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柳暗花明,逃之夭夭

6、柳暗花明,逃之夭夭

車向煌看着這位略胖、善於言論的老同學,沉吟不語,低頭擺弄了一下茶杯,低笑了幾聲。

「我知道。」曾琴西笑而簡短地說了句。

「是啊。你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車向煌輕輕說道,然後又大聲吟詠:「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好一個烈火煉金剛,老曾,多謝你之栽培,不過我好象不是這塊料。」車向煌的大手伸進了口袋裏,摸到那張請調書突然有種緊張感。

「哼,十幾年了,還是這番唇槍舌劍,老車,怎麼,你有異議?」曾琴西目不轉睛盯着車向煌的那隻伸進口袋裏的大手。

「我哪敢?多謝你——曾大局長,給我一個美差,讓我到『一窮二白』的六中下車伊始。」

曾琴西聽着斂去了笑容,臉色嚴肅起來:「老車同志,我問你一句,你覺得葛校長為人怎麼樣。」

車向煌若有所思,望着曾琴西出神,須臾吐出一句:「是位好領導,我很欣賞他。」

「葛校長是我的恩師。」曾琴西滿懷深情地說着,望着驚疑的車向煌,曾琴西有點激動:「老車,你也許不知道,葛校長是我最敬重的師長,他曾經給我指點過迷津,也給過許多人幫助,他的師德是令人敬仰的。我一直認為,他一生的艱辛及他真摯的為人,應當使每個人尊重他所白手起家的鐘揚六中。」曾琴西說到最後,一字一頓,十分有力,望着驚訝的車向煌,他又輕嘆一聲,給車向煌講了他印象最深的事:

自六中建校以來,葛校長遇過許多挫折,吃盡了苦頭;高考恢復,他感到知識時代的到來,盡自己微薄之力,提供了一切可用的學習資料,任勞任怨地支持着、幫助著許多莘莘學子,使學子們圓了第二次學習的夢,獲得了第二次新生。他的愛校、辦校的奉獻精神,讓許多人一輩子感動。

「這裏,我也不是圖報師恩,也不是賣個人情。」曾琴西雙眉緊蹙,形成一個「川字」,「老車,我之所以將你調至六中,是相信你,寄希望於你,你的教學事迹上過電視台,管理水平新穎獨特。正因如此,我才不給你一個美差,而且不能給,給你的是新的一次磨練,希望你充分燃燒自己,來創造六中第二個輝煌。

「是啊,如果人人都推脫,人人都要優越的事業環境,那六中一千幾百號人就算栽了。老車,我也知道一個惡劣的環境不易扭轉。但我相信你。我為什麼調你至六中,我的心你難道不理解、不能體會,教育局要帶好十幾所中學,就象母親一樣,要平等照顧好每一個孩子,不管高的、矮的、聰明的、笨的。」

「可是——」車向煌攥著口袋裏的請調書,臉上已是一片躁熱,他被曾琴西的一番坦誠深深打動了,心裏感動之餘又有些慚愧,輕輕讚揚了句:「老同學,你這倔強的精神讓我既佩服、又害怕,我算服了你,你是對的。可是六中之眾會服我嗎?會支持我嗎?」

曾琴西鬆了口氣,見車向煌心平氣和,感慨地拍拍車向煌:「好同學,你打電話給我,我就想過,葛校長已經老了,你若牢騷又不幹,我老曾親自下馬抓。」不等車向煌答話,曾琴西用手攔住他,繼續說道:「但你並沒讓我失望,沒辜負我一片苦心。老車呀,你只管放開手來去干。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有困難、有壓力,我幫你,你只管大膽地去做。『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不正是這樣的道理嗎?」

車向煌抬起黑眸子,

「那我就試試吧!不過我希望葛校長還能留在六中。」

曾琴西從包子裏咬出一粒姜,輕輕磨了半天,緩緩說道:「葛校長還未到退休年齡,即使到,學校可以留用,教育局已經決定,你任六中校長,葛紅旗同志任黨高官。」

車向煌冷不丁暗暗想到:敢情你已經部署好了,就等我上你的船,搖你的櫓了。

吃完早點,曾琴西帶着車向煌進入了這座名園。

車向煌沒有想到曾琴西對整座園林有着極為精深的了解。他們一路走過竹林,品賞了許多竹種,有象徵健康長壽的龜甲竹;有象徵一家和順的慈孝竹;有宜於觀賞,長著煙雲斑點的黃稈烏哺雞竹等,頗讓車向煌心曠神怡,不僅想起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正是以畫竹凸顯人生,一首《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讀之讓人不盡慨然。

來到竹徑盡頭門洞前,門洞之上赫然題著「竹西佳處」四字,乃出於姜白石詞中佳句「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自「竹西佳處」進入巷道,聞着兩側清香的金桂、銀桂,車向煌更覺神清氣爽。曾琴西一抬手,作個邀請姿勢,謂此道乃「迎接貴客」的『迎貴大道』。兩人駐留『迎貴大道』片刻,拐入風巷,經叢書樓,摸摸樓前的芭蕉樹,已經進入園內最精華的地方:春夏秋冬四山。

所謂四山,並非真山,乃是用四種不同的假山石構建,在造園手法上稱作「以小見大」,清人曾力評鍾揚諸多園林以疊石為勝。

進入春山,曾琴西並沒有過多介紹,只是說:我們回頭再細品。在春山宜雨軒前拍了兩張照片,兩人朝夏山走去。

曾琴西拉着車向煌,非要他站在夏山的蓮池邊上,以身後那塊魚丑石為背景,來張特寫。車向煌拗不過他,便擺了兩個姿勢。曾琴西認真地調好焦距,咔嚓咔嚓連拍幾張。嘴裏又是OK,又是茄子。看來曾琴西算個攝影好手,那部單反抓在手上挺重,長長的鏡頭像小鋼炮。這曾琴西真是鬼精細,自己本來想發難發難他,哪曉得被他這些糖心行為收拾的服服貼貼,心情早已一片陽光燦爛,怎麼還好意思再說難過話呢?

這傢伙,又非要自己在夏山鶴亭上拍照,說什麼此處鶴舞雲霄,神仙福地,妙語連珠聽得自己笑眯眯的。看來,我車向煌這輩子是被他拿捏准了。拍完照片后,兩人爬上抱山樓,此樓與夏山山頂東面相連,另一端則接着秋山。一樓抱兩山,稱之抱山樓,名字果然很形象。看着曾琴西一副殷勤的樣子,車向煌心裏倒有些不是滋味。唉,看來做領導的也不容易呀,一碗水要端平呀。

走過樓上一條長長的走廊,他們來到了秋山跟前。

依照曾琴西的提示,下秋山有四大口訣:直道不通曲道通,明道不通暗道通。旁門左道不可行,中庸之道萬事通。

車向煌當即駁道:「看來你也深諳中庸之道,此道果為真理嗎?」曾琴西嘆口氣:「問題是。一個人能真正做到中庸之道嗎?」車向煌聽了,頗覺哲理,覺得曾琴西身上好像多了些學者的味道。

車向煌隨曾琴西一路盡興,印象最深的是曾琴西下了秋山後的一段講解。

自秋山下來,兩人步入秋峰下的旱山水意。所謂旱山水意,有天橋,有山壑,以黃山石疊成的玲瓏山川,小中見大,極具雄奇險峻,富有畫意,在觀賞效果上達到了「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最」。會使人產生一種浮想聯翩的意象。特別在大雨之日觀之,雨水沿山順勢而下,石壁前彷彿有小瀑淙淙流下,令人神往。日積月累,石壁上點點青痕渾然天成,蓋雨水流淌所賜。這種造園之法能引發遊客之視聽感染,不僅讓車向煌為之叫絕。

曾琴西指著石壁,告訴車向煌,昔日園主人視石壁為景之壁,又看作人生之壁。園之秋山乃效仿黃山之境,有小黃山之稱。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走到山頭天又遠!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步步不易,如同登山。縱使登上巔峰,卻又有俯瞰高處不勝寒的危機。車向煌聽至此,不僅肅然起敬!

他被曾琴西一下子帶入了那個秋高氣爽、黃石丹楓的日子。彷彿看到那個風雲一時的主人邀他共飲暢懷,而他,則慢慢走進了園主人的世界——人生浮沉一世,酸甜苦辣、喜怒哀憂歷歷經過,難免不碰壁。據聞,旱山水意下曾種植過一棵桃樹,死後方換成今日的勁松。桃樹正是為「壁」而種,園主人不僅僅欣喜秋天的收穫、秋天的成熟,也想到了秋天的蕭瑟、秋天的枯敗,人生至秋,感懷萬千。園主人48歲功成名就,建住秋閣,寓意將自己之秋獲牢牢留下。

但是他也知道,塵世寄想終歸有天會隨生命的鏡頭一起消逝。他的家人,他的後代子孫難免不碰壁,如何不碰壁,碰了壁又該怎麼樣?

種一棵桃樹。春日桃紅柳綠——桃之夭夭!桃樹是辟邪的象徵,桃符曾是最早的鎮妖驅魔木器,衍生出歷代傳承的春聯形式。種桃可謂大吉大利,祈佑全家。

然而,主人並不是一個拜佛求神的俗商。直面人生,隱隱有種憂患意識,居安思危,知難而進。此時,桃樹的大吉大利又升格為一種人生的探索。桃之夭夭——逃之夭夭,碰了壁,要逃,這是知難而進嗎?非也,此逃非彼逃,不是逃避困難,而是逃出困難。人生受挫不畏懼,平平安安最逸當。

主人的心理很複雜,在他身上集中了持家、立業、知天命、敢坦蕩的人格模式。「人為動物,惟物之靈……念之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好一個秋風秋聲秋山物,人生亦老歲無情。主人的秋意中,明顯是他心中的炎涼之秋,慢慢地蝕來,漸漸地湧來。中國人常講過眼雲煙,他的人生之秋是不是預示著一個問題——逃出人生之壁后怎麼走?向前走,向後走,向左走,向右走。還是該怎麼走就怎麼走?

車向煌在如痴如醉中,陷入了一種深度的思考之中。

兩人走過秋山,車向煌忍不住回看那株旺盛的勁松。感慨的想着——松,《論語》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種松更好,嶙峋卧雲松,時霑雨露濃。

斜刺著出口的松又突然讓車向煌有臆想的衝動:人生及累應當松,該拿得起,放得下……

走過住秋閣,來到冬山,車向煌看着冬山與春山一牆之隔,牆間有兩個圓洞,右邊一道瓶狀之門,車又忍不住想起那個問題——逃出人生之壁后怎麼走?曾琴西指著那個圓洞介紹:圓洞外面就是春山,透過圓洞,春天的氣息歷歷在目。春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老車,請走過這道瓶狀的門,代表着平平安安。

兩人進入春山後,踏上宜雨軒的石階,曾琴西指著石階說:正如主人縝密的意境,此石呈雲狀,請君興踏之,乃平步青雲……

車向煌頓時醍醐灌頂,細細體會著曾琴西為什麼把春山放在最後講解。

噫,逃之夭夭后,能得平步青雲,我願意!車向煌突然有種強烈的期望。

「什麼平步青雲,我不相信,下雨天照樣滑個跟頭。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阿秋——」一個粗聲粗氣的聲音突然打碎了車向煌的臆想,怔得導遊小姐說不出話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伯利亞的春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東伯利亞的春天
上一章下一章

6、柳暗花明,逃之夭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