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陳摶傳

第24章,陳摶傳

屏幕接着演繹下一個故事。

還是一個專門的名人傳。

陳摶,別號扶搖子,是毫洲真源人。

他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

一天,他在水邊遊戲,遇到一個青衣婦人,自稱毛女。

毛女將陳傳抱到山中,餵了幾口瓊漿玉液(一說乳汁),陳傳從此心竅開爽,開口說話。

毛女又將一本書投入他的懷內,並贈詩一首:「葯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顛。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本不會說話,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這四句詩來,父母大吃一驚,忙問從哪聽來的,陳摶說是毛女所教,並取出書來,原來是本《周易》。

陳摶好讀易經,手不釋卷。

他一生修道,編寫了導養、還丹為主要內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並致力於導養之道。

他近一步發展了道教修鍊之法,創作出《無極圖》等一系列圖式,以「順以生人」,「逆以還丹」的理論體系來探究生命的起源,尋找延年益壽之方,因此被後世道教徒尊奉為「陳摶老祖」。

陳摶通曉了八卦大意,從此無書不看,飄飄然有出世之志。

十八歲那年,父母雙亡,他於是拋散家財隱居山中。

後來夢見毛女傳授他鍊形歸氣、鍊氣歸神、煉神返虛的大法,便遵命奉行。

士大夫們不遠千里慕名而來,陳摶卻側身而卧,不予理會。

眾人見他鼾聲如雷,都紛紛嘆息而去。

後唐明宗皇帝聽說了他的高名,御筆親書派使者持詔征他出山。

陳摶不違抗聖旨,只得來到洛陽謁見天子。

見了天子,陳摶卻不拜,滿朝文武大驚失色,明宗卻不怪,感嘆說「高士是不用長禮來對待的」。

就將他送到禮賢賓館,釋心照料。

陳摶一無所用,早晚只在蒲團上打坐而已。

明宗三番五次駕幸禮賢賓館,有時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感驚動他,就回去了。

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個異人,對他愈加敬重,想讓他擔任要職,陳摶根本不答應。

丞相馮道向明宗建議說:「眼下正值風雪交加之際,陳摶獨座蒲團,必然寒冷。」

「陛下可派一使者,帶上一壇佳釀,再選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

明宗點頭稱是,從宮中選出妙齡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萬勿推辭。」

陳摶欣然收下,開杯暢飲,對送來的美女,也不推辭。

明宗見了龍顏大潤。

第二天派馮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見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見陳摶蹤影。

馮問「陳摶先生哪去了?」

美女說:「陳先生喝完酒倒頭便睡,五更時才醒,他說我們一夜辛苦,無物相贈,於是就提詩一首,讓我們回復天子,然後就飄然出門而去。」

馮只好領三個美女回朝見駕。

明宗一看,那詩寫的是:「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神女下陽台」。

明宗讀了詩,嘆息不已,派人四處尋訪,毫無消息。

陳摶離開京都,一直走到均洲武當山隱居下來。

一天,有五位老叟來問他周易八卦大義,陳摶便傳授他們聽。

因見他們顏面如玉,便求教導養之方。

五位老叟把蟄伏法傳給了他。

原來蟄伏法是模仿龜蛇一類動物入冬即蟄伏不食的方法,

陳摶得了這種方法,就能辟穀了,有時一睡就幾個月不起。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一天,五老對陳摶說:「我們是日月池中的五條龍,受先生講誨之益,願送先生一個好地方。」

於是令陳傳閉上眼睛,將他夾在翼下,飛升而行。

陳摶只覺得兩腳騰空,耳邊風聲呼呼,頃刻間腳跟着地,睜眼一看,不見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嶽華山的九石岩上,陳摶就此隱居下來。

華山道士見他的住處沒有鍋爐,非常奇怪,暗地裏觀察,見他終日無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

有一次,道士幾個月沒見着他,以為他搬到別處去了,來到柴房搬柴,卻見他睡在柴草底下。

又有一次,有個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里有一具屍骸,塵埃有一寸高。

樵夫心中憐憫,準備挖個坑埋起來。

拖起來時,卻認得陳摶先生,樵夫說:「好個陳傳先生,不知為什麼死在這裏?」

只見陳摶把腰一伸,睜開雙眼,說:「正睡的快活,為什麼把我攪醒了?」

樵夫大笑不已。

華陰縣令王逵,親自來到華山求見陳摶。

到了九石岩,見光光的一片石頭,絕無半間茅舍。

就問他:「先生的住處到底在什麼地方?」

陳摶大笑,隨口吟道:「蓬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虛跨曉風。因此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王逵要為他伐木建庵,陳摶堅決推辭。

後來這四句詩傳到周世宗耳里,知道陳摶是為高士,特地將他召來,問他國運長短。

陳摶又吟出四句詩: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世宗皇帝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長久」二字,以為是佳兆,卻不知趙太祖代周為帝,國號宋,「木」添蓋了一個「宋」字。

宋朝享國長久,陳摶已經預先知道了。

世宗要將極品的爵位授給陳傳,陳傳不願意接受,堅決請求回山。

陳橋兵變時,趙太祖披上黃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驢到華陰縣,聽說了這件事,在驢背上拍掌大笑。

有人問到「先生笑個什麼?」先生道:「你們這些百姓的福運來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有一天,陳摶在長安酒店飲酒,遇到趙匡胤兄弟和趙普三人也在飲酒。

陳摶見趙普坐在二趙的上方,就一把將他拉到下席說:「你不過是紫壇的一個小星兒,如何敢佔在上位?」

趙匡胤於是就問先生前程之事,陳傳道:「你們兄弟倆的星比他大的多!」

趙匡胤因此非常自負,後來平定了天下,屢次派人迎取陳摶入朝,陳摶不肯,於是賜號「希夷先生」。

後來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陳傳相間,並說好不用他行臣子之禮。

陳摶才隨使者進京。太宗向他求教修養之道,陳傳說:「天子是一國之王,如果白日升天,對百姓有什麼益處?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給百姓,就會萬世流芳的。」

太宗點頭稱是,對他越加敬重。

不久,陳摶就向太宗告辭,說二十年後再來見聖顏,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還沒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陳傳最能預言人事禍福,只有請他來決斷這見事才好。」

正想到這裏,內侍報告說陳摶求見。

太宗大驚,請他進宮,問道;「先生這次來有什麼指教?」

陳傳說:「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來為陛下判斷。」

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預測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為立太子一事而煩惱不堪,襄王元侃寬容慈愛,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還煩先生到襄府一看。」

陳摶領命,才到襄府門前就回來了。太宗問道:「先生為何沒有進去就回來了?」

陳摶說:「老夫已看過,襄府門前來回奔走的人都有將相之福,何必再見襄王呢?」

太宗於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陳摶在京都,有住了一個月,依然回到九石岩。

這時穆伯長,种放等一百多人門人,都築室在華山之下,朝夕聽他講授《周易》。

惟有五龍蟄法,陳傳並未曾傳授。

一天,陳摶命門人在張超谷口的高岩上鑿一間石室。

石室鑿好后,陳摶同門人一起前往觀看,只見雲煙如翠。

陳摶心想:「這就是毛女所說的『將相入翠煙」了。

說完,屈膝盤坐在地上,右手支頤,閉目而逝。

門人於是製作了石匣盛放他的屍體,並用幾丈長的鐵索瑣住,安放在石室內。

門人剛一離開,那塊岩石自己崩塌,立刻變成了絕壁,只見五色祥雲,封住谷口,幾十天後才漸漸散去,後人於是把這個地方叫做希夷峽。

宋徽宗宣和年間,道士徐知常游華山,見峽上有鐵索垂下,便攀緣而上,來到石室。

見匣蓋砌側,打開一看,惟有仙骨一具,香氣逼人。

徐知常整好石蓋,攀緣而下,並上奏微宗,微宗便派徐知常帶上御香一炷,欲取仙骨供養在宮廷。

盤桓數月,仙骨無覓,再無所見。

至此故事結束。

陳摶老祖,歷史上確有其人。

他的名字,就叫陳摶,是五代末宋初一位道家的隱士。

他先是隱居在武當山,後來又隱居在華山二十多年,傳說活了一百多歲。

這位老先生,對道家的學問非常精通,尤其是對《易經》和相學研究得非常透徹。他寫了一篇文章,叫《心相篇》,僅僅1304個字,但卻把相學的綱要全部點出來了,成為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

下面挑選其中的9句,與大家分享學習一下。

一、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發。

簡評:如果一個人能夠甘心忍受別人的欺辱,逆來順受,那他將來的福報就大了,子孫會忽然之間就發達起來。

二、無事失措倉皇,光如閃電。

簡評: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總是心浮氣躁,做事慌慌張張、風風火火的,心裏沒有一點定力,那這個人就是薄福之相了。「光如閃電」,即使他偶然做出一點小成績,也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就像閃電一樣,一瞬即逝。

三、積功累仁,百年必報。

簡評:一個人如果喜歡積德行善,那他必然是後福無疆,即使是一百年之後,他的子孫後代都能享受他的福報。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也是這個道理。

四、喜怒不擇輕重,一事無成。

簡評:一個人如果很任性,喜怒無常,感情用事,不分場合,不看都是什麼人在場,口無遮攔,心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隨隨便便就發怒、發脾氣,那就會讓在場的其他人接受不了,沒有人願意與他合作了。這樣的人,結果肯定是一事無成。

五、笑罵不審是非,知交斷絕。

簡評:一個人如果喜歡開玩笑,講話隨隨便便,總是拿別人的事當笑料,沒事就譏笑別人,拿別人開涮。那這種人,肯定不會有知心的朋友,因為知心朋友是重道義、重情義的,這種常常譏笑別人的人,心中根本沒有道義可言,君子自然遠離他。

六、責人重而責己輕,弗與同謀共事。

簡評:一個人如果喜歡責備別人,別人做錯一點事,就嚴厲批評,而自己做錯了事,就不會責備自己,或者責備自己很輕。那這種人,就不要和他同謀共事,因為這種人沒有擔當,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也不會與你共患難。

七、功歸人而過歸己,盡堪救患扶災。

簡評:如果一個人有了功勞就歸給別人,有了過錯,就自己擔當,那這種人是非常厚道的,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可以堪當大任。

八、處事遲而不急,大器晚成。

簡評: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很鎮靜、沉着,從容淡定,不急不躁。那這種人往往是大器晚成,因為他有耐心,有毅力,能夠給自己留出充分的時間和餘地,不會忙中出錯。

九、逢人稱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簡評:和人剛認識沒多久,就稱兄道弟,熱情地不得了,好像多年沒見的老朋友一樣。這種人即使和他深交下去,還是平平常常,因為這種人太輕佻,對誰都是自來熟,沒有什麼真情實意。

陳摶老祖算是太極理念融入武術之中的第一人。

非常精通各種技藝武術。

武術除開力量分為技巧之後陳摶老祖的太極才開始發揚光大。

被認為內家拳的第一人。

這是人類修行之外的另一種殺人的技巧。

受到了當時所有民眾的喜歡。

因為這是所有平民百姓除了讀書之外,另一種光耀門門的手段。

而印記居然只有陳摶的。

那些各國的皇帝居然一個都沒有。

雖然都是相似的宇宙,後期的皇帝還是以平庸為主。

也許這就是原因,他們才沒有印記留下。

而陳摶的印記,居然不是隨便挑選一個精靈融合,而是自主選擇他看上眼的精靈才能融合。

陳摶的印記最後選了一個老一輩的松鼠精。

互相融合之後,居然衍生出了太極武術。

雖然還不全面,但已經有了雛形。

似乎還缺少着什麼東西!

……

而在人間界的明州,戰火在繼續。

現在明州只有翁山,不在混沌城后範圍之內。

其他的三郡都已經成為了混沌城的地盤。

連唐國的駐守的軍隊,都被混沌城給消滅了。

現在所有明州的希望只在翁山武家的身上。

武家以武立族。

這個家族就是靠着武者們建立起來的。

在人間界的江湖有一號。

曾經靈氣還在的時候,武家還看不出來。

如今沒有了靈氣,武家都有心想要統一明州了。

如今,他們和混沌城是針尖對麥芒。

硬碰硬!

武家的兒女是個人都會功夫。

而且每個人身手都不錯。

以武起家的家族豈會差了別人。

這次對鎮混沌城武家的人反而更有信心。

每個武家的兒郎都是先天一流武者。

有族人十萬人。

個個身懷絕技。

於三月三日,雙方在翁山路口相遇。

翁山高聳入雲的山峰。

周邊是寬闊的山間平壩中,一座細細的山峰孤傲地聳立,直指青天。

它是雄奇的,直立的姿態展示着它的霸氣。

它又是不羈的,在周圍連綿的群山都在向天低頭的時候,它異軍突起,彷彿在向蒼天挑戰。

就如同武家的精神一樣。

翁山郡的翁山代表了整個武家的精氣神。

雙方對峙半天之後,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同時也吸引了周邊幾個州的目光。

混沌城戰神仲達率領手下百萬迎戰武家十萬兒朗以及前來助拳的其他幾個小的姓氏。

作為詭異在沒有靈氣的人間界自然是首當其衝,當先一人就沖向武家的人群。

仗着自己沒有聖人有關的東西,根本殺不死他。

在武家的家族人群中橫衝直撞。

而他身後的混沌城的那些手下也跟着沖向他們。

將是兵的膽!

哪怕明知是陷阱,也要一腳踩破。

將是兵的魂!

刀山火海,風裏來雨里去,只為跟着將軍的腳步縱橫沙場!

仲達直接和武家的族長武乾坤對了上去。

武乾坤少年成名。

從小以武入道,進入修行界。

和人拚鬥只講究硬碰硬。

今天,他卻碰到了對手。

對方居然也是一個硬碰硬的高手。

武乾坤幾招之後,已經試探出對方都是外家的好手。

對方仗着身體堅硬無比,無懼刀槍。

是同歸於盡的打法!

武乾坤直接從懷中抽出了一把小劍。

這把劍還是祖輩們傳下來的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名字的劍。

但都知道他鋒利無比!

今天終於到了它出場的時候!

看着仲達衝過來的身軀。

武乾坤直接抽劍迎上!

「噗呲」一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族修仙,從一枚銅錢開始說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家族修仙,從一枚銅錢開始說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章,陳摶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