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明的人口調整

第177章 大明的人口調整

永樂二年。

奉天殿。

靖難之役的戰爭,給中原百姓帶來了沉痛的災難。

山東、淮北一帶最為慘重,影響最為深厚。

朱棣當了皇帝,自然要彌補過錯。

朝廷為了鞏固地方,恢復生產、發展,執行大規模的移民、屯墾政策。

他命寶源局鑄農器,免費供給山東被兵之民。

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官府提供大量的移民車、牛和農器,分別安置。

並且編入當地戶籍。

只要認真從事耕作,官府並免田賦三年。

市舶司的貿易,給朱棣帶來豐厚的賦稅,他有足夠的底氣,免除一些百姓的農業稅。

永樂二年,大明迎來了一次人口大調整。

這一次移民潮,可謂是空前絕後、曠古爍今。

涉及到的百姓,超過百萬。

「一切都秉持着自願的原則,對於不想遷徙的百姓,可以酌情放寬政策。」

朱棣叮囑著文武百官,生怕移民途中,產生各種變故。

故土難離,非是情不得已,沒人願意離開家鄉。

可隨着家族人口的增長,平均分配的土地越來越少,百姓的生活將變得拮据。

這時候,由於戰亂而變得空曠的土地,則可以進行重新分配。

要知道,朝廷已經禁止土地交易。

商賈、豪紳、官僚再有錢,也買不到耕種的土地。

現在免費發放給普通百姓進行耕種,他們怎麼可能拒絕?

報名的百姓,絡繹不絕。

朝廷要提供的物資,自然也就變得十分恐怖。

「夏原吉,這一次遷徙百姓,大概要花費多少銀子?」朱棣朗聲詢問道。

「由於是朝廷免費提供農具、移民車和耕牛等等,再加上遷徙途中耗費的盤纏,平均每一名移民大概耗費三兩銀子,加起來最少三百萬兩。」

夏原吉治水歸來,成為了朝堂上璀璨的明星。

他疏浚了白茆塘、劉家河、大黃浦,流水暢通。

蘇州、松江一帶農田獲得大利,百姓安居樂業。

詆毀朱棣的謠言,不攻自破。

倘若建文帝當政,反應速度肯定沒有這麼快。

朱棣直接派遣朝廷大員,協調直隸、浙江等地。

此等魄力,非同一般。

「三百萬兩……」

群臣們眉頭一皺,甚至有些惶恐。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朝廷動用這麼一筆資金,都要仔細掂量掂量。

就為了遷徙百姓,穩定生產。

什麼時候才能掙得回來?

還免稅三年,十年以內,恐怕都是虧本生意。

但朱棣考慮的問題,非是三年五載。

而是大明的千秋萬業!

各地的人口,必須進行調整、規劃。

一些地區,人滿為患。

另外一些地區,連耕種的勞動力都不足。

如果不趁機調整,遲早會出現問題。

而且,朝廷也可以趁此機會,瓦解山東的大族。

大族抱團取暖的現象,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

有時候宗族之法,甚至超過官府!

這怎麼能行?

再加上一些大族,人口動則過萬。

是時候分家了!

移民政策的魅力,就在於此。

「此等利在千秋之事,別說三百萬兩,就算是三千萬兩,也要執行下去。」

朱棣財大氣粗,震撼全場。

三大市舶司的貿易,給戶部、內府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朱棣有足夠的底氣,去進行執政。

「遵旨!」文武百官齊聲高呼道。

朝會一散,朱棣將夏原吉留下,詢問了一些江南治水之事。

在奏摺中,夏原吉已經清楚地稟告了,可朱棣依舊熱衷於傾聽臣子的聲音。

「此次治水,不容易啊。」朱棣發出一聲感慨。

「是啊。」

「所幸有寧波府提供糧食、物資,否則光是依靠朝廷、依靠戶部,恐怕要脫一層皮。」

夏原吉發自肺腑地感慨。

「朕已經看出來了,你對寧波府念念不忘。」

「王守敬給朕的感覺,卻是對寧波府不夠上心。」

「這一次下西洋,他足足離開了寧波府八九個月,也不怕回來以後,物是人非。」

朱棣深悉官場的險惡。

如果朝廷任命了新的寧波知府,王守敬只能調任他處。

摘桃子的事,在朝堂屢見不鮮。

王守敬會不懂人情世故嗎?

他肯定知道。

可他偏偏還是選擇下西洋。

雖然此次貿易,給朝廷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報酬。

大明使團貿易上的事,都是王守敬操勞。

可對王守敬自己來說,可沒有太大的功績!

文武百官對下西洋的行徑,褒貶不一。

哪有寧波府的功績,來得耀眼?

朱棣認為,王守敬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亦或者是對朝廷有信心。

可要仔細衡量王守敬的種種行徑,他對朝廷的感情,真的如此真摯、純粹嗎?

朱棣一時間,琢磨不透。

王守敬這樣的心性,朱棣是第一次遇見。

「志恆啊。」

「他還年輕,看似隨心所欲,實則有遠大的抱負。」

「區區寧波府,還不足以體現他能力的極限。」

夏原吉一邊回憶,一邊表達青睞,與朱棣的心思不謀而合。

「既然如此,朕就給他足夠的機會!」

夏原吉聽到這斬釘截鐵的話,一時間驚呆了。

莫非王守敬真的要入內閣了?

就算不是內閣,也是一地的布政使!

這可是大明最年輕的布政使!

夏原吉如此年紀的時候,還在讀書、鑽研章句呢。

不過以寧波府的功績,王守敬升遷是板上釘釘的事。

當然,也有可能留任寧波府一段時間,鞏固發展。

這段時間,不會太長。

朱棣和夏原吉探討了良久,分析著寧波府的成功,以及潛在的風險。

整體而言,肯定是利大於弊。

正如王守敬所說,大不了回歸原樣,大家一起農耕。

只要土地管控好了,民心穩如泰山!

「即日起,朝廷嚴厲打擊買賣土地的行徑,私底下買賣將受到處罰。」朱棣決策道。

錦衣衛大肆出動,逮捕了很多富商。

一番抄家下來,戶部又多了一項進賬。

只是紀綱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

經手的資金,他都會截留一部分。

朱棣睜隻眼閉隻眼,這讓紀綱愈發猖獗。

錦衣衛的統治力,逐漸影響着整個大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7章 大明的人口調整

%