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集團規範化!

第一百一十三章 集團規範化!

攤子鋪開后,「潘武記」的用工人員就激增了,目前服務於「潘武記」的人員就接近一千人左右了,再加上即將組建的「蘭黛」日化系列產品加工廠和規劃中的造紙廠、水泥廠、鍊鋼廠以及有可能組建的軍工廠,需要招募的人員估計還要多一到兩倍!到時該怎麼管理和安置這麼多人,就成了武植為之頭疼的大難題,他不得不現在就要未雨綢繆了。

首先,為了使「潘武記」能早日走上制度化和正規化的道路,武植親自畫圖設計,照搬後世的現代化工裝和制服,定製了各個工廠的工裝和各個公司的制服以及安保部門的制服。

每個工廠的工裝都用比較厚實耐用的麻布製作,灰色,統一材料,統一樣式,上衣下褲,夏裝短袖長褲,冬裝長袖長褲,上衣左胸口部位統一印染上「潘武記」三個紅色大字,背後則分別印染上「金沐衛浴」、「百潔皂業」、「蘭黛日化」的字樣,依次對應加工生產金沐衛浴產品、百潔香皂洗衣皂、芬芳香水護膚品等加工、製造廠。

而公司制服則是針對各個公司的管理人員及員工的,用的材料是錦布,比麻布更為高檔一些,手感更為柔軟舒適一些,也是統一材料,統一樣式,上衣下褲,夏裝短袖長褲,冬裝長袖長褲,上衣左胸口部位統一印染上「潘武記」三個紅色大字,並在「潘武記」三個字下方分別印染上「金沐衛浴」、「百潔皂業」、「蘭黛日化」等金色小字,依次對應金沐衛浴用品有限公司和日化用品有限公司,金沐衛浴公司的制服為天藍色,日化用品公司的制服又分為青色和淡紫色,青色為百潔皂業的制服,淡紫色為芬芳日化的制服。

日化用品體驗店的制服就獨具特色了,武植設計成了旗袍式制服,用的材料是錦緞,量身定製,半長袖,低開叉,統一材料,統一樣式,天青色,胸前印染有「潘武記」三個金色大字。現在天氣炎熱,可以這樣子設計,但到天冷時就要重新考慮設計了,反正時間還長,武植也不急在一時。

至於安保部門的制服,武植就完全按照新軍的軍裝來仿造,用的材料是麻布,墨綠色,也是統一材料,統一樣式,上衣下褲,夏裝短袖長褲,冬裝長袖長褲,上衣左胸口部位統一印染上「潘武記」三個紅色小字,下方還印製上「保安」兩個醒目的白色大字,配有帽子,不過帽子上就沒有五角星了,也沒有綬帶。

快達運輸公司的制服,一律定製為淡黃色,用料為麻布,也是統一材料,統一樣式,上衣下褲,夏裝短袖長褲,冬裝長袖長褲,上衣左胸口部位統一印染上「潘武記」三個紅色小字,下方還印製上「快達運輸」四個醒目的白色大字,背後也醒目地印製上「快達運輸」四個白色大字。

如是傳媒有限公司員工的制服就不能定製成上衣下褲的樣式了,這些落第文人雖然窘迫清貧,但骨子裏還是頗有傲氣的,把他們當成工匠來看待就不妥了。於是,武植把他們的制服定製成了錦衣裘袍,夏裝是短袖長袍,冬裝是長袖木棉裘,用料為錦布,黑白兩色,統一材料,統一樣式,裘袍胸前都印染上「潘武記」三個紅色小字,小字下方則印製上「如是傳媒」四個醒目的金色大字。

其次,公司統一制定了新招募員工的薪資制度和管理制度,規範化管理,每個入職的員工都要跟公司簽訂用工協議,試用期為三個月,試用期滿后,試用合格後方可成為正式員工,正式簽訂用工協議,每三年為一個協議周期,到期可續簽;也可簽訂十年期協議或者長期協議。武植把日薪改成了月薪,規定試用期月薪為每人每月六貫錢,試用期滿正式錄用后月薪為每人每月十二貫錢,並按勞計酬,多勞多得,能者上,不能者下。新入職的員工都可以先預支半個月的薪水作為安家費用。

這樣的薪資制度和標準一經公佈,眾員工們一片嘩然,震驚不已,同時也欣喜若狂。月薪替代日薪,經過折算,他們正式錄用后的薪酬比別人要高出一倍有餘!他們知道自己碰上好東家了。

武植親自製定安保條例、運輸規則和傳媒公司的規章制度與職責,他編寫了各自對應的培訓手冊,在開國縣公府裏手把手把孟達、李弘義、張行、錢滿倉、陳順、胡奎、甘子臨、柳剛等人培訓成達人後,再由他們去培訓各自管轄的員工。

三是進行人才培訓,人才難得,武植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了!於是,武植隨之產生了興辦學校培養人才的念頭。

說干就干,武植在開國縣公府附近租下了三個寬大的院子,一個作為安保部門的辦公訓練基地,一個作為快達運輸集團公司的辦公調配基地,一個作為如是傳媒有限公司的辦公歸檔基地暨培訓學校。三個院子都很大,每月租金高達一百貫錢,除了辦公之外,還可以給一些貧寒的不想在外面租房子住的公司員工解決住宿的問題,一舉兩得。這也是武植租大院子的初衷之一。

但培訓學校的培訓事宜,武植就不想假借別人的手了,他親力親為,定期培訓所有員工,進行思想素質的培訓,給他們洗腦,增強他們以「潘武記」為家為「潘武記」作貢獻的信念,提高他們對「潘武記」的忠誠度。他還要進行掃盲工作,要求每個員工都要識文斷字,能看得懂一些最基本的賬目和表格,能寫出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之類的基本信息。小娥在武植的教授下,已經初步掌握了阿拉伯數字和字母的使用方法,並能製作出了一些簡單的表格,用於賬目統計、工資花名冊等。但這些掃盲的基礎培訓工作就不用他親自動手了,他從如是傳媒公司中抽調出幾個年長的士子,組成教師隊伍,專門給除了傳媒公司之外的員工進行掃盲培訓,效果很好。

為加強安保部門每個保安的戰鬥能力,武植把他們悄悄丟進華夏軍第一師中,突擊集訓一個月,由林沖派人培訓他們一些基本的擒拿格鬥、刀槍棍棒之類的防身之術。

至於傳媒公司的員工,武植或親自培訓,或從華夏軍中抽調出一些斥候經驗豐富的官兵來給他們上課,培訓他們怎麼搞廣告宣傳、輿論宣傳、刺探情報和傳遞情報,說白了就是如何把他們培養成訓練有素的間諜,使他們能成為武植的筆舌和耳目。他們的職責是除了宣傳「潘武記」的產品之外,還要刺探和摸清所到之處的地理民情、重要人物事件、礦藏等情報,有時還要進行一些有必要的輿論宣傳。他們以後刺探得到的情報,都會直接匯總到潘武記如是傳媒有限公司的辦公基地來,並由柳剛領導的編輯部組織專門的人員整理歸檔后馬上上報到武植手中,以供參謀作決策。

最後是,合理配置隊伍。武植打算這樣配置他的各路運輸團隊,每個運輸團隊都由四種人員組成,分為水路和陸路兩種情況。每一路都標配一名管賬的統計員和一名如是傳媒人員(記者)。水路標配四名運輸員和三名保安,一艘船,船上配有船工和廚娘;陸路則標配五名運輸員和兩名保安,五輛四輪馬車,陸路保安除了要保衛眾人和貨物的安全之外,平日裏還要和記者一起協助統計員做好飲食工作,五名運輸員則除了要保持貨物的完整無缺之外,還要負責餵養馬匹。眾人各有分工,也有合作。

同時,快達運輸公司除了擔負自家集團公司的運輸業務之外,也承接別的運輸物流訂單,漕運的業務也在繼續經營著,兩頭都不誤。

四輪馬車的應用,讓武植的運輸公司運力大增,效率也會成倍的提升,舒適性也是成倍的提高。各個運輸隊伍見到這些新奇的四輪馬車,很是驚奇,待體驗試乘過後,更是讚嘆不已。四輪馬車一經出現在汴梁城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眾人的目光,全城為之轟動。

漸漸地,四輪馬車開始在汴梁城裏流行了起來,雖然造價比較昂貴,但擋不住達官貴人對它的熱捧,四輪馬車的舒適性,是兩輪馬車無法比擬的!

現在大宋朝已經有了河湟地區作為牧馬場,正在源源不斷的往京城等內地輸送優良的馬匹,用馬養馬也成了時尚,京城裏的馬車開始多了起來,將作監通過製作馬車尤其是四輪馬車售賣,開始大賺特賺起來。

為了保障運輸隊伍途中的安全,每個保安身上都裝配有武器,為了避嫌,武植並沒有打算給眾保安們裝配大刀和長槍,只配備棍棒和匕首,但每個保安身上都會帶有開國縣公府自製的竹制手榴彈,每人四個,用於防身,保障運輸隊伍的安全。每位保安都在華夏軍大營里集訓過,都熟悉竹制手榴彈的威力和使用方法,這樣整個運輸隊伍的保衛工作應該就是萬無一失的了。

為了加強管理,武植擬規定,竹制手榴彈定點管控定點發放,簽實名領取,隨隊出發,運輸任務完成回到京城后要據實彙報使用情況,剩餘的手榴彈要上繳並登記入庫,不得遺留在外面。這樣,方可消除一切安全隱患,掌控住局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集團規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