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女子風采

第141章 女子風采

既然是陪一眾師兄弟出來歷練的,自然少不得去鄉間出診施藥,李守義也跟着鴻雁一起,來到了汝州所屬的郟城鄉間,為那裏的百姓義診。

跟着來的鐘紹京,也讀過幾本醫書,雖然不能把脈,但為李守義執筆,寫方子給負責抓藥的道兄們,還是沒問題的。

半個下午,僅李守義開出的藥方,就有三十五張。要不是鄉親們扶老攜幼施禮,太過客氣了,數量估計還能再翻一番。

眼見夕陽餘暉,時間差不多了,一眾人等開始收拾雜式,準備明日再來。

鴻雁也提着水壺過來,給小師弟添了一碗水。隨即笑道:「比起坐殿來,今日收穫是否更多?」

話是這麼說,但李守義卻面露愧色說道:「達者為先,大醫醫國,小弟正苦尋此道。」

也是!在鴻雁看來,李守義比他祖父強多了,能深入民間,查百姓疾苦,起居簡樸,又沒有大興宮室。這黃河發水,水后瘟疫是天災,怎麼能怪到他的頭上。

這剛要張嘴開解,便見不遠處馳來一輛馬車,從車上跳下一位身着華服的女子,拉着鴻雁的手,沉聲請其施以援手,救救車上孕婦的性命。

救人性命,自然不必多說,鴻雁也是乾脆,直接拿了藥箱上車。而李守義則是遞給那姑娘一條毛巾,讓她擦擦汗和灰塵。

李守義在大明宮長大,什麼樣的絕色美人都見過了,妖艷、明麗、婀娜的數不勝數,甚至他身邊的武熙月便是面若桃花,身材窈窕之輩。

可像這姑娘,天庭飽滿,人中清晰,垂珠厚大,乃福運極佳之相。兩頰些許的嬰兒肥,襯托的又是這般有福氣,讓人瞧著心裏敞亮。而且,舉手投足,落落大方,一看便知出身大家。

這樣的貴女,難得長了一顆好心腸,在路上碰到一位即將臨盆的逃難婦人,便令侍女、車夫將人抬上車。鄉間難尋醫者,走走停停,問了一天,才找到這來。

擺手示意不必歸還,李守義笑道:「姑娘放心,我師姐精通婦疾,想來問題不大,不必太過擔憂。」

那姑娘也是知書達理,盈盈一拜,算是替車中的婦人,謝過道長們的援手。

正在李守義要還禮之時,雙手儘是鮮血的鴻雁,慌張道:「師弟,耽擱的時間太長了,怕是不好了。」

「必須做個選擇,母與子,保全其一。」

這話讓李守義怎麼回,雖說這君父也是父,可這注意他要是拿了,成什麼事了。

「姐姐,麻煩你想想辦法!」

「好妹妹,天命如此,縱然華佗在世,仲璟重生,亦不能救。」

躊躇一會兒,那姑娘卻是開口了,婦人是逃難出來的,不知家中還有沒有親人。當務之急,是把人救醒了,問清楚了,將選擇的權力交給她。

「師姐,姑娘說的在理,照她說的做,行針把人弄醒。」

「咱們盡人事,聽天命!」

應了一聲,鴻雁轉身回車,行針讓昏迷的婦人蘇醒過來,將情況說明之後。

那婦人哀求鴻雁,要留住腹中的孩兒,丈夫家人俱已亡故,若不是惦記腹中的香火,早已隨親人而去。

亡夫是獨子,這份香火是他家唯一的指望,縱然是大災之年,全家的口糧也都緊着她,縱然是死了,亦不敢斷亡夫一家唯一的指望。

鴻雁也是嘆了口氣,點了點頭,在車廂高聲吩咐下來,備熱水、凈布及乾淨的剪刀。一眾師兄弟便是拱手應諾,開始忙開了。

李守義也與那姑娘分做在葯桌兩側,目光都交匯在馬車之中,聽着裏面撕心裂肺的叫聲頻頻皺眉。

見捻動流珠的李守義面露沉色,與之對座的明玉,便出言問道:「公子好像比我,還是緊張啊!」

哦了一聲,李守義淡淡回道:「姑娘何以公子稱之,莫非我不像個道士?」

明玉笑了笑,指了指李守義拇指上的扳指,此玉乃上等漢玉,樣式也是精巧異常,其價值遠非錢財可以衡量。

而他手中流珠,也是難得的降龍木,且成色上佳,至少有數百年。明玉家中也篤通道家,長輩也與道門素有來往,受饋贈了一些流珠。但沒有一串,比得上這串。

「姑娘好眼力,我的確只能算半個道士。」

「自幼無母,不知母愛無私,故心生敬意。」

男尊女卑,古以有然,至大唐以來,民風開放,女子地位雖有提升,但卻依然入不得多數男子之眼。

眼前這半個道士倒是挺有意思,非富即貴的出身,竟然能放下男子的偏見,對一個鄉間婦人生出敬佩之意來着實難得。

也正是此時,一聲刺耳的悲鳴,引來了嬰兒的啼哭。隨後,鴻雁自車中而下,明玉的侍女用衣服裹着,抱下來個娃兒。

用袖子擦了擦額頭汗水,鴻雁搖了搖頭:「我儘力了,大的還是沒保住,所幸是個男娃,也不枉她丟了性命。」

明玉也是頟首向鴻雁致意,看向馬車,面露哀色道:「可這世上哪有絕對的公平可言,如那婦人,捨棄了自己的性命,也要成全夫家,死也不會有人記住。」

是啊!侍女懷中的娃娃,不會知道他母親是誰。可這世上,又何止他一個人,不知道生母是誰呢?

年幼時,李守義溜進宗正寺,查看宗諜,他生母一欄卻是空着的,孝仁皇帝這麼做,便是不想他在此一途上深究。所以,哪怕李守義做了皇帝,也沒有派人去追查,他不想違背孝仁皇帝的意願。

可這並不代表,他不想念自己的母親,所以婦人生產之時,他手中的流珠才捻的如此快,的確如姑娘說的那邊,緊張了。

母愛就是母愛,哪怕僅僅是生養只佔一樣,也是潑天的恩德。

是以,念了一聲無量天尊,李守義感慨道:「公平,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但只要有人認為就有意義並且付諸行動,哪怕只是發出聲音,也是振聾發聵之聲。」

「為母則剛,我大唐的婦人如此節義,國家有幸,娃兒有幸,當以旌表。」

旌表什麼的,明玉覺得不是當務之急,眼下是怎麼幫那婦人下葬,讓她可以入土為安,怎麼安排這孩兒。她還是雲英未嫁之身,帶回去一個孩子,怕是要被人非議。

熱心腸的鴻雁,當即把話接了過去:「後事好說,可叫諸位師弟買棺槨來安葬。至於這孩子,也交給我們好了,我太室山乃玄門正朔,也不算辱沒了他。」

明玉聽此自然是千恩萬謝,想到一眾道長忙前忙后甚是勞苦,隨後請李守義、鴻雁移步莊子,奉酒水一席答謝勞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唐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錦唐夢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1章 女子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