者當時隋軍實力強大,政治凝聚力還是比較強的,楊廣在當時還是擁有極大的威望以及統治力。從總體上講,楊玄感叛軍與隋軍的軍力相差懸殊,楊玄感雖趁征遼之役隋軍幾十萬萬主力軍在遼東之際起兵並拉起叛軍十來萬,但是真正意義上根本不是可能贏得叛亂的勝利。

最後一點就是楊玄感是一個好將領,但絕不是一個好統帥。作為一個有野心的貴族,謀反這一大事楊玄感開初雖取得一些勝利,楊玄感卻自謂「天下響應,功在朝夕」,驕傲自滿,其實這只是他在勇武方面比較強悍罷了而。獲得內史舍人韋福用后,更委為心腹,軍旅之事不再專任李密。可韋福嗣只是因戰被執,「原非同盟,實懷觀望」,每設籌畫定策,「皆持兩端」。故李密言「奸人在側,聽其是非,必為所誤」,建議斬殺韋福嗣,可楊玄感根本不聽。待隋朝援軍趕至,韋福嗣竟逃歸洛陽,後為隋將宇文述車裂焚屍。

雖然楊玄感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卻直接導致了二征高句麗的失敗,朝廷的威信進一步降低,而大隋上層的內亂又進一步加劇了農民起義的規模。大隋在經歷了兩次遼東慘敗和楊玄感造反后,衰敗不可避免地來臨了。牆倒眾人推,餘杭劉元進起兵,東海彭孝才聚眾為盜,宋子賢、向海明、杜伏威、輔公佑、苗海潮等大小二十餘伙農民隊伍紛紛擾動一方,河間趙萬海、平原高士達都悍然立國,一向軟弱的百姓們突然都暴戾起來,一個個爭相干這株連九族的買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暴君的偉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暴君的偉大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 玄感敗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